日语同声传译教程第1课 同声传译概述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 波罗11号”宇宙飞船“鹰”号 登月舱首次实现人类登上月球。 飞船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走 出登月舱,从月球上向全世界发 出了震撼人类的宣言:
“That's one small step for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顷刻,日本的电视观众在自家的客厅里,实时收 听到了这样的是:
者的发言书面讲稿,在话语者开场发话后,以接近同步的速度,同时完 成辨听、看稿、传译的作业。也就是一边听话语者的发言,一边看稿, 一边进展传译。
(3)耳语传译〔ウィスパリング通訳、Whispered Interpreting〕 从形式来看,耳语传译虽然同属同声传译,但译员不在 传译厢内工作,只是在需要传译效劳的人的身边,用说悄 悄话的耳语的方式,小声地传译给一、两位受众。
日语同声传译
第一课 同声传译概述
第一节 同声传译简述
同声传译
➢ 同声传译〔同時通訳、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又称同步传译、即时传译,简称同 传。同声传译这种传译方式,因具有与发言人发言 同步进展传译,无须占用会议时间的长处而受到了 会议组织者和与会者的欢送。在同声传译中,同传 译员的传译起点,通常比源语言〔原語、Source Language〕话语者的发言起点慢3到5秒,而同传 译员传译出来的译入语〔訳語、Target Language〕 又几乎与发言人完毕发言同时完毕,这就要求同传 译员在瞬间的辨听〔捕捉信息〕、逻辑思维、寻找 对译语的传译动作中完成几乎接近同步的作业过程。
同声传译的过程又可以归纳为: “听力-理解-分析-记忆-重新组合-表达”。
在这同一时间,同传译员所作的处理是一心二 用、双耳分听、甚至一心多用,如果此时译员使 用左耳辨听他人的源语言话语,那么右耳那么辨 听自己口中传来的译入语,即自己的声音,并随 时调整自己的声音音量,以免自己的声音盖过源 语言,影响辨听。
话语者
麦克风 耳机
译员
接听器 麦克风
受众
在上述同声传译程序中,源语言话语者、同传译 员、同声传译设备这三大要素无不影响同声传译成 果的质量。
〔1〕源语言话语者 源语言话语者是整个同声传译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他既是源语言信息的发出者,又是同声传译员的效劳对象。 〔2〕同声传译员
同声传译员是同声传译成败的关键。同声传译员在整个 传译工作中要做到“一心多用〞,“辨听〞、“观看〞、 “思索〞、“记忆〞、“预测〞、“翻译〞、“表述〞、 “应急〞的一系列环节中做到耳、眼、脑、手并用,动静 并举,几乎要在同一时间内完成。 〔3〕同声传译设备
第四节 同声传译的特点
同声传译是世界流行的一种传译方式,译员在 源语言发布信息完毕的同时完成译入语,而且是 在源语言话语者不间断演讲的情况下,克服在无 法完整辨听源语言语句的前提下理解、释意的困 难,不停地将其讲话内容传译给受众。这种传译 方式极具学术性和专业性。其最大的优点在于效 率高,不影响或中断发言人的思路,有利于受众 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同声传译要求译员一边 听一边译的同时处理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在口头 传译的同时,辨听发言人持续的发言,做好下一 句语言的口译准备。
➢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译者将所 接收到的源语言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转换 成另一种语言的信息,是人类跨国际、跨 文化、跨民族、跨语际的信息综合交际行 为。口译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人类 社会的早期,比笔译的历史长远得多。
中国自周朝起便有关于翻译的文献记载,如 《礼记·王制》记载道:“中国、夷、蛮、戎、 狄……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 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鞮,北方 日译”,可见在中国古时,从事口译工作的人被称 之为“寄”、“象”、“狄鞮”、“译”。另据 《明史·职官志三》记载:“自永乐五年,外国朝 贡,特设蒙古、女真、西蕃、西天、回回、百夷、 高昌,缅甸八方馆,置译字生、通事、通译语言文 字”,这里所说的“通事”和“通译”也就是今天 的翻译。
相对较地道和流畅,准确程 度较高。
语速
由话语者决定,译员只能适 由译员自己决定 应。
员通常没有发言稿件,更没有已经翻译的稿件,传译工作仅仅依靠耳朵 辨听、分析、预测话语者的源语言信息,经过大脑的瞬息加工整理后, 以几乎同步的速度完成同声传译工作。
(2)视阅传译〔サイトトランスレーション、Sight Translation〕 以阅读方式承受源语言信息,进展传译。即译员事先拿到源语言话语
在日本,同声传译设备早在1946年的东京审判 已经登场,但实际上东京审判并没有采用同声传译, 只是使用同声传译设备进行交替传译。口译作为职 业工作是在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以后确立的, 至今也不过是40多年的短浅历史。
中国在恢复联合国席位之前,汉语同声传译的使 用较为有限,1952年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地区和平 会议上首次使用,时至今日也不过是50多年的发 展历程。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 〔1〕同声传译和源语言话语几乎保持同步,会议所需时 间可以大幅度减缩; 〔2〕同时动用耳、嘴、眼、脑、手等器官和肢体; 〔3〕同声传译通常需要使用电子设备,通过接力传译可 以实现多种语言接近并行的同声传译。
使用同声传译设备的同声传译的工作程序可以如下图简单表示:
同时进行
因此,所承受的压力比同声
“听”→“译”→“说”的 传译低。
作业,期间无法向发话人提
问,无法要求重新发话。因
此,译员必须具备超常的能
力,所承受的压力也非常高。
通常以2~3人为一组进行团 通常一人作业。 队作业。
中途不能打断发言,需要详 尽的事前学习,把握发言人 的发言习惯,需要彩排。故 事前的准备工作量可能是实 际工作量的数倍或数十倍。
1、交替传译(逐次通訳、Consecutive interpreting)
➢ 交替传译也叫即席传译,也称连续传译文,简称 交传。其传译方式是源语言话语者以句子或段落 为单位进展发言,然后由译员按顺序进展传译, 这种传译方式是口译技术的根底。
2、同声传译(同時通訳、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口译程序图
精神力・集中力・持续力
语言
话语者
辨听 理解 判断
记忆 笔记
辨认笔记 还原记忆
常识 搜觅 表达
受众
认 知 还原和整理 表 达 传译程序
口译根据传译的方式不同,可分交替传译和同声 传译两大类。同声传译又可以进行不同传译方式的 分类。
口译
交替传译 同声传译
常规传译 视阅传译 广播传译 耳语传译 手语传译
“これは一人の人間にとっては小さな一 歩ですが、人類にとっては大きな飛躍で す”。
这句风靡日本列岛的英日同声传译的画外音让同 声传译这种传译手段走下了国际会议会场这个神坛。 此前,日本人普遍认为同声传译是只有具备特殊才 能的人才可以实现的“名人神技”,而具有这种 “神技”,的人又被称为“同声传译之神”,原因 就在于他们在辨听的同时可以传译信息,是普通人 可望而不可企及的。
在口译活动中同声传译无疑是难度最高的一种传译方式。在 大多数情况下,同声传译通过同声传译设备来完成。同传译 员坐在专用的、具有一定隔音效果的同传厢〔同時通訳ブー ス〕,将耳机传来的源语言信息,在不打断话语者发言的情 况下,几乎不间歇地传译给受众〔オーディエンス、 Audience〕。由于同声传译是源语言和译入语之间的辨听与 传译同时进展的工作,对同传译员的精神压力大,脑力和体 能消耗超常,因此,通常都由两名或者三名同传译员同时在 同传厢内,每隔15到20分钟交替传译,暂时轮空、不在线的 同声传译员给在线传译中的译员当助手,提示数字、专业术 语、地名和人名等不易辩听、生僻、难记的词语术语,由此 可见,同声传译是一项团队协作的工作。
同声传译员的传译成果要靠同声传译设备和器材才能为 受众所承受,因此,同声传译设备也是影响同声传译工作 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特征比较
分类 传译方式
译员人数 准备工作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从话语者开始发言到译员开 译员在话语者略作停顿之间
始传译,译员可用的缓冲时 进行传译,可以要求话语者
间只有数秒钟。即译员几乎 暂停发言,提问和确认内容。
(4)播送传译〔放送通訳、Broadcast Interpreting〕 由译员将外国的定时播送的新闻录像或录音反复观看或
收听以后,写成播音稿,然后在放映或播音时,配合画面 或源语言播音,念出译文。在本地的播出时间时配合电视 画面或播音念出译文。这种传译方式,日语称为“時差同 時通訳〞。
(5)手语传译〔手話通訳、Sign Language Interpreting〕
➢ 口译最大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其具有信息的不确定 性、即时性、灵活性、临场性和口语性〔口语表 达和方言〕。
基于语音声波载体表达的口译,它不是单 纯的词义和句子意义为转换单位的单一性语 言转换,而是将所听到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 迅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是综 合性信息的转换与传递。这种信息的传递是 通过人(译员)将一种语言的信息转换为另 一种语言的信息的过程。因此,译员需要高 度的母语和外语驾驭能力、语言的文化背景 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
➢ 同声传译是同传译员在不打断源语言话语者发言 的情况下,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 思想和感情,以与源语言发话人几乎同步的速度, 用口头形式重新表述出来的一种口译形式。
同声传译根据方式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同传〔通常同時通訳、Normal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使用具备电子通讯设备和同声传译厢的会场,在同声传译过程中,译
将声音语言译成手语,或者将手语译成声音语言的传译 方式,手语传译形式和同声传译形式相似,手语传译员担 当交流双方的沟通桥梁,以手语和口语为交流手段,在健 听人与听障人之间进展信息传递。
第三节 同声传译简史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限制,且难度极高的语 际间转换活动,对于其雏形初现,可以追溯到第 一次世界大战末期,距今不到一个世纪。第一次 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的和平会议上开始借助英、法两种语言的传译进 行谈判,其中一部分谈判采用了高效、快捷的同 声传译方式。当时,同声传译一般只使用两种工 作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正式启动了同声 传译。
1990年8月暴发了海湾战争,日本各 大电视台的实时报道,又促使同声传译 在民间向大众化普及。虽然海湾战争的 实时实况转播和卫星电视的快速普及, 使得普通民众获得接触同声传译的机会 增加,但是,“同声传译=神技”这一 神话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仍然根深蒂固。
第二节 口译的概念和种类
什么是口译〔通訳、Oral interpreting〕?
➢ 口译程序首先从声韵上认知和接纳源语言信息, 然后运用对词汇和文法表层的理解〔解码〕以及 背景知识,从包括内涵和外延的发言内容的深层 构造去理解源语言的信息内容,并根据这种理解, 进展源语言与译入语之间的转换〔编码〕,最终 以声韵的表达形式出现。
➢ 口译所再现的话语意义包括了言内言外的含义、 话语风格、文化特征、言者精神。
准备工作不可与同声传译比 拟。
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特征比较(续)
分类 成本
同声传译
交替传译
通常安排2~3位高水平译员, 相对费用较低。 并在高压力的环境中作业, 所产生的费用也是高昂的。 发生设备使用费。
语言表达特 点
译入语在表达上难以做到十 分地道和流畅,准确程度相 对低一些,有时容易引起误 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