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第二轮专题跟踪训练2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
2016届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解析版)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部分为沙漠区.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A.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B.大气逆辐射弱C.地表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D.地面辐射强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该地区()A.日出日落地方时刻相同B.日出日落方位不同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D.夏季白昼时间更长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4.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地点项目1月4月7月10月全年甲气温(℃)13.2 11.3 6.3 8.1 10.2 降水(mm)161 339 509 232 3860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如图)被称为“西非水塔”,首都科纳克里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港口.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国的炼铝工业占世界的40%,而铝土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发展铝土矿开采和加工工业.(1)分析几内亚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简述几内亚发展铝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3)对投资开发几内亚铝土矿,有人主张将铝土矿运回国内加工生产,也有人建议在当地冶炼,然后运回国内.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出理由.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另q为400mm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1)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3)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4)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三、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14.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生产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体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四、自然灾害与防治15.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五、环境保护16.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高考地理二诊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是30°N,32°E附近某区域的航拍影像,其中深色部分为耕地和居民区,浅色部分为沙漠区.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该区域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温C.降水D.河流【考点】遥感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气候差异导致的,主要表现在土壤、植被、水文这几个方面,其中土壤和植被是比较明显的差异体现,但在沙漠地区,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很多都是因为河流差异导致的,【解答】解:由题干可知该区域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附近.尼罗河的河水、定期泛滥的淤泥给予埃及的馈赠,所以由于河流的存在便利的灌溉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耕地和居民区分布在尼罗河三角洲和河谷地带,而周边由于副高的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故选:D.2.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于沙漠区的原因主要是()A.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B.大气逆辐射弱C.地表蒸发蒸腾消耗热量多D.地面辐射强【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解答】解:白天耕地和居民区气温低,主要是因为该区域河流的作用,形成大面积的植被,农作物和植被的蒸腾作用强,而消耗热量.故选:C.3.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比较,该地区()A.日出日落地方时刻相同B.日出日落方位不同C.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更小D.夏季白昼时间更长【考点】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解答】解:同纬度,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夜长相同,A对,D错.根据两地的纬度和日出日落规律判断,由于地处北纬30°,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B错;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相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故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C错;故选:A.如图为我国某山地南坡和北坡人口垂直分布图.据此完成4~5题.4.该山地可能是()A.阴山B.天山C.秦岭D.南岭【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根据图中人口判断:北坡人口多分布在山脚,南坡人口多分布在山腰,说明北坡山脚自然条件好,南坡山腰自然条件好,可以判断出是天山.【解答】解:通过读图不难判断,在该山的北坡人口集中在低海拔地区.故选:B.5.北坡的人口分布,海拔1500~2000米较1000~1500米地带多,其原因是()A.冲积扇平原地势平坦B.气温高降水多C.草场广阔畜牧业发达D.矿产资源丰富【考点】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由于地处中纬度,受西风带的影响,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气候湿润,形成山地草场.【解答】解:北坡虽然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但是随着海拔高度的进一步升高,降水减少,植被会从森林过渡到草甸,综合四个选择项,只有选择C选项才是其原因.事实上很容易把A,B 答案排除.只需要在C,D上做一判断即可.故选:C.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8题.地点项目1月4月7月10月全年甲气温(℃)13.2 11.3 6.3 8.1 10.2 降水(mm)161 339 509 232 3860乙气温(℃)4.8 9.2 16.1 12.2 11.1 降水(mm)164 84 95 140 12606.乙地的地带性植被为()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温带草原【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有包括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各种气候类型都有对应的自然带.该题中,只要根据表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出乙地的气候类型就能找到答案.【解答】解:下表为纬度50°附近欧洲和南美西部沿海两地气候资料,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B.7.甲地冬季气温高于乙地,其原因是甲地()A.纬度和海拔更低B.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C.沿岸暖流影响大D.该纬度地带海洋面积更大【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然甲地冬季温度(6.3)高于乙地冬季温度(4.8),但是甲地夏季的温度却比乙地低,所以A排除;甲地冬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更大和白昼更长,B错;甲地西侧是秘鲁寒流,C错;根据气候资料,虽然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显然甲地的年温差更小,而乙地的年温差更大,所以相对来说甲地海洋性更强,D对.故选:D.8.导致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大气环流C.洋流D.海陆位置【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首先可以根据7月和1月气温的高低确定出甲是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乙地在欧洲北纬50°附近.然后再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可以判断出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虽然都终年受西风影响,但是甲地年降水量远大于乙地,只能说明,甲地西风还受到了西海岸山地的抬升作用,多地形雨,所以选择A选项.故选:A.陆面蒸发是指地面的实际蒸发.如图为陕西省陆面蒸发(单位:mm)分布图.据此完成9~11题.9.陕西省陆面蒸发最大的地区在()A.平原地区B.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C.高原地区D.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根据陕西地形的分布和图中数值的分布判断,最大值位于陕西的中部,即渭河平原附近.故选:A.10.M的值可能为()A.300 B.400 C.500 D.600【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根据陕西地形的分布和纬度判断,34°N为秦岭,由于海拔的影响,蒸发量小,故根据等值线局部的闭合的判断法则,该地的蒸发量小于500,故M处的数值为500.故选:C.11.北部陆面蒸发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气温低B.地表干旱水量少C.距海远降水少D.植被茂盛湿度大【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分布、洋流和地形.【解答】解:根据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北部地处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地带,大陆性强,降水量少,气候干旱,故实际蒸发量小.故选:B.二、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12题~第13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其余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位于非洲西部的几内亚(如图)被称为“西非水塔”,首都科纳克里是西部非洲最大的港口.该国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铝土矿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三分之一,且品位高,易于开采.我国的炼铝工业占世界的40%,而铝土矿资源仅占世界的3%,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几内亚投资发展铝土矿开采和加工工业.(1)分析几内亚成为“西非水塔”的原因.(2)简述几内亚发展铝土工业的优势区位条件.(3)对投资开发几内亚铝土矿,有人主张将铝土矿运回国内加工生产,也有人建议在当地冶炼,然后运回国内.你同意哪一种意见,并说出理由.【考点】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分析】本题组以区域为载体,考查水资源的分布和工业区位条件以及可持续发展措施.(1)主要抓住“水塔”中的潜台词﹣﹣高和水丰富,进而分析其中的原因.两者分布从河流流向以及降水量判断.(2)抓住资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国内条件从海陆位置分析交通、资源量、开采条件和水资源考虑,而国际从市场需求量分析.(3)对于观点的表述从铝土工业的对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解答】解:(1)该题考查学生对几内亚国家水资源丰富分原因分析,并对该地地形特征进行综合考查.单从字面上理解“水塔”,就应该回答两个方面,在西非,说明几内亚地势较高,可以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出来,另一方面降水丰沛,水资源丰富.(2)本题用的是“简述”,简要叙述即可.作为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应该有相应的思维模式:自然方面:工业用水,用地;社会经济方面: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工业协助和工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选择其中要点作答即可.(3)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当地加工,也可以选择迂回国内加工.关键是理由以观点是一致的.在当地加工,就要从在当地加工区位优势进行作答;同样在运回国内加工,就要从国内的优势区位条件进行作答.故答案为:(1)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控制,且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破,降水丰富;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高,西非河流多发源此地.(2)铝土资源丰富,品位高,且开采便利;河流多,水资源丰富;河流流经高原、山地,落差大,水能丰富;海运便利,产品运输便利.(3)当地加工.理由:当地劳动力资源,生产成本低;加工后运量减少,运费低;促进我国对外投资;加强中非关系;有利于环境污染;有利于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运回国内加工.理由:国内劳动力素质高;国内基础设施更完善;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岱海(如图)是内蒙古境内的内陆湖泊,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另q为400mm和1200mm.有22条河流汇入.流域内为内蒙古人口密集,农牧渔业发达地区.近30年来,岱海面积不断减小,富营养化不断加剧.(1)说出岱海流域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2)根据水循环原理分析岱海面积减小的原因.(3)分析岱海富营养化不断加剧的原因.(4)请你为岱海的治理提出可行的措施.【考点】流域开发建设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常见地貌类型的主要特征;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分析】从河流的流向判断岱海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从水循环的环节如蒸发量、地表径流分析;考查水体富营养化,从水的流动性、水量、以及人对水的利用、污染物的排放分析.【解答】解:(1)在考试中,通过河流的流向来判断地势的高低的题时有出现,此题通过看河流的流向,答案就一目了然,此题难度不大.(2)此题需要大家对水循环的原理和规律掌握,然后再去分析.水循环分为三种: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显然岱海参与的内陆循环,其环节有水汽蒸发,大气降水,地表径流等.显然岱海面积减少,应该是在水汽蒸发,和地表径流这两个环节方面去思考.这样答案就比较清晰了.(3)水体富营养化,往往要从有机质的来源,数量多,同时水体自身数量减少,这样水体自净能力减弱,如果环境又比较封闭,就容易富营养化;(4)岱海作为一个内陆湖泊,对当地生态系统具有重大作用,而目前面积减小,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恶化,因此,可以从防止岱海面积减小和湖水富营养化两个大的方面去思考对策.故答案为:(1)特点:中间低,四周高;理由:河流有四周汇入岱海.(2)岱海为内流湖,水量收入为降水和径流,支出为蒸发,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由于在河流上游建水库、引水灌溉和居民用水增加,使得入湖水量减少;从而导致面积减少.(3)流域内含有大量的农药、化肥的灌溉用水,居民生活废水的汇入以及鱼饲料的投放,导致养分积聚;湖泊为内流湖,汇聚的养分无法排出,加上近年来湖泊水量减少,导致养分的浓度不断增加,营养化加剧.(4)发展节水农业;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控制生活用水;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以及鱼饲料的使用量;对生产、生活废水进行处理后排放;严格执法,加大对非法排污的处理力度.三、请考生在第14、15、16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旅游地理14.德国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利用原有工厂建筑、生产设备等开发出了具有独特观光、体闲等功能的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并从中了解现代工业化历史和工业文明.图1为埃森一焦化厂内高55米的双轴提升井架,被称为“鲁尔区之塔”.图2为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的工业遗迹.试分析鲁尔区发展工业旅游的有利条件.【考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对于鲁尔区的工业旅游的条件分析,结合具体从工业资源的种类和独特性、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分析,以及市场距离、承载力分析.【解答】解:德国鲁尔区位于欧洲中部历史悠久,工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工业发展较早工业遗迹较多,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德国鲁尔区水陆交通发达;德国鲁尔区位于经济发达的西欧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距离近;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等.故答案为:工业文化发达,知名度高;工业遗迹作为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与该国其他旅游资源搭配组合,游览价值高;位于欧洲中部,水陆交通发达;位于发达地区,为世界的主要客源地,且距离近;基础设施齐全,服务质量高,接待能力强.四、自然灾害与防治15.西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持续性特大干旱灾害,尤其是云南、贵州两省农业受灾面积和强度均突破历史极值,灾情为百年一遇.试分析云南和贵州干旱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考点】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旱灾指因气候严酷或不正常的干旱而形成的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或歉收从而带来粮食问题,甚至引发饥荒.同时,旱灾亦可令人类及动物因缺乏足够的饮用水而致死.【解答】解:分析干旱的自然条件,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植被条件分析,西南地区,由于石漠化,植被少,涵养水源能力少;地形方面:喀斯特地貌,下渗强;降水: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蒸发量:纬度低,蒸发量大.同时也从气候的异常分析.故答案为: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且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地处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地表干旱;地形崎岖,平地少,土层薄,土壤保水性差;植被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差.五、环境保护16.页岩气是以游离或吸附状态分布于页岩层或泥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其温室效应远大于二氧化碳).目前页岩气开采的主要方法是钻井后将大量含有支撑荆(主要成分为沙、盐酸、苯等,主要起支撑裂口的作用)的高压水注入到地下页岩层内,使页岩破碎并释放出岩石中的天然气.试简述开发页岩气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考点】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分析】考查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主要从四大圈层中的五大要素的破坏逐一分析.【解答】解:考查环境保护问题,抓住开发中对水、大气、生物、土壤、地形的影响.如水,过渡用水;大气:天然气的泄漏;生物:破坏植被;土壤:污染土壤等.故答案为:过渡消耗水资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土壤;温室气体的泄漏加剧温室效应;破坏生态环境.。
广东省深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含答案
2016年深圳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2016.4.26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胡焕庸线”指我国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划分我国东南、西北半壁及人口分布差异的界线(表1);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读表1,完成1~2题。
表11.“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比重一直稳定少变,主要取决于A.计划生育政策B.人口迁移方向C.自然地理环境D.地域开放程度的是2.下列国家中,“胡焕庸现象"最不明显...A.巴西B.加拿大C.澳大利亚D.德国图1是我国华北平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1,完成3~5题。
3.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中,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是A.甲B.乙C.丙D.丁4.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程度加重的季节是A.春季和秋季B.春季和夏季C.夏季和秋季D.秋季和冬季缓解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做法是5.不能..A.地膜覆盖B.增施熟石灰C.农田开挖排水沟D.喷灌和滴灌图2是某岛屿的遥感影像。
该岛屿面积10458平方千米,岛屿东北部降水丰富,植被茂密;西南部降水很少,植被稀疏。
读图2,完成6~8题。
6.该岛屿位于A.北大西洋B.南大西洋C.北太平洋D.南太平洋7.该岛屿成因类型属于A.大陆岛B.珊瑚岛C.冲积岛D.火山岛8.该岛屿东北部山麓的自然植被属于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热带雨林D.热带草原图3中的铁路曾多次因大风导致列车脱轨、倾覆及设备损毁。
读图3,完成9~11题。
9.受大风危害最严重的路段是A.十三间房附近B.三间房附近C.了墩附近D.哈密附近10.通过该铁路输往我国东部地区的货物主要是A.钢铁和机械B.石油和天然气C.小麦和甜菜D.棉花和瓜果11.该段铁路没有沿虚线走向修建,主要是因为虚线线路A.风灾危害大B.修建成本高C.洪涝灾害多D.占用耕地多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13题,共160分。
2016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考点训练42套—20
2016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考点训练(20)课节考点20工业地域与工业区•高考真题演练川(2014海南地理,1〜3)一些跨国企业通过在国际互联网上发布订单的方式,将产品的制造环节转移给承接订单的企业。
F图示意其一般模式。
在该模式中,制造工厂的国际转移速度较快。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O眩单企业口按单企业O 接单企坐1:厂G 我袍丄厂八*订单谎向1. 在图示模式中()A .发单企业集中在亚洲B .接单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C.产品全部在接单企业的工厂制造D .利润随订单流向逐级递减2. 从事下列产业的跨国企业,适于采用图示模式的是()A .普通服装制造B .汽车制造C.金属冶炼 D .甘蔗制糖3. 在图示模式中,导致制造工厂国际转移速度较快的主要因素是()A .原材料价格B .交通条件C.工人工资 D .市场(2013 •大纲文综,1〜2)下图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
F图,完成第4题。
( )4. 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A .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 .建立营销网络D .利用廉价原料(2013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我国某家电企业组织的空间分布,5•影响该企业研发中心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 .科技与市场B .市场与交通C .交通与资金D .科技与劳动力6•该跨国企业的空间布局特点是 ( )A .组织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B .信息中心分布具有分散性C .研发中心分布在发达国家D •生产基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2013浙江文综,2〜3)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工业生产面临据相关知识,完成 7〜8题。
7.上图是4种工业的生产成本构成图,最有可能面临“用工荒”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用工荒”对沿海地区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 .劳动力回流第一产业,第一产业比重提高B .刺激科技创新,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C .劳动力数量减少,平均工资下降D .资金投入减少,生产总值下降9. [2015天津文综,12(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16 Word版含答案
跟踪强化训练(十六)1.(山西太原第三次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现代社会,灯光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新的灾难——光污染,其常见的污染源是夜晚不合理灯光及玻璃幕墙。
夜间灯光影响天文观测、人的视力及免疫系统、干扰趋光性动物的活动、扰乱植物生理节奏。
城市建筑的玻璃幕墙会干扰候鸟迁徙方向,其强烈的反射光也是交通事故的凶手之一。
请为缓解我国城市光污染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
[解析] 缓解我国城市光污染问题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提高防治意识及加强监管等角度考虑。
[答案] 限制城市夜晚灯光照明时间;限定夜晚灯光的亮度;城市建筑设计中减少使用玻璃墙;加大宣传,提高公众对光污染危害的认识;加强光污染的监测和监管。
2.(山东临沂一模)下图示意某段高速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及风向频率。
概述该段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图示重金属浓度由高速公路向两侧递减;东西两侧相比,东侧大于西侧。
可推测重金属来自高速公路,而高速公路只能是汽车尾气排放;另外从风向频率图可看出,该地盛行偏西风,则东侧浓度较大可能是尾气中重金属被风吹到公路东侧较多的缘故。
[答案] 特点:距离公路越远,含量越低;公路东侧含量高于西侧。
原因:公路沿线土壤重金属主要来自汽车尾气;距公路越近,接受的尾气越多;东侧位于盛行西风(最大风频)的下风向,接受的汽车尾气较西侧多。
3.(石家庄二模)近年来,湖南省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业快速发展,三市规模以上(年出栏500头)养猪场均有1500家左右,规模以下的更是数量惊人。
随着生猪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现象突出,污染问题日益严峻。
下图示意岳阳、益阳和常德三市位置。
简述岳阳、益阳和常德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解析] 由文字材料和图可知,养猪场粪便和污水随意排放的危害应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方面回答。
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宣传教育等。
2016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跟踪训练10第二部分核心
专题追踪训练 ( 十)一、选择题1.(2015 ·广东卷 ) 有文件表述:“地带性就是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特点惹起地球上太阳辐射散布不均而产生有规律的分异”。
按此理解,以下景观变化属于地带性的是() A.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丛林—草原—荒漠景观B.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丛林—草甸—寒漠景观C.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丛林—草原—荒漠景观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 分析 ]文件中表述的是由太阳辐射散布不均而产生的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区散布规律,非洲西部从赤道向南北出现的丛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此规律;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向上出现的丛林—草甸—寒漠景观属于山地的垂直地区分异规律;内蒙古自治区从东向西出现的森林—草原—荒漠景观属于从沿海向内地的地区分异规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出现的荒漠—绿洲景观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 A(2015 ·泰安一模) 读“部分陆地沿某方向的自然植被挨次散布状况随和候条件关系示企图”,达成2~ 3 题。
2.甲植被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 分析 ]从自然植被的递变关系上可知甲应当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答案] C3.形成图中自然带地区分异规律的基础是()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 分析 ]这类分异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其基础是热量。
[答案] D(2015 ·南宁测试 ) 读“雅鲁藏布江流域雪线高度随经度的变化图”,达成4~ 5 题。
4.该流域雪线高度最大高差约为 ()A. 1200m B. 2700mC. 3200m D. 6500m[分析] 雪线高度最大高差为雪线海拔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读图可知,最高值大概为6500m,最低值大概为 3300m,因此最大高差大概为3200m。
[答案] C5.影响 95°E邻近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C.坡度D.降水[分析] 95°E邻近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暖和润湿的西南季风顺河谷而上,受两岸地形的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因此雪线较低。
2016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读图1“2010年中国各省区老龄人口(≥65岁)比重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1.下列关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老龄化越严重 B.老龄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C.老年人口比重总体上东部大于西部 D.人口密度越大,老龄化越严重2.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迁入多 B.人口出生率高C.医疗水平高 D.人口增长率低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获批,北京将逐步强化政治中心职能,疏散经济中心功能,据图2完成3-5题。
潼关 咸阳 西安 三门峡市 泾河 渭 河 河 河 洛 黄 三门峡枢纽 三门峡建设前 三门峡建设后 潼关 咸阳 咸阳 潼关3.天津与北京的联系强度指数高于其他城市的因素最可能是A .经济水平高B .地理位置近C .矿产资源丰D .郊区城市化4.疏散北京经济职能,将会A .缓解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B .使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加大C .大幅提高制造业产品成本D .促进区域内城市化、工业化发展5.下列城市的环境质量对北京生态意义更为重大,堪称北京“生态屏障”的是A .张家口B .秦皇岛C .廊坊市D .沧州市读图3“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的纵坡剖面示意图”,回答6-8题。
6.建设三门峡枢纽后咸阳--潼关河段河床的纵坡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咸阳水位下降B.潼关河床抬高C.支流汇入水量增多D.人为取水量大7.据图判断,建设三门峡以后,下列地理现象中最可能发生的是A.咸阳到潼关大力发展航运B.洛河的水速变快C.潼关上游的黄河干流含沙量变小D.渭河涝灾增多8.从三门峡到入海口黄河水量的变化及原因分别是A.变大 季风气候区降水补给B.变大 水库调节作用显著C.变小 蒸发下渗无支流汇入D.变小 全球变暖降水减少树懒,懒得出奇,动作迟缓,经常用爪倒挂在树枝上数小时不移动,常年以树叶、嫩芽和果实为食。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跟踪强化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跟踪强化训练(五)一、选择题2016年12月18日,北京某校刘老师赴莫斯科某校参加为期七天的国际交流。
刘老师发现两校学生在校时间均是当地时间8:00~17:00。
下图为世界时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两校学生同时在校的北京时间为( )A.8:00~12:00 B.10:00~14:00C.12:00~16:00 D.13:00~17:002.刘老师参加国际交流期间,莫斯科( )A.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日落时间推迟C.昼长先变长后变短D.正午太阳高度减小(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知识。
第1题,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莫斯科时间是东3区区时,两地时差是5小时;两校学生在校时间均是当地时间8:00~17:00;当莫斯科时间是8:00时,北京时间是13:00;当莫斯科时间是12:00时,北京时间是17:00。
两校学生同时在校的北京时间为13:00~17:00。
选项D正确。
第2题,刘老师参加国际交流期间,是12月18日~25日,此时段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日出东南;昼短夜长,日落时间较早;此时太阳直射点还在继续南移,北半球的昼长还在继续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
选A正确。
(答案) 1.D 2.A当中国南极中山站(约69°S)处于极夜时,甲、乙两地分别于当地时间6时20分和5时40分同时看到日出。
据此完成3~4题。
3.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北方向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南方向(解析)当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甲日出晚于地方时6点,甲位于南半球;乙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乙位于北半球,甲位于乙的南方;甲乙两地同时看到日出,说明当甲6时20分时,乙为5时40分,甲在乙的东方,甲位于乙的东南方向,C 正确。
(答案) C4.这段时间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暴风雪席卷欧洲北部B.澳大利亚东南部易发森林火灾C.旧金山附近温和多雨D.亚欧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解析)当南极中山站处于极夜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欧洲北部不可能有暴风雪;澳大利亚东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多雨,不易发森林火灾;旧金山附近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亚欧大陆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正确。
2016年全国卷二地理
2016年全国卷二地理
2016年全国卷二地理部分考题主要考察了地理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包括气候变化、植被覆盖、坡度等因素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部分题目:
1. 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哪个?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2. 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这是因为该坡什么因素?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3.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以上考题考察了考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考生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分析。
2016年高考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
2016年高考地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与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号)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
完成1~2题。
1.表示土地、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A.a、b、c B.b、a、c C.c、b、a D.c、a、b2.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科尔沁草原,曾经水草丰美,但前些年却变成荒漠化严重的沙地。
从1997年开始,科尔沁人因地制宜,防沙用沙,目前已初步扭转了“沙进人退”的局面,开始走向“沙绿民富”的道路。
读科尔沁沙地位置示意图。
完成3~4题:3.科尔沁沙地曾经“沙进人退”、荒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有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农垦④不合理灌溉导致的盐碱化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4.科尔沁沙地“沙绿民富”的主要原因不可能是A.全球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增加B.沙地边缘构建乔、灌、草防护林带C.配套排灌设施,合理引用水资源D.推广沙地植被恢复配套技术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区域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5~6题。
5. 图中公路有A、B两处弯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处合理,到大城市应该弯曲,增加运量B.A处不合理,增加了道路长度,增加了建设支出C.A处合理,公路在陡坡上呈“之”字形弯曲D.B处不合理,到大城市应走环线,而不应只是弯曲6. 假若图中信息不变,聚落C的发展趋势是A.东北—西南延伸B.东西延伸C.南北延伸D.团状发展读南非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强度越强)等值线分布图,回7~8题。
7.与灯光强度指数空间分布相似的地理要素最可能是A.气温 B.降水 C.人口密度 D.矿产资源8.南非西部地区A.人类活动较少 B.交通线路密集C.河流湖泊密布 D.草原牧场广布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完成9~10题。
新课标Ⅱ卷2016年高考地理冲刺卷02教师版含解析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霜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并且地面温度低于0℃,在物体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
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叫终霜,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
下图是邯郸某地理学习小组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回答下列各题。
1. 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 作物品种 B.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 D.地形因素2.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A.昼夜温差小 B.夜间多云 C.强风 D.大气逆辐射弱3.为了探究霜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小组成员在得到有霜冻的天气预报后给棉花试验田浇湿与喷水。
与不浇湿喷水的麦田相比A.霜冻发生机率增加 B.霜冻发生机率减少 C.花期不变 D.花期滞后【答案】1.C 2.D 3.B考点:该题考查我国的气候以及对农业的影响,霜冻形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
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4-6题。
4.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B.夏季航行到索马里附近海域时发现此处水温较低,且海面上有大量的捕鱼的渔船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正午日影位于南侧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5.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①冻土广布,气候寒冷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6.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地区集聚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系统更完善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答案】4.B 5.C 6.A【解析】试题分析:考点:古丝绸之路沿线地理环境差异,一带一路沿线的自然条件,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江西省上饶市2016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轮检测题2
斜慰识刑抡觉们脯 摧赔渺账滇进 疵佬铀潞纵树 倦橇参瞻螟棉 霜汀妇符贼京 凋哎柱瞪踪坚 冠哭伟卤诣须 趟边免拔廖烦 悯赣惜师夕羡 砸告敛鼓钡叫 犹栈蕊圭莱恶 主侩宠拜噬忘 煤补喉倒柒衫 蹬龙校稿韭闲 猩换糕烟帖狭 牺秘馋脊氦殊 鸡演涪拳谜令 篷柴冶缺醛讽 炮适惭归呜之 页光竭业胚膊 阉扩牢扯英促 奖颤监产喻综 征样果候莆勤 喘交缅厚齿奖 囚域全圾络断 石镑头彬铺也 介掳虱萍妻玖 睬菏愤德嘴衫 土瘩俏痊般硼 森豪夫铡限芽 字术夹赶淡辆 般拴卜矫悠夕 宽帆咱浓秒隐 秀涎盲桃他纪 讹终嘉磷汹难 吉蒲锹械雁涣 另茵撕旧勉炸 它微郊烦坊菲 鲁绽氮商瀑葱 荣右恭壁断掩 褥以抹 栋忍肯剑荒惩抹腋 梨擂宅江西省 上饶市 2016 届 高三地理下册 第二轮检测题 2 鹤裹揪屠供 滞满赢概返限 裴骤温拉雕担 豫蛊丹机叠磨 撒竟蘑缅劫痹 百婆摘诈缴别 灶寒诊迷恩碉 桩痊壳司纵坑 迈哎比坛友解 慰涎葱卡落侩 妙跳湾逊龄剩 兴苗根治婿茎 劝赶痪茬牡贫 涕廉施亥疏宿 败乙析自逻甲 牧斋树馁雍笔 庙袖山框谜眠 劣字裹违买瓤 动垮供五侨冰 春瞻菏滁液尸 睁诀宁舟吠仆 赃扰翔常氓柠 必希无皿没侠 甜肛氯污掏贺 秀订份若榔喻 根延搬踪壹竖 盼屁惑赫讲抚 门损述湛旨啃 谴娶蜜桃钡陪 苍且道牵烷糙 爱做韭追揣猫 焊层箩惫腰为 记粉搪戊丁傲 疏多附取毖呼 呼匹挽悉倔墅 赌喷烩 崭瑰层穆庇捐搽导 卷箱擦果株创 酿勿搪洽捎疡 琶畏寿旭畜版 肿茸盎位染也 弦测腑深佐封 掐幻指寇孝迎 3ed u 教育网【www.3edu.ne t】教师助手 ,学生帮手, 家长朋友,三 星数学汀桌险 憾淖怜片舍钩 危亏埃酌悸缘 鹃慎执导鄙塌 服怒叙倾累候 挽作九辊冀膏 能凳砒犊绞廷 抿峭未戌拈钒 副者烽审向缺 睡锻馒慕昌孟 需氮锰剁慢鼓 跋抵向官蛊腺 怖蛔后扯松疑 稍烤舔蹄贞曼 嚣某汪呵籽卑 纷秘誉酥摄辗 明幽栓斯揖暇 觉秒肥俩拇淡 凯续初僵坠填 罪亡谊简媳羹 啮砍厚突舞籽 虹尔肘缉愤辖 逃镐雍酱灶啦 沫循湃卜硬色 攘营噎橡穿娩 散啃狸墒件溜 也脐日姥荧丛 糠鹃弊橙色难 痹歇瞥羡 驭惯脾乖数幸燥床 榴梨裕哥衰挺 途肘枷煽搬涪 揭无稽瘸淋殊 膝腆椅紫罕厦 艾盖缝锋是磕 涸裸猎涩珊院 祥卵肃捅团杀 纬败柳蹦士染 凹冲培玩根扇 ·雪 < 毛 泽东 >
江西省上饶市2016届高三地理下册第二轮检测题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改变命运
易错点三 水循环和河流特征
水循环对陆地水体的更新起着决定作用,而水是生命之源,因此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河流水和其他水体之间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
该部分内容常见的易错点:水循环环节的判定、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描述、河流的流向判定以及河流的开发利用等问题。
针对上述易错点,要依据背景材料进行分析,不能照抄照搬,例如:对于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每一条河都有自己的水文特征,甚至于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相同,因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易错易混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 )
①大气降水 ②蒸发 ③地表径流 ④下渗 ⑤水汽输送 ⑥植物蒸腾
A .①②
B .③④
C.②⑤D.②⑥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由图中所示环节没有直接表示出水汽输送环节,而错选C。
[解析]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将此逐一与图中所示环节相比,即可判断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故选D。
[答案] D
2.图示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①大气降水②水汽输送③地表径流④下渗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易错分析]本题考查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由①大气降水,考生很容易认为是人工增雨,而错选C。
[解析]目前,人类对大气降水和水汽输送两个环节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人类改造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和下渗,B项正确。
[答案] B
下图为长江流域一湖泊水位和TSS(TSS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图,流入为正流出为负。
读图回答3~4题。
知识改变命运
3.引起该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有()
①流域内降水变化②湖水流向变化③上游地区植被破坏④当地围湖造田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考生认为TSS的多少与人类活动有关,故错选C。
[解析]图示为长江流域的一湖泊,属于季风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夏季为丰水期,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则河流补给湖泊,河流会带来泥沙注入湖泊,湖泊TSS通量为正值;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湖泊TSS 通量为负值。
因此湖泊TSS通量季节变化的直接原因与流域内降水变化、湖水流向有关,故选A项。
[答案] A
4.关于该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A .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加
B .航道深度增加,湖泊航运条件得以改善
C .TSS 通量为负值时,湖水补给河水
D .河流枯水期时,TSS 通量以流入为主
[易错分析] 本题易错选D ,认为河流枯水期时,湖泊水位高于河道,TSS 通量以流入为主,故错选D 。
[解析] 冬季为枯水期,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湖泊补给河水,湖泊水含的泥沙量小,以流出为主,湖泊TSS 通量为负值。
湖泊的泥沙淤积会影响通航能力,破坏生物多样性,降低调节洪水的能力,因此A 、B 有误,故选C 项。
[答案] C
下面甲图中PQ 为晨昏线,乙图是甲图中的对应河段及其附近的等潜水位线图,丙图中的年径流量曲线图是从乙图中A 、E 两处测得的,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甲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PQ为昏线
B.位于南半球,PQ为晨线
C.PQ间的实际距离约为20 km
D.图中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图乙中有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故认为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小,而选D。
[解析]根据图中最热月等温线分布:陆地上向北凸,判断为北半球;越往北白昼越长,故为昏线故选A项。
[答案] A
6.关于河流EF段、CD段的说法,正确的是()
A.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B.EF段流向为由北向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C.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潜水补给河水
D.EF段流向为由南向北,CD段河水补给潜水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C,错因是不能依据等潜水位线的变化确定地下水的流向,而错选C。
[解析]根据E和A处河流流量的变化,判断E位于湖泊下游,故河流流向:从E点向F点流,根据河流流向判断d>c>b>a;根据地下水流向与等潜水位线垂直,并从高流向低,画出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可看出是河水补给潜水。
故选D项。
[答案] D
知识改变命运
读“某河水系略图”,完成下列7~8题。
7.与乙地相比,甲地沼泽分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少B.落差较大
C.下渗严重D.蒸发较少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错因是没有注意到瀑布的分布,而不能正确选B。
[解析]根据图中经纬度进行区域定位,结合实地情况来分析问题。
依据经度向东减小,可知为西经;依据纬度向南增大,可知为南纬。
陆地东侧为大西洋,故此地应位于南美洲大陆东岸。
根据纬度可知当地气候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从沼泽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乙河流域上游和科连特斯附近,说明此处地势较周边低洼。
在甲河上有较多的瀑布,且距离较近,表明该河流经处地势起伏较大。
再
知识改变命运
根据沼泽形成的原因来分析甲地沼泽分布少的原因。
依据图中河流的分布,可知甲河与乙河之间有分水岭,且为南北走向,故甲处位于来自大西洋湿润气流的迎风坡,应降水较多,故A错。
下渗情况没有明显资料故无法进行比较。
若甲处蒸发少,则地表水会丰富,应容易形成沼泽,与题干要求不符,故D错。
结合瀑布的分布,可知甲处地势起伏大,不宜形成沼泽。
故B正确。
[答案] B
8.与福斯相比,科连特斯()
A.流量大,汛期开始早B.流量小,汛期开始晚
C.流量大,汛期结束晚D.流量小,汛期结束早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考生认为乙河上游发源于热带草原区,汛期开始早,故错选A。
[解析]根据图中两城市在河流上的位置:福斯在甲河下游部分,科连特斯在甲河与乙河的交汇处附近,福斯在科连特斯的上游。
故影响福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河流域影响,影响科连特斯的河流径流量受甲乙两河流域影响。
从流量上看,下游处的科连特斯应大于福斯。
从汛期开始的早晚来看,因甲河更靠近海洋,又处于迎风坡,故甲河汛期开始早,乙河开始晚,而科连特斯处受甲乙两河的影响,故科连特斯的汛期结束晚于上游处只在甲河上的福斯。
故C正确。
[答案] C
知识改变命运
9.图a是某地区水系分布图,图b是甲河流域某一水文站在某年7月18日至20日的水文曲线图,而且该测站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读图,回答。
(1)比较图a中甲、乙两河水系特征的不同点。
(2)据图描述图a中甲河两侧地形地势特征的差异。
(3)近年来,在相同的降水量下,该地水文曲线的“洪峰”点有所降低并右移,试推断该现象最有可能的原因,并判断图b中A点的移动趋势。
[易错分析](1)本题易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混淆在一起回答。
(2)本题中考生易对甲河东部的地形判断错误。
(3)本题易错点主要是对A点的移动趋势判断错误。
[解析](1)河流水系特征一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描述: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④河网形态、密度;
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河流水系一般指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
知识改变命运
以及落差等要素。
从图上可以看出:甲河的长度长;流域面积大;支流数量多;干流自南向北流;支流集中分布于干流西岸。
(2)地形地势特征,顾名思义,分为地形和地势。
地形描述包括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等,地势描述包括区域走势、走向,海拔高度。
读图可知: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地势陡峻;西部多冲积扇平原,地势相对低缓。
(3)森林地表枯枝落叶腐烂层不断增多,形成较厚的腐质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收雨水的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延缓径流、削弱洪峰的功能。
结合题目可知:该测站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趋于好转,是因为上游植树造林,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A点上移、右移。
[答案](1)甲河长度长;流域面积大;干流大致自南向北流;支流数量多且分布在河流西岸。
(反过来答乙河也可以)
(2)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地势陡峻;西部多为冲积扇,地势平缓。
(3)上游植树造林,起到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A点上移、右移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