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新兴力量的崛起课后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新兴力量的崛起
课后篇巩固提升
学业水平引导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

20世纪50年代初,迈出西欧国家联合第一步的是成立了( )
解析根据所学,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进程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1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8年;欧洲共同体——1967年,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2.在交易中,法国人获得了安全保障,德国人获得了在战败以后最重要的东西……可以因此以平等的身份回到欧洲大家庭,为摆脱占领状态铺平了道路。

材料评述的可能是( )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法国人获得了安全保障”“德国……以平等的身份回到欧洲大家庭”说明法德和解。

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故A项正确。

答案A
3.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

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解析根据“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结合所学可知,非洲国家意识的觉醒促进了民族独立意识增强,推动了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项正确;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建立,A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排除C项;非洲国家意识觉醒和西欧一体化的进程无关,排除D项。

答案B
4.中国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原因是( )
B.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力量失衡
解析中国能够成为世界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是因为中国自身实力的增长,故选D 项。

A、B、C三项都是外部环境。

答案D
5.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

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日本经济的发展和实力增强,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地位
D.西欧随着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欧共体经济的发展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多极化趋势出现。

故选B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7年它们签订了《罗马条约》,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也称共同市场。

欧洲经济共同体消除了六个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建立了自由贸易区,同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采取共同关税。

通过推动自由贸易,欧洲经济共同体同样促进了其六个成员国的经济中多方面合作与标准化。

所有的成员国经济上都有受益。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人口达到了1.65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者和原材料的进口者。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欧洲经济共同体追求的目标。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对西欧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1)对内实现自由贸易,对外建立关税同盟。

(2)促进了成员国经济实力的增长,提高了西欧经济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欧国家要求在政治和外交上独立自主,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着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趋势发展。

能力素养拓展
一、选择题
1.右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 )
解析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的生产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们越来越强烈地要求从美国的阴影下走出来,然而,它们当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实力都无法与强大的美国和苏联相比,必须走
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并获得发展,故选B项。

答案B
2.1958年,戴高乐就任法国总统后与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举行了第一次会谈。

阿登纳强
调:“法国和德国必须进入一个经常对话的时代。

”此后四年中,阿登纳与戴高乐之间的通信达40余次,会晤15次,总计进行了100多个小时的会谈。

这一系列举动( )
解析据所学可知,欧洲统一市场形成的标志是1967年欧共体的形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排除;法德之间意见分歧的消除不符合史实,故B项排除;材料中法国与德国的会谈、交往有利于分歧的消除,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故C项正确;法德两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答案C
3.1962年底,美国政府向伦敦提供导弹,要求英国支持美国提出的核力量计划,以保证只有美
国“一个指头按核扳机”。

随后肯尼迪写信要求巴黎也像伦敦那样做,戴高乐在复信中坚持法国发展自主的核力量。

这反映出( )
解析材料只是涉及美国的核力量计划,不能说明国际军备竞赛日益激烈,排除A项;由“戴高乐在复信中坚持法国发展自主的核力量”,说明西方阵营出现分化,故选B项;材料只是反映在核计划方面,不能由此说法国坚持自主性的外交,排除C项;材料只是法国的态度,而非整个欧洲,故排除D项。

答案B
4.1974年,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表明西欧( )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共同体不希望由于美国的参与而影响自己的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前途,即欧共体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故选A项。

答案A
5.20世纪7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了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德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 )
解析“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开始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了德国两部分的关系”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A项正确。

答案A
6.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洲提出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提出要“增加其政治大国的分量”,这体现出( )
A.两极格局被美、日、西欧三足鼎立格局取代
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七八十年代”,欧共体的出现及日本的崛起,体现出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答案C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改革中下令解散工商业中享有特权的家族型私人垄断企业。

此项举措( )
解析家族型私人垄断企业是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封建残余,日本在改革中清除封建势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答案B
8.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日本( )
解析随着日本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改变政治小国的形象开始成为日本努力的方向。

其他选项与史实不符,故选C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虽然是战败国,但依然是联合国的成员,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早在1972年中日邦交就实现正常化了,排除D项。

答案C
9.早在20世纪60年代,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他们尽量奉行不结盟政策,但是却百般挑剔美国,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

这表明( )
解析由材料“亚洲和非洲的成员国已经占有联合国大会过半数的席位……他们大多数一贯在所有的问题上投票反对美国”,可排除B项,选D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排除A项;目前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

答案D
10.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的代表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会议强调成员国的团结,警告超级大国不要把冷战带入第三世界当中,并呼吁所有的国家不要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此次会议( )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不结盟运动的会议,而不结盟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所以B项正确;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此次会议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结束
无关,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建立,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11.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指出,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是国际局势紧张和冲突的根源,还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国际经济领域“新秩序”的口号。

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 )
D.主持国际正义、维护世界和平
解析材料反映了不结盟运动的目标是政治上的反帝反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故选B项。

A 项没有反映经济方面,C项表述不准确,D项与事实不符,均排除。

答案B
12.下列三幅历史图片反映的现象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B.美、日、西欧经济的三足鼎立
解析欧共体的成立、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使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故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与图片信息不符,D项表述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国家在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
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
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摘编自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
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摘编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

权力从传统欧美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国家产生“政治上的考虑”的背景及其目的。

(2)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指的是什么?“新的力量”有哪些?
(3)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中国政府应该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1)背景:战后西欧实力削弱,地位下降;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应对来自美苏的威胁;文化传统相近,地域相邻等;吸取战争教训。

目的:消除欧洲内部的战争威胁;抗衡美国;提高国际影响力;促进自身发展,维护自身安全。

(2)新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新的力量:欧共体形成(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

(3)应对: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挥作用;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加强区域合作;加强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等。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

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

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得多。

——《20世纪世界史》材料四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

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美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的需要。

(2)变化:日本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原因:日本经济的发展。

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3)轨迹:控制(占领)——扶植——竞争——伙伴。

主要因素: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