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阅读下边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在山谷里,有一处高数千尺的断崖,崖上有一株小小的百合,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但它
知道自己并不是野草。

它心里有一个的念头:“我是百合,不是野草。

能证明这一点的,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百合深深地扎根,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终于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很高兴,杂
草却很不屑,七嘴八舌地嘲讽道:“你别费力气了,即使你真的能开花,在这荒郊野外,不也是没人欣赏吗?”
百合说:“我会开花,________。

”有一天,百合终于开花了,那洁白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

(1)
请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要求:①既能回应野草的嘲讽,又能表现百合坚定的信念;②不少于20字,不多于25字。

(2)
文中①②③④⑤⑥处,有三处多余,这三处是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19高一下·鄂尔多斯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标题党”是网络上利用各种吸引眼球的标题,来达到增加点击量或知名度等目的的个体或组织。

“标题党”主要通过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严重夸张、转移重点等方式来拟写新闻标题,以吸引受众、提高传播率、增加舆论张力。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标题党”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现象。

“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媒体的角度看,一方面,媒体市场竞争加剧是“标题党”现象盛行的直接原因。

在受众注意力有限的情况下,想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增加点击量,用标题博人眼球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较于纸媒,门户网站和新
媒体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只有点击标题才能看到具体内容,如果标题不能及时留住读者,文章再好也没有意义。

而不能获得足够的点击量,便无法获取更多流量来维持媒体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流量变现是王道”成为主要经营原则,媒体自律精神式微,记者编辑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严峻考验。

被关注就意味着利益,“标题党”现象也就很容易在各大媒体上蔓延开来。

从网民的角度看,媒介素养匮乏和碎片化阅读习惯加剧了“标题党”现象的泛溢。

如今媒介渠道多元化,信息爆炸式增长,这种局面导致网民习惯于粗略地浏览标题、图片或摘要,对新闻细节却甚少关注,这为制造“题不对文”的标题提供了条件。

另外,“标题党”现象与网民对新闻事件表现出的“老不信”和“审丑”心理也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环境巨变、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诚信问题、社会矛盾和各种诉求与日俱增,因此,一些网民便借助自媒体,根据自己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发布一些耸人听闻、混淆是非的标题新闻,从而达到表达诉求、宣泄情绪的目的。

而网络媒体为了点击量,也往往迎合、利用网民这样的心态和诉求,通过精心炮制的标题来引发围观,甚至引导舆情。

“标题党”新闻在未被证实的情况下,借助于舆情的裂变式传播迅速扩散,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给网络谣言的滋生提供温床,给突发舆情的应对处置带来阻碍,甚至有可能严重危害社会安全。

另外,纵容“标题党”新闻,对那些坚守社会责任的媒体和媒体人来说是种不公平,可能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破坏媒体生态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及时制定措施整治“标题党”现象,加强对网络新闻的监督和制约,加强对网络媒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从根本上解决“标题党”现象泛滥的问题,以保证网络媒体良性发展,净化舆论环境。

(摘编自詹婧《热点事件舆情传播频现“标题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标题党”炮制新闻标题手法多种多样,目的也不尽相同,但这些标题都是对新闻事实的歪曲。

B . 在门户网站和新媒体上,新闻的标题和内容是分开的,标题能否吸引人非常重要,纸媒则不然。

C . 用博人眼球的标题来增加点击量,是“标题党”新闻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注的最有效的方式。

D . 网民面对多元化的媒体渠道和爆炸式增长的信息,形成了只浏览标题、图片等却从不关注新闻细节的习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从媒体和网民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标题党”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B . 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证明媒体市场竞争加剧导致“标题党”现象盛行。

C . 文章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对“标题党”现象进行了论证。

D . 文章分析“标题党”现象的危害,突出了加强网络新闻监督和制约的必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利益驱动是“标题党”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只要媒体改变“流量变现是王道”的经营原则,“标题党”现象就能消除。

B . 对网络媒体来说,流量意味着经济利益,这导致自律精神不强的网媒过于关注流量变现,失去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C . 网民对新闻事件的“老不信”心理应该跟当前社会的诚信危机有关系,强化诚信意识是消除“标题党”现象的一个途径。

D . “标题党”新闻容易造成信息传播失真,滋生网络谣言,激发负面情绪,导致大范围舆情失控,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成重大威胁。

3. (9分) (2016高一上·会宁期中) 现代文阅读
《江南Style》高手破神曲密码
《Nobody》已是浮云,《PokerFace》也过时了。

如今神曲界的当红炸子鸡,是一首叫做《江南Style》的韩国舞曲。

有多红?这首歌的MV于7月中旬在互联网上发布,截止到前天,点击数已达3.25亿次,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而在过去一年里,还没有任何一个视频的点击数超过一亿次。

在英国,它成为本月第一周UK单曲专辑排行榜冠军。

在美国,它位居10月4日第41期公告牌榜单的第二名,“小甜甜”布兰妮和罗宾·威廉姆斯都加入了模仿大军,影星汤姆·克鲁斯则在主页上为它卖力吆喝。

不仅如此,这首歌还在全球引发了一股改编狂潮,出现了“奥巴马竞选Style”、“美国海军Style”、“南京Style”、“周星驰Style”、“客家话Style”等多个版本。

如今,和所有横空出世的神曲一样,关于《江南Style》,有一半人的问题是“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而另一半人则在问:“这首歌为什么一夜爆红?”
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

《江南Style》里的江南指的是韩国首尔的汉江以南地区,歌曲描述了一个生活在该地区的有钱人正在向性感
的姑娘发出邀约;整首歌的MV则大部分都在江南地区取景——游艇、沙滩、桑拿房、旅游巴士等,一幅奢华生活的扫描图。

这首歌在韩国走红并不难理解。

身兼词、曲和演唱的PSY(原名朴载相)曾在参加电视节目时自我剖析说:“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

我的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

”这种灵魂和态度,具体到《江南Style》里,就是质疑江南地区所引领的物质至上的生活观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歌词里把“我”塑造成一个“高帅富”,但在MV里,“我”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做着成为江南名流、左拥右抱的黄粱美梦,讽刺意味十足。

而在很多韩国人心目中,以经济奇迹姿态出现的江南地区正像一个抛弃了传统价值观念的暴发户,对此心怀不满的大众从这首歌中找到共鸣不足为奇。

但相比于歌词,韩国以外的人们更感兴趣的似乎是MV里PSY独创的“骑马舞”:身形偏胖的PSY,不断重复着扬鞭套马、策马狂奔的动作,配上音乐节奏,让人莫名就有了跟着一起舞蹈的冲动。

这也正是从明星到草根都趋之若鹜进行模仿的段落。

而破解《江南Style》的走红密码,成为各路人马津津乐道的事情。

一是生理说。

有韩国的科研机构对这首歌曲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以3.6秒为一个周期将五个音节重复4次,而整首歌中五个音节的核心节奏重复了100次以上,这样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

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

而另一个激发人们生理反应的元素则是其朗朗上口的旋律和节奏——科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对一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产生共鸣时,这段音乐就会在其脑中不断重复,科学界把这称为“耳虫”现象。

虽然引发“耳虫”现象的音乐因人而异,但显然“耳虫”更偏爱那些容易上口的作品。

二是心理说。

有韩国的心理学家表示,《江南Style》通过简单的重复节奏来刺激身体反应和自律神经系统;尤其是高潮部分,能够激发出人们摆脱心理压抑和格式化生活的本能。

三是乐理说。

有音乐评论家表示,《江南Style》恰好和近年来风靡美国主流音乐界的电子乐潮流相吻合;而其副歌部分,则又是韩国音乐风格。

二者相结合产生出奇妙的化学效应,既没有违背韩国歌迷的偏好,也贴合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受众的审美趣味。

此外,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在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无论人们将《江南Style》的走红分析得多么透彻,都无法决定乃至预料下一首神曲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流行文化的诡异之处就在于,其实没有一种成功可以复制。

(摘自《文汇报》,有删减)
(1)
下列对该新闻时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明星们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大众对偶像的追捧是疯狂的,横空出世的神曲,多是一群疯狂的模仿大军造就的。

B . 《江南Style》讽刺了“我不帅,不高,也没有肌肉” 的“屌丝”们对富豪生活既憧憬又心怀不满的“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

C . 本文通过解读《江南Style》为什么一夜爆红,表现了作者以独立的姿态站在社会立场上,对当下流行文化娱乐大众的现象进行的审视和反思。

D . 从《江南Style》这首歌曲爆红,到对“骑马舞”趋之若鹜的模仿,作者对此的态度是有所保留,甚而是略带微词的。

E . 本文意在向读者阐明,当《江南style》的世界各地、各种风格的MV版本在网络流传时,你就得承认,不了解它是一种落伍。

(2)
如何理解“成功在于灵魂和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文章结尾处说:“审丑文化、从众心理、群体效应和偶像崇拜,都在为《江南Style》的流行推波助澜。

”请结合文本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 (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天嚣
赵长天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

“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

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还不稀罕,稀罕的是现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饰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枝叶,顺着刀把滴滴答答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西瓜人是怎么冲破风沙,奇迹般的来到这里,最终也没弄清,因为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秘,永久地留在记忆里。

(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头不仅形象地描写了风沙的狂暴,也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直觉印象与切身感受,烘托并渲染了“”天气“恐怖气氛。


B . 被困队员身陷绝境却调动起所有能量开门救助敲门人,送瓜人在被困队员生死关头奇迹般的出现,这都说明生命奇迹无法解释。

C .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开门前试验队员一句“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进去”,就体现了科研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意识。

D . 试验队被困队员与素不相识的送瓜人之间的故事,不仅令人感动,还揭示出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

(2)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3)
小说已一个没有谜底的“没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17·扬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矿税流毒,宇内已无尺寸净地,而淮徐之陈增为甚。

增名下参随程守训者,徽人也,首建矿税之议。

自京师从增以出。

增唯所提掇,认为侄婿。

又不屑与诸参随为伍,自纳银助大工① ,特授中书舍人,直武英殿。

自是愈益骄恣。

是时山东益都知县吴宗尧,疏劾陈增贪横,当撤回。

守训乃讦宗尧多赃巨万,潜寄徽商吴朝俸家。

上如所奏严追。

宗尧徽人,与朝俸同宗也。

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

又徽州大商吴养晦者,家本素封荡尽,诡称有财百万,在兄叔处,愿助大工。

上是之,行抚按查覆。

守训与吴姻连,遂伪称勘究江淮不法大户,及私藏珍宝之家,出巡太平安庆等府,许人不时告密问理。

凡衣食稍温厚者,无不严刑拷诈,祸及妇孺矣。

唯稍畏淮抚李三才,不敢至李所,住泰州。

李亦密为之备,佯以好语陈增曰:“公大内贵臣,廉干冠诸敕使,今微有议者,仅一守训为祟耳。

他日坏乃公事,祸且及公。

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增初闻犹峻拒,既又歆之曰:“守训暴敛,所入什佰于公。

公以半献之朝,以半归私帑,其富甲京师也。

”增见守训跋扈渐彰,不复遵其约束,心愠已久,因微露首肯意。

李中丞觉之,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出首于增。

云守训有金四十余万,他珍宝瑰异无算,并畜龙凤僭逆之衣,将谋不轨。

李又怵增急以上闻:“公不第积谤可雪,上喜公勤,即司礼印可得也。

”增以为诚言,果以疏闻。

上即命李三才捕送京师治罪,及追所首多赃。

增既失上佐,迹已危疑,其部曲亦有戒心,所朘取不能如岁额。

上疑增屡岁所剥夺且不赀,又苛责之。

李中丞又使人胁之,谓:“阁臣密揭入奏,上又允矣。

”又曰:“某日缇骑出都门矣。

”增不胜愧悔,一夕雉经②死。

(节选自《万历野获编•陈增之死》)
【注】①大工:指皇帝钦定的工程。

②雉经:自缢。

(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特授中书舍人,直武英殿直:当值,值班
B . 许人不时告密问理理:道理,规律
C . 并畜龙凤僭逆之衣僭:超越本分
D . 上疑增屡岁所剥夺且不赀赀:计量
(2)
下列“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自京师从增以出
B . 佯以好语陈增曰
C . 公以半献之朝
D . 增以为诚言,果以疏闻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是徽商皆指为宗尧寄赃之家,必重赂始释。

②虎虽出柙,盍自缚而自献之?
③潜令其家奴之曾受守训酷刑者,出首于增。

(4)
请简要概括李三才剪除程守训的过程。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9高二下·衡水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 ,纱窗外、风摇翠竹②。

人去后、吹箫声断③ ,倚楼人独。

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

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

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

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

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

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扣住了读者心弦。

B . 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 . 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直读得泪珠涟涟,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 . 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上下阕互相呼应,结尾思妇翘首终日,写尽离愁。

(2)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8高三下·海安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既见复关,________。

(《诗经·氓》)
(2) 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论语》)
(3) 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
(4) 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

(《书愤》)
(6) ________,四弦一声如裂帛。

(《琵琶行》)
(7) __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泉香而酒洌,________。

(《醉翁亭记》)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 (1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面这则文稿在表达上有四处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在这金秋九月,我们欣喜的告诉同学们,学校校报已经创办五周年了。

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让我们欢聚一堂,弹冠相庆。

贵网站从即日起到10月15日开展“我爱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求全校同学撰文投稿,恳切希望得到您的鼎力相助。

对您的拙作,我们将聘请专家认真评选。

9. (1分) (2015高一上·金山期中) 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6高二上·鸡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人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飞机上,同样是30岁到40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呢?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5-3、
5-4、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2分)
8-1、
9-1、
七、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