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永川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语文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精神”词条:
理由:
【任务二】撰写“班级精神大使”颁奖词
(2)根据下面小文同学的事迹,写一份60字左右的颁奖词。
要求:表现人物精神,用语生动形象。
人物事迹
【乙】
独乐园记①(节选)
司马光
迂叟②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③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④。
志倦体疲,则于园中投竿取鱼,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惟意所适⑤。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⑥焉,洋洋⑦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注]①创作背景: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推行新法。
司马光反对新法,被贬为洛阳御史台。
熙宁六年(1073),购地二十亩,筑园。
②迂叟:作者自称。
③窥:探究。
④绪:开端。
⑤适:闲适,舒畅。
⑥踽踽:独行。
⑦洋洋:舒缓。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名之者谁?/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B.故自号曰醉翁也/清风自来
C.山水之乐/探礼乐之绪
D.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9.翻译句子。
(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10.下面对两文段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段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山环水绕的地形特点,令人叹服。
B.【乙】段多用四字短句,节奏明快,写尽作者在园林中独享天伦之乐的雅趣。
C.两文段都写了垂钓,不过垂钓的地点、人数等有所不同,但都折射出封建官员贪图享乐的思想。
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11.欧阳修的“醉乐”和司马光的“独乐”有何异同?结合文段内容概括作答。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红鬃马
贺敬涛
①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
⑲风陡然增大,飞起的雪花飘在杨班长残臂上,白雪瞬间变成了红色羽片。
杨班长回望一眼大部队突围方向,仰天大笑,高声呐喊:“骑兵团,冲锋!”一抖马缰,冲向日本骑兵。
⑳好大的白绢布哇,就铺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
㉑一名日本骑兵端起枪。
“八嘎!”被小野的厉声呵责制止。
㉒红鬃马一低头,衔起杨班长衣角,拖曳着向前挪动,一步、二步……雪地上,徐徐铺展开一匹鲜艳的红帛。
㉓雪花又飘了下来,像白色的蝴蝶在红鬃马面前起舞。
㉔“下马!”旷野上响起小野的狂叫。
啪,双腿并立,恭恭敬敬地弯腰行礼。
㉕接下来,红鬓马的举动,令小野一行惊呆了!
㉖只见红鬃马绕杨班长身体一周后,猛然卧倒,头深深地偎依在他的身上,眼眶里流出泪水。
许久,它站起身,回头看了一眼覆满雪花的杨班长,径自踉踉跄跄往远方走去……枯树,原野,大山,白雪,正前方就是百丈悬崖。
㉗风雪猛然增大,风,嘶鸣着,一阵猛过一阵,雪,重重拍在马背上,红鬃马吃力地抖擞起身形——那是一匹多么健美的骏马呀,壮硕紧实的肌肉如同雕刻般凸起,油亮血红的毛发像披了鲜红的毯子,高高扬起的鬃毛迎风飘动,粗大的鼻孔猛烈地喷着白气……
㉘红鬃马长啸一声,用尽气力紧走几步,迎着风雪,纵身跳下悬崖……
(选自《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12.阅读小说可以从不同角度概括故事内容。
请从“原因→结果(逻辑)”的角度,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13.小说在叙事的节奏上一张一弛,请任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14.根据括号内的提示,赏析下面句子描写的表达效果。
(1)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
(听觉角度)
(2)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渗入雪中。
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
(色彩角度)
15.请你参与以下同学关于小说主人公的讨论,并说明理由。
小语: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红鬃马,因此,主人公是红鬃马。
小文:我认为杨班长,因为他带领全班战士与日军激战。
你:
16.关于小说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鬃马的命名主要是因其有油亮血红的毛发和连续奔跑后渗出的汗水会闪耀着红光。
B.“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运用拟人手法,明写红鬃马,暗写杨班长的无畏精神。
C.“好大的白绢布哇,就铺在身下”,运用夸张手法,写杨班长的壮烈牺牲,天地也为之含悲。
D.小说中写杨班长伏在马耳边交代和红鬃马衔着杨班长衣角的情形,突出了红鬃马与杨班长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18分)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你是否会常常遇到以下状况:
思考的时候没有逻辑,大多数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讲话时没有条理,费很多口舌却很难把事说清楚。
处理问题时效率低,东拣西漏,忙得团团转效果却不佳。
②如果你常常有以上问题,那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能帮你解决。
③结构化思维是指从整体思考到局部的一种层级分明的思考模式。
简单来说,就是借用一些思维框架来辅助思考,将碎片化的信息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处理,从而扩大思维的层次,更全面地思考。
没有结构化的思维是零散混乱无条例的想法集合,而结构化思维是一种有条理有层次,脉络清晰的思考路径(如下图)。
(摘编自知乎APP)材料二
如何习得结构化思维呢?一是进行自下而上的思考。
根据《金字塔原理》:“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可由三至七个论据支撑,每一级论点可以衍生出其他的分论点。
”如此发散开来,就可以形成金字塔结构思考方式。
具体操作方式是:
A.尽可能列出所有思考的要点
B.找出要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
C.总结概括要点,提炼观点
D.观点补充,完善思路
用这种方式思考,不仅更容易找到逻辑结构,也更容易培养你的结构化思维。
比如,当一个人在思考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时候,他可以先将思考的要素罗列出来,对要点进行分类,最后再总结提炼出自己的决策。
在XM ind思维导图中符合这种思维方式的就是组织架构图(如下图)。
二是进行自上而下的思考。
这种思考方式和老师教我们写议论文的方式一致:首先你要在开头就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分论点进行阐释,用论点+论据支撑议论,论点之间的关系可以并列,也可以层层递进,最后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
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总分结构化思维的思考方式。
用先总结后发散的思考方式,有助于形成、整理和构造思维导图,从而促进大脑自然有序地思考,让你更全面地分析一个问题。
在XM ind思维导图中符合这种思维方式的就是逻辑图(如下图)。
三是掌握流程化思维。
流程化思维指的是找出事情发生的内在逻辑,思考时可参照以下的逻辑顺序。
时间顺序:步骤、流程类
程度顺序:事情的轻重缓急、重要性
流程化思维在XM ind思维导图中有比较多的呈现方式,比如水平时间轴和垂直时间轴。
(摘编自知乎APP)材料三
①结构化思维(S tructured T hinking)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和认识问题本质的重要工具,指面对工作任务或者难题时,能从多个侧面进行全面思考,深刻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系统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采取恰当的手段,使工作得以高效率开展,从而取得理想的结果,具有重点突出、层次鲜明的特点。
②结构化思维表现工具可以将抽象的思维过程转化为形象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从
种含义:
①振臂,挥动胳膊,表示奋发或激昂,如“振臂高呼”;
②振奋,形容精神振作奋发,如“人人振奋,个个当先”;
③使振奋,如“振奋人心”;
④振兴,大力发展,使兴盛起来,如“振兴中华”。
(1)请围绕“振”字的含义,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2)请以“人人振奋,个个当先”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国旗下的演讲稿。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
1.D 2.C 3.示例:一汪汪清澈的甘泉,给心灵不竭的滋润;一支支绚丽彩笔,将生命的多彩调和呈现。
【解析】1.本题考查辨析字音能力。
①zhēn言——箴言:是规谏告诫的话。
②秘jué——秘诀:是不公开的能有效解决问题的窍门、办法。
③慷慨(kǎi):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故选D。
2.本题考查词语正确运用的能力。
A.心无旁骛:心中没有另外的追求。
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
依据“我们静听心灵流淌的声音”可知,运用正确;
B.广袤: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
依据“满怀期待地憧憬广袤的未来”可知,运用正确;
C.墨守:指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墨守成规。
依据“箴言”可知,词语感情色彩不搭配,运用不正确;
D.低语呢喃:形容形容小声说话,轻声细语。
依据“轻灵的”可知,搭配得当,运用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续写能力。
要求续写两个语句,使前后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并用上修辞。
示例:一杯杯香淳的酒,让生活充满气味芬芳;一股股涓涓的小溪,让大海张开宽广的胸怀。
4.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语序不当。
“疏导、预防和化解”语序不当,按照认知逻辑规律,应改为“预防、疏导和化解”;
故选D。
5.①“海浪”象征磨难或一切旧势力,“礁石”象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抗争精神。
②李逵江州劫法场时,晁盖提醒他不要伤及百姓,李逵并不听从,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去。
说明他眼中只有“哥哥”宋江的命,没有老百姓的命。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分析。
《礁石》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礁石是诗人坚忍不拔的自我精神的真实写照,也可以看成是那些敢于反抗压迫、抵制逆流的英雄形象的象征,还可以把“礁石”视作一切被压迫民族、一切被压迫人民抗击旧世界、旧势力的力量象征。
礁石那种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那种面对强暴绝不屈服、敢于斗争的精神,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被打成碎沫”“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写出礁石的淡定、无畏,象征着不低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顽强乐观精神,或坚定的信念或执着的精神。
由“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可知,“像刀砍过的一样”表现海浪进攻之猛烈,而“浪”象征象征着迫害他人的人或一切旧势力。
(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结合具体内容指出这些梁山好汉并没有把其他普通人当作兄弟、随意杀害的行为。
结合《水浒传》第四十回中“这黑大汉直杀到江边来,身上血溅满身,兀自在江边杀人。
百
姓撞着的,都被他翻筋斗都砍下江里去。
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 ’
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可知,李逵在江州劫法场时,完全是见人就杀,完全不考虑其是否是无辜百姓,即使被晁盖提醒也不顾,看出他视人命如草芥,并没有将一切人们都作兄弟看。
6.(1)示例一:发愤图强;秉承孔子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全班同学只有凝心聚力,发愤图强,才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风。
示例二:革故鼎新;这是一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面对班上存在的诸多不良现象,全班同学应以“扼腕断臂”之力,力挽狂澜,乐学善思,形成良好学风和班风。
(2)示例:内心笃定,你不断拼搏,这么久的时间,你与自己比较。
这一程,风雨也阻挡不
住你前进的脚步;这一次,你站在了新的高峰,向前远眺。
【详解】(1)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示例一:破冰前行:“破冰前行”寓意着克服困难、勇敢向前的精神。
它旨在激励同学们不畏艰难,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地打破僵局,迎难而上。
这个四字短语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勇气和斗志,改变他们对困难的畏惧态度,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示例二:锐意进取:“锐意进取”代表着坚定的意志和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
它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这个四字短语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和求知欲,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学习、更加积极地思考,提升整体学习氛围。
示例三:协作共赢:“协作共赢”体现了团队合作和互利共赢的精神。
它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这个四字短语能够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
让他们更加懂得合作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协作来克服困难、实现共同目标。
(2)本题考查颁奖词。
示例:你如同一颗熠熠生辉的明星,凭借坚定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学海中破浪前行。
你上课专注,课后勤奋,不畏难题,积极求问。
你是我们班级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7.却道天凉好个秋晓镜但愁云鬓改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愁、鬓、陵、凫、雁、满、愿、婵。
8.A 9.(1)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2)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
10.D 11.同:两人均能在政治失意时自得其乐:或陶醉于山水之美,或尽享园林之美——读书、钓鱼、浇花等;异:欧阳修的醉乐还在于和百姓同游,表达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司马光的独乐在于退出纷争,凭自己的意愿行事,逍遥闲适。
【分析】8.本题一词多义。
A.起名,命名/起名,命名;
B.自己/自然而然;
C.乐趣/音乐;
D.景色/日光;
故选A。
9.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字词意思:
(1)绝:断,游:游玩。
(2)复:还;乐:乐趣;代:代替。
10.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山环水绕”错误,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山环的地形特点,没有“水绕”;
B.“天伦之乐”有误。
“天伦之乐”指家庭的乐趣,【乙】写的是作者独享美景的乐趣;
C.“但都折射出封建官员贪图享乐的思想”错误,【甲】的钓鱼是就地取材,为了准备太守宴,【乙】文垂钓是享受这种乐趣;
故选D。
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对比分析能力。
相同点:【甲】【乙】结合写作背景得知两个作者都是在被贬期间,能够陶醉于山水之美,
自得其乐。
结合【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可知
作者醉情于山水。
结合【乙】“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
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可知作者享受自然之美。
不同点:结合【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
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
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可知作者还陶醉于和百姓同游,与民同乐;结
合【乙】“志倦体疲,则于园中投竿取鱼,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惟意所适”可知
司马光的独乐在于退出纷争,凭自己的意愿行事,逍遥闲适。
【点睛】参考译文:
【甲】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股水流)
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
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
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游赏山水
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
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
是太守的酒宴啊。
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
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乙】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
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登临高处纵目远眺,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
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
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
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12.八路军骑兵班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与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展开激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骑兵班全部壮烈牺牲。
13.示例一:小说一开篇就写大战之前的紧张氛围,接着插叙周团长交代杨班长任务,让紧绷的情节舒缓下来。
这样在叙事节奏上张弛有度,调动着读者的情绪,也使故事情节错落有致,悲壮感人。
示例二:描写激烈的战斗场景,使故事情节高度紧张起来,而写红鬃马与杨班长的告别,舒缓了小说的节奏。
这样在叙事节奏上张弛有度,调动着读者的情绪,也使故事情节错落有致,悲壮感人。
示例三:红鬃马与杨班长的告别,舒缓了小说的节奏,接下来写红鬃马纵身跳崖的壮举,使故事达到高潮。
这样在叙事节奏上张弛有度,调动着读者的情绪,也使故事情节错落有致,悲壮感人。
14.(1)写战场上各种声音的交融和声音之大,从侧面烘托出交战的激烈。
(2)红色的战马、红色的鲜血与雪地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烘托出交战的惨烈。
15.示例一:赞同主人公是红鬃马。
红鬃马参战负伤、一心护主、完成转移任务、纵身跳崖等事迹,充分体现了民族抗战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红鬃马的精神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表现主题的角度十分独特。
示例二:赞同主人公是杨班长。
以杨班长为代表的骑兵战士忠勇爱国、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充分体现了民族抗战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16.C
【解析】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解答时,全面把握文章内容,从“原因→结果(逻辑)”的角度,抓住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结合⑦段中“‘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⑧
段中“‘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的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的
内容可知,八路军骑兵班为掩护大部队转移,与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展开激战;
结合⑮段中“空旷的开阔地上,红鬃马傲然与小野中队对视,雪地上横躺着十多具尸体和马匹”,⑳段中“好大的白绢布哇,就铺在身下,杨班长静静躺在白绢布上,右手举着马刀,
斜着身子,嘴巴大张着像在嘶喊,一副冲锋击杀的姿势,身边,立着红鬃马”的内容可知,
骑兵班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战士们全部壮烈牺牲。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一张一弛是叙事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即通过快节奏和慢节奏的交替,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给读者带来紧张感和放松感。
在叙事中,节奏的变化可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快节奏可以带来紧张感和压迫感,使读者感受到故事的激烈和紧迫;而慢节奏则可以让读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和感受,使故事更加细腻和深入。
据此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答案不唯一。
如,结合⑤段中“红鬃马背上威然端坐着杨班长,灰布军装整齐地扎进皮带里,乌亮的马枪背在身后,细长的马刀笔直地立在右侧,刀背轻薄,刀刃锋利异常。
他目光如炬,充满杀气,左手轻抚着红鬃,像每次大战之前一样”,⑦段中“‘老杨同志,这次你的任务,是带领你的
骑兵班引开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敌人是一个中队的日本骑兵!’骑兵团周团长脸色铁青,眼睛盯着杨班长,‘有问题吗?’,⑧段中“‘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班长挺直了身板,后脚跟猛的一磕,举手行了个军礼”的内容可知,小说使用插叙的手法,在紧张的两军对峙当中,插入周团长安排任务的情节,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舒缓了小说叙事的节奏,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给读者带来紧张感和放松感,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
(1)结合“呼啸声、马蹄声、嘶鸣声、马刀碰击声与呻吟声交织在一起,声震山野”的内容
可知,运用听觉描写,小说把杨班长的号令声以及马蹄声、呼啸声、嘶鸣声、呻吟声等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人震撼的听觉体验。
(2)结合“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渗入雪中。
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的内容可知,运用视觉描写,色彩的对比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故事发生在冰天雪地之中,白色的冰雪和红色的战马、红色的鲜血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烘托出战士惨烈,突出了八路军战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本题是开放式试题,答案不唯一。
选择谁都可以,但要结合文章内容,给出令人信服的依据。
如,选杨班长,结合⑱段中“折返时,只有红鬃马立在雪中,它左腿被马刀刺中,鲜血顺着腿渗入雪中。
杨班长左臂也被砍掉了,血流不停。
右手哆嗦不止,手里的马刀刀刃已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