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高考语文二轮配套练习题:任务限时集训4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
时间:
任务限时集训(四)
(限时60分钟)
导读
文官类人物的品行特点:敏学聪颖、学识渊博、清正廉洁、不媚权贵、敢于进谏、忠诚爱国、正直无私、勇敢无畏、淡泊宁静、孤介自持、廉洁爱民等。

总之,这些人物个性独特,形象鲜明,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

如2018年全国卷Ⅲ范纯礼敢于抗言,关怀下属,治事去苛从宽,深得皇上认可。

2019年全国卷Ⅰ贾谊学识渊博,勇于改革,尽职尽忠,受到皇帝重用和后人推崇。

2020年全国卷Ⅰ苏轼因势利导,利用新法便民,直面饥疫,解救受灾百姓,赢得四方的赞誉。

这些人物,正是与现代社会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的主题相吻合。

令狐楚,字壳士,自言国初十八学士德棻之裔.祖崇亮,绵州昌明
县令。

父承简,太原府功曹。

家世儒素.楚儿童时已学属文,弱冠
..应进士,贞元七年登第.观察使王拱爱其才,欲以礼辟召,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闱之恋,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径往桂林谢拱.不预宴游,乞归奉养,即还太原,人皆义之。

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

自掌书记至节度判官,历殿中侍御史。

楚才思俊丽,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为,颇称之。

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
泣,军情乃安.自是声名益重。

丁父忧
...,以孝闻。

免丧,征.拜右拾遗,
改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

母忧去官。

服阕,以刑部员外郎征,转职
方员外郎、知制诰。

大和二年九月,征为户部尚书。

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等使。

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虽属岁旱,人无转徙。

楚始自书生,随计成名,皆在太原,实如故
里。

开成元年上巳
..,赐百僚曲江亭宴。

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

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

其年四月,检校左仆射、兴元尹,充山南西道节度使。

二年十一月,卒于镇,年七十二,册赠司空,谥曰文。

楚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然宽厚有礼,门无杂宾.尝与从事宴语方酣,有非类偶至,立命彻席,毅然色变。

累居重任,贞操如初。

未终前三日,犹吟咏自若。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B.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C.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D.郑儋在镇暴/卒不及处分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中夜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诸将环之/令草遗表/
A [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第一、五处不同,其余相同。

第一处根据语意断句,“暴卒”指突然死亡,作“郑儋”的谓语,“暴卒”中间不能停顿,后面要停顿,排除B、D两项.第五处,“十数骑持刃迫楚至军门”指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到军营门前,句意完整,后面应停顿,且“诸将环之”指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句
意完整,前后应停顿,排除C项。

故选A。

]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弱冠,古时男子20岁,需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的丧事,古代朝廷官员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辞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员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D.上巳,指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重要的节日.
C [C项,阐释的是“辟”的意思。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为注重节义。

为了感谢王拱的厚爱,他考中进士后径直去向王拱致谢,他也没有参加朝廷的宴饮活动,而是返回太原奉养双亲。

B.令狐楚才气过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从太原来的奏章中辨别出他拟制的,并颇为赞赏。

胁迫之下,利刃圈中,他为郑儋起草遗表,挥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讲究原则。

他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应该赏赐欢宴,直接拒绝参加。

由于朝廷权柄落在了内官之手,他接连上疏请求辞去职务.
D.令狐楚仪态庄重,凛然不可侵犯。

他长期官居要职,家无闲杂
外客。

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搅他与属官的聚宴交谈,他让人撤去宴席,脸色大变。

C [C项,根据原文“楚以新诛大臣,不宜赏宴,独称疾不赴.以权在内官,累上疏乞解使务”可知,“直接拒绝参加”错,他是称病不去赴宴。

]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惧楚不从,乃先闻奏而后致聘。

(4分)
译文:
(2)楚久在并州,练其风俗,因人所利而利之。

(4分)
译文:
[答案] (1)(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2)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

5.“风仪严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为什么在军官的胁迫下替郑儋写遗表?请简要说明。

(3分)
[解析] 根据原文“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太原,高其行义,皆辟为从事”“军中喧哗,将有急变"“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军情乃安”等句,可简要说明。

[答案] 报答郑儋的知遇之恩;(2分)稳定军情的需要。

(1分)
【参考译文】
令狐楚,字壳士,自称是立朝之初的十八学士之一令狐德棻的后裔。

他的祖父令狐崇亮,曾任绵州昌明县令。

其父令狐承简,是太原府功
曹.世代书香门第.令狐楚儿童时已学写文章,二十岁左右应考进士,贞元七年(791)考中进士。

观察使王拱爱惜他的才华,想以礼相待征召他入仕,(王拱)怕令狐楚不同意,于是先奏报朝廷而后征聘。

令狐楚因为父亲在太原担任佐吏,有眷恋双亲之情,又感戴王拱的厚意,考中进士后直接去往桂林向王拱致谢。

他没有参加朝廷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饮活动,敬求返回太原奉养双亲,旋即回到太原,人们都认为他重节义。

李说、严绶、郑儋相继镇守太原,都推崇他重节义的操行,先后征召他担任从事官。

由掌书记到节度判官,又担任殿中侍御史。

令狐楚才气过人、文思横溢,德宗爱好文学,太原每次有奏章呈送朝廷,他能辨别出哪些是令狐楚拟制的,对它们颇为称赞。

郑儋在镇守太原时暴病去世,来不及安排身后事宜,军中喧哗,将会发生严重变故。

半夜,十几名军官骑马持刀胁迫令狐楚到军营门前,众将领将他团团围住,让他起草郑儋的遗表。

令狐楚在利刃圈中,挥毫即成,向三军将士宣读,无不感动落泪,军中情势方才安定。

从此声望名气更高.他父亲去世,令狐楚以尽孝闻名。

守孝期满,朝廷征召他担任右拾遗,后改任太常博士、礼部员外郎.母亲去世,他守丧免官。

服丧期满,他被征召为刑部员外郎,后调任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大和二年(828)九月,令狐楚被征召任户部尚书。

大和六年(832)二月,令狐楚改任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使等职。

令狐楚长期在并州,熟悉当地民情风俗,顺随百姓认为有利的事因势利导,尽管连年旱灾,百姓无人迁徙。

令狐楚从一介书生起始,到赴试中举以及成名,都在太原,太原如同他的故乡。

开成元年(836)上巳节,文宗赏赐百官在曲江亭聚宴。

令狐楚认为新近诛杀大臣,不宜赏赐欢宴,唯独他称病不去赴宴。

由于权柄掌握在宦官、近臣手中,令狐楚接连上疏请求解除使臣职务。

同年四月,令狐楚任检校左仆射、兴元尹,担任山南西道节度使。

开成二年(837)十一月,
在镇所去世,终年七十二岁,册封赠官为司空,谥号“文”。

令狐楚风度仪态严肃庄重,俨然不可侵犯;但实际上待人宽厚有礼,家中没有闲杂外客。

曾有一次他与佐吏聚宴交谈兴致正浓,有志趣不同的人偶然到来,他立即让人撤去宴席,态度坚决,脸色大变。

令狐楚长期官居要职,节操坚贞如初。

临终的前三天,仍然吟咏诗文不改常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20分)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也。

好学,明经
..,后为都尉、太守功曹,
举孝廉
..为郎,病去官,复为州从事。

大司马王商辟宣,荐为议郎,后以病去。

哀帝初,大司空何武除宣为西曹掾,甚敬重焉,荐宣为谏大夫,迁豫州牧。

岁余,宣坐免。

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是时,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称尊号,封爵亲属。

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

丁、傅子弟并进,董贤贵幸,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

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复上书,上
感大异,纳宣言,征何武、彭宣,旬月皆复为三公
..,拜宣为司隶。

时,哀帝改司隶校尉但芫司隶,官比司直。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官属以令行驰道中,宣出逢之,使吏钩止丞相掾史,没入其车马,摧辱宰相。

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宣坐距闭使者,亡人臣礼,大不敬,不道,下廷尉狱。

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曰:“欲救鲍司隶者会此下.”诸生会者千余人。

朝日,遮丞相孔光自言,丞相车不得行,又守阙上书。

上遂抵宣罪减死一等,髡钳。

宣既被刑,乃徙之上党。

以为其地宜田牧
..,又少豪俊,易长雄,遂家于长子。

平帝即位,王莽秉政,阴有篡国之心,乃风州郡以罪法案诛诸豪桀,及汉忠直臣不附己者,宣及何武等皆死。

时,名捕陇西辛兴,兴与
宣女婿许绀俱过宣,一饭去,宣不知情,坐系狱,自杀。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C.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D.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明年/正月朔日蚀/上乃征孔光/免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B [根据标志词断句,“明年”指第二年,一般用在句首,前面要停顿,可排除A、D两项。

根据句式断句,“罢……”与前面的“免……”对应,结构一致,前面要停顿,且“息夫躬"与“孙宠"作“免”的宾语,后面要停顿,可排除C项.故选B。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经,汉朝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文中指鲍宣以此科进入仕途。

B.孝廉,孝,指孝悌者;廉,清廉者。

汉朝选拔人才的科目,常合为一科,也指被推选者。

C.三公,文中指西汉时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

D.田牧,指打猎与放牧,又指农业和牧业,后泛指从事农牧生产,在文中即是此意。

A [A项,根据语境推断.根据“好学,明经"可知,“明经”中“明”应为动词。

“明经”文中意为“精通经义”.]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鲍宣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

他先后担任过都尉、太守功曹,并被大司马和大司空先后举荐担任官职。

B.鲍宣直言敢谏,数次上书论政。

他曾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而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C.鲍宣不惧权势,对宰相同样不留情面。

他曾将依仗权势,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的宰相属吏逮捕,并没收其车马.
D.鲍宣忠于汉朝,忠诚正直。

他被王莽视为敌人欲除之而后快,后以牵连陇西辛兴一案为由被捕入狱,并在狱中自杀。

B [B项,根据原文“宣以谏大夫从其后,上书谏阻”可知,“当面指责傅太后失政”错,应是上书进谏阻止此事。

]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归家数月,复征为谏大夫.宣每居位,常上书谏争,其言少文多实。

(4分)
译文:
(2)事下御史中丞,侍御史至司隶官,欲捕从事,闭门不肯内。

(4分)
译文:
[答案](1)(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朴实而切中时弊。

(2)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
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

10.文中“博士弟子济南王咸举幡太学下"这一场景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3分)
[答案]①从情节来看,直接促使皇上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保全了鲍宣的性命;②侧面表现了鲍宣不惧权贵的正直操守;③间接表现了鲍宣在士林中官声好、声望高.(每点1分,共3分)【参考译文】
鲍宣字子都,渤海高城人。

勤奋好学,精通经义,后做都尉、太守功曹,推荐孝廉时做了郎官,因病离职,后来又做了州从事。

大司马王商征召鲍宣,推荐做议郎,后来又因病离开。

哀帝初年,大司空何武任命鲍宣为西曹掾,很敬重他,又推荐鲍宣做谏议大夫,调任豫州牧。

一年多后,鲍宣因犯错误被免官。

(鲍宣)回家数月后,又被征召为谏议大夫。

鲍宣每次在位为官时,常常上书进谏,据理力争,他的言辞朴实而切中时弊。

当时,汉哀帝祖母傅太后想和成帝的母亲同称尊号,并为其亲属封官授予爵位。

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傅喜一开始就坚持正义,违背了傅太后的旨意,于是都被免官。

丁、傅子弟一齐加官晋爵,董贤因受宠而显贵,鲍宣以谏议大夫的身份继孔光、师丹、何武、傅喜等人之后,上书进谏阻止此事.皇上因为鲍宣是名儒,因此对他很是优待宽容,没有怪罪于他。

正在这时,郡国发生了地震,民间谣言四起,纷纷占卜求签。

第二年正月初一发生日蚀,皇上于是征召孔光,罢免了孙宠、息夫躬,又罢免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

鲍宣又上书言政,皇上对鲍宣的言论大感惊异,于是采纳了鲍宣的谏言,起用何武、彭宣,十天半月间就重新复任他们为三公,拜鲍宣为司隶。


时,汉哀帝改司隶校尉为司隶,官位级别相当于司直。

丞相孔光负责四时巡视园陵,其属官仗恃有皇帝的敕令而违反规制,乘车在驰道中行走,鲍宣外出正好遇见,鲍宣就让属吏扣留了丞相掾吏,并没收其车马,羞辱丞相。

此事被交到御史中丞那里处理,侍御史到司隶官衙处,想要逮捕鲍宣的随从官吏,鲍宣闭门不让他进入。

鲍宣因此犯了拒绝接纳使者、没有人臣之礼、大不敬、不守道义等罪过,被捕下廷尉狱。

博士弟子济南人王咸举着一杆旗帜到太学门前,说:“想救鲍司隶的人请集中在此旗帜下。

”太学生聚集了一千余人。

到了上朝之日,他们拦住丞相孔光说明情况,丞相的车马不能前行,又守候在宫阙门前,上书皇帝。

皇上于是将鲍宣的死罪递减一等,剃去头发,用铁圈束颈。

鲍宣被判刑后,便举家迁徙到上党。

他认为上党地区适于农耕和放牧,又少才智出众的人,容易为首称雄,于是就把家安在上党的长子县.汉平帝即位后,王莽擅权专政,暗地里有阴谋篡夺帝位之心,于是他暗示各州郡罗织罪名,陷害诛杀豪杰之士,乃至于对汉朝忠诚正直不依附自己的大臣,如鲍宣与何武等人都要被处死。

当时,指名通缉陇西人辛兴,辛兴与鲍宣女婿许绀一起到鲍宣家拜访,吃一顿饭就离开了,鲍宣不知实情,受牵连被捕下狱,(在狱中)自杀而死。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20分)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人。

元至正
..中,行御史台辟为掾,不就.
洪武初,荐授山阴教谕,转楚府录事。

寻擢监察御史
..,弹劾不避权贵。

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方有宠于帝,尝侍坐,从容燕语。

宜可直前,出怀中弹文,劾三人险恶似忠,奸佞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侧,擢置台端,擅作威福,乞斩其首以谢天下。

帝怒曰:“快口御史,敢排陷大臣耶!”命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九年,出为陕西按察司佥事。

时官吏有罪者,笞以上悉谪屯凤阳,至万数。

宜可疏争之曰:“刑
以禁淫慝,一民轨,宜论其情之轻重,事之公私,罪之大小。

今悉令谪
屯,此小人之幸,君子殆矣,乞分别以协众心。

”帝可之。

已,入朝京师。

会赐诸司没官男女,宜可独不受。

且极论:“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帝是其言。

后坐事将刑,御谨身殿亲鞠之,获免。

复疏陈二十余事,皆报可。

未几,罢归。

已,复征至,命撰祀钟山、大江文,谕日本、
征乌蛮诏,皆称旨,特授山西右布政使。

寻以事安置云南。

惠帝
..即位,用检讨陈性善荐,起云南参政,入拜左副都御史,卒于官。

是夜大星陨,枥马皆惊嘶,人谓宜可当之云。

赞曰:太祖英武威断,廷臣奏对,往往失辞。

而韩宜可辈,抱其朴诚,力诤于堂陛间,可谓古之遗直矣。

伯巨、
敬心以缝掖
..诸生言天下至计,虽违于信而后谏之义,然原厥本心,由于忠爱,以视末季沽名卖直之流,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也.
(节选自《明史·韩宜可传》,有删改)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
B.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
C.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
D.罪人不孥/古之制也/有事随坐/法之滥也/况男女/人之大伦/婚姻逾时/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
B [比较四个选项,可以发现四个选项的断句有两处不同:一处是“有事随坐法之滥也”,一处是“尚伤和气合门连坐岂圣朝所宜”。

第一处是判断句,“坐"的意思是“连坐”,且“法之滥也”和“古之
制也"结构上相一致,故应在“法之滥也"前断开,排除A、C两项。

第二处,“合门"的意思是“满门”,“尚伤和气”是“婚姻逾时”的结果,“连坐”即“连带受罚”,其主语应为“合门”,应在“尚伤和气"后断开;“岂圣朝所宜”的意思是“怎能是圣朝所应做的事”,是对“合门连坐"的质疑,故应在“合门连坐"后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至正,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可以不止一个。

B.御史,先秦时期本为史官,约自秦朝开始,御史成为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惠帝,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文太子朱标次子,年号为建文,后世也称建文帝,惠帝是其庙号.
D.缝掖,借指儒者。

“缝掖”也作“缝腋”,是一种宽袍大袖的单衣,古代是读书人所穿的衣服,此处指代儒者.
C [C项,“惠帝是其庙号"错,“惠帝"是其谥号,其庙号为“惠宗"。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宜可耿直敢言,无私无畏。

任监察御史时,他弹劾官员不回避权贵,曾当面弹劾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为此他被关进了锦衣卫监狱。

B.韩宜可为官有方,见解独特.任陕西按察司佥事时,凡处笞刑以上的官吏都被贬谪屯守凤阳,他上书争辩,认为应当差别论处,不宜一概让他们谪屯凤阳。

C.韩宜可克己自律,端方正直.他任左副都御史时,正遇上朝廷将没入官府的人赏赐给诸官吏,他不愿意接受,并向皇帝陈说原因,皇帝认可他的言论。

D.韩宜可奉旨撰文,符合帝意。

他奉命撰写祭祀钟山、大江的文章和告谕日本、征讨乌蛮的诏书,都符合旨意,为此皇帝特封他为山西右布政使.
C [C项,担任官职错位。

“任左副都御史时”错。

韩宜可“任左副都御史”是后来惠帝时的事,“正遇上朝廷……”时韩宜可还是“陕西按察司佥事".]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后坐事将刑,御谨身殿亲鞠之,获免。

(4分)
译文:
(2)而韩宜可辈,抱其朴诚,力诤于堂陛间,可谓古之遗直矣。

(4分)
译文:
[答案](1)后来(韩宜可)因事获罪将被判刑,皇帝到谨身殿亲自审讯他,他得到赦免。

(2)而韩宜可等人,心怀朴实真诚,在朝廷上极力直言劝告,可以说是有古代遗风的直臣。

15.韩宜可列举了胡惟庸、陈宁和涂节三人的哪些罪状?请简要说明。

(3分)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韩宜可列举胡惟庸、陈宁和涂节三人罪状的内容,在原文中主要是“劾三人险恶似忠,奸佞
似直,恃功怙宠,内怀反侧,擢置台端,擅作威福"这几句话,将这几句话的意思进行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阴险毒辣,表面忠诚;奸邪谄媚,表面正直;倚仗恩宠,作威作福。

(每点1分)
【参考译文】
韩宜可,字伯时,浙江山阴人。

元朝至正年间,行御史台征召他做辅佐官吏,他没有赴任。

洪武初年,因推举被授予山阴教谕的官职,转任楚府录事。

不久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弹劾官员不回避权贵。

当时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正受皇帝宠爱,曾经在皇帝近旁陪坐,悠闲地交谈。

韩宜可径直上前,从怀里拿出弹劾文书,弹劾他们三人阴险毒辣又好似忠诚,奸邪谄媚又好似正直,依仗功劳和恩宠,内心不安分,被提拔到台端,擅自作威作福,韩宜可请求砍了他们的头来向天下谢罪。

皇帝生气地说:“快嘴的御史,竟敢排挤陷害大臣!"命令把韩宜可关入锦衣卫监狱,不久释放了他。

洪武九年,出京任陕西按察司佥事。

当时官吏中有罪的人,处笞刑以上的都遭贬谪屯守凤阳,达到万余人.韩宜可上书争辩说:“刑法用来禁止奸邪淫恶,统一人民的规范,应衡量情节的轻重,事情的公私,过失的大小.现在全让他们贬谪屯守,这是小人的幸运,君子则危险了,请求差别论处来使民心悦服."皇帝同意了他的建议。

不久,韩宜可进京师朝见皇帝.恰逢朝廷把没入官府的男女赏赐给各官吏,唯独韩宜可不接受。

并极力论辩说:“处罚罪人不连及妻子儿女,这是古代的制度.有事随意连坐,这是滥用刑法。

何况男女关系,是人中的大伦常,婚嫁过了时候,尚且有伤和气。

满门连坐,怎能是圣朝所应做的事。

"皇帝认可他的言论。

后来(韩宜可)因事获罪将被判刑,皇帝到谨身殿亲自审讯他,他得到赦免。

韩宜可又上书陈述二十多件事,皇帝都回复同意。

不久,韩宜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