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4: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
据此完成1~3题。
1.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2.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 )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粮食品种和质量欠佳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3.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享有“北大仓”的美誉。
为进一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黑龙江省制定了一项庞大的粮食增产规划。
黑龙江省能成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原因包括( )①耕地面积广阔②粮食单产高③土壤肥沃④劳动力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4~6题。
4.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搭配相一致的是 ( )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6.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 ( )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唯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
读下图,回答7~8题。
7.关于A、B、C、D四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B地位于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A、C两地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C、D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糖料作物以甜菜为主④D地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8.图中四个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 )①A地区要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粮食产量②B地区要大量开垦荒地,增加人均耕地面积③C地区要注重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D地区要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9.读安徽省和河南省地图,结合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原卷版)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国玉米产区分布图和玉米种植与收获的时间图。
该国是所在大洲最大的玉米产区,也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国。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该国玉米产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地降水比该国同纬度西部多B. 该地处在东南信风迎风坡,全年多雨C. 该地畜牧业较发达D. 该地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2. 该国甲地区的气候有别于玉米主产区的气候,收获玉米时期,甲地区主要收割或采摘的是( )A. 小麦B. 棉花C. 甘蔗D. 葡萄读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3. 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A. 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 人少地多,商品率高D. 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4.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A. 南粮北运B. 北粮南运C. 东粮西运D. 各地自给阅读甲、乙两图,回答下面小题。
5.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不同B. 热量不同C. 降水不同D. 地形不同6. 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 气候资源优势B. 动物资源优势C. 劳动力资源优势D. 土地资源优势7. 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回答下面小题。
8. 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A. 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C. 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9. 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A. 气候变暖B. 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C. 市场扩大D. 劳动力丰富10. 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B. 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C. 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D. 国家的政策优势读“我国某乡镇农业产值结构规划图”,回答下面小题。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及答案在地级行政区划改革前的1982年,地级行政区包括盟、自治州和行政区。
下面是店铺为您带来的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练习题:一、选择题读上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3~4题。
3.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有( )A.人均耕地多B.单产高C.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较好4.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挥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读“我国某两种优势农产品及其优势产区布局图”,回答5~7题。
5.图中两种农产品最有可能是 ( )A.玉米和小麦B.甘蔗和甜菜C.高粱和谷子D.油菜和花生6.A区域最具特色的农产品是( )A.玉米和小麦B.大豆和甜菜C.水稻和小麦D.高粱和小麦7.B区域与A区域相比 ( )A.土壤肥沃B.水源充足C.机械化程度高D.作物熟制高读图,回答8~9题。
8.我国东北平原与同纬度的德国南部地区相比,小麦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土壤肥沃B.灌溉水源充足C.光热条件好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9.与我国东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区位因素相比,北德平原小麦种植区分布较少的原因可能是( )A.土壤肥沃多冻土B.类似三江平原的沼泽多C.日照时间短,热量不足D.以水稻种植为主读“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习题(2)
第五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山货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图中三江平原湿地开荒垦殖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B. 水稻种植业C. 种植园农业D. 乳畜业【答案】1. C 2. A【解析】【1题详解】甲地地形以山地为主,降水较多,因此山货较多;山地多,说明地势落差大,降水多,说明径流量大,因此水能丰富;降水多,说明植被茂密,山地多,则森林广布;因此答案选C。
石油资源与降水没有关系,可排除。
【2题详解】我国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在东北和西北,东北的三江平原地势平坦,生产规模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区。
2015年10月8日是寒露节气,与之相关的民谚:河南省“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河北省“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完成下面小题。
3. 河南省和河北省两地民谚不同的原因是,两地( )A. 气候类型不同B. 地形不同C. 土壤不同D. 热量不同4. 南方是我国商品小麦的重要产区,其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B. 居民多以稻米为主食C. 光热充足,可以一年三熟D.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和农业区位因素。
二十四节气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按照时间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根据河北、河南的纬度位置可知,纬度越低,气温(热量)越高,种麦子的时间越晚,河南比河北的纬度低,所以种植时间晚于河北,答案选D。
【4题详解】南方地区的主食是稻米,因此种植小麦主要是去市场销售,故商品率高,B正确。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精选教学文档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回答1~3题。
1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2.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优势条件是( )A.气温B.降水C.土壤D.社会经济因素3.该地区可能是( )A.长江三角洲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河西走廊解析:从满足程度上看热量满足率最低,故该地发展农业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为气温。
从土壤养分满足率来看,其最主要的优势为土壤。
综合分析综合四地区的特征可知该地为松嫩平原。
答案:1.B 2.C 3.C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
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
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
据此完成4~5题。
4.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知名品牌的农产品C.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高精尖的技术水平5.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C.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投入更少,生产成品更低解析:第4题,当地庄园经济是以“茶”为主题的“现代茶庄园”,其发展前提是优质品牌铁观音茶。
所以选B。
第5题,由材料分析可知,现代茶庄园引进采用了现代化的生产加工、管理技术,使各种资源配置更趋合理,产业链连接紧密,产品种类多,其增值潜力更大,经济效益更高。
故选C。
答案:4.B 5.C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6~8题。
6.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7.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B.由东向西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D.由西向东减少8.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B.保持水土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荒地多,且多为肥沃的黑土,这是本区发展农业的突出资源优势。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6: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B.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C.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D.寒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2.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就形成了各具特点的农业布局。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作农业区粮食作物中,小麦分布最普遍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减少C.玉米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D.水稻多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4.关于林业区和特产区以及畜牧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等B.小兴安岭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C.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D.西部畜牧区的三河马和三河牛是闻名全国的优良品种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其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是满语的音译,意思是“沙鸥云集之所”。
结合下图,回答5~6题。
5.下列有关虎林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河流冰封期长,有春汛B.冬季寒冷而漫长,无霜期较短C.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6.虎林市“把绿色水稻变成方便米饭、米粉;把大豆变成磷脂,把原木变成家具”。
这反映了虎林市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向机械化方向发展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C.推进农业生产优质化、高效化D.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产业链条延伸读“亚欧大陆40°N~50°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图”,完成7~8题。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4: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读我国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下列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针叶樱桃性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采摘后维生素C流失很快。
巴西彼得罗利纳是世界少有的针叶樱桃产区。
2008年,我国养生堂药业公司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
下图为彼得罗利纳的地形和降水量,读图完成3~5题。
3.彼得罗利纳适合针叶樱桃生长,对其生长环境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地势低,日照充足B.距海较近,降水量大C.晴天多,紫外线强D.纬度低,昼夜温差大4.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地区最适合引种针叶樱桃的是A.成都B.哈尔滨C.三沙市D.拉萨5.养生堂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市场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B.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D.减轻环境压力,缓解人地矛盾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水资源短缺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7.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科技投入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示意图,回答8~9题。
8.甘肃、新疆主产区农业发展的突出优势是A.水热资源丰富B.光照条件充足C.劳动力资源丰富D.农业技术先进9.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A.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B.不断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用地规模C.加大农业技术投入,提高生产效率D.全面推广浸灌方式,改善粮食品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跟踪检测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下跟踪检测读东北地区轮廓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包括黑、吉、辽三省全部,被称为“东北三省”B.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夏温较高,水热条件配合较协调C.春小麦、大豆、玉米为本区三大主粮D.本区跨四个温度带,作物均可一年一熟2.关于东北地区地形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平原的西、北、东三面分别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和长白山B.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C.该区地形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D.东北平原的特征为面积广大,多丘陵地貌3.关于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大,但分布分散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D.东北平原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解析:第1题,东北地区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小麦、水稻、玉米为本区三大粮食作物;东北地区北部、中部、南部分别属于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
第2题,东北平原西、北面分别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地表坦荡,少丘陵;地形最突出的特征是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第3题,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黑钙土,土壤肥沃。
答案: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最有希望获得快速发展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4~5题。
4.松嫩平原作为全国性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相比,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B.单产高C.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较好5.该商品粮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B.水源C.光照D.土壤解析:第4题,松嫩平原与太湖平原相比,纬度高,热量不足,单产较低,人口密度较小,地广人稀,社会经济不及太湖平原发达,交通不及太湖平原便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发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常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开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及其农业布局特点。
2.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条件和生产特点。
3.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开展方向分析。
4.区域农业可持续开展策略。
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
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2.自然条件自然条件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求,但易受低温季冷害影响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地形相对完整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有机质含量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农业生产高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根底好。
交通兴旺,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三大农业区的划分依据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①分布: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②地位: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林业和特产区: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长白山区是我国珍贵药材产区。
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局部林区草地,农牧和林牧结合条件良好。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最高。
2.特点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农场经营规模大,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是商品化的前提。
四、农业开展方向1.存在问题产生原因:人口激增以及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问题表现: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严重,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加剧等。
2.可持续开展目标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17:4.1.2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2 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虎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虎林”得名于横穿境内的七虎林河。
虎林市总面积约9 330平方千米,人口约31万。
根据材料和图完成第1~2题。
1.下列有关虎林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较短C.河流封冻期长,有春汛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虎林市天蓝、地绿、水清,其生产出来的大米具有晶莹剔透、口感香甜、营养丰富的优良品质。
影响虎林市大米生产的特殊区位因素是( )A.气温的日较差小B.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绿色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下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第3~4题。
3.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耕地D.湿地、耕地、林地4.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农业水土匹配系数是反映特定区域农业生产可供的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时空适宜匹配的量比关系,全国水土资源匹配系数为1.441。
下图为某年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匹配格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5~6题。
5.图示地区水土资源匹配的总体特点是( )A.东部优于西部B.耕作区优于林区C.南部优于北部D.水土资源匹配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能使图示地区水土资源不匹配程度减轻的是( )A.水稻的播种面积增加B.使用陈旧的大型农田水利设施C.农田灌溉面积增加D.发展节水农业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完成第7~8题。
7.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8.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下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分布。
高二地理必修三4.1练习题
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习题班级: 姓名: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 ②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 ③东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 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高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有关东北水稻种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稻是东北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 ②水稻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加 ③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④东北水稻种植业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生态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
据新华网哈尔滨2008年10月6日电: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黑龙江省近期提出,要在2012年使全省粮食总产登上1 000亿斤新台阶,粮食商品量达到800亿斤。
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想。
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的有( )A .冬小麦和高粱B .春小麦和玉米C .油菜籽和甜菜D .水稻和花生 4.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有( )A .红壤土层浅薄,肥力低下B .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面积急剧扩大C .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D .人口增长迅速,人均耕地面积少 5.对黑龙江垦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粮、牧、企”结构模式中的“企”是指新建立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B .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的过程主要依靠加大科技投入C .“北大仓”要走向“北大商”必须依靠扩大耕地面积D .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面向国际和国内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2008年12月16日至18日,在由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举办的“林业碳汇和 生物质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上获悉:目前,全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8.21%, 25年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01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两大特点02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1)□(2)地区专业化生产。
[自我探究] 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平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的运作和推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
二、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01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04(2)问题表现:农业□02生态环境退化。
例如□03水土流失和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05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盐碱化和□2.发展方向与重点提示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我反馈』1.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 )A.以水稻种植为主B.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答案 B解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C.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D.地形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答案 D解析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的普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题。
3.甲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养殖业答案 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甲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其主要农业部门是种植业。
『活动点拨』[教材P66活动]1.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3课时作业3:4.1商品粮基地建设 农业发展方向
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农业发展方向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C.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4.关于东北耕作农业区的正确说法为( )A.完全分布在平原地区B.冬小麦分布非常普遍C.东北地区北部无水稻种植D.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渐增5.关于东北地区林业和特产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A.这里有我国第二大林区,主要的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红松、白桦、樟树B.长白山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C.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D.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盛产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6.有关东北农业基地的综合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抓好种植业就行B.以粮为主多种经营,大力发展大牧场畜牧业C.农业区搞农产品加工经济效益较差D.应加强大豆榨油、甜菜制糖等食品加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7~8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生产规划中将商品粮基地分为四类:南方高产区、黄淮平原区、东北低产区、西北干旱区。
材料二7.A.①代表黄淮平原区B.②代表东北低产区C.③代表西北干旱区D.④代表南方高产区8.受土壤盐碱化影响和沙尘天气影响最明显的分别是( )A.①④ B.③② C.④③ D.①②读区域图,完成9~10题。
9.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10.图示区域粮食商品率高于全国其他农业区,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11.读“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状况图”(图甲)、“黑龙江垦区粮食产量图”(图乙)、“黑龙江垦区商品率变化图”(图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课时2《商品粮基地建设农业发展方向》ppt教学课件
123456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 业做起”。在《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 的若干意见》中也特别强调了对农业的支持。据此完成3~5题。 3.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C ) A.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B.便利的交通条件 C.农业生态环境较好D.城市和工矿业发达
3.①依靠科技进步,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继续发 展种植业;②树立“大农业”观念,大力发展多种经 营,促进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力发展农 产品加工业,延长生产链,促使农产品增产增值,向 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
自主预习
1.发展问题及影响 (1)问题:⑤ 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后果:农业⑥ 生态环境 退化。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1~2题。
123456
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 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 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23456
解析 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因而热量 条件相对较差;两地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 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 东北玉米带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 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 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 然条件是③④⑤。 答案 D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 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 解析 措施的分析,合理即可。 答案 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 的加工力度,提高附加值;利用饲料优势,大力发展养 殖业。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_00002
高二地理必修3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题_00002解析:第1题,通过经纬度和轮廓可判定,该国为南非,玉米产区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
第2题,甲省区位于地中海气候区,葡萄为地中海气候的典型经济作物。
答案:1.B 2.D读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3~4题。
3.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解析:黑龙江、吉林两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是我国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地区。
答案:C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是( )A.南粮北运B.北粮南运C.东粮西运 D.各地自给解析:读图可知我国人均粮食产量大致为北方多南方少,北粮南运是目前我国粮食流通的基本格局。
答案:B阅读甲、乙两图,回答5~7题。
5.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6.甲图中P平原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 )A.气候资源优势B.动物资源优势C.劳动力资源优势D.土地资源优势7.针对甲图所示区域的特点,可知该地区是全国性的( )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牧业基地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第5题,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热量不同。
第6题,甲图中P平原是我国东北平原,该平原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应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
第7题,甲图所示区域中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商品粮生产;山区适宜发展林业。
答案:5.B 6.D 7.C读中国四个区域土地利用转换图表,回答8-10题。
区域旱地—水田耕地—林草地其他—建设林草地—耕地a b a b a b a b甲111052.43.23.57.623.512.2乙34.88.946.475.96.432522456.8丙 1 0.627.1158.51864.4225丁6.2116.110.51118820 6.5 8.据图判断甲、乙、丙、丁对应地区排序正确的是A.东北—西北—长三角—华北B. 华北—东北—长三角—西北C.东北—华北—西北—长三角D. 长三角—华北—东北—西北9.与甲地区旱田改水田的原因最不相关的是A.气候变暖B.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C.市场扩大D.劳动力丰富10.引起丁地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工返乡建设新农村B.城市化、工业化水平高C.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D.国家的政策优势解析:第8题,由题干信息,结合表格,甲地土地面积巨大,并且是既有旱地也有水田,这与我国东北的情况是一致的,而华北的水田比重要小得多(基本没有)而长三角地区旱地要少得多,由此排除B、D,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耕地比重小而林草地比重大,这与丙的结构是一致的,故排除A,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速度快建设用地多增加快与丁结构及变化一致故选C。
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 第1节第2课时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巩固]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C.辽河平原D.松辽平原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③大规模商品化生产④大规模国家经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迁移农业D.混合农业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粮食人均产量大,所以,粮食商品率最高。
第2题,东北地区土地连片,地形平坦,商品粮基地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都很高。
第3题,按照农业地域类型划分,这里应是商品谷物农业。
答案:1.A 2.A 3.A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4~5题。
4.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捆柴火也开花。
”足见其土壤肥沃。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4题,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即东南季风的影响,同时东南部离水汽的源地——海洋较近,所以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第5题,目前,东北地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黑土受到冲刷而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沼泽地被大量开发,使得湿地遭到破坏。
答案:4.B 5.A6.下图中代表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的是()解析:选A。
各种农产品、农业活动之间相互补充,共同提高产值,才是东北平原农业发展的方向。
黑龙江省黑河市是我国现有水稻种植的最北限,也是世界水稻栽培的纬度最高限。
该地区地广人稀,每个劳动力平均有近2.67公顷耕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课时东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建设及农业发展方向教材第66页活动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2.有道理。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
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
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教材第68~69页活动1.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在低洼易涝地适宜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发展立体经营。
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量大,喜高温,由于北回归线从珠江三角洲北部穿过,该地位于热带和亚热带,热量充足,加之降水丰沛,非常适宜甘蔗生长。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之一,丝织业历史悠久,经济基础好。
该地居民有广泛的食鱼爱好,水产品产值较高,消费市场大。
2.基塘生产将农业、林业、渔业和工业联系起来。
副产品中蚕沙、蔗叶、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塘泥等被充分利用起来。
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形成了一个农、林、副、渔业全面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充分利用了劳动力资源,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活跃了市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
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
对池塘水源来说,由于有机物大部分可被鱼吃掉,多余的有机物在清除塘泥作肥料时,被及时除掉,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4.可以。
黄淮海平原上比较典型的鱼塘—台田模式中,鱼—果—粮、鱼—果—菜模式比较普遍。
学业达标1.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B.宜农荒地多,后备耕地资源丰富C.土壤肥沃,黄土广布D.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解析:东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黑土广布;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居全国首位。
答案:A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毫米),回答2~3题。
2.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第2题,结合东北地区海陆位臵、地形及季风气候的特征分析,年降水量分布的成因主要是距海远近及东南季风影响。
第3题,东北地区在土地的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黑土的冲刷和湿地的破坏。
答案:2.B 3.A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回答4~5题。
4.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5.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解析: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都地处较高纬度而热量条件相对较差,都可以算是地广人稀的地区,但这不是有利于玉米生长的自然条件而是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东北是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是其气候特点,美国玉米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是夏季降水较丰富,有较好的灌溉条件;两地都是平原地形、世界黑土分布区,故两地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是③④⑤。
两地都是地广人稀,实行农场化经营而机械化程度较高;中美两国本身都是人口、经济大国,则玉米的市场需求大;两地交通条件都很便利;但由于冬季较冷而复种指数低。
故两地共有的社会经济条件是②③⑤。
答案:4.D 5.C2014年8月8~10日,第六届中国大兴安岭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在黑龙江加格达奇举行。
大兴安岭是全国最大的野生蓝莓主产区,野生蓝莓资源占全国野生蓝莓产量的90%,占世界产量的30%。
读图,回答6~7题。
6.美国蓝莓能够在中国大小兴安岭大面积推广,其主要的自然因素是()A.平原面积广大,适宜蓝莓大范围种植B.土壤肥沃,有利于其生长C.有大面积的林地资源可以充分利用D.灌溉水源便利7.大兴安岭蓝莓产业已从蓝莓原果及果汁生产,发展到自主开发生产以蓝莓果酒、果汁饮品、罐头、果酱、果糖、干果、烘焙食品为代表的五大类、30多个品种的蓝莓系列产品,此举反映了大兴安岭林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A.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B.推进农业向规模化、生态化发展C.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加工业D.实现由产品加工向原料生产转变解析:本题组以蓝莓生产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布局特点及该种农业布局的主要自然条件和发展方向。
第6题,由材料可以看出,蓝莓主要生长在东北三大农业区中的林业和特产区,东北地区林区面积广大,所以有利于蓝莓大面积推广。
第7题,大兴安岭林区蓝莓产业链的延伸反映了特色产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了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答案:6.C7.C8.根据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8月1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2013年全省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其工作目标是: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增加高产粮食作物面积。
全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要继续稳定在2亿亩以上,其中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分别达到1亿亩和5 8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调整到3 000万亩以上,小麦面积稳定在5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增加到480万亩以上,确保全省粮食总产达到650亿千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贡献。
材料二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人均耕地面积(公顷)及谷物单产(千克/公顷)比较。
(2)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你认为这一论点有道理吗?为什么?(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4)为继续保持全国商品粮第一大省的地位,你认为黑龙江省可采取哪些措施实现粮食增产?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单位面积谷物产量为背景材料,考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不利条件及今后发展的措施。
(1)东北商品粮基地商品率高,主要是耕地面积广,人均耕地多,余粮多。
(2)东北商品粮基地增产潜力大,宜农荒地多;其他商品粮基地耕地面积下降,增产潜力不大。
(3)东北平原粮食单产低是由气候低温(热量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及农业投入不足等原因造成的。
(4)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提高单产。
答案:(1)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耕地多,余粮多。
(2)有道理。
东北平原目前单位面积产量较低,增产潜力大,同时还有宜农荒地可开垦。
而其他一些商品粮基地,由于人口增加、城市发展等原因,耕地面积会有所下降;同时目前单产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3)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不足等。
(4)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等。
能力提升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2.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区,20世纪50年代,该地以沼泽地为主,随着北大荒开发的进行,沼泽面积减小,耕地面积增大,会导致干旱、洪涝灾害频繁。
第2题,目前可以采取有计划地退耕还沼,促进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1.A 2.D下图为秸秆全量还田循环利用模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生产模式可能分布在()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C.黄淮海平原D.太湖平原4.该生产模式的优点包括()①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增大②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③肥料施用量减小④农业生产投入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生产模式种植的农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该地农作物两年三熟;三江平原一年一熟;受水资源、热量条件的制约,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一年一熟;太湖平原虽然能一年两熟,但与该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不匹配。
第4题,在该生产模式下,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肥力,减少肥料使用量,使秸秆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
答案:3.C 4.C5.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解析:与河南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
答案:D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月30日黑龙江农垦局负责人称,北大荒集团公司定位做大粮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垦区要具有世界眼光,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农业部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农垦事业再上新台阶。
要抢抓机遇,实施大的发展战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和影响能力,利用自身实力与优势,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
材料二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填写下表。
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的竞争力,北大荒农垦集团在今后生产中应采取哪些合理措施?解析:(1)主要分析影响甲、乙、丙三地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和水资源等状况。
甲地纬度高,热量不足;乙地位于西北内陆,水资源不足;丙地位于江河的中下游,光、热、水资源充足,但旱涝灾害频繁。
(2)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众多,地块小,土壤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