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渊源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7月
n m it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14期生态文明思想渊源探析
落瀚卿
(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37)
摘要: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进一步探究,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是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也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果。

探讨了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文化渊源和思想渊源,更深入地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渊源;文化渊源;思想渊源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8)14-0026-02
1引言
自我国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以来,相关的理论研究大 量涌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既 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通过对生态文明思想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将生态文明思想的渊源系统地归纳为理论渊源、文化渊源、思 想渊源。

2理论渊源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 思想
“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并不是被马克思、恩格斯所提 出,但在他们所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理论中都有生态文明 的身影。

由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包含了其生态文明思想,并且在我党中是根本指导思想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可以用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 想来做指导。

马克思曾提出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人作为自 然界的一部分与其相联系。

恩格斯也曾指出,随着自然 环境的不断发展慢慢才有了人类,人类产生于自然界,因此,人类的实践活动离不开自然界,但是自然界有其 自身的规律,所以人类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可以发挥其主 观能动性,但不能违背自然的客观规律,否则会受到大 自然的报复。

在生态文明的理念中,人类可以对自然进行改造但必须要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不能将人与自然 视为敌对关系。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中就人与自 然之间的关系提醒人类,不要和自然界成为对立面,因为每一次和自然界的斗争虽然表面上是人类占优势,但 实际上自然界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报复。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早年在《资本论》中提出的。

当人类还处于科 学技术不发达,生产力落后的时期,人们与自然可以和 谐相处没有生态环境危机的问题,所以他们对生态文明 建设的意识很薄弱。

当进入工业文明时代时,由于科技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类开始不断的改造自然,所以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生产力和科技是生 态文明的建设道德基础。

在马克思看来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手段。

3文化渊源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 明思想
中华民族发展至今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其中古人的优秀智慧不可或 缺,当然也包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而我国古代的生态思想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明思想。

时至今日当去探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其目的在于探寻古人 是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 思想得益于中华民族独特的生态智慧,同时也是对中国 古代优秀思想的继承。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古代的生 态哲学思想中汲取了丰富的思想养料,并对其产生了深 远的意义。

“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说贯穿中国古典哲学之中,从尧舜禹时期的河出图人们就开始意识到天给人的暗 示。

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者 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要像天空一样胸怀广阔,要学会 善待生命,不违背自然生态的自身规律。

汉代思想家董 仲舒可以视为“天人合一”的集大成者,这一思想在得到 他的重视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并且使 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哲学。

在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明确表示人产生于大自然,作为大自然的产物与万 物相关联不能割裂开来,“天”、“人”合一才是一个统一 的宇宙整体。

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在儒家的思想中充分体现,而且 在我国的道教中也被十分重视。

道教一直倡导的是要 敬畏生命,不管是身体上还是精神上。

在道家思想中,倡导要尊重自然界的“道”。

作为道家思想创始人老子 他的生态思想核心是“道法自然”,在他看来“道”即为客
收稿日期:2018-05-28
作者简介:落瀚卿(1993—),女,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学方面的学习与研究。

26
落瀚卿:生态文明思想渊源探析自然与生忠
观的自然规律,可以解释宇宙万物的变换。

作为另一位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他提倡的是主体和客体相兼容,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合一”的思想,道家的这种人 与物相结合的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儒 家的“天人合一”,还是道家的“天道”,都有一个共同的 观点那就是人类与自然界共同发展。

要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那么就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也 要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生态要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生态文明提供养分。

4思想渊源一当代西方生态文明思想
在19世纪30、40年代兴起了批判社会在发展过程 中的弊端的社会哲学流派,法兰克福学派便因此诞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这时引起了一批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注意,开始对生态危 机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进行研究,这就为我们对生态危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自然革命论。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哲学 家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在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 中,因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所以需要更 多的自然资源,而这些需求严重超过了自身的可循环和 降解的能力,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因此产生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在这种高生产、高消费的生产、生活模式下,必然会导致生态危机。

在西方马 尔库塞的自然革命理论有很大的影响力,揭开了工业社 会的真面目,同时也影响了 20世纪70、80年代的“绿色 运动”、“生态运动”。

第二,生态危机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的创始人,德 国首位社会哲学教授马克斯•霍克海默与德国哲学家 西奥多•阿多诺,都认为启蒙思想是西方社会的一次思 想大解放,在社会发展中科学的发展十分重要。

但科技 的发展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美好,虽然通过科技的发展提 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但同时也加速人对自然的破坏。

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来满足他们所追求 的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

第三,人化自然论。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另一位代 表艾尔弗雷德•施密特,他曾在自己的著作《马克思的 自然观》中指出,在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时要善于利用 辩证法,并且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对那些把人与自然的发展分隔的旧唯物主义进行批判。

同时他还强调要把“纯粹自然”和“人化自然”区分开来,认为人产生于自然界 那么对“人化自然”就具有先在性。

施密特所倡导的人 化自然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5结语
党的“十九大”中提出: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的 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的建设功在当代、利在 千秋。

如今,随着生态危机的问题日益突出使人们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性。

党的生态文明建设不 仅是基于马克思的生态哲学,而且还参考了西方生态伦理学,是对中国古代优秀生态文明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通过对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渊源、文化渊源和思想渊源 的探索,意识到要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 道路。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 57.
[2]恩格斯.自然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5]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4.
[6]刘增惠.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及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0.
[7]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研究前沿报告[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8]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9]周穗明.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一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二
辑)[C].上海: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2011. [10] 解秋凤.东西方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D].泰安:山东农
业大学,2010.
[11]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
社,2009.
[12] 王连芳.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石家庄:河
北大学,2012.
[13] 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
[U]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15]刘洋.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访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
会科学学院院长严耕[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2(12).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