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牙周病大纲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口腔)
《口腔内科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内科学是口腔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学科和主干学科。
目前在国内它包括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三门课程, 主要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及口腔粘膜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紧密结合临床, 讲述口腔内科有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为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0.76:1。
即讲课52学时,实验68学时。
四教材:1.《牙体牙髓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樊明文, 2版, 2003年。
2.《牙周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曹采方, 2版, 2003年。
3.《口腔粘膜病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李秉琦, 2版, 2003年。
II正文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篇龋病第一章概述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的历史及龋病危害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概念及龋病的特征。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龋病的定义、特征及好发部位。
(二)熟悉龋病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熟悉龋病流行评价方法。
(三)了解龋病的历史,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三教学内容龋病的概念第二章病因及发病过程一教学目的在了解龋病病因学说的基础上, 学习龋病的病因。
二教学要求(一)掌握牙菌斑的三层结构特点、获得性膜的概念及其功能、微生物致龋的证据及三类主要的致龋微生物、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蔗糖与龋病的关系及其机制、氟的抗龋机理、牙对龋病敏感性的差异及其原因;掌握唾液与龋病的关系、Miller化学细菌学说(先进性与局限性)和龋病病因的四联因素理论。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
《牙周病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大专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修课方式:必修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有关牙周病的知识也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牙周病学已逐渐成为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通过对牙周疾病基本和扩展性教学内容的讲授,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加深对牙周病学基本理论和临床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以及毕业后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性质:《牙周病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必修课。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牙周病学》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牙周病学系统讲述了牙周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和治疗计划的拟定、治疗方法、预防和疗效维护、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等。
牙周疾病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其发病率和就诊率非常高。
口腔医学专业必须充分掌握这些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要点,在繁忙的工作中才能规范操作。
4.课程作用:通过《牙周病学》的教学,掌握口腔牙龈炎和牙周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创性思维的发挥。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牙周病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后期的临床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达成培养目标。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2)课程教学目标与学院发展的职业教育特色相匹配,体现职业教育、技能教育等办学理念。
(3)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普遍性、学生差异的个体性教育等育人思想和观念。
(4)在总结以往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革,参考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标准制订教学实践与评价模式。
最新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牙周病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牙周粘膜教研室编写前言牙周组织疾病是研究发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的疾病,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病两大类。
它是口腔医学中一们有完整体系的独立学科,是口腔医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牙周病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启发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和进一步学习。
本课程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64学时,其中系统理论课32学时,实验课32学时,于第四学年内完成。
本大纲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牙周病学》第三版制定,是指导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在牙周病学的教学过程起提纲挈领作用。
参考书目1.《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4th edition, Jan Lindhe Thorkild Karring . Niklaus P. Lang Editors 20042.《Clinical Periodontology》,8th edition, Fermin A.Carranza, Michael G. Newman, W.B. Saunders Company.3.《Color Atlas of Periodontal Surgery》. T.Ito, J.D.Johnson, mosby-wolfe,19944.《牙周病学》第2版,曹采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5.《中华口腔科学》(上中下),王翰章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6.《临床牙周病学》,曹采方主编,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7.《Burket’s Oral Medicin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artin S Greenberg, Michael Glick (Eds), 10th edn BC Decker Inc., Hamilton, 2003,8.《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Michael G. Oversea Publishing House,2001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3)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3)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 -----(5)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5)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6)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8)第九章牙龈病 -------------------------------------(9)第十章牙周炎 ------------------------------------(11)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1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13)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13)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14)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5)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6)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7)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 -------(17)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 --------------------(18)教学时数分配表(共64学时)教学内容理论课学时实验课学时第一章绪论0.51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0.5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 21第五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第六章牙周病局部促进因素 12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第八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0 4第九章牙龈病 4第十章牙周炎 4第十一章牙周炎的伴发症状 2第十二章牙周医学 2第十三章牙周病预后和治疗计划 2 4第十四章牙周基础治疗 4 20第十五章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2第十六章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2 4第十七章牙周病的预防及疗效维护 10.5第十八章牙周健康与修复治疗和正畸治疗的关系第十九章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0.5合计32 32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
牙周病教学大纲
牙周病教学大纲一、引言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主要由牙菌斑引发的慢性炎症所导致。
该病不仅严重影响口腔健康,还与全身多种慢性疾病存在关联。
为了提高牙周病的教学效果,制定本教学大纲,以规范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优秀牙周病专业人才。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牙周病相关知识和技能:1. 理解牙周病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2. 掌握基本的牙周病分类、诊断和治疗原则。
3. 熟悉正常牙周组织结构、牙周病变及其病理变化。
4. 掌握基本的牙周病的预防与健康教育知识。
5. 熟练掌握常见的牙周病检查方法和诊断技术。
6. 能够制定合理的牙周病治疗方案,并进行牙周病治疗操作。
7. 具备牙周病学术研究能力,能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论文写作。
三、教学内容1. 牙周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牙周病的定义和病因1.2 牙周病的分类和分期1.3 牙周病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2. 牙周组织的结构和牙周病变2.1 牙周组织的组成和生理功能2.2 牙周病变的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2.3 牙周病的影响因素和病程发展3. 牙周病的诊断和检查3.1 牙周病的临床诊断标准3.2 牙周病的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3.3 牙周病的病因诊断和分析4. 牙周病的预防和保健4.1 牙周病的预防原则和方法4.2 牙周保健知识的普及和宣传4.3 牙周病的预防控制策略和政策5. 牙周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5.1 非外科治疗方法5.2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方法5.3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联和治疗考虑6. 牙周病的学术研究和科研项目6.1 牙周病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现状6.2 牙周病的科研项目和课题选择6.3 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的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教师课堂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牙周病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2. 病例分析与讨论指导学生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临床问题。
3. 实践操作训练安排学生进行牙周病相关的实验室操作、临床检查和治疗技术操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牙周病教学大纲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具有重要的位置掌握:牙周病学的定义(广义和狭义之分)。
了解: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第二节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了解: 古代文明对牙周病的认识。
第三节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了解: 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第一节牙龈掌握: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牙龈上皮的结构特征;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位置的变化;龈牙结合部的和龈牙单位的概念;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熟悉: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
了解:牙龈的结缔组织。
重点:正常牙龈的解剖特征和组织学.难点:生物学宽度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第二节牙周膜掌握:牙周膜的概念.熟悉:牙周膜主纤维束的分组、位置和排列方向。
了解:牙周膜的细胞和基质成分.第三节牙骨质掌握:釉牙骨质界的概念和意义。
了解;牙骨质的结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牙槽骨掌握:牙槽骨等的概念、正常和病变时牙槽骨X线片的影像.熟悉:骨开窗、骨裂开的概念。
了解:牙槽骨的代谢和重建。
第五节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熟悉: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及神经支配.第六节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熟悉: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特点.第七节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概念和类型。
熟悉:牙周生物型的意义。
第三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第一节牙周病的分类掌握:99年牙周炎的分类熟悉:89年和99年牙周炎分类的变迁了解:99年牙龈炎的分类;牙周病分类原则及发展;几种主要分类法.第二节牙周病的流行情况了解:牙周病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和指数的设计。
第三节牙周病的危险因素熟悉:危险因素的概念;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危险因素。
第四节牙周流行病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熟悉:牙周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及其评价。
了解:影响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因素。
第四章牙周病微生物学第一节概述熟悉:牙周生态系的概念及其意义。
了解: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第二节牙菌斑生物膜掌握:牙菌斑生物膜的新概念、形成和结构;牙菌斑微生物作为牙周病始动因子的证据;龈上菌斑生物膜和龈下(附着性和非附着性)菌斑生物膜的分布、主要特性.熟悉:牙菌斑生物膜致病的三个学说。
牙周病学考研名校真题解析
目录第一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1)第二章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5)第三章牙周病微生物学(6)第四章牙周病宿主的免疫炎症反应和全身促进因素(9)第五章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11)第六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14)第七章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18)第八章牙龈病(20)第九章牙周炎(26)第十章牙周炎的伴发病变(30)第十一章牙周医学(33)第十二章牙周基础治疗(34)第十三章牙周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37)第十四章牙周病学的其他内容(40)第一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考情分析1.常考题型名词解释(4~6分)、简答(5~10分)、选择(2~3分)、填空(1~2分)2.重要性本章主要涉及牙周病学的基本概念,属考研常考内容。
3.重难点分析重点:相关基本概念难点:基本概念的应用二、重要考点回顾1.牙周组织2.牙龈3.结合上皮4.龈牙结合部和龈牙单位5.生物学宽度6.牙周膜7.龈谷8.牙槽骨三、真题解析考点一:牙周组织1.牙周组织包括(武汉大学)A.牙龈B.牙周膜C.牙槽骨D.牙骨质考点二:牙龈1.以下哪些纤维分布在牙邻面上(武汉大学)A.环行组B.越隔组C.牙骨膜组D.牙槽嵴组E水平组—1—2.附着龈的正常宽度是多少?确定其宽度的方法?(北医)3.哪种牙龈上皮是非角化上皮(武汉)A.oralepitheliumB.sulcularepitheliumC.attachedgingivaD.gingivalpapilla4.牙龈纤维的分组及功能(中山)5.牙龈的上皮、、。
(中南)6.正常牙龈的最佳描述是(武汉)A.颜色是粉红色B.颜色是鲜红色C.颜色是暗红色D.颜色是暗紫色E以上均可能7.牙龈的临床特征,哪一项不正确(武汉)A.牙龈颜色的变化可呈局部或全口腔B.皮肤黑者,正常牙龈可见色素沉着C.正常牙龈边缘通常较钝厚D.炎症和创伤可引起牙龈外形的改变E炎症弥漫指已波及到附着龈8.正常龈沟深度(华科;2007武汉;2010青岛)A.≤0.5mmB.≤1mmC.≤2mmD.2-3mmE≤3mm9.牙龈点彩(浙大)10.牙龈增龄性变化(2008青岛)11.沟内上皮(2012青岛)考点三:结合上皮1.简述结合上皮的重要性。
北大口腔牙周标准病历-慢性牙周炎系统治疗
6 weeks
BOP(+) BI≥3
20
后续治疗计划
• 强化口腔卫生宣教 • 植骨 +GTR for #25、26、36、37 • 骨成形和骨切除术for #14-17、44-47 • 正畸治疗 (拒绝) • #36牙冠修复 • 牙周定期维护
21
进一步治疗过程
2017.12.25 1.08
#37D FI:1 2/3 -wall 7 mm in depth 5 mm in width
Operator: Zhang Bo Director: Dr. Yang Gang
28
术后12个月复查
术后6个月 术后12个月
30
后续治疗计划
• 强化口腔卫生宣教 • 正畸治疗(拒绝) • #36牙冠修复 • 牙周定期维护
预后良好
缺失
14
治疗计划
1. 牙周基础治疗-消除牙周炎症、恢复牙周健康
• 口腔卫生宣教(Bass刷牙法、牙线) • 牙周洁治 • 刮治、根面平整 • 必要时药物治疗 • 36根管治疗 • 再评估
15
治疗计划
2. 手术治疗-消除牙周袋、修整软硬组织缺陷、 促进组织再生 • 左侧后牙区段:植骨+GTR • 右侧后牙区段酌情牙周骨手术 3. 正畸和修复治疗-改善咬合关系 • 正畸治疗 • 36牙冠修复 4. 牙周维护治疗-保持长期疗效
3
既往史
• #18、28、38、48外科拔牙史 药物史和家族史 • 无系统性疾病、药物过敏史 • 家族史:无特殊
4
初诊时口内照
5
牙周洁治后的检查表 1 21 2
2
6
全口根尖片
7
左侧后牙区段
8
前牙区
牙周病学:第一章 绪论
牙周病学:
periodontology主要研究牙周组织的结构、生理和 病理变化;
periodontics是指研究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的临床学科。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s): 特指只发 生在牙周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 牙槽骨 )的各种疾病。
第七节 前牙美学区的临床特点
龈乳头不足以充满楔状隙时,就会在两牙的邻间形成“黑色三角”。
呈弧形线的龈缘,其最根方的点称为牙龈顶点。 上颌中切牙与尖牙的牙龈顶点连线为牙龈平面。
牙龈平面P、牙龈顶点Z及牙龈点彩S
牙周表型(牙龈表型),描述受基因和环境因 素影响的牙龈、牙槽骨及牙体组织的特征。
牙周生物型(牙龈生物型)指牙周软组织及其 牙槽骨组织的特征。
➢沟内上皮 Sulcular Epithelium
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延到游离龈的顶部。 薄的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沟内上皮有上皮钉突, 但缺乏颗粒层和角化层,且常有许多细胞呈水样变性。 沟内上皮暴露于口腔或龈沟内的菌丛完全清除时, 仍具有角化的潜能。 沟内上皮具有半透膜的作用。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A.从龈沟底到牙槽嵴顶,为生物学宽度 B.龈沟深度约为1~2mm C.结合上皮宽度约0.97mm D.牙槽嵴上方的结缔组织,约1.07mm 生物学宽度=C+D,约为2mm
生物学宽度(Biological Width):意义
➢骨的沉积与牙的主动萌出相伴随,当牙主动萌 出或人工牵引使牙继续萌出时,牙槽嵴顶随之 增高;当将牙压入牙槽窝时,牙槽嵴顶亦随之 发生吸收;其结果是结合上皮附着水平与牙槽 嵴的关系不变。
第四节 牙槽骨 Section 4 Alveolar Process
口腔科学(临床本科)教学大纲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Stomat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使用)前言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诊断分析及其预防和治疗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口腔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其目的是通过讲课、示教与实习,临床见习、电化教学、自习、讨论、辅导和考试等教学环节,使学员了解并初步掌握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病因机制、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以及预防,使学生获得口腔科常见疾病和颌面部损伤的基本知识和简易处理技能。
1. 基本理论知识(1)了解牙体、牙周组织及口腔颌面部的解剖要点。
(2)了解常见牙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颌面部炎症、肿瘤、颗颌关节病。
涎腺疾病以及唇裂与跨裂的病因、症状,并掌握其诊断要点、简易治疗及转诊原则。
(3)了解颌面部损伤的特点,掌握急救与早期外科处理的原则。
2. 基本技能(1)了解口腔科常用的检查方法,掌握牙齿的记录格式和符号。
(2)了解口腔局部麻醉的方法、拔牙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
(3)了解有关牙体、牙周病的治疗基本操作技能。
本学科将采取课堂讲授、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形象化教学手段和电教教材,着重培养学员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操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30学时。
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2口腔颌面部检查 1口腔卫生保健 1牙体牙髓疾病 4牙周疾病 1口腔黏膜常见疾病 1口腔局部麻醉 1牙拔除术 1口腔颌面部感染 4口腔颌面部损伤 4颞下颌关节常见病 2唾液腺常见疾病 2口腔颌面部肿瘤 4老年口腔疾病 1口腔疾病与全身系统1性疾病的关系合计30三、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目的要求了解:1. 复述口腔及颌面部的分区和口腔的表面形态及组织器官。
2. 描述颌面部表面形态标志与协调关系(自学)。
3. 复述咀嚼肌群及表情肌群的组成。
第四版《牙周病学》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 本章介绍了牙周病分类的历史变迁、1999年分类 法的基本原则,以及牙周病的流行情况。对牙周 病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影响因素 及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指数进行了简介和评价。
表1 1999年分类法大纲
Ⅰ.牙龈疾病(gingival diseases)(详见表2) A.菌斑性牙龈病(dental plaque-induced gingival
成人牙周炎 青春前期牙周炎 青少年牙周炎 快速进展性牙周炎 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 (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 顽固性牙周炎(取消)
慢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疾病
注: 粗箭头表示多数病例可直接对应,细箭头表示少部分病例可能另有归类
• 国内外调查显示轻中度的牙龈炎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普 遍,且患病率高达70%~90%。龈炎最早可见于3~5岁的 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患病率和严重性也逐渐增加, 到青春期达到高峰。青春期后,牙龈炎的患病率随年龄的 增长而缓慢下降。
3.真菌性牙龈病
A.念珠菌感染:广泛性牙龈念珠菌病 B.线形牙龈红斑(linear gingival erythema) C.组织胞浆菌病
4.遗传性牙龈病损
A.遗传性牙龈纤维瘤病 B.其他
5.全身病的牙龈表现
A.皮肤黏膜病损 1) 扁平苔藓 2) 类天疱疮 3) 寻常性天疱疮 4) 多形性红斑 5) 红斑狼疮 6) 药物性 7) 其他
B.变态反应 1) 牙科修复材料
a.汞 b.镍 c.丙烯酸树脂 d.其他 2) 对下列物质的反应 a.牙膏 b.漱口水 c.口香糖添加剂 d.食品及添加剂 3) 其他
6.创伤性病损 (人为的、医源性、意外)
《口腔科学》教学大纲(完整版)
口腔科学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22001Z10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科学(sto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时/学分:16/1先修课程:基础医学课程适用专业:预防、基础医学教材、教学参考书:1、张志愿主编:口腔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第8版,北京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口腔科学是医学中的主干学科之一,是研究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诊断、及其治疗和预防的一门科学。
口腔科学的教学目的应该使学生熟悉口腔及颌面部解剖生理,掌握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及口腔与全身疾病间的联系,内容包括:口腔门诊病历书写及一般的检查方法,急性牙髓炎的应急处理,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急救原则,智齿冠周炎、颜面疖、痈的临床表现和诊疗原则,颌面部静脉特点和颅内感染的关系;熟悉牙体、牙周组织常见疾病及口腔粘膜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常用口腔局部麻醉方法及一般的拔牙技术,口腔颌面部常见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其预防;了解口腔颌面部感染、损伤、常见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神经疾病的初步诊断和治疗原则,口腔组织活检的原则,牙列缺损和缺失的常用修复方式,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和矫正原理。
本课程的教学是在掌握一般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基础上口腔科学的教学。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张志愿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第8版《口腔科学》配套使用。
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将采取理论讲授与临床见习相结合方法,并充分利用标本、模型、幻灯、录相、录音及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采用PBL和CBL等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操作及解决临床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总学时为16学时。
本课程为院考课,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可占总成绩的70%。
平时成绩占30%。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1、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1) 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掌握牙齿的名称、记录方法和萌出的时间和顺序;熟悉口腔前庭、固有口腔、牙体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特点;了解口腔颌面部的解剖范围,口腔颌面部的肌肉、骨骼、血管及神经分布特点。
牙周病的检查及专科病历的书写 牙周病的检查 牙周组织检查
龈沟出血指数 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临床应用不多
• 0=探诊健康,牙龈不出血 • 1=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无水肿及颜色改变 • 2=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有颜色改变,无水肿 • 3=探诊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颜色改变、轻度水肿 • 4=探诊后出血,龈乳头和边缘龈颜色改变,明显水肿 • 5=探诊出血,有自发出血和颜色改变及水肿
探针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 BOP)--判断牙龈有无炎症较客观指标
用牙周探针轻轻探到袋底或龈沟底,取出探针后观察1015秒看有无出血(注意探诊压力,不能过大)
意义:在维护期可以帮助临床医师制订治疗决策
Mazza 出血指数(BI) -适用于炎症较重的人群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临床研究
5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探 查 6探每查个邻牙面的牙各周个袋牙时面,的将牙探 周 针袋向龈情谷况方. 向稍倾斜,以 探测到龈缘-CEJ]
附着丧失 (AL):指龈沟底到秞牙骨质界的 距离.
探诊深度(PD):龈缘到袋底的距离 龈缘-CEJ:龈缘到CEJ的距离,探不到CEJ时 记录PD值,龈缘位于CEJ根方记为负值
将逐项解释
• 一.口腔卫生状况 oral hygiene states • 二.牙龈炎症状况 gingival inflammation • 三.牙周探诊 pocket probing examination • 四.牙齿松动度
一.口腔卫生状况 oral hygiene states
(1) 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有两个) (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牙周病的检查及专科病历的书写(口腔内科)
• 要注意是否有急性牙周脓肿,逆行性牙髓炎等急症。
(四)家族史
▪ (1)询问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牙周健康状 况,如侵袭性牙周炎等
▪ (2)发现颌面部异常表现,怀疑与遗传相 关时,应追问
二、牙周组织检查
首先检查主诉部位 定位:病损形态明确,患者清晰指引 重复患者主诉症状
于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探诊深度与炎症的关系
影响探诊准确性的因素 探诊力量 探入角度 探针的粗细及形状 探针的精确度 牙石的阻挡 牙龈炎症程度
2、附着水平 (attachment level,AL) § 袋(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
§病史采集 §牙周组织检查 §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X线检查 §其它辅助检查方法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史 §口腔病史 §牙周病史 §家族史
(一)系统病史:
了解患者的全身状况,有无糖尿病、血液病、心血管疾病、 内分泌、生殖等系统的疾病,以及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白血病牙龈肿疼
(二)口腔病史:
(1)口腔黏膜病---可同时发生在牙周组织,如白斑、扁平苔藓、天疱疮等。 (2)慢性根尖周炎---牙龈窦道 (3)颌骨外伤及肿瘤---牙松动移位 (4)正畸治疗史---不当正畸治疗可引起牙周问题
1.牙石沉积情况的分级有哪些? 2.简述牙松动度的记录方法。 3.简述牙周探诊的方法步骤。
(四)牙齿松动度
方法:前牙,后牙 记录: §Ⅰ度 小于1mm 或颊(唇)舌向松动 §Ⅱ度 1-2mm或颊(唇)舌和近远中向松 动 §Ⅲ度 大于2mm或颊(唇)舌、近远中和 垂
牙周病学概论
2. GCF的形成
• GCF来源于龈牙结合部的衬里上皮下方的血管丛
• 血浆成分进入细胞间质,通过结合上皮和沟内上 皮(为半渗透膜)的细胞间隙进入龈沟
• GCF是来自血液、组织液、龈下菌斑内各种成分 的混合物
争议的焦点
4.结合上皮的结构特点
• 附着于不脱落的、无血管的坚硬牙面 (釉质或牙骨质)
• 细胞体积相对较大 • 细胞之间连接较松,细胞间隙占上皮总
体积的18%,牙龈表面上皮则仅占12% • 桥粒体数目少 • 易被穿透、撕裂 • 白细胞最容易移出的途径
结合上皮的更新
• 结合上皮比牙龈表面上皮快约一倍 • 牙龈表面上皮 约8-10天 • 结合上皮 约4-6天
牙周膜:封闭。丰富的细胞、血管、神经等,细胞有 分化功能(成纤维、成骨、成牙骨质)
牙槽骨:随牙齿萌出/脱落而消长。人体中代谢 最活跃的骨质。再生能力强
牙骨质:无血管、神经、无生理性吸收和改建, 再生能力弱
牙龈炎(gingivitis)
特点:1)局限于牙龈 2)原因明确,疗效良好 3)病变可逆
重要性:1)极普遍,治疗工作量大 2)易复发,但是可预防
• 以半桥粒体和基底膜与结缔组 织相连接
沟内上皮 sulcular epithelium
• 龈沟(袋)的上皮衬里 • 薄而无角化,有钉突 • 为半透膜,沟通内外环境
结合上皮 junctional epithelium, JE
• 领圈状包绕牙颈部
• 无角化、无钉突
• 由沟底向根方渐变薄为3-4列细胞
4. 龈沟液的内容物(4)
• 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
前列腺素、白介素、TNFα等
牙周病诊治规范
牙周病诊治规范治疗目标(1)去除病因,消除炎症;(2)恢复软组织及骨的生理外形;(3)恢复功能,保持长久疗效;(4)促进牙周组织的再生;(5)满足美学需要。
治疗方式1.牙周基础治疗适用于患牙周病的每位患者。
对于出现急性龈脓肿、急性牙周脓肿、急性坏死性龈炎等急症的患者,应根据情况加以处理。
拔除无望保留的牙齿,以保持较长时期的牙周健康。
进行洁治、刮治、根面平整等以清除龈上、龈下的菌斑,牙石及坏死牙骨质。
必要时进行松动牙暂时性固定、调合、药物辅助治疗。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消除局部致病因素,加强患者意识。
因此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指导,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等十分重要。
应使患者了解牙周炎病因及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教会患者清除菌斑的方法,如正确刷牙方法及正确使用牙线、牙签、间隙刷等菌斑清除工具。
基础治疗后要对疗效进行再评估。
2.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后2-3个月对牙周状况再评估,若某些牙位的探诊深度仍在5mm以上且探诊出血,或根分叉病变I-II度,或牙龈及牙槽骨形态不良,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牙周手术不但可在直视下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清除感染组织,还可以纠正不良的牙龈外形、不良牙槽骨形态、根分叉病变,并可进行牙周组织的再生性治疗。
牙周炎的修复和正畸治疗是在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改善患牙的松动、移位及咀嚼无力等症状。
此阶段的治疗必须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一般在治疗后(手术后)3个月进行。
其根本目的是分散合力、消除创伤,建立协调的合关系,建立稳定的平衡合;固定松动牙,修复缺失牙,控制病理性的松动移位,促进牙周病变组织的愈合,恢复咀嚼功能。
3.维护期治疗牙周炎患者经过治疗后,仍应终生自我维护牙周健康,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专业维护,以防止牙周炎的复发。
此为牙周治疗的维护期。
4.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的治疗伴有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病情通常凶猛而且严重,需要仔细的检查,认真的诊断,及时的治疗,一般都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周病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牙周组织疾病(Diseases of the Periodontal Tissues)包括牙龈病和牙周炎。
通过听课、实习、见习、自学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学生应对牙周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有全面了解;能诊断常见牙龈病和牙周炎,并正确分型;了解牙周病的综合治疗手段,能作出全面治疗设计并制订阶段治疗计划;能掌握牙周病的基本治疗手段,并贯彻预防牙周疾病的措施和健康教育。
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教学安排 学时数系统理论课 28(14次×2)学时前期实习 15次×3.5学时前期临床实习 5~9次×3.5学时临床实习 5周二、正文教学内容和要求:(1)了解牙周疾病作为主要的口腔疾病对人体的危害和对社会的影响;了解预防牙周疾病的重要性;了解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相互影响。
(2)掌握牙龈炎和其他常见牙龈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掌握牙周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症状、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
(4)熟悉牙周疾病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及适应证;能根据疾病的不同类型和阶段作出治疗设计和阶段治疗计划。
(5)掌握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基本治疗方法-除石法;掌握龈下刮治术的基本概念、器械选择及使用原则。
熟悉局部及全身用药、简单的调牙合固定等;了解常用牙周手术的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掌握牙周健康教育及控制菌斑的方法。
(一)系统理论课 (28学时)概述(2学时):1.牙周病学的内容和任务掌握: 定义、主要的名词及概念;对人体的危害及对社会的影响及预防牙周病的重要性。
了解: 牙周病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在口腔医学的地位;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2.牙周组织的临床应用解剖掌握: 正常牙龈的表面解剖及临床表现;龈牙结合部的防御屏障;结合上皮的结构、附着方式及附着位置的变化。
熟悉: 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的结构及重要性;结合上皮的代谢及更新;龈沟液的形成、主要成分及临床意义。
了解: 龈沟液在牙周病学研究中的价值。
3.流行病学掌握: 牙龈炎、牙周炎的患病情况及相互关系;与牙周病患病率有关的因素(年龄、性别、口腔卫生情况、种族、地区、好发牙位)。
了解: 牙齿及牙位特异性(tooth-specificity, site-specificity)。
病因学(6学时):1.了解病因学研究的历史背景2.微生物和牙菌斑掌握: 菌斑的定义和分布、菌斑的形成和结构(着重龈下菌斑)、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牙周病为机会性感染、混合性感染;复习口腔生物学所学内容,强调龈下生物膜在牙周病发病中的作用。
熟悉: 牙菌斑的致病机理(细菌定居牙面、宿主-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四种牙周炎可疑致病菌的特点。
了解: 微生物入侵牙周组织,特异菌斑学说的形成及演变。
3.牙石掌握: 分布、结构及临床意义。
了解: 牙石形成的机制,菌斑的矿化过程。
4.咬合创伤掌握: 牙合创伤和创伤性牙合,原发性和继发性咬合创伤,正常牙周组织和健康但高度降低的牙周组织对过大牙合力的反应。
过大牙合力对炎症牙周组织的破坏作用,炎症和过大牙合力所影响的不同牙周组织,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了解: Glickman和Waerhang对牙合创伤在牙周炎发病中作用的观点;激惹区及协同破坏区;扶壁性骨形成的意义。
5.食物嵌塞掌握: 垂直及水平嵌塞的定义;造成嵌塞的常见原因及临床表现;正常牙齿解剖形态及接触关系。
熟悉: 食物嵌塞的治疗;嵌塞造成的牙周病损。
6.其他解剖形态因素掌握: 牙冠牙根形态及排列异常;系带附着异常;附着龈过窄;缺失牙未修复等因素对牙周组织的危害。
熟悉: 釉质突起(包括釉珠);畸形舌侧沟;牙根异常;骨开窗或裂开。
7.不良习惯掌握: 不良刷牙习惯、口呼吸及上唇过短对牙周组织的危害或影响。
熟悉: 咬硬物,夜磨牙。
8.医源性因素掌握: 不良充填体;不良修复体;烈性药;不良正畸装置;不当的治疗设计等因素对牙周组织的危害。
9.全身因素掌握: 宿主对微生物的保护性反应,抗体、中性白细胞的保护作用和破坏作用;遗传、内分泌、糖尿病等系统病;吸烟、精神压力等宿主易感因素在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药物对牙龈组织的影响。
熟悉: 机体免疫炎症过程及在发病中的作用,营养等因素的作用。
了解: 牙周病因的研究动向。
牙龈病(4学时):掌握: 慢性龈炎(含增生性龈炎);妊娠期龈炎及妊娠瘤(孕瘤);药物性龈增生(苯妥英钠、硝苯地平、环胞菌素A等);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白血病时的龈病变熟悉: 青春期龈炎;急性龈乳头炎;牙龈纤维瘤病;了解: 疱疹性龈口炎;急性多发性龈脓肿鉴别诊断: 维生素C缺乏时的龈改变;剥脱性龈病损(皮肤黏膜病在牙周的表现);物理及化学因素引起的龈病损(刷牙、牙签、止痛药、洗必泰、自伤性)牙周炎(8学时)1.临床病理结合牙周炎的主要症状复习临床病理变化(1)牙周袋掌握: 牙周袋的类型(龈袋、骨上袋、骨下袋);牙周袋壁的炎症、临床表 现及袋壁的其他破坏及修复过程;袋内牙根面的病理变化及袋内容物。
熟悉: 牙周病进展的不同模式、活动期的确定(临床实习时讲)。
了解: 炎症扩散的途径及牙周袋形成的机理、单纯袋、复合袋、复杂袋。
(2)牙槽骨吸收掌握: 吸收方式(水平、垂直、凹坑状)熟悉: 骨下袋的类型(一壁、二壁、三壁、四壁及混合)了解: 其他骨缺损及修复性改变(扶壁性骨形成等)、外生骨疣。
2.牙周检查和诊断掌握: 牙周袋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的意义及检查方法、探诊内容;反映炎 症程度及牙石菌斑量的临床指数(小讲课);牙齿动度、移位及其临床 意义;根分叉病变的检查和分度;牙周病历记录(小讲课)。
熟悉:X线诊断、牙合关系的检查(临床实习时);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 临床特点和处理原则(临床实习小讲课)。
了解: 其他辅助检查--附着龈、龈退缩、细菌学、压力探针、龈沟液及酶 学检查等(临床实习及提高课时讲)。
3.牙周炎的分类掌握: 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原早发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微生物、 病因特点、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早期牙周炎与牙龈 炎和牙龈增生的鉴别要点;牙周脓肿的分类、形成机制、诊断、与牙 槽脓肿的鉴别和处理原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交通途径、临床表 现及治疗原则。
熟悉: 伴有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等)的牙周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原则;根分叉病变的治疗原则;牙周病的国际新、老分类。
了解: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等具有重度牙周炎表现的系统病。
治疗学(8学时)1.牙周病的治疗计划及预后判断掌握: 牙周治疗的总体目标和计划制定、各种疗法的意义、时机、方法及 理想的愈合方式(组织反应)。
熟悉: 预后判断(总体及个别牙的预后)。
2.消除始动因子, 控制炎症掌握: 洁治术;根面平整术(龈下刮治术);控制菌斑的重要性及方法(实习 课)。
熟悉: 食物嵌塞的治疗;发现并纠正造成菌斑滞留的因素;疗效复查。
了解: 控制菌斑方法的进展。
3.解除牙合创伤(咬合治疗)掌握:牙合治疗在牙周治疗中的重要性及时机,调牙合的原则;牙周炎 与修复治疗。
熟悉:选磨法;牙周夹板(钢丝结扎及强力纤维树脂)固定法。
了解:牙周炎的正畸治疗。
4.牙周手术各种手术方法的目的、适应证、时机、方法、术后愈合及优缺点等。
掌握: 手术治疗的目的、术前准备、总体要求;各类手术的适应证及选择; 牙龈切除术、翻瓣术的基本原则(切口、根面预备、瓣的复位、缝合、创面保护);冠延长术、截根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牙周手术后 理想的和常见的愈合方式(新附着、长结合上皮);引导性牙周组织再 生(GTR)的生物学根据及操作原理。
熟悉: 牙周翻瓣术和龈切术的操作要点;骨外科;影响牙周手术成功的因 素。
了解: 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方式;膜龈手术;GTR的进展;促进新附着的 措施。
5.药物治疗掌握:牙周科常用药的成分、作用、用法和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在牙周治 疗中的地位、应用原则及药物选择;局部用药的优缺点;四环素族的 新作用。
了解:非甾体类药物 NSAID的前景;牙膏中的药物成分(三氯羟苯醚、锌等)。
6.其他应熟悉内容牙周脓肿、根分叉病变的治疗;牙周患者的修复问题,修复和正畸治疗与牙周健康的关系;糖尿病、风心病等患者的牙周治疗注意事项;牙周治疗中的菌血症,口腔病灶的治疗。
7.预防掌握: 维护治疗的重要性及内容;预防包括防发病和防复发,牙周病是可以 预防的。
了解:基于微生态学观点的替代疗法、疫苗。
(二)选修课 (6次)1.牙周病学的回顾与进展 (2学时)2.牙周病的危险因素或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2学时)3.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现状 (2学时)4.牙周组织再生术、牙冠延长术(2学时)5.根分歧病变和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特点及治疗(2学时)6.牙周病的国际新分类(2学时)(三)临床前实习教学(实习室3.5×15 = 52.5学时,前期临床实习3.5×5 = 17.5学时)1.目的通过临床前实习,学习并练习牙周检查及病历书写。
掌握口腔卫生宣 教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认识和正确使用牙周器械,掌握或熟悉牙周常规 治疗技术,为牙周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2.内容和要求(1)牙周检查及病历书写(初步掌握)1)讲解及示教2)相互检查及书写病历(2)口腔卫生宣教(掌握)1)讲解及讨论、看录相2)学会并掌握控制菌斑的方法:刷牙、牙线、间隙刷、牙签的选择和正确 使用方法。
3)向患者宣教(与洁治同时进行)(3)洁治术(初步掌握)1)识别器械、医患体位及术式讲解、示教2)模型练习3)相互洁治4)为患者洁治(2~3人, 全口)共4次(4)龈下刮治术 (熟悉)1)辨认器械体位及术式讲解、示教2)模型练习(熟悉原则)3)患者治疗: 前牙(熟悉)、个别后牙(了解)共3~4次,重点体会龈下石、 术式、支点及器械角度。
(5)牙周手术 (熟悉基本步骤,了解操作技术)1)讲解: ①牙龈切除术:手术方法及步骤;②翻瓣术:手术方法及步骤(包 括各种缝合方法)。
2)示教及操作:(猪头) 牙龈切除术、翻瓣术(6)结扎固定:讲解、模型示教及练习(熟悉)(7)洁治器、刮治器的磨锐: 讲解、录相片及示教(了解)。
(四)牙周病临床实习教学(5周7×25 = 175学时)1.目的 通过临床工作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为患者服务的 艺术(如何接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掌握常见牙周病的诊断及基 本的牙周治疗技术, 能正确实施预防交叉感染的措施。
2.内容与要求(最低要求)(1)全口洁治:手工操作10例(掌握);熟悉超声洁牙机的原理及正确操作方法(2)深部刮治:共15区段(初步掌握);了解细线器的正确使用方法(3)调牙合:2例(熟悉原则,了解操作)(4)结扎固定:1例(实习或见习),熟悉原则,了解技术(5)牙周手术:牙龈切除术或翻瓣术(助手或主做,根据学生的技术水平,由教 师决定和安排)1例,术前讨论手术目的、术式、术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