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牙周组织基础知识考点

合集下载

第二章牙周组织

第二章牙周组织
龈—组织学结构
3、环行组
位于牙颈周围的游离龈中,呈环 形排列。常与邻近其他纤维束缠 绕在一起,有助于游离龈附着在 牙上。
龈牙组
环形组
环形组
龈牙组 牙骨膜组 牙槽龈组
越隔组
牙槽龈组
牙 龈—组织学结构
4、牙骨膜组
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 槽突外侧骨膜,进入牙槽突、 前庭肌和口底。
破牙骨质细胞: 分布、形态、 功能
牙周膜—组织学结构
5、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位于血管周围5μm内的区 域,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 的来源,可进一步分化为 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 成牙骨质细胞。
牙周膜—组织学结构
(四)血管和淋巴管:血管来源:①来自牙龈的血
管;②来自上、下牙槽动脉
的分支进入牙槽骨,在通过
牙 龈—组织学结构
1、龈牙组
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止于 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牵引牙龈使其 与牙紧密结合。数量最多,分布广泛。
环形组
龈牙组 牙骨膜组 牙槽龈组
牙 龈—组织学结构
2、牙槽龈组
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 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 层中。
龈牙组
环形组
环形组
龈牙组 牙骨膜组 牙槽龈组
走行;B.来自牙槽骨内神经, 穿过牙槽骨壁进入牙周膜后分 两支,分别向根尖和牙龈方向
走行,并与来自根尖的神经纤
维混合。
末梢种类:①游离末梢 属伤 害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② Ruffini末梢 属机械感受器;③ 环状末梢 功能不清;④梭形末
梢 与根尖有联系 ---能定位
牙周膜—组织结构
牙骨质小体
一、组织学结构
固有牙槽骨 密质骨 松质骨
(一)固有牙槽骨

牙周基础知识—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牙周基础知识—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牙周炎的检查和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二、牙周病的检查(操作考试内容) 三、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四、其他检查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 口史腔病 牙史周病
史 家族史 牙周组 重点掌 织检查 握
• (1)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急性白 血病、长期服用抗凝药或凝血机能障碍
(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S
0=无软垢或着色 1=软垢覆盖牙面不超过牙面颈1/3,或牙 面上存在外源性着色 2=软垢覆盖牙面1/3~2/3 3=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S
部牙龈结缔组织,测定龈沟液的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方法:2*8或2*10mm小滤纸条插入龈沟内,停留半分钟,取
出后用茚三酮染色,城中,测定龈沟液的量和成分. • 血液检查-----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等
• 1、正中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检查当上、下牙弓相对时,是否达到广泛密切接触的 牙合关系,上、下前牙的中线是否一致,属于何种类型,覆牙合、覆盖关系,有无牙 拥挤、牙错位、牙扭转等错牙合。
• 2、牙齿有无不均匀磨损等。 • 3、检查有无牙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倾斜。
2.颌位的检查
• 颌位检查主要涉及牙尖错位(ICP),即正中合位。下颌姿势位(息止颌位) :端坐, 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
5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探 查6探每查个邻牙面的牙各周个袋牙时面,的将牙探 周针袋向龈情况谷.方向稍倾斜,以 探测到邻面牙周袋最深处.
(4)牙周探诊的记录和评价指标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0201

口腔主治医师《基础知识》0201

口腔组织病理学——第二章牙周组织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

第一节牙龈牙龈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由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无黏膜下层。

其结缔组织称为固有层,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一、各部位上皮的组学特点1.口腔上皮覆盖于游离龈的顶端到外表面以及附着龈的表面。

上皮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

2.沟内上皮亦称龈沟上皮,为牙龈沟的衬里上皮。

沟内上皮从结合上皮的冠方伸展到游离龈的顶部。

龈沟上皮易受外力而破裂。

上皮下结缔组织中常见不同程度的白细胞浸润。

3.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跟尖方向附釉牙骨质界处。

结合上皮是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在龈沟底部含10~15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含3~4层细胞。

牙龈上皮的结构1.口腔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有角化,有上皮钉突多而长2.龈谷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3.龈沟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有上皮钉突4.结合上皮:有复层鳞状上皮,表面无角化,无上皮钉突结合上皮是通过半桥粒连接,随着年龄增长,向根方移动二、牙龈的结缔组织牙龈固有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高而长的结缔组织乳头使局部上皮隆起,隆起部分之间的凹陷处,相当于细长的上皮钉突,上皮钉突的表面形成浅凹即为点彩。

(一)牙龈的胶原纤维1.牙龈纤维,最多一组。

(龈牙组:起于结合上皮根方牙骨质→止于附着龈的固有层。

牙槽龈组:起于牙槽嵴→止于游离龈)功能:牵引牙龈与牙紧密结合。

2.牙骨膜纤维:起于牙颈部牙骨质→融入牙槽骨骨膜外侧或止于附着龈。

3.环形纤维:位于牙颈部周围,呈环形排列。

牙龈纤维最细的一组。

4.越隔纤维:横跨牙槽中隔,只存在邻面。

功能:保持邻牙位置。

(二)牙龈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牙龈没有黏膜下层,固有层含有多种细胞成分,主要是成纤维细胞,还有少量肥大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白细胞等。

第二节牙周膜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是环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周组织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周组织

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周组织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周组织牙齿周围的组织叫牙周组织,又叫牙齿的支持组织,包括牙槽骨、牙龈、牙周膜和牙骨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的口腔执业医师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牙周组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牙周组织 Periodontal Tissue第一节牙龈 (gingiva)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粘膜,浅粉红色。

咀嚼粘膜,承受压力和摩擦坚韧不活动与红色的牙槽粘膜界限明显与硬腭粘膜连续1. 游离龈 free gingiva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连续的半月形弯曲,比附着龈稍红龈沟:牙龈与牙面之间的环状狭小空隙。

正常深度0.5~3mm,平均1.8mm;>3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称为牙周袋。

龈沟液的意义:(利)清除异物;增进上皮与牙的贴附;抗菌、增强牙龈免疫。

(弊)微生物的培养基,利于菌斑和牙石的形成。

牙周病。

2.附着龈 attached gingiva位于: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色粉红,质韧,橘皮状点彩:点状凹陷,增强抵抗摩擦。

与游离龈相连处常有一浅的凹沟——游离龈沟3.牙间乳头和龈谷牙间乳头: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

也叫龈乳头。

龈谷: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的低平凹,像山谷。

前磨牙—锲行;后牙—低平。

易形成菌斑和牙石。

膜龈联合:牙槽黏膜和牙龈之间的明显交界处.二.组织学结构1.上皮层依功能:牙龈上皮龈沟上皮结合上皮2. 固有层(一)上皮层1.牙龈上皮:复层鳞状上皮;表面角化或不完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

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或有黑色素颗粒,基底部有色素沉着.所以牙龈有时为黑色2.龈沟上皮:覆盖于龈沟壁;复层鳞状上皮,有上皮钉突。

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

无角化:结缔组织的炎症导致。

不能抵抗机械力,易破碎。

3.结合上皮:由龈沟底向釉牙骨质界延伸,附着在牙表面的鳞状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但如受刺激可见上皮钉突增生。

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题库:牙周组织结构的分类和牙周组织病的分类知识

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题库:牙周组织结构的分类和牙周组织病的分类知识

口腔医学专业知识题库:牙周组织结构的分类和牙周组织病的分类知识牙周组织结构包括哪些部分?牙周组织病主要分为哪几类?我们总结相关内容如下: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三部分。

其主要功能是保护和支持牙齿,使其固位于牙槽窝内,承担咀嚼力量。

牙龈:牙龈是附着在牙颈和牙槽突部分的粘膜组织,呈粉红色,有光泽,质坚韧。

牙龈边缘称为龈缘,正常呈月芽形。

龈缘与牙颈之间的小沟称龈沟,正常龈沟深约1-2毫米。

两邻牙之间的牙龈突起称龈乳突。

牙周膜:牙周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所构成。

多数纤维排列成束,纤维的一端埋于牙骨质内,另一端则埋于牙槽窝骨壁里,使牙齿固位于牙槽窝内。

牙周膜内有神经、血管、淋巴和上皮细。

牙槽骨:牙槽骨是颌骨包绕牙根的部分,藉牙周膜与牙根紧密相连。

牙根所在的骨窝称牙槽窝。

牙槽骨和牙周膜都有支持和固定牙齿的作用。

目前对牙周病有多种分类方法,但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周萎缩等。

龈炎:主要是局限于牙龈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一般不累及深部牙周组织;牙周炎:在牙周病中是最常见的,其主要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周袋溢脓、牙齿松动、牙龈退缩、牙周脓肿等。

牙周炎以形成病理性牙周袋为主要病变;牙周创伤:是指由于咬会压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负荷,使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破坏的一种疾病。

其发展缓慢,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感觉咀嚼无力,或有时有隐痛或钝痛感。

青少年牙周炎:是累及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的慢性变性损害,其特点是大部分病人较年青,病变发展迅速,以致发病早期牙齿就出现松动、移位、牙周袋形成,然后出现继发感染,引起炎症改变。

发病因素可能与遗传有关。

牙周萎缩:主要是牙龈和牙槽骨骨组织的退缩性病变。

主要表现为牙龈退缩,牙颈部或牙根暴露。

发生牙周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牙颈部牙结石对牙龈的压迫;该部位牙的长期废用或全身性因素所致;不正确的刷牙方法带来的机械性刺激;修复体压迫牙龈等。

科目牙周病学

科目牙周病学

科目:牙周病学授课对象: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授课章节:第2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授课时数:自学目的要求:掌握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教学重点:1.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应用解剖。

授课方式: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二章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自学)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骨质和牙槽骨组成。

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组织或牙附着装置(attachment apparatus of the tooth)。

▊第一节牙龈牙龈(gingiva)是指覆盖于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粘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分为游离龈、附着龈和龈乳头。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一)游离龈(free gingiva)(二)附着龈(attachen gingiva)(三)龈乳头(gingival papilla)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一)牙龈上皮的结构和代谢特征:形态和功能分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

1、口腔龈上皮:(oral epithelium)2、沟内上皮(sulcular epithelium)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3、结合上皮的位置和生物学宽度4、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称之为龈牙单位(dentogingival unit)。

(二)牙龈上皮的更新与分化(三)牙龈的结缔组织1、牙龈的胶原纤维:龈牙纤维(dentogingivsl fibers,DGF)牙周膜纤维(dentoperiosteal fibers,DPF)环形纤维(circular bibers,CF)越隔纤维(transseptal fibers,TF)2、牙龈结缔组织的细胞成分3、牙龈的血液供应第二节▊牙周膜牙周膜又称牙周韧带(periodontal ligament)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它与牙龈的结缔组织相延续,牙槽动脉的分支经牙槽骨而进入牙周膜。

口腔医学知识点基础

口腔医学知识点基础

口腔医学知识点基础一、口腔解剖生理学基础。

1. 牙齿的组成与结构。

- 牙齿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

- 牙冠是牙齿暴露在口腔内的部分,发挥咀嚼、美观和发音等功能。

- 牙根是牙齿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起支持和固定牙齿的作用,牙根的数目和形态因牙位而异,例如单根牙(如切牙)、双根牙(如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牙(如上颌第一磨牙)等。

- 牙颈是牙冠和牙根之间的部分,呈一弧形曲线。

- 牙齿的组织结构包括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

- 牙釉质是人体中最硬的组织,覆盖在牙冠表面,呈半透明的白色,主要由羟基磷灰石晶体组成,对牙齿起到保护作用。

- 牙本质构成牙齿的主体,颜色淡黄,硬度比牙釉质低,其中有许多牙本质小管,管内含有成牙本质细胞的突起。

- 牙骨质覆盖在牙根表面,硬度与骨相似,它可以不断新生,对牙根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

- 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由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组成,牙髓具有营养、感觉和形成牙本质的功能。

2. 牙列与咬合。

- 牙列是指上下颌牙齿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形成的弓形结构。

根据牙列的形态可分为方圆型、尖圆型和椭圆型。

- 咬合是指上下颌牙齿在静止和运动过程中的接触关系。

正常的咬合关系对于咀嚼、发音和面部美观都非常重要。

- 安氏分类是一种常用的咬合分类方法,包括安氏Ⅰ类(中性错牙合,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安氏Ⅱ类(远中错牙合,下颌或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安氏Ⅲ类(近中错牙合,下颌或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

3. 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

- 口腔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两部分。

- 口腔前庭是位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弓与唇、颊黏膜之间的马蹄形区域。

- 固有口腔是口腔的主要部分,其顶为腭,底为口底,前界和两侧界为上下牙列,后界为咽门。

- 颌面部由上颌骨、下颌骨等骨组织和面部表情肌、咀嚼肌等软组织组成。

- 上颌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与周围多块骨相连,参与构成眼眶底、鼻腔外侧壁、口腔顶等结构。

牙周病学重点整理

牙周病学重点整理

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组成游离龈free gingiva: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gingival sulcus:游离龈与牙面之间形成的间隙。

健康牙龈龈沟深度平均1.8mm龈沟底部位于釉牙骨质界。

龈沟深度是重要临床指标。

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附着龈宽度:范围为1~9mm。

上颌前牙唇侧最宽第一前磨牙区最窄膜龈联合mucogingival junction:附着龈的根方为牙槽粘膜,二者之间有明显的界限。

龈谷gingival col:每个牙的颊、舌侧龈乳头在邻面接触区下方汇合处略凹下,该处上皮无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牙龈上皮分为三个区:口腔龈上皮,沟内上皮和结合上皮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

当牙完全萌出后,附着于釉牙骨质界处,它的冠端构成龈沟底。

该上皮是靠基底板和半桥粒与牙釉质相附着,亦称为上皮性附着结合上皮的位置与牙的萌出:人的一生中,牙不断地有主动萌出和被动萌出,结合上皮的位置可以位于牙冠,釉牙骨质界或牙根上。

当牙初萌时,结合上皮附着于牙冠;牙完全萌出后,位于釉牙骨质界。

当牙龈发生退缩使牙根暴露或有牙周附着丧失时,结合上皮则位于牙根。

主动萌出:是指牙向面方向运动。

被动萌出:是指由于牙龈缘的根向移位,使临床牙冠延长。

主动萌出保持了咬合功能和牙列的垂直距离。

并不引起龈牙结合向根方移位,结合上皮仍位于牙颈部,保持与牙槽骨的正常关系。

被动萌出时,结合上皮向牙骨质表面增殖,龈缘退向根方,龈沟底位于牙骨质,部分牙骨质外露,使临床牙冠延长,在牙龈边缘的退缩与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同时,也发生牙槽骨的丧失。

生物学宽度BW:龈沟底与牙槽嵴顶之间的恒定距离,它包括结合上皮和牙槽嵴顶以上的牙龈结缔组织,共约2mm龈牙结合部dento-gingival junction:牙龈组织藉结合上皮与牙面连接,封闭了软硬组织的交界。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二章牙周组织

口腔组织病理学_第二章牙周组织
(Higher magnification)
Legends:
GS, gingival sulcus
ICS, intercellular spaces
PKC, parakeratinized epithelium
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附着在牙表面的牙龈上皮部分,呈领口样包绕 牙颈部
了解:牙龈血液供给、淋巴管及神经的分布。
一、表面解剖
游离龈 free gingiva 围绕在牙颈部周围不与牙齿表面相附着
龈沟gingival sulcus , gingival crevice: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环行楔状间隙,正常深度为 1~2.5mm.
龈沟深超过3 mm时,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
结合上皮位置与年龄关系
龈谷上皮(epithelium of gingival col
薄无角化上皮, 钉突伸入到结缔组织中 固有层常见炎症细胞。 龈谷上皮来自于缩余釉上皮。 有缝隙的牙(邻面接触不良)一般无龈谷,牙
龈较平直,由角化上皮被覆。 由于解剖形态的关系, 龈谷区易使细菌和菌斑
集聚而发生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发生有关
牙间乳头interdental papilla
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 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龈乳头。
龈谷(gingival col)
1. 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 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 像山谷故称龈谷
2.上皮薄无角化, 上皮钉突数量多,前磨 牙龈谷底形如楔形,在后牙区变为低平.
结缔组织
ES, enamel space釉 区
J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junctional epithelium结合上皮

第2章牙周组织-2

第2章牙周组织-2



3、结合上皮(junctional epithelium) 是指龈沟上皮的延续部分,即附着在牙体表面的呈带 状的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 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表面, 在龈沟底部约含有15-30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约 含3-4层细胞。 电镜下结合上皮内含丰富的高尔基复合体。结合上皮 在牙表面产生一种基板样物质,并通过形成的半桥粒粘附 在其上,使结合上皮紧密附着在牙面上,故称上皮附着。任 何手术,例如牙周洁治或制作修复等,都不应损伤此上皮, 以免破坏上皮与牙齿的附着关系,而引起牙周疾病。 结合上皮在牙面上的位置 因年龄而不同,年轻时附 着在釉质上,随年龄的增长向根方移动,中年以后多在牙 骨质上
(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个来源方向: 1、来自于牙龈的血管分支从冠方进入牙周膜; 2、来自上下牙槽动脉的分支进入牙槽骨,再通过筛状板进 入牙周膜; 3、来自根尖孔周围的上下牙槽动脉再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牙周膜中神经分布也很丰富,并与血管相互吻合形成复杂的 网状排列。神经大多数为有髓感觉神经,主要感觉痛觉,触 觉和本体觉,故牙周膜发生病变时患者能明确指出患牙的位 置。 二、生物学特性 具有支持功能,有形成功能。感觉和营养功能
• 牙骨质小体:在牙周韧带中有时可见到圆 形的钙化小体,单个或多个同时存在。 • 可能是变性的上皮细胞发生钙化而形成。
(二)纤维 牙周膜的纤维主要是胶原纤维,根据主纤维分布的位置、 排列方向及功能,把主纤维束分为五组: 1、牙槽嵴组 起自牙槽嵴顶,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分布于唇(颊)、 舌(腭)侧,其功能是将牙齿向牙槽窝内牵引,防止牙齿向唇 舌方向倾斜。 2、水平组 呈水平方向,环绕整个牙齿,其功能是对抗侧方力,防止 牙齿侧方移动。 3、斜行组 牙周膜中数量最多,力量最强的一组纤维,呈45度左右斜 行排列,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另一端近根尖部,将牙 齿悬吊在牙槽窝内,以承受较大的咀嚼压力。 4、根尖组 固定牙根尖作用 5、根间组 存在于多根牙 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梳理-第二单元 牙周组织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梳理-第二单元 牙周组织

第二单元牙周组织一、牙龈游离龈是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其牙冠方为牙龈边缘,根尖方为游离龈沟,内侧为釉质表面,外侧为口腔。

附着龈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嵴表面。

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称为龈沟,正常深度为0.5~3mm。

深度超过3mm时,通常认为是病理性的被称为牙周袋。

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处常有一浅的凹沟称为游离龈沟。

牙间乳头: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也称为龈乳头。

在后牙,颊侧和舌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故称为龈谷。

(一)牙龈组织结构牙龈是口腔黏膜的一部分,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无黏膜下层。

1.牙龈上皮的结构牙龈上皮暴露于口腔的部分,为复层扁平上皮,表面有角化或不全角化。

上皮钉突多而长。

上皮基底细胞生长活跃,偶见黑色素细胞,或含有黑色素颗粒,所以牙龈有时出现黑色斑块。

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上皮钉突数量多,伸入到结缔组织中。

该处也是牙龈的弱点。

结合上皮是牙龈上皮附着在牙表面的一条带状上皮,从龈沟底开始,向根尖方向附着在釉质或牙骨质的表面。

结合上皮是无角化的鳞状上皮,在龈沟底部约含10层细胞,向根尖方向逐渐变薄,无上皮钉突。

但如受到刺激,可见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

在电镜下,结合上皮细胞胞浆中张力细丝较少,细胞间的桥粒比牙龈其他区域的上皮细胞少,因此,能使大分子量的物质和整个细胞移动到粘膜表面。

结合上皮在牙齿表面上产生一种基板样物质(包括透明板和密板两部分),并通过半桥粒附着在这些物质上,使结合上皮紧密地附着在牙面上。

结合上皮紧密附着于牙表面,任何手术,例如牙周洁治或制作修复体等,都不应损伤结合上皮,以免上皮与牙的附着关系被破坏。

2.牙龈固有层的结构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其中胶原纤维束呈各种方向排列,可分为下列几组:(1)龈牙组: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主要是牵引牙龈使其与牙紧密结合。

口腔资料整理:口腔牙周病学重点

口腔资料整理:口腔牙周病学重点

口腔牙周病学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部分结构及作用:牙周组织由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生物学宽度: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

牙周膜:将牙固定在牙槽窝内,抵抗和调节牙所承受的咀嚼压力具有悬韧带的作用。

又称为牙周韧带,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构成的主纤维。

一端埋入牙骨质内,一端埋入牙槽骨。

◆牙周膜X 线表现:围绕牙根的窄黑线。

◆牙周膜中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最多)、Malassez 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神经血管相关细胞。

◆牙周膜中有大量基质,基质作用:维持牙周膜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

在牙承受咀嚼力的时候,也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传导咬合力的作用。

牙槽骨:全身骨骼系统中代谢和改建最活跃的部分。

◆牙固连:若牙骨质和牙槽骨融合在一起,其间的牙周膜消失,称为牙固连。

◆牙槽骨是全身代谢和改造最活跃的骨组织。

◆牙槽骨的改建影响因素:1.全身:激素2.局部:细菌代谢产物、炎性因子牙骨质:参与了使牙稳固于牙槽窝内、承受和传递(牙合)力的生理功能,还参与牙周病的发生和修复,它的新生也来源于牙周膜细胞,故也可将其视为牙周组织的一种组成部分。

牙骨质新生依赖于: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

1. 束紧游离龈,使其与牙面紧贴。

2. 保持牙龈必要硬度,使其承受咀嚼压力。

3. 使游离龈与牙骨质及相邻的附着龈相连。

牙龈胶原纤维作用 1. 口腔龈上皮:游离龈顶端到外表面及附着龈表面 2. 沟内上皮: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有半透膜作用) 3. 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结合上皮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织)牙龈上皮1. 游离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贴牙面。

龈沟深度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正常深度为1.8MM ,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2. 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续,均为角化上皮,有时将附着龈和游离龈合称为角化龈。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练习-第二单元 牙周组织 (2)

执业医师考试口腔组织病理学考点练习-第二单元 牙周组织 (2)

第二单元牙周组织一、A11、牙周膜中的神经A、较丰富B、大部分是自主神经C、无定位觉D、只感觉痛觉E、对压力刺激反应迟钝2、牙龈固有层的纤维中A、龈牙组含量最少B、含有牙槽龈组C、越隔组只存在于牙的颊舌面D、斜行组数量最多E、牙骨膜组位于牙颈部周围的游离龈中3、固有牙槽骨又称A、网状板B、束状板C、硬骨板D、基板E、松质骨板4、关于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错误的是A、是人体骨最活跃的部分B、通过骨吸收和新骨形成而不断改建C、受压侧骨增生,受牵引侧骨吸收D、随牙的生长发育、脱落替换而改建E、牙脱落后,相应的牙槽骨会吸收变平5、关于筛状板,正确的是A、即牙槽骨中的松质骨B、衬于牙槽窝的内壁C、是多孔的骨板,其小孔供来自牙周膜的穿通纤维通过D、表面有骨膜覆盖E、在根尖区与外骨板相连6、主要分布于牙的唇颊侧,在邻面不存在的牙周膜纤维是A、龈牙组B、牙槽嵴组C、根尖组D、斜行组E、越隔组7、关于牙周膜的斜行组纤维,错误的是A、数量最多B、力量最强C、埋人牙槽骨的一端近牙根部D、主要为Ⅰ型胶原纤维E、使牙能承受垂直压力8、牙周膜中不包含A、成纤维细胞B、破骨细胞C、上皮细胞D、成牙本质细胞E、成牙骨质细胞9、牙周膜中的主纤维束A、按同一方向整齐排列B、主要为弹力纤维C、一端埋入牙骨质,二端埋入牙槽骨骨膜D、其纤维由成纤维细胞形成,由巨噬细胞降解E、对牙起支持和稳固作用10、牙龈中不易清洁易受炎症刺激的区域是A、游离龈沟B、牙间乳头C、附着龈D、点彩E、龈谷11、关于牙龈的组织结构,错误的是A、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组成B、牙龈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C、龈沟上皮表面一般无角化D、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符合咀嚼黏膜的特点E、龈谷表面覆盖的是无角化鳞状上皮12、附着龈A、表面可见点彩B、色泽比游离龈稍红C、表面上皮无角化D、紧密附着于牙骨质,故名附着龈E、富有弹性,有一定活动度13、牙周膜的神经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牙周膜有丰富的神经B、含有有髓神经和无髓神经C、能感受触觉和压觉D、能感受痛觉E、牙周膜面的感受器不能明确牙位14、牙龈中位于牙颈部的游离龈中,呈环形排列的纤维是()A、龈牙组B、牙槽龈组C、环形组D、牙骨膜组E、越隔组15、牙周膜的功能()A、支持功能B、营养功能C、感觉功能D、形成功能E、以上都是16、牙周膜中可以转化为其他细胞成分的细胞是()A、成纤维细胞B、上皮剩余C、成骨细胞D、成牙骨质细胞E、间充质细胞17、牙周膜中来源于上皮的细胞成分是()A、成纤维细胞B、上皮剩余C、成骨细胞D、成牙骨质细胞E、间充质细胞18、以下哪种细胞不是牙周膜中的细胞成分()A、成纤维细胞B、成骨细胞C、成牙骨质细胞D、破骨细胞E、成牙本质细胞19、牙周膜中数目最多、力量最强大的是()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尖组E、根间组20、牙周膜中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且呈水平方向的主纤维是()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尖组E、根间组21、牙周膜的正常厚度为()A、0.1mmB、0.15~0.38mmC、0.4mmD、3~4mmE、1~2mm22、牙龈中横跨牙槽中隔,连接相邻两牙的纤维是()A、龈牙组B、牙槽龈组C、环行组D、牙骨膜组E、越隔组23、龈沟的正常深度为()A、0.1mmB、0.15~0.38mmC、0.5~3mmD、4mmE、5mm二、B1、A.起于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B.自牙颈部牙骨质,向牙冠方向散开,广泛地位于牙龈固有层中C.自牙槽嵴向冠方牙龈固有层展开,止于游离龈中D.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至根分叉区牙骨质E.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嵴,止于牙槽突骨密质的表面<1> 、牙骨膜组纤维A、B、C、D、E、<2> 、根间组纤维A、B、C、D、E、<3> 、龈牙组纤维A、B、C、D、E、<4> 、牙槽龈组纤维A、B、C、D、E、2、A.牙槽嵴组B.水平组C.斜行组D.根间组E.根尖组<1> 、数目最多,力量最强大的纤维,起悬吊牙齿的作用的是A、B、C、D、E、<2> 、呈放射状,保护根尖孔的血管和神经的是A、B、C、D、E、<3> 、位于多根牙的根分叉之间,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的是A、B、C、D、E、<4> 、起自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走行,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的是A、B、C、D、E、<5> 、与牙弓的牙合平面大致平行,是维持牙直立的主要力量的是A、B、C、D、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牙周膜的神经:牙周膜有丰富的神经,来自牙间神经和根尖神经,伴随血管分布。

2022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牙周组织进入阅读模式

2022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牙周组织进入阅读模式

医学知识点又多又杂,过了暑期备考阶段,大家就要开始专业课的逐步背诵记忆了,为了方便大家梳理好临床医学外科知识点内容,本文整理分享“2022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知识点:牙周组织育”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第一节牙龈牙龈(gingiva):是包围和覆盖在牙颈部和牙槽嵴的口腔黏膜,呈浅粉红色,坚韧而不活动。

一、表面解剖:(一)游离龈:(free gingiva)1.定义(1) 游离龈:是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它游离可动,呈连续的半月形弯曲,其色泽较附着龈稍红。

(2)龈沟(gingival sulcus)-游离龈和牙面之间的一个环状狭小的空隙,正常深度为0.5-3mm,平均为1.8mm,用探针探>3mm,认为它有炎症。

2.龈沟界限:底部是结合上皮的冠方,内壁是牙,外壁是龈沟上皮。

3.龈沟液(1)成分:电解质,氨基酸,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

(2)作用二、附着龈(attached gingiva)1.定义(1)附着龈--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牙槽嵴表面的牙龈。

(2)游离龈沟(free gingival groove)--附着龈和游离龈连接处有一浅的凹沟。

2.附着龈的特点--色粉红,质坚韧,表面呈橘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点彩。

其作用主要是增强牙龈对机械摩擦力的抵抗。

但在炎症水肿时点彩消失,牙龈变为光亮。

(三)牙间乳头(interdental papilla)1.定义(1)牙间乳头(龈乳头)--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临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

(2)龈谷(gingival col)--在后牙,颊舌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临面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象山谷故称龈谷。

2.龈谷特点--牙龈炎的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

由于该处不易清洁,易形成菌斑和牙石。

二、组织结构(一)上皮层1.区别(1)牙龈上皮:表面为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使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

偶见黑色素细胞。

(2)龈沟上皮: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结缔组织内常有细胞浸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牙周组织基础知识考点
考点一牙周组织的功能是保护与支持牙齿,包括也称牙周支持组织
第一节牙龈之考点
⏹在前庭和下颌舌侧面,与红色的牙槽粘膜连续,它们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

在上腭与硬腭粘膜连续无明显界限。

1定义:是指牙龈边缘不与牙面附着的部分
游离龈2特点:游离可动,呈连续半月型弯曲,色泽比附着龈稍红
3龈沟:游离龈与牙面之间有一环状狭小的空隙。

龈沟正常深度0.5-3mm,平均深度1.8mm。

超过此深度认为是病理性的牙周袋
龈沟底的位置:因年龄而异
年轻时:釉质表面成年后:釉牙骨质界老年时:牙骨质表面
1定义:在游离龈的根方,紧密附着在牙槽脊的表面
附着龈2特点:色分红、质坚韧、表面呈橘皮状,有许多点状凹陷称为点彩。

考:在牙龈炎症水肿时点彩即可消失
1定义:牙龈呈锥体状充填于邻近两牙的牙间隙部分称牙间乳头(龈乳头)。

牙间乳头和龈谷2龈谷定义: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间的低平凹下处
3注意:此处不易清洁,已形成牙菌斑和牙石,故牙间区牙龈炎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

二、组织结构
无粘膜下层。

牙龈上皮:覆盖于附着龈、游离龈及牙间乳头外表面的上皮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表面角化或不全角化上皮钉突多而细长,深插入固有层上皮与深层组织牢固地连接偶见黑色
斑块。

复层鳞状上皮,无角化,有
钉突与结合上皮有明显分界
A上皮层结合上皮:是龈沟上皮的延续部分附着在牙体表面呈带状无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无钉突细胞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炎症刺激可出现钉
结合上皮: 超微结构
①高尔基体发达、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②张力细丝较少,桥粒少,细胞外间隙增大
③龈沟底部细胞中含溶酶体较多④更新细胞向牙表面移动、脱落至龈沟
来自于缩余釉上皮
固有层常见炎症细胞、有缝隙的牙(邻面接触不良)一般无龈谷,牙龈较平直,由
角化上皮被覆。

由于解剖形态的关系, 龈谷区易使细菌和菌斑集聚而发生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发
生有关
1牙龈上皮有角化有上皮钉突复
2龈沟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层上
3结合上皮无角化无上皮钉突鳞皮
4龈谷上皮:无角化有上皮钉突状
B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含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并直接附着在牙槽骨和牙颈部使牙龈与深部组织稳固贴付胶原纤维呈束状向各种方向排列。

⒈龈牙组: 牙龈纤维中最多的一组
2牙槽龈组:自牙槽嵴向牙冠方向展开,止于游离龈和附着龈的固有层中。

3
牙骨膜组:自牙颈部的牙骨质,越过牙槽突外侧骨膜,进入牙槽突、前庭肌和口底。

其功能是将牙向牙槽窝内牵引。

5
性质:环绕牙根的致密结缔组织 厚度:为0.15~0.38 mm 在X
一 组织学结构
主纤维:大多数集合成束,并有一定的排列方向
穿通纤维:被包埋在牙骨质及牙槽骨中的主纤维
1纤维;组要 为胶原纤维 间隙纤维:少量不成束的疏松纤维游离穿插于主纤维束之间称为间隙纤维。

(牙周膜血管穿行
其中)
弹力纤维
考点☆由于纤维所在部位和功能不同,其排列方向也不同可分为那五组?
① 牙槽脊组:起自牙槽嵴顶,呈放射状向牙冠方向倾斜,止于颈部牙骨质。

分布在颊舌面,邻面缺如。

将牙齿向牙槽窝
② 水平组:牙槽嵴纤维的根方,起自牙槽骨,呈水平方向止于牙颈部的牙骨质。

是维持牙齿直立的主要力量,并于牙槽
嵴组共同对抗侧向力防止其向任何方向倾斜。

③ 斜行组:数量最多、力量最强、分布最广。

纤维向根方倾斜45º,埋入牙槽骨的一端近牙颈部,附着牙骨质的一端近
根尖,将牙悬吊在牙窝内。

并将施加到牙上的力转变成均匀分布的牵引力,作用于牙槽骨上,承受较大咬合力。

④ 根尖组: 起于根尖区牙骨质,呈放射状止于根尖周的牙槽骨。

具有固定牙根尖的作用,保护进出根尖孔的血管神经。

⑤ 根间组:只存在于多根牙,起自根分叉处的牙根间骨隔顶,止于根分叉区牙骨质。

防止牙根向冠方移动
(二)基质:主要由氨基葡聚糖和糖蛋白组成,充满在细胞、纤维、血管和神经之间。

在维持牙周膜的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
1、成纤维细胞 牙周膜中最重要的细胞,分布于纤维之间
细胞呈梭形或星形,细胞核大,胞浆嗜碱染色,细胞排列方向与纤维束长轴平行。

有合成胶原纤维功能,同时也有降解胶原纤维的功能。

2、成牙骨质细胞 分布在邻近牙骨质的牙周膜中,细胞扁平,核圆形或卵圆形。

细胞平铺在根面上
组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质。

在牙骨质形成时近似立方状
3成骨细胞:位于新形成的牙槽骨表面,活动时比较丰满,呈不规则立方形核大,静止期成梭形
4上皮剩余:牙周膜中近牙根表面可见到小的上皮条索或上皮团块,细胞较小,立方或卵圆形,胞浆少,嗜碱染色。

平时呈静止状态,受炎症刺激上皮可增殖成为颌骨囊肿和牙源性肿瘤。

5破骨细胞:
牙槽骨吸收时,破骨细胞位于Howship陷窝内。

多核巨细胞,直径50μm以上,核数目不等,胞浆嗜酸性。

牙骨质吸收时,称破牙骨质细胞
6未分化间充质细胞
位于血管周围5μm内的区域,是牙周膜中新生细胞的来源,可进一步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

(四)血管和淋巴管
血管来源:①来自牙龈的血管;②来自上、下牙槽动脉的分支进入牙槽骨,在通过筛状板进入牙周膜;③来自上、下牙槽动脉在进入根尖孔前的分支。

淋巴管与血管伴行至根尖部,与来自牙髓、牙龈的淋巴管吻合,注入颌下、颏下淋巴结,当炎症时上述淋巴结肿大(五)神经
●神经走向:A.来自根尖区神经纤维,沿牙周膜向牙龈方向走行;B.来自牙槽骨内神经,穿过牙槽骨壁进入牙周膜后分
两支,分别向根尖和牙龈方向走行,并与来自根尖的神经纤维混合。

●末梢种类:①游离末梢属伤害感受器和机械感受器;②Ruffini末梢属机械感受器;③环状末梢功能不清;④梭形
末梢与根尖有联系---能定位
三、牙周膜的增龄变化
●胶原纤维数量增加,细胞数目减少,基质中硫酸软骨素减少。


牙周膜的结构与功能密切相关:
功能增大—牙周膜宽度增大
牙龈退缩:炎症消退后、局部刺激如食物嵌塞
结合上皮的附着位置:随年龄增加,根方移动
第三节牙槽骨
牙槽突: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

牙槽窝:容纳牙根的窝
牙槽嵴定:在冠方的游离缘称之为牙槽脊定前牙区为圆柱状;在磨牙区为扁平状
牙槽中隔:两牙之间的牙槽骨称之为牙槽中隔。

(一)固有牙槽骨
衬于牙槽窝内壁,包绕牙根于牙周膜相邻,为一层多孔的骨板又称筛状板
X线表现为牙周膜外侧的一条白色阻射线,
称硬骨板。

组织学上属于束骨,邻近牙周膜束骨呈板层状,与牙槽窝壁平行,穿通纤维与骨板垂直
邻近骨髓侧骨板有哈弗系统构成
(二)密质骨
牙槽骨的外表部分,厚度颇不一致。

表面为平行骨板,深部有致密的不同厚度的哈弗系统。

(三)松质骨
由骨小梁和骨髓组成,位于固有牙槽骨和密质骨之间。

骨小梁的粗细、数量和排列方向与所承担的咀嚼力密切相关。

二、生物学特性
最活跃、高度可塑性
受牵引新生、受压力吸收-正畸治疗的基础新生时:成骨细胞类骨质吸收时:破骨细胞吸收陷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