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第1单元第1讲走近细胞练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1讲走近细胞
考点一细胞的多样性、统一性
1.(2016·江西赣州月考)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B.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
C.生态系统是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它代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D.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导学号29520001] 解析:选A。

生命系统的每个层次,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等都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A正确;蛋白质等化合物虽然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但单独存在时不能表现出生命现象,因此单独的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层次,B错误;生态系统还包括生物生存的无机环境,C错误;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中没有多细胞生物体中由器官构成的“系统”,D错误。

2.(2016·河北唐山一中模拟)下列关于细胞这一最基本生命系统共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有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
B.都有膜包被的功能专一的细胞器
C.都以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都在DNA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
[导学号29520002] 解析:选B。

所有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膜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A正确;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且核糖体没有膜结构,B错误;真、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正确;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考点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3.(2016·甘肃张掖一诊)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甲转为图乙,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或转换反光镜) ⑤转动转换器
A.③—⑤—②—①B.④—③—②—⑤
C.③—①—④—⑤D.③—⑤—④—①
[导学号29520003] 解析:选D。

从图甲转为图乙,放大倍数增大,是转换使用高倍镜的结果。

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楚,故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③→⑤→④→①。

4.如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导学号29520004] 解析:选D。

①②表示目镜,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所以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④表示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故A项错误。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即从低倍镜到高倍镜时,应选用③,但不能提升镜筒,故B项错误。

由低倍镜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通过反光镜和光圈进行调节,故C项错误。

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应选择高倍的物镜和目镜,且放大倍数越高的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越近,所以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故D项正确。

考点三综合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5.(原创题)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者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相似
B.遗传物质都是染色体中的DNA
C.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线粒体提供ATP
D.因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导学号29520005] 解析:选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都是脂质、蛋白质及少量糖类;遗传物质都是DNA,但原核细胞中的DNA不和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蛋白质的合成都需要ATP,但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原核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但有的原核细胞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导学号29520006] 解析:选C。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因和原核生物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B错误;原核细胞由于无核膜,所以转录和翻译可以同时同地点进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主要在细胞核中,所以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翻译在细胞质中,C正确;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不能产生染色体变异,只能进行基因突变,D错误。

7.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判断图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的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若要判断图乙是否为植物细胞,则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C.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能区分图甲和图乙是否为原核生物
D.根据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图甲、乙、丙三种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两个类群
[导学号29520007] 解析:选B。

如图①为线粒体,②为叶绿体,③为细胞核,图甲为原核生物,无论是需氧型还是异养型都不含线粒体, A项错误。

并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均含叶绿体,因此不能仅依据细胞中是否含有叶绿体来判断是否为植物细胞,B项正确。

细胞核的有无可以判断是否是真核生物,电子显微镜下可区分图甲和图乙是否为原核生物,C错误。

图丙为病毒,不属于细胞生物的类群,D项错误。

8.(2016·重庆实验中学月考)如图的四个部分(Ⅰ~Ⅳ)是四种类型细胞的部分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Ⅰ、Ⅱ、Ⅲ、Ⅳ都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可以判断Ⅳ为低等植物细胞
C.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Ⅱ可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消费者
[导学号29520008] 解析:选D。

由图可知,Ⅰ、Ⅱ、Ⅲ、Ⅳ分别代表动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蓝藻和低等植物细胞,都含有核糖体,Ⅱ、Ⅲ、Ⅳ都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A、B、C正确;Ⅱ中含叶绿体,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细胞,Ⅰ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一定是消费者,可能是分解者,D项错误。

9.(2016·湖南怀化模拟)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教授Jason DeJong研究发现了一种被称为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菌,这种细菌能使方解石(碳酸钙)沉积在沙砾周围,从而将它们胶合固定在一起。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向松散液态的沙砾中注射培养的细菌、附加营养和氧气,这些松散液态的沙砾就能转化为固态。

固态的沙砾有助于稳固地球从而达到预防地震的目的。

下列有关巴氏芽孢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巴氏芽孢杆菌有核膜
B.巴氏芽孢杆菌的细胞呼吸类型为厌氧型
C.巴氏芽孢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
D.巴氏芽孢杆菌无细胞器,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导学号29520009] 解析:选C。

巴氏芽孢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核膜但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A、D错误;由向松散液态的沙砾中注射培养的细菌、附加营养和氧气可知该细菌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巴氏芽孢杆菌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C正确。

10.(2016·贵州贵阳月考)2015年3月24日是第2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主题定为:“你我共同参与,依法防控结核——发现、治疗并治愈每一位患者”。

下列关于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该菌的遗传物质分布于细胞核内
B.该菌是好氧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该菌感染机体后能快速繁殖,表明其可抵抗溶酶体的消化降解
D.该菌的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后由高尔基体分泌运输到相应部位
[导学号29520010] 解析:选C。

结核杆菌是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该菌为寄生菌,进行有氧呼吸,故A、B、D错误。

11.(原创题)下列关于生物类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原生生物属于原核生物②带“藻”字的生物未必是真核生物,但一定是自养生物③带“菌”字的生物既有细菌等原核生物,又有酵母菌、霉菌等真核生物④菌类绝大多数是异养型,少数可以是自养型⑤人体红细胞、细菌、蓝藻、放线菌等生物细胞没有细胞核,生命活动均不旺盛
A.两项正确 B.三项正确
C.四项正确D.五项均正确
[导学号29520011] 解析:选B。

原生生物均为单细胞真核生物,不属于原核生物;菌类中的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是自养型的;细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均有拟核,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因体积小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强,代谢非常旺盛。

12.如图是两类生物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处理这两个细胞,都可以获得原生质体
B.细胞甲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细胞乙只能进行有氧呼吸
C.甲、乙两细胞中不存在共同的细胞器
D.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导学号29520012] 解析:选D。

从细胞结构与形态上看,甲细胞没有细胞核,应该为细菌,其细胞壁不含纤维素,主要成分是由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不能仅凭是否含线粒体来判定,如硝化细菌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其为需氧型生物,并且含线粒体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

核糖体是真、原核生物细胞内都具有的细胞器。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

13.(2016·河北唐山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又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据图回答:
(1)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________。

4个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

蓝藻是________(填字母),其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其具有________________。

(2)B细胞与D细胞结构中无明显差异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A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

[导学号29520013] 解析:(1)动、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看其有无细胞壁。

图中A和B 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而C和D细胞不含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A细胞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虽然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

(2)B是真核细胞,D是原核细胞,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细胞膜等结构。

(3)C细胞是原核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A细胞是真核细胞,其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答案:(1)细胞壁C、D A、D D 叶绿素、藻蓝素
(2)细胞膜、核糖体
(3)拟核细胞核
1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1)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产生这样的黑边圆圈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换用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__移动,这样移动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如图。

①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与图像c、d对应的是:c________;d________。

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20×
②视野最暗的图像是________(填序号),图像太暗则应调节________和________。

③选择组合A,目镜10×,物镜10×,所观察到的物像是实际物体的__________倍,这个放大倍数是指________(填“长度”或“面积”或“体积”)。

(4)某学生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生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弹簧夹片压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1 cm~2 cm处停止。

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

请指出该同学在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号29520014] 解析:若制装片时操作不当,很容易形成气泡影响观察。

气泡与细胞的不同之处在于空气与水界面折光不同而形成黑边,中间透明。

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为倒像,移动装片时需向相反方向移动。

四个图中c的细胞长度放大倍数最大,而d的最小,可知应分别对应选项中目镜与物镜组合的乘积最大和最小。

用显微镜观察时,放大倍数越大,所看到的物像视野越暗。

所观察到的物像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答案:(1)气泡盖盖玻片时操作不规范或在载玻片上滴加的水过少
(2)右上方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3)①B A ②c光圈反光镜③100长度
(4)①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镜头应用擦镜纸擦拭,不能用纱布擦拭)
②未盖盖玻片
③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约为1 cm~2 cm处停止(应将物镜降至距玻片标本0.5 cm~1 cm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