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广东省卷)(全解全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中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全解全析
(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9分)
1.(10分)人生原有百味,生活自当多彩,与诗意同行,为人生着色。

课堂上,九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主题“相约经典·体悟多彩”进行了诗文朗诵活动,请把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写在横线上。

【答案】长河落日圆雾凇沆砀猿鸟乱鸣沉鳞竞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回路转不见君匹夫不可夺志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析】考查默写古诗文。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注意:“雾凇沆砀、沉鳞竞跃”等字词的书写。

2.(2分)默写古诗时,“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鳞”常被误写
成“粼”。

请你根据诗歌内容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鳞”。

【答案】答案示例:“金鳞”指金色的鱼鳞。

诗人把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的将士们的铠甲比作金色的鱼鳞。

所以写作“鳞”,而非“粼”。

【解析】考查学生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回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句子翻译来思考。

“甲光向日金鳞开”意为: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

金鳞开:(铠甲)像金色的鱼鳞一样闪闪发光。

“金鳞”指铠甲闪光如金色的鱼鳞。

所以写作“鳞”,而非“粼”。

(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3-5小题。

【甲】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在bō lán zhuàng kuò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

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缅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páng bó 力量。

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常高风范和英雄精神。

【乙】爱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始终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一代代仁人志士qián pū hòu jì,救民族于存亡之时;一代代革命先烈赴汤蹈火,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一代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鞠躬尽瘁,我们青少年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自己,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做坚定的爱国者。

3.(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bō lán zhuàng kuò( )(2)páng bó ( )
(3)qián pū hòu jì( )
4.(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义凛然铤而走险鞭挞B.视死如归挺身而出鞭策
C.大义凛然挺身而出鞭策D.视死如归铤而走险鞭挞
5.(2分)【乙】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B.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始终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凝聚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C.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凝聚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D.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案】3.波澜壮阔磅礴前仆后继4.B 5.A
【解析】3.考查根据拼音写词语。

(1)bō lán zhuàng kuò——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

(2)páng bó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一般形容名山大川气势浩大,或是形容河流奔腾时气势磅礴。

(3)qián pū hòu jì——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跟着上,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斗。

4.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空,视死如归:把死看得好像回家一样。

形容为了正义的事业,不怕死。

大义凛然: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严峻不可侵犯的态度。

根据“在历尽艰辛的硝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可知,这里形容英雄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对象是国家,故选“视死如归”更为恰当;
第二空,挺身而出:勇敢地站出来(承担某种较大的责任或冒较大的风险)。

铤而走险: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根据“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可知,英雄们在关键时刻应该是“挺身而出”;第三空,鞭策:用鞭子抽打,比喻严格督促。

鞭笞:用鞭子或板子毒打;驱迫。

根据“我们青少年要继承
和发扬这种精神,不断地激励和_____自己”可知,此处是要求我们要不断严格督促自己,应用“鞭策”;
故选B。

5.考查病句修改。

“一直”“始终”语义重复,可删去其一;语序不当,应将“发展、凝聚和生存”改为“凝聚、生存和发展”;
故选A。

(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7小题。

汕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更是丰富多样。

据统计,汕尾非遗项目的数量之巨、价值之高,居全国前列。

其中,世界非遗产1个,国家级9个,省级26个,市级58个,县级97个。

国家、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分别达到10人、23人和76人。

有400多年正宇戏、西秦戏、白字戏三个稀有剧种,有800多年历史的“滚地全龙”,有300 多年历史的“独角跌麟舞”“汕尾渔歌”“英歌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汕尾文旅)6.(2分)结合材料内容,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7.(2分)在某次参观活动中,你在汕尾某陈列馆见到了木梳、灯笼、折扇这些老物件,它们精美的做工让你喜爱不已。

请你从中选择一种,参考示例,给它配上一句优美的解说词。

要求:体现物件特征,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句式不限。

示例:摇椅——吱吱呀呀,唱着儿时的歌。

【答案】6.示例:汕尾非遗项目丰富多样7.示例一:木梳——在你发间轻轻掠过,如妈妈温柔的手指。

示例二:灯笼——点亮节日,点亮吉祥,点亮幸福。

示例三:折扇——闲看流云,轻摇时光。

示例四:木梳——梳齿留情,情谊如银。

示例五:灯笼——照亮夜色,照亮生活,照亮未来。

示例六:折扇——扇去燥热与烦忧,扇来清凉和自在。

【解析】6.考查拟写新闻标题。

结合新闻导语内容,围绕导语“汕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遗项目更是丰富多样”进行拟写,可拟写为:汕尾非遗项目丰富多样。

7.考查仿写句子,答案不唯一。

答题思路:从所给三个事物中选一个,给它配上解说词,体现其特征,运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示例:折扇——摇一阵轻风,品几行墨宝。

8.班级围绕名著中“可笑与可敬的人物”开展阅读交流会,请按要求帮李明完成以下任务。

(1)众评《儒林外史》。

请你帮李明在横线处填人名或者理由。

(3分)
同学甲:我笑范进,执意科举,生活落魄,遭人讨厌,老来中举,喜极疯癫。

同学乙:我笑① ,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

同学丙:我敬王冕,出身贫寒,① 。

同学丁:我敬① ,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

(2)选评名著人物,请你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帮李明说说其可笑或可敬之处。

(3分)
猪八戒鲁智深
【答案】(1) 严监生(严致和)不慕名利、磊落洒脱杜少卿
(2)示例1:猪八戒。

猪八戒好吃懒做、滑稽可笑,但也可亲可敬。

他那猪似的本分老实及猪似的笨拙和聪明,都讨人喜欢,何况他能劳动,吃苦,干活不嫌脏、不怕累。

取经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过八百里荆棘岭时由他开山。

示例2:鲁智深。

鲁智深最能体现侠义精神,是侠义精神最显著的代表。

他为人见义勇为,嫉恶如仇,扶危济困,爱憎分明,仗义疏财,慷慨大方,令人可敬。

【解析】(1)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理解。

①根据积累可知,“平生奸猾,竟为多一根灯芯不能咽气,贪婪吝啬,令人鄙夷”是严监生。

严监生是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是广东高要县监(jiàn)生,原名严大育,字致和,出场于小说第五回、第六回。

严监生虽拥有十万银子家产,却极度吝啬;临死,见灯盏内点着两根灯草,恐耗油过多,伸出两个指头,迟迟不肯断气,直到其妾揣知其意,挑掉一根,始点头死去。

严监生是个典型的悭吝鬼,被称作“东方葛朗台”;与李梅亭、卢至、监河侯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吝啬鬼” 。

①根据积累可知,王冕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便辍学给人放牛。

东家给的点心钱,他都攒着来买书读。

后来,在放牛之际,靠自学画得一手好荷花。

靠这门手艺,王冕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王冕天性聪明,不满二十岁,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古今。

但也性情孤傲,蔑视权贵,远离富贵功名。

知县来请,王冕也不赴约;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连夜逃到会稽山,在此隐居终老。

王冕之所以能放在第一回,是因为他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

王冕身上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

王冕有卓越的才华,而且格调高卓,磊落洒脱。

他自幼就很有才,自习能力超强,而且十分洒脱,不拘于时,不慕名利。

这与后面出来的人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据此分析进行概括即可。

①根据积累可知,“慷慨大方,尊重妇女,反对礼法”是杜少卿。

杜仪,名仪,字少卿,以字行于世。

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主要人物之一,与庄绍光同为正面人物。

杜少卿虽然出身于“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书”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却出淤泥而不染,行为中有些离经叛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主主义的成分。

他蔑视科举,瞧不起功名富贵,第三十二回他说:“学里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

”当臧蓼斋对他说出补了廪就可以坐堂、洒签、打人时,他笑骂说:“你这匪类,下流无耻极矣。

”李巡抚荐举他入京做官,他用手帕包了头装病不去。

有人要同他去会知县,他说:“王家这一宗灰堆里的进士,他拜我做老师我还不要,我会他怎么!”这些言行,与《儒林外史》上追名逐利的风气恰成鲜明的对照。

(2)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下列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位,说说其可笑或可敬之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其中之一,进行分析即可。

猪八戒可笑之处:猪八戒好吃懒做、滑稽可笑,如四圣试禅心中,观音菩萨为了试探师徒的禅心是否坚定,请来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身母女,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傅,八戒却动了凡心。

八戒假意去放马,自己去找妇人应承了婚事。

妇人以三个女儿嫌八戒丑陋为由,决定用撞天婚办法,让八戒头上蒙了手帕遮住眼睛,八戒扯住哪个女儿就与哪个女儿成亲。

八戒受尽捉弄,也没有扯住一个。

妇人又让八戒试穿女儿织成的珍珠汗衫,哪件合适,就和织成汗衫的女儿成亲。

八戒刚穿上一件,就被绳索捆住,在松林里吊了一夜。

可见八戒的贪色可笑;
可敬之处:猪八戒吃苦,取经路上都是由他挑行李。

对师傅很忠诚,唐僧师徒受阻于流沙河,八戒几次潜入水中勇斗妖怪,和悟空一起保护了师傅,忠勇善良的形象很可敬。

鲁智深。

鲁智深为素不相识的苦命父女打抱不平,怒打“镇关西”,不惜丢官弃职,亡命天涯。

鲁智深初到大相国寺时,附近一些泼皮想要给鲁智深下马威,却被鲁智深略加惩戒,鲁智深得知这些泼皮也是穷苦人,之后与他们关系融洽。

鲁智深知道林冲被陷害,听说林冲被发配沧州,一直在暗地里跟着,在野猪林救了林冲的性命,又一路护送林冲到了沧州,可见他重情重义,是个可敬的人。

二、阅读(4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7分)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9.(3分)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必先苦.其心志
(2)行拂.乱其所为
(3)衡.于虑
10.(4分)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乙】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11.(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必有过.人之节/及鲁肃过.寻阳
B.卒.然临之而不惊/卒.获有所闻
C.无故加之而不怒./一怒.而诸侯惧
D.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
12.(3分)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13.(5分)根据【甲】【乙】两篇选文,谈谈成就大业者应具备哪些因素。

【答案】9.(1)使……痛苦(2)违背(3)通“横”,梗塞、不顺10.(1)(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2)(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11.C 12.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13.要成就一番大业就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练;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解析】9.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时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

苦:使……痛苦。

(2)句意: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

拂:违背。

(3)句意:思虑堵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10.考查文言文翻译。

翻译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

如遇倒装句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要结合上下文补充省略成分。

重点词有:
(1)所以:以此,用它来;动心:使心惊动,使内心警惕;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性:使其性格坚强;曾:同“增”,增加;
(2)征:察验,表现;色:脸色;发:表露;声:指忧叹之声;喻:明白,醒悟;
11.考查一词多义。

A.超过/经过;
B.最后/士兵;
C.都是“愤怒,生气”的意思,动词;
D.差距大/远离;
故选C。

12.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线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本句句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匹夫见辱”中“匹夫”是主语,“见”是被动词,这是一个被字句,故在“辱”后断句;“拔剑而起”“挺身而斗”中的“而”是表承接关系的连词,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中间不能断开,故在“起”后断一处,“斗”后断一处;“此不足为勇也”中“此”指前面所述的内容,“也”是标志性词语,表示这是一个判断句。

故断句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

结合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可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由此可知,成大业者必要经过一番艰苦的磨炼;结合乙文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可知,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所以成大业者自身应具备的素质是:忍耐。

【点睛】参考译文:
【甲】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会使他的心志忍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肌肤饥饿,使他身受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能如意,借此使他们心里常常保持警惕,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坚强,增加他们所欠缺的本领。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

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乙】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

(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

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

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看那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原因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是百战百胜,但是随随便便使用他的刀锋(不懂得珍惜和保存自己的实力)。

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完整的锋锐的战斗力,等到对方疲敝。

这是张良教他的。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北京市各中小学努力拓宽劳动教育的途径,积极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截至2019年12月,全市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社会大课堂”涉及的资源单位已有120余家,市级学工学农基地开发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已有200多.门。

例如,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作为北京市学农基地,以“农事教育,提升素养”为主线,开发了58门探究体验类课程,分为走进田间、走进智能化养殖中心、走进农产品实验室等八大系列,涉及“农林牧副渔”五大行业。

中小学校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紧密合作,校外资源校内共享,校本课程校外实施,课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蓬勃开展。

【材料二】在全球数字化转型加速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为人类劳动的最新形态,数字劳动是包括传播、信息、数字和智能等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劳动。

从劳动工具看,数字劳动是数字技术催生的“智力型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劳动资料不
仅是人类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而且是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

”判定一个社会的经济时代和劳动形态,最主要的标尺是生产工具,即“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

数字劳动就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载体,创造数字化产品的劳动。

数字劳动不同于传统的体能劳动,而是以智力、创造力为主导的非物质劳动。

从劳动对象看,数字劳动是加工数据和信息的“生产性劳动”。

人的劳动过程就是加工、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

在物质生产活动中,人们往往加工改造自然“有形物”,从事物质性劳动。

数字劳动往往加工改造信息、数据等“无形物”,对数据、信息等进行采集、编码、存储、赋值,是一种具有非物质生产特性的劳动。

尽管数字劳动打破了劳动的发生场域和时空场所,但从本质上看,互联网企业的数字劳动并没有改变劳动的根本特征,仍然是“生产性劳动”。

从劳动主体看,数字劳动是受众在数字平台的“创造性活动”。

马克思认为,人的活动不同于人的劳动。

活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可以是娱乐消遣,也可以是创新创造。

但“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活动。

”从数字平台的参与主体看,既有专门从事数据工作的数字劳动者,如直播网红、程序员、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也有并不从事数据处理但却生产数据的普通用户,如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 pp用户等。

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活动,数字劳动特指数字主体在网络界面和数字平台中的“创造性活动”。

(选自《把握数字劳动内涵及特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材料三】
中小学校内劳动活动参与情况表
中小学社会劳动服务参与情况表
(数据来自《中国青年研究》)14.(3分)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劳动是指融合传播、信息、数字和智能等技术的综合性劳动,是人类劳动的最新形态。

B.数字劳动是“智力型劳动”,其生产工具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载体。

C.数字劳动虽然是一种非物质生产的劳动,但并没有改变劳动的特征。

D.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不从事数据处理却生产数据的活动不属于数字劳动。

15.(3分)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加点字“余”“多”都表示整数后面的零数,是对数量的合理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材料二先整体介绍什么是数字劳动,再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主体三方面介绍数字劳动的特点,属于逻辑顺序。

C.材料三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中小学生校内劳动参与种类较为局限,复杂化劳动不够;
社会服务劳动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

D.由材料三的数据可知中小学生社会服务参与类型相对单一,证明材料一北京市中小学校外劳动实践途径和类型都受到较大的限制。

16.(4分)结合上述材料,学校应该如何落实劳动实践实现“劳动赋能”“劳动增智”,请你提出三条可行性建议。

【答案】14.D 15.D 16.①丰富校内劳动实践形式,创新劳动教育课程。

①加强与校外劳动教育基地的合作,拓宽劳动实践渠道。

①完善劳动实践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

【解析】14.考查内容的辨析。

D.根据材料二第①段“从数字平台的参与主体看,既有专门从事数据工作的数字劳动者,如直播网红、程序员、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也有并不从事数据处理但却生产数据的普通用户,如粉丝、游戏玩家、各类App用户等。

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活动,数字劳动特指数字主体在网络界面和数字平台中的‘创造性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