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汇总(修改)

合集下载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科重点笔记总结

-中医伤科学1<1>.中医骨伤科学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骨” “正体”“伤科”。

2<4>.唐•蔺道人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其中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并分为“从档内处” (前脱位)和“从臀上出”(后脱位)两种,利用手牵足蹬法复位。

3<6>.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首载其创的“悬吊复位法”。

明•薛己撰《正体类要》中序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4<6>.清・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将正骨手法归纳为 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5<9>.损伤的分类:1. )按损伤部位分:外伤(皮肉筋骨脉)和内伤(脏腑损伤以及脏腑、气血、经络功能紊乱 )。

2. )按损伤性质分:急性损伤(急骤暴力 所致)和慢性损伤(劳逸失度或者体位不正确)。

3. )按受伤时间分:新伤(2~3周内)和旧伤(/宿伤)。

4. )按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闭合性损伤(钝性暴力损伤而无外部创口)和开放性损伤(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皮肤、粘膜破损,深部组织与外界相通)。

5. )按受伤程度(取决于 致伤因素的性质、强度、作用时间长短 ,受伤部位及其面积大小、深度 )分:轻伤和重伤。

6. )按伤者的职业特点分: 生活性损伤、运动性损伤、工业性损伤、农业性损伤和交通性损伤。

7. )按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和生物性损伤。

6<10>.损伤的外因主要是外力伤害,包括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四种。

7<11>.损伤的内因是指由于 人体内部变化 的影响而致损伤的因素,包括 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 职业工种和七情内伤等。

8<20>.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 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

1.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的位置上。

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

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2.创伤性关节炎:由于关节软骨面被损伤,造成关节面不平整,或整复操作不当,关节之间关系未完全复原,日久导致部分关节面磨损,活动时引起疼痛。

后期可发生关节退行性变和骨端边缘骨质增生。

3.脱位:凡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的位置,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4.骨擦音:骨折时,由于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檫而产生,一般在检查骨折局部时,用手触摸可感觉到。

5.异常活动:骨干部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可出现好像关节一样能屈曲旋转的不正常活动,又称为假关节活动。

6.关节盂空虚:构成关节的一侧骨端部分,完全脱离了关节盂,造成关节盂空虚,表浅关节比较容易触摸辨别。

7. “方肩”畸形:肩部失去正常圆钝平滑的曲线轮廓,多见于肩关节脱位。

8.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解剖复位。

9.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仍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

10. 功能对位:骨折在整复后无重叠移位,旋转、成角畸形得到矫正,肢体的力线正常,长度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的功能可以恢复到满意程度,不影响病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的要求。

11. 反常呼吸:多根肋骨双处骨折时,骨折部胸廓失去支持,产生浮动胸壁,吸气时因胸腔负压增加而向内凹陷,呼气时因胸腔负压减低而向外凸出,恰与正常呼吸活动相反,故称为反常呼吸。

12. 肘后三角:肘部的三点骨突标志是肱骨内、外上髁及尺骨鹰嘴。

伸肘时这三点成一直线,屈肘时这三点形成一等边三角形,故称“肘后三角”。

13. 颈干角:股骨颈和股骨干之间所形成的角度称内倾角,又称颈干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骨伤常用方歌120首(精简)

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目录1.十灰散(《十药神书》)2.大成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3.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4.四生丸(《妇人良方》)5.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6.仙方活命饮(《外科发挥》)7.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8.当归补血汤(金•《内外伤辨惑论》)9.鸡鸣散(清•《伤科补要》)10.金铃子散(《圣惠方》)11.抵当汤(《伤寒论》)12.活血止痛汤(《伤科大成》)13.独参汤(《景岳全书》)14.顺气活血汤(《伤科大成》)15.复元通气散(《正体类要》)16.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17.柴胡舒肝散(《景岳全书》)18.桃仁承气汤(《瘟疫论》)19.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20.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21.清营汤(《温病条辨》)22.普济消毒饮(《东垣十书》)23.犀角地黄汤(《千金方》)24.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25.黎洞丸(《医宗金鉴》)26.七厘散(《良方集腋》)27.八厘散(《医宗金鉴》)28.生血补髓汤(《伤科补要》)29.正骨紫金丹(《医宗金鉴》)30.壮筋养血汤(《伤科补要》)31.壮筋续骨丹(《伤科大成》)32.补筋丸(《医宗金鉴》)33.和营止痛汤(《伤科补要》)34.接骨紫金丹(《杂病源流犀烛》)35.舒筋活血汤(《伤科补要》)36.蠲痹汤(《百一选方》)37.八珍汤(《正体类要》)38.十全大补汤(《医学发明》)39.三痹汤(《妇人良方》)40.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1.大活络丹(《兰台轨范》引宋•《圣济总录》)42.大红丸(《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3.大补阴丸(《丹溪心法》)44.乌头汤(《金匮要略》)45.五加皮汤(《医宗金鉴》)4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47.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48.归脾汤(《济生方》)49.左归丸(《景岳全书》)50.右归丸(《景岳全书》)51.当归四逆汤(《伤寒论》)52.防风根汤(《杂病源流犀烛》)53.补中益气汤(《东垣十书》)54.补肾壮筋汤(《伤科补要》)55.补肾活血汤(《伤科大成》)56.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57.健步虎潜丸(《伤科补要》)58.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59.太乙膏(《外科正宗》)60.生肌玉红膏(《外科正宗》)61.四黄膏(《证治准绳》)62.四生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3.陀僧膏(《伤科补要》)64.金黄膏(《医宗金鉴》)65.定痛膏(《疡医准绳》)66.乌龙膏(《伤科补要》)67.象皮膏(《伤科补要》)68.八仙逍遥散(《医宗金鉴》)69.万灵膏(《医宗金鉴》)70.海桐皮汤(《医宗金鉴》)71.散瘀和伤汤(《医宗金鉴》)72.圣愈汤(清•《伤科汇纂》)73.五神汤(《洞天奥旨》)7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75.归灵内托散(《医宗金鉴》)76.托里消毒散(《外科正宗》)77.神功内托散(《外科正宗》)78.透脓散(《外科正宗》)79.清热地黄汤(《幼科直言》)80.搜风解毒汤(《医宗金鉴》)81.丁桂散(《外科传薪集》)82.九一丹(《医宗金鉴》)83.八宝丹(《疡医大全》)84.千金散(《中医外科学》)85.白降丹(《医宗金鉴》)86.玉露油膏(《药蔹启秘》)87.回阳玉龙膏(《外科正宗》)88.冲和散(《外科正宗》)89.阳和解凝膏(《外科全生集》)90.阳毒内消散(《药蔹启秘》)91.红灵丹(《中医外科学》)92.金黄散(《医宗金鉴》)93.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94.小金丹(《外科全生集》)95.阳和汤(《外科证治全生集》)96.先天大造丸(《外科正宗》)97.清骨散(《证治准绳》)98.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99.桂麝散(《药蔹启秘》)100.白虎汤(《伤寒论》)101.白虎桂枝汤(《金匮要略》)102.防风汤(《宣明论方》)103.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104.宣痹汤(《温病条辨》)105.除湿蠲痛汤(《证治准绳》)106.犀角散(《备急千金要方》)107.薏苡仁汤(《类证治裁》)108.大黄蛰虫丸(《金匮要略》)109.五痿汤(《医学心悟》)110.甘露消毒丹(《温病条辨》)111.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112.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13.虎潜丸(《丹溪心法》)114.牵正散(《杨氏家藏方》)115.清燥救肺汤(《医门法津》)116.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117.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118.荆防败毒散(《医宗金鉴》)119.调元肾气丸(《外科正宗》)120.犀黄丸(《外科全生集》)中医医院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共计120首)1.十灰散(《十药神书》)【组成】:大蓟炭、小蓟炭、侧柏叶炭、白茅根、茜草炭、荷叶炭、棕榈炭、栀子炭、大黄炭、牡丹皮炭【主治】血热妄行之上部出血证。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学重点总结

名词解释:1.骨折: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环者,称为骨折2.脱位:关节遭受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的骨端关节面脱离正常位置,引起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3.石膏临界点:指石膏的硬化、定型阶段,一般需要10~20分钟。

4.骨骺损伤是小儿和青少年骨骼发育停止以前的一种特殊损伤。

5.骨折畸形愈合:骨折发生重叠、旋转、成角而愈合,称骨折畸形愈合。

6. 解剖复位:骨折之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为解剖复位。

7. 功能复位:骨折复位虽尽了最大努力,某种移位并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8. 弹性固定:脱位后,骨端位置改变,关节周围未撕裂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的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对脱位关节作被动运动时,虽有一定活动度,但存在弹性阻力,当除去外力后,脱位的关节又回复到原来的特殊位置。

知识点1.小夹板最初记载在葛洪《肘后救卒方》。

2.现存最早的骨科专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3.《诸病源候论》对伤科学的描述,清创疗方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的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为后世清创手术奠定了理论基础。

4.华佗的贡献:发明了麻沸散,施行于剖腹手术、刮骨术,还创立了五禽戏,似今练功疗法,可运用于骨伤科疾病之康复。

5.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为横断骨折火粉碎性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严重;间接暴力引起骨折的特点:多在骨质较弱处造成斜形骨折或螺旋形骨折,骨折处的软组织损伤较轻。

6.骨折的内因:年龄和健康状况;骨的解剖位置和结构状况;骨骼病变。

外因: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筋肉牵拉;疲劳骨折。

7.骨折的类型:根据骨折线的形态分为横断骨折、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裂缝骨折、骨骺分离、压缩骨折。

移位的方式:成角移位、侧方移位、缩短移位、分离移位、旋转移位。

8.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假关节活动)。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

初期:活血化瘀:1肢伤一方:【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

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2桃红四物汤:【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4复元活血汤、【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

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5鸡鸣散:【组成】:归尾桃仁大黄【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

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

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7柴胡疏肝散【组成】:柴胡芍药枳壳甘草川芎香附【功效及适应症】:疏肝理气止痛,治胸胁损伤。

【歌诀】:柴胡疏肝芍川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行气兼活血,胁肋疼痛皆能除8膈下逐瘀汤、【组成】:五灵脂6 g 、当归9 g 、川芎6 g 、桃仁9 g 、丹皮6 g 、赤芍6 g 、乌药6 g 、延胡索3 g 、甘草9 g 、香附4.5 g 、红花9 g 、枳壳4.5 g【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骨伤外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骨伤外科知识点归纳总结

骨伤外科知识点归纳总结1.骨折的分类骨折是指骨头、韧带和软组织的受伤,它通常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或者基础骨质疾病所致。

根据骨折的形状、位置、程度等不同,可以将骨折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骨折分类包括:(1)按照骨折处的形状:直线性骨折、螺旋骨折、斜线性骨折、骨折段多(骨段较多)骨折等;(2)按照骨折处的位置:干骺端骨折、骨干骨折、骨骨折等;(3)按照骨折的程度:不全骨折、完全骨折等。

2.骨折的临床表现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局部疼痛、畸形、肿胀、功能障碍等。

受伤部位常出现外伤痕迹,如擦伤、挫伤、开放性骨折时可见到肌肉和皮肤的直接损伤。

而在脱位方面,可见到肢体异常移位、关节疼痛、韧带松弛等。

3.骨折的诊断诊断骨折主要依靠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

临床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询问、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定骨折的类型、部位和严重程度,同时也需要排除与骨折相似的其他病变。

X线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骨折部位的情况,确定骨折的类型、位置和程度。

4.骨折的处理在确定了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之后,医生需要对骨折进行合理的处理。

一般来说,骨折处理包括复位、固定和恢复等环节。

复位是将骨折部位的骨片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固定是通过外部支架或内部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起来,促进骨折的愈合。

5.骨折的并发症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骨折不愈合、骨折愈合迟缓、骨折愈合异常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对患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6.骨折的康复训练骨折康复训练是骨折愈合后的重要环节,它能够帮助患者重新获得肢体的功能和活动能力。

骨折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肌肉力量训练、平衡训练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除了骨折外,骨伤外科还包括对关节损伤、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等的诊断和治疗。

在处理这些情况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合理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在手术治疗方面,骨伤外科涉及到骨折复位内固定、骨折开放性复位内固定、韧带重建术等多种手术方法,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能。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

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中医骨伤护理知识点总结:骨伤是指因外伤或内在疾病引起的各种骨折、脱位、韧带撕裂等损伤。

骨伤在中医古籍中有详细的记载,中医理论认为骨伤是由外邪入侵所致,应及时处理,并进行科学的骨伤护理。

一、常见的骨伤类型:1.骨折:指骨头或骨干折断,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

2.脱位:指骨头与骨头之间脱离,位置不正常。

3.韧带损伤:指韧带被拉伤或撕裂,导致关节功能受限。

4.软组织挫伤:指皮肤、肌肉、肌腱等软组织受损。

5.骨裂伤:指骨头表面有细小的骨折。

二、骨伤护理的基本原则:1.止血:包扎止血,避免出血过多造成休克。

2.固定:保持受伤部位固定,避免骨折移位。

3.减肿止痛:冷敷减肿,热敷止痛,缓解疼痛。

4.促进愈合:中医药物、推拿按摩等方法促进骨伤愈合。

5.配合康复:采取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三、中医骨伤护理的具体方法:1.冷敷热敷:冷敷适用于初期减肿,热敷适用于缓解疼痛。

2.适当按摩:采用推拿按摩等手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伤愈合。

3.药物治疗:中药外敷、内服,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效果。

4.针灸治疗:采用针灸手法,调理气血,促进骨伤愈合。

5.理疗康复:采取适当的功能锻炼,促进骨伤康复。

四、中医骨伤护理的注意事项:1.视病情决定用药:根据骨伤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

2.避免外伤:受伤部位避免外力挤压、剧烈运动等,避免加重损伤。

3.注意休息:保持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疲劳。

4.注意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中医骨伤护理的治疗效果:1.中医骨伤护理可以促进骨伤的愈合,减轻疼痛,缩短康复时间。

2.中医骨伤护理可以减少骨伤的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3.中医骨伤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4.中医骨伤护理可以更好地发挥骨伤的自愈能力,加快愈合进程。

综上所述,中医骨伤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综合运用中医药、推拿按摩、针灸治疗等多种手段,促进骨伤的康复。

骨伤外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骨伤外科知识点总结大全

骨伤外科知识点总结大全概述骨伤外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和治疗骨折、软组织损伤和关节疾病等相关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交通事故的增多,骨伤外科的研究和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全面总结骨伤外科的相关知识点,包括骨折的分类、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了解和学习。

一、骨折的分类1. 骨折的定义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明显的破裂或者出现微小的裂纹。

骨折不仅破坏了骨组织的连续性,还会伤及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

2. 骨折的分类(1) 按骨折部位分:包括颅骨骨折、面骨骨折、颈椎骨折、胸椎骨折、腰椎骨折、骨盆骨折、肋骨骨折、肱骨骨折、尺骨骨折、桡骨骨折、腓骨骨折、胫骨骨折、坐骨骨折等。

(2) 按骨折类型分:包括完全骨折、不全骨折、开放骨折、闭合骨折等。

(3) 按骨折形态分:包括直接骨折、间接骨折、横骨折、斜骨折、螺旋骨折、粉碎性骨折等。

(4) 按骨折程度分:包括简单骨折、复杂骨折等。

以上是关于骨折的分类,不同的分类方式对于临床治疗和病情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骨折的诊断1. 临床表现骨折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畸形、功能障碍和肿胀等症状,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局部血肿或者皮下出血的现象。

2. 影像学检查骨折的确诊需要通过X光、CT或者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其中X光检查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

3. 其他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等检查,主要是为了了解骨折对身体其他器官的影响,为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以上是关于骨折的诊断,仔细的诊断可以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避免出现误诊或者漏诊的情况。

三、骨折的治疗1. 一般治疗对于轻微的骨折,可以采取简单的固定、卧床休息等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对于复杂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治疗复杂骨折的重要手段,包括骨复位、内固定和外固定等方法,其中内固定主要包括骨钢板、骨螺钉、骨钉等,外固定则包括骨夹、骨夹装置等。

骨伤重点笔记

骨伤重点笔记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提出损伤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症状学专著。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辑录了唐以前治伤的方药。

葛洪《肘后救卒方》颞颌关节,烧灼止血,口对口吹气,夹板固定。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正骨兼金镞科”清吴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总结了清以前的骨伤科经验,把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损伤的分类:按照受伤部位分外伤和内伤。

按照损伤性质分为急性损伤与慢性劳损。

按照损伤后就诊时间分为新伤与陈伤。

按照损伤部位黏膜情况分为闭合性损伤与开放性损伤。

损伤的专科分类:骨折,脱位,筋伤,骨病,内伤。

外力伤害: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发生在外力直接作用的部位,如创伤、挫伤、骨折、脱位等。

间接暴力:所致的损伤都发生在远离外力作用的部位,包括传达暴力、扭转暴力等。

三期分治:损伤初期(伤后1~2周):(1)攻下逐瘀法:桃核承气汤、鸡鸣散、大成汤、黎洞丸等。

(2)行气活血法:活血化淤为主的复元活血汤、活血止痛汤;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散;行气与活血并重的膈下逐瘀汤、顺气活血汤。

(3)清热凉血法:加味犀角地黄汤、清心药、五味消毒饮;凉血止血方剂有十灰散、四生丸、小蓟饮子等。

(4)开窍活血法:黎洞丸、夺命丹、三黄宝腊丸、苏合香丸、苏气汤等。

损伤中期(伤后3~6周):(1)和营止痛法:和营止痛汤、定痛和血汤、正骨紫金丹、七厘散等。

(2)接骨续筋法:续骨活血汤、新伤续断汤、接骨丹、接骨紫金丹等。

损伤后期(伤后6周以上):(1)补气养血法: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

(2)补养脾胃法:参苓白术散、健脾养胃汤、归脾汤等。

(3)补益肝肾法:壮筋养血汤、生血补髓汤、健步虎潜丸;肾阴虚用六位地黄汤或左归丸,肾阳虚用金匮肾气丸或右归丸。

(4)舒筋活络法:独活寄生汤、舒筋活血汤、舒筋汤、蠲痹汤等。

(5)温经通络法:麻桂温经汤、乌头汤、大红丸、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等。

中医骨伤科重点整理1

中医骨伤科重点整理1

骨折特有的体征:局部压痛,纵轴叩击痛,畸形,骨擦音及异常活动。

肌力的测定标准:0级:肌肌肉完全麻痹,完全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患者主动收缩肌肉时,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Ⅴ级:正常肌力。

骨折内治法:初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后期,壮筋骨、养气血、补肝肾骨折的定义: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者,称为骨折。

功能复位:骨折移位虽未完全纠正,但骨折在此位置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妨碍者,称为功能复位。

功能复位的标准:A对线:骨折部的旋转移位必须完全矫正。

成角移位成人不宜超过10°,儿童不宜超过15°B对位:长骨干骨折对位至少应达1/3以上,干骺端骨折对位至少应达3/4左右C长度:儿童下肢骨折缩短不得超过2cm,成人缩短移位不超过1cm。

解剖复位:骨折的畸形和移位完全纠正,恢复了骨的正常解剖结构,对位(指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对线(指两骨折段在纵轴线上的关系)完全良好。

骨折的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孟氏骨折:即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1/3尺骨干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

多发于儿童。

分伸直型,屈曲型和内收型。

盖氏骨折:即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多见于成年男性。

骨折并发症:骨折后引发的机体病理性反应称之。

并发症分早期和晚期。

畸形愈合:骨折有重叠,旋转和成角的愈合。

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多脏器衰竭等。

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和关节僵硬等。

影响骨折愈合的局部因素:骨折断面的接触;断端的血运;损伤的程度;感染的影响;治疗方法的影响(固定和运动)影响骨折愈合的整体因素:年龄、健康情况。

骨伤科品管圈 (修改版)

骨伤科品管圈 (修改版)

目录
1 圈的介绍 2 主题选定 3 活动计划拟定 4 现状把握 5 目标设定
6 解析
7 对策拟定 8 对策实施与检讨 9 效果确认 10 标准化 11 检讨与改进 1122 下期活动主题选定
分析原因
护士因素
病人因素
巡视、翻身不到位
思想不够 重视、风 险意识差
夜间疲乏
感觉差 皮肤干燥、 脆、薄
营养不良
我们的口号是:
减提 少高 压护 疮理 发质 生量
目录
1 圈的介绍
2 主题选定
3 活动计划拟定
4 现状把握 5 目标设定
6
解析
7 对策拟定 8 对策实施与检讨 9 效果确认 10 标准化 11 检讨与改进 1122 下期活动主题选定
选题过程
主题 提高住院患者痰培养标本合格率
评价项目
可 行 性
迫 切 性
• ③全科室压疮的预防相关知识理论及操作培训、
考核。
• ④质控小组实时检查压疮预防执行情况,科室、
质量管理小组坚持每月对压疮预防管理情况汇 总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改进措施落实到 位。
目录
1 圈的介绍
2 主题选定
3 活动计划拟定
4 现状把握
5 目标设定
6
解析
7 对策拟定 8 对策实施与检讨 9 效果确认 10 标准化 11 检讨与改进 11222 下期活动主题选定
2.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侯玮 2013年6月第11卷第18期
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外科重症监护高危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 用.唐志红,田永明,刘光娣.华西医学2012,27
目录
1 圈的介绍 2 主题选定
3 活动计划拟定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终极版

中医骨伤科学总结终极版

中医骨伤科学--绪论1.研究内容: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

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病的分类和病因病机1.损伤:指人体受到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得损害,及带来得局部和全身性反应。

3.骨伤病因:4.损伤的病机: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如何理解)5.损伤得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

6.皮肉与损伤的病机关系:①腠理不固;②肌肉痿软;③皮肉破损;④瘀阻肉里;⑤皮肉失荣。

7.筋与损伤的病机关系:①筋纵弛软;②筋挛拘急;③筋失其荣;④筋离其位;⑤筋断破裂。

8.骨与损伤的病机关系:①骨质痿软;②骨质脆弱;③骨质增生;④骨骼错缝;⑤骨骼折裂。

9.气机与损伤的病机关系:气滞、气虚、气闭、气脱、气逆。

10.血与损伤的病机关系:血瘀、血虚、血脱、血热.气血与损伤的病机关系: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如何理解)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病的临床检查1.一般的症状体征:①疼痛和压痛;②肿胀和瘀斑;③功能障碍(先执行主动活动检查)。

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3.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创口与窦道。

4.骨伤科辩证:是在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指导下,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等辅助检查,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在收集临床资料的基础上,根据损伤的病因、部位、程度、病性,进行分类,联系脏腑、气血、经络、皮肉筋骨等理论,探求其内在规律,加以综合分析,概括为某种病证。

5.望诊要求:暴露足够的范围,一般采用与健肢对比,进行功能活动的动态观察。

7.望局部:畸形、肿胀和瘀斑、创口、肢体功能。

8.闻诊内容:骨擦音、骨传导音、入臼声(提示畸形消失,整复完成)、听筋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和捻发音、关节弹响声)、啼哭声、皮下气肿音、气味。

9.问诊内容:一般情况、发病情况(主诉、发病过程、伤情)、全身情况(寒热、汗、饮食、二便、睡眠)、其他情况(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中医骨伤学总结

中医骨伤学总结

中医骨伤学一.名词解释1.平垫:为长方形或方形厚薄均匀的压垫。

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如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

2.塔形垫:为中间厚而形略小,两边渐薄而形渐大,外形像宝塔样的固定垫。

用于关节附近的凹陷处。

3.梯形垫:为一边较厚,一边较薄,呈梯形台阶式的固定垫。

用于肢体斜坡处。

4.肱骨外科颈骨折:是指肱骨解剖颈下2至3cm处的骨折,也称臑骨肩端骨折。

5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27%,老年病人中女性多于男性。

5.歪戴帽:桡骨头受到垂直外翻暴力的作用,造成桡骨头的颈部骨折,是桡骨头关节面向外倾斜,其关节面的水平线与肱骨小头关节面的水平线交叉成角至30~60度,俗称歪戴帽。

6.孟特吉亚(Monteggia)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是上肢最常见最复杂的骨折合并脱位。

占全身骨折的1.7%。

这种损伤是指尺骨半月切记以下的上1/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

7.盖里阿齐(Galeazzi)骨折: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是一种既有骨折又有脱位的复合损伤。

是一种极不稳定的骨折。

8.掌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掌侧倾斜(即掌侧倾斜角)10~15度9.尺倾角:正常人桡骨下端向尺侧倾斜(即尺侧倾斜角)20~25度10.科雷(colles)骨折: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最为常见。

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b.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移位成角畸形 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以及下尺桡关节分离。

11.史密斯(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远端骨折,又称反科雷骨折,a.为桡骨远端2cm~3cm以内的横行或粉碎性骨折 b.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断端向背侧移位成角畸形 c.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12.巴尔通(Barton)骨折: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

较史密斯骨折多见。

10.反巴尔通(Barton)骨折:掌侧缘劈裂型桡骨远端骨折。

较少见。

二.其他(一)根据骨折周围软组织和脏器损伤程度分类:1.单纯骨折:无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或脏器损伤。

中医骨伤总结

中医骨伤总结

中医骨伤总结一、中医骨伤科发展简史中医骨伤古属“疡医”范畴,又称“接骨”“正体”“正骨”“伤科”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失欠颌车”最早记载颞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首载竹片夹板固定骨折。

2、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首次描述髋关节脱位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治疗骨折的四项原则: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统一)、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内外兼治(局部与整体兼顾)、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配合)。

二、总论1、损伤的病因:外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

3、骨病的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棘突、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有病变或者有腰椎管狭窄症。

骨盆:骨盆挤压试验与骨盆分离试验—阳性提示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骨盆纵向挤压试验—阳性提示单侧骨盆骨折;屈髋屈膝试验—阳性提示闪筋扭腰、劳损,腰椎椎间关节、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该实验阴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提示梨状肌综合征;髋外展外旋试验(“4”字试验)—骶髂关节病变;肩部:搭肩试验(肩关节内收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提示肱二头肌腱滑脱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直尺试验—阳性提示肩关节脱位或三角肌萎缩;疼痛弧试验(肩外展60-120°,冈上肌腱炎在肩峰下摩擦,产生疼痛)—阳性提示肩袖病变;冈上肌腱断裂试验—外展30-60°冈山肌,不能上举,超过60°三角肌,又能主动上举—提示冈上肌腱断裂或撕裂。

肘部:腕伸肌紧张试验(Mill征)—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肱桡关节滑囊炎、肱骨外髁骨膜炎)(网球肘);叩诊试验(Tinel征)—提示神经再生或机能恢复腕和手部:握拳试验(尺偏试验)—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指伸肌腱断裂致锤状指);指深屈肌试验(远侧指间关节不能屈曲)—阳性提示指深屈肌腱断裂;指浅屈肌试验(近侧不能屈曲)—+提示指浅屈肌腱断裂;髋部: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Thomas征)—髋关节结合、类风关引起的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髋关节过伸试验(腰大肌挛缩试验)—阳性提示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或髋关节强直;“望远镜”试验、蛙式试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膝部:回旋挤压试验—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裂伤;挤压研磨试验—阳性提示半月板破裂或关节软骨损伤;抽屉试验(前后运动试验、推拉试验)—前后交叉韧带损伤;侧方挤压试验—阳性提示侧副韧带损伤;浮髌试验—阳性提示关节腔内有积液;髌骨研磨T+挺髌试验+下蹲试验—阳性提示髌骨软骨软化症(髌骨关节炎)踝部:踝关节背伸试验—鉴别腓肠肌与比目鱼肌挛缩;三、、治疗方法1、损伤三期辨证治法初期:在伤后1-2周内,由于气滞血瘀,需消肿止痛,以活血化瘀为主,即采用下法或消法;若瘀血积久不消,郁而化热或邪毒入侵或迫血妄行,可用清法;气闭昏厥或瘀血攻心,则用开法。

骨伤总结范文

骨伤总结范文

骨伤总结概述骨伤是指人体骨骼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包括骨折、关节脱位、软骨损伤等。

这些骨伤可能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或长期过度负荷引起的。

骨伤是常见的外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

正确的骨伤处理和康复是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和功能的关键。

骨折骨折是最常见的骨伤类型之一,它是指骨骼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

骨折可以是完全的(断成两块)或不完全的(断裂未完全)。

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决定了治疗方法和预后。

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1.横骨折:骨折线与骨轴垂直。

2.斜骨折:骨折线与骨轴呈角度。

3.螺旋骨折:骨折线围绕骨轴螺旋。

4.粉碎性骨折:骨折产生多个碎片。

骨折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石膏固定、外固定和牵引。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复杂的骨折或需要重建骨骼结构的情况。

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骨折可以通过内固定(如钢板和螺钉)进行治疗。

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是指关节骨头脱离正常位置的情况。

关节脱位通常由外力作用引起,也可以由于关节周围的软组织损伤导致。

常见的关节脱位包括肩关节脱位、膝关节脱位和指关节脱位。

关节脱位通常需要紧急处理,以便尽快将关节复位。

在复位之后,通常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和功能锻炼。

软骨损伤软骨是一种光滑的组织,覆盖在关节表面,起到缓冲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软骨损伤是指软骨组织的损坏或破坏。

常见的软骨损伤类型包括软骨裂、软骨撕裂和软骨磨损。

软骨损伤通常由于外伤或关节炎引起。

对于轻度的软骨损伤,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和疼痛管理通常可以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的软骨损伤,可能需要手术修复或移植软骨组织。

但是,目前对于软骨损伤的治疗还存在挑战,软骨的再生能力有限,因此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无论是骨折、关节脱位还是软骨损伤,康复是骨伤治疗的重要环节。

康复旨在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和力量。

康复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疗法:包括按摩、热敷、冷敷、电疗等,可以缓解疼痛、减少肿胀,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重点总结

手法运用原则:早早期合理而及时施行手法,患者痛苦小,痊愈快,功能恢复好稳施行手法要有力而稳妥,同时注意体位适当准对局部解剖、伤病性质、移位方向确切掌握,动作要准确,用力适中,避免不必要动作巧手法要轻柔,以省力有效为度。

切忌粗鲁,以免增加新的损伤。

手法的作用:整复移位、消肿止痛、活络舒筋、保健强身功能锻炼的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濡养患肢关节筋络,促进骨折迅速愈合,防治筋肉萎缩,避免关节粘连和骨质疏松,扶正祛邪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遭到破坏骨折合并伤和并发症:合并伤:1.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并发症:1.早期创伤性休克,感染,脂肪或血管栓塞,ARDS,MODS2.晚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关节僵硬骨折愈合:1.血肿机化期 3周内2.原始骨痂形成期 4-8周3.股价改建塑性期 8周后骨折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轴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在解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min,下肢能徒步行走3min,并不小于30步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观察的第一天为临床愈合日期骨性愈合:1.具备临床标准的条件2.X线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1.年龄2.健康情况3.骨折断面的接触4.断端的血运5.损伤的程度6.感染7.治疗方法的影响骨折治疗原则: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锁骨骨折整复及“8”字绷带固定法整复方法: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腹伸肩。

固定方法:两腋下各置棉垫,用绷带从患侧肩后经腋下,绕过肩前上方,横过背部,经对侧腋下,绕过患侧肩前上方,绕回背部至患侧腋下,包绕8~12层,包扎后,用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要点(1)外伤史(2)关节活动痛(3)弹响与交锁(4)麦氏征阳性(5)MRI等影像学诊断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Ⅰ型不完全骨折Ⅱ型完全骨折,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Ⅳ型完全骨折,完全移位股骨干骨折移位方向:1.上1/3骨折:近端屈曲、外旋、外展,远端向上、向后、向内2.中1/3骨折:近端外展屈曲,近端向内上方移位,故多向前外突起成角3.下1/3骨折:远端向后。

骨伤要点_部分5

骨伤要点_部分5

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的嵌插骨折而关节面倾斜度在300以下者,估计日后影响肘关节功能不大,则不必强求解剖复位。

对明显移位骨折则应施行整复。

1.整复方法 整复前先用手指在挠骨头外侧进行触摸,准确地摸出移位的桡骨头。

复位时一助手固定上臂,术者一手牵引前臂在肘关节伸直内收位来回旋转,另一手的拇指把桡骨头向上、向内侧按挤,使其复位。

若手法整复不成功,可使用钢针撬拨。

移位严重,闭合复位失败,应切开复位。

成年人的粉碎、塌陷、嵌插骨折,关节面倾斜度在300以上者,可作桡骨头切除术。

2.固定方法 各类型骨折复位后均应固定肘关节于900位置3~4周。

3.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解除固定后中药熏洗。

儿童骨折愈合较快, 在中后期主要采用中药熏洗,内服药可减少。

4.练功活动 整复后即可作手指、腕关节屈伸活动,3~4周后作肘关节屈伸活动。

桡骨头切除术后,肘关节的练功活动应更提早一些。

十、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足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上l/3骨折,桡骨头同时自肱桡关节、尺桡七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没有脱位。

(一)病因病机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能引起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而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

根据暴力方向及骨折移位情况,临床上可分为伸直、屈曲,内收三型。

1.伸直型 比较常见,多见于儿童。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位或过伸前臂旋后位,手掌先着地,传达暴力由掌心通过尺桡骨传向卜前方,先造成尺骨斜形骨折,继而桡骨头冲破或滑出环状韧带,向前外方脱出,骨折断端随之突向掌侧及桡侧成角。

在成人,外力直接打击背侧,亦可造成伸直型骨折.为横断或粉碎骨折。

2.屈曲型 多见于成人。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微屈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她,传达暴力由掌心传向上后方,先造成尺骨横断或短斜形骨折,并突向背侧、桡侧成角,桡骨 头向后外方滑脱。

3.内收型 多见于幼儿。

跌倒时,肘关节处于伸直内收前臂旋前位,手掌着地,传达暴力由掌心传向上外方,造成尺骨冠状突下方纵形劈裂或横断骨折并突向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外侧脱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是我国最早的外伤科专书,对金疮和痈疽的诊治有较详尽的论述。

《诸病源候论》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方》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分述骨折,脱位,内伤。

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治疗骨折四项原则(填):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

1.骨病的病因外因:1.外感六淫;2.邪毒感染;3.持续劳损;4.地域环境;5.毒物与放射线。

内因:1.先天缺陷;2.年龄;3.体质;4.营养障碍。

2.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哪些?各自的病理特点是什么?伤血的病理变化包括有血瘀、血虚、血脱、血热等。

①血瘀:多因局部损伤出血,离经之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局部损伤肿胀疼痛,皮肤青紫,疼痛如针刺刀割,疼痛固定不移,是血瘀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

②血热:损伤后积瘀化热或肝火炽盛,血分有热均可引起血热,症见发热、口渴、心烦、舌红绛,脉数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高热昏迷,积瘀化热,邪毒感染,可致局部血肉腐败,酝酿成脓。

③血虚:由于失血过多或心脾功能不佳,生血不足所致,表现为面色不华或萎黄、头晕、目眩、心悸、手足发麻、心烦失眠、爪甲色淡、舌淡白、脉细无力等。

④血脱:多出现在较严重的创伤失血后,表现为四肢厥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甚则晕厥等虚脱症状。

3.骨病的特殊症状体征: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

损伤的特殊症状体征:骨折特征<①畸形、②骨擦音、③异常活动>、脱位特征<④关节盂空虚、⑤弹性固定>※骨擦音:无嵌插的完全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相互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

※弹性固定:脱位后,关节周围的肌肉痉挛收缩,可将脱位后骨端保持在特殊位置上。

对该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时,仍可轻微活动,但有弹性阻力。

被动活动停止后,脱位的骨端又恢复原来的特殊位置。

这种情况称为弹性固定。

4.“筋肉挛缩”身体某群筋肉持久性挛缩,可引起关节畸形与活动功能障碍。

如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呈爪形手;掌腱膜挛缩症发生屈指挛缩畸形;髂胫束挛缩症出现屈髋,外展,外旋挛缩畸形等。

5.闻诊:①听骨擦音;②听骨传导音;③听入臼声(关节脱位整复成功表现);④听筋的响声:关节摩擦音,肌腱弹响声与捻发音,关节弹响声;⑤听啼哭声;⑥听皮下气肿音;⑦闻气味。

6.肢体长度测量法上肢长度:从肩峰至桡骨茎突尖(或中指尖)。

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

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下肢长度:髂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或脐至内踝下缘(骨盆骨折或髋部病变时使用)。

大腿长度:髂前上棘至膝关节内缘。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缘至内踝,或腓骨头至外踝下缘。

7.目前测量关节活动范围时临床最常用的记录方法是中立位0度法。

8.肌力测定标准0 级:肌肉无收缩(完全瘫痪)Ⅰ级:肌肉有轻微收缩,但不能够移动关节(接近完全瘫痪)Ⅱ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重度瘫痪)Ⅲ级:能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轻度瘫痪)Ⅳ级: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Ⅴ级: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正常)题目:属于Ⅲ级肌力的是:A.肌肉动力微小,不能带动关节活动B.可在水平方向活动关节,但不能对抗地心引力C.可左右摇摆,但不能拉起D.可抗肢体重力作活动,但不能抗阻力活动E.可抗阻力活动9.直腿抬高试验10.骨盆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是:A.直腿抬高试验B.仰卧屈髋试验C.单髋后伸试验D.床边试验E.骨盆挤压试验11.骨盆分离试验患者仰卧位,检查者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前面,两手同时向外下方推压,若出现疼痛,即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表示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

12.搭肩试验肩关节前脱位的诊断要点。

答:(1)受伤史:常因间接暴力,多发于20到50岁男性青壮年。

(2)症状:肩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3)体征:患者喜坐位,常以健手扶持患肘的前臂,头倾向患侧以减轻肩部疼痛。

①方肩畸形②患者弹性固定于外展20°-30°位③触诊肩峰下空虚感(关节盂空虚)④搭肩试验(Dugas征)阳性⑤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13.疼痛弧试验:嘱患者肩外展或被动外展其上肢,当肩外展到60-120°范围时出现疼痛即为阳性,这一特定区域的外展痛称为疼痛弧,由于冈上肌腱在肩峰下摩擦所致,说明肩峰下的肩袖有病变,多见于冈上肌腱炎。

14髋关节屈曲挛缩实验患者仰卧位,屈曲髋关节和膝关节,使腰部代偿性前凸消失,嘱患者分别将两腿伸直,注意伸直过程中,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

如某一侧腿伸直时,腰部挺起,本试验为阳性。

本试验常用于检查髋关节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所引起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15.下肢短缩试验: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屈髋屈膝并拢,两足并齐,放于床面,观察两膝的高度,如两膝等高为正常。

若一侧膝部比另一侧低,即为阳性。

表明有髋关节后脱位,股骨、胫骨短缩,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16 回旋挤压试验:又称为回旋研磨试验。

取仰卧位,使患者髋关节和膝关节充分屈曲。

尽量促使足跟碰及臀部。

检查内侧半月板时,检查者一手握膝部,以稳定大腿及注意膝关节内的感觉,另一手握足部使小腿在充分外旋、外展位伸直膝关节,在伸直过程中,股骨髁经过半月板损伤部位时,因产生摩擦,可感触到或听到弹响声,同时患者感觉膝关节内侧有弹响和疼痛。

检查外侧半月板时,使小腿充分内收、内旋位伸直膝关节时,出现膝关节外侧有弹响和疼痛。

用于检查膝关节半月板有无损伤。

17侧方挤压试验:又称为膝关节分离试验、侧位运动试验、波勒征。

患者伸膝,并固定大腿,检查者用一只手握踝部,另一只手扶膝部,做侧位运动检查内侧或外侧副韧带,若有损伤,检查牵扯韧带时,可以引起疼痛或异常活动。

18攻下逐瘀法:攻下逐瘀法的代表方:大成汤内治法三期辩证背2、骨伤内治法三期辩证(简答)(1)初期:伤后1~2周内,多用“下法”和“消法”,治血和理气兼顾。

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活血法、清热活血法;(2)中期:伤后3~6周,多用“和法”和“缓法”,和营生新、接骨续筋,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3)后期:伤后7周以上,多用“补法”和“温法”,调理脏腑,补益气血。

常用补气养血法、补养脾胃法、补益肝肾法。

总之,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19外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牵引固定以及外固定器固定等)夹板适应症①四肢闭合性骨折(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

②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伤口闭合者;③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

20禁忌症①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②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③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④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⑤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21牵引疗法18名词解释:骨牵引:利用钢针或牵引钳穿过骨质,使牵引力直接通过骨骼而抵达损伤部位,并起到复位,固定与休息的作用,称为骨牵引。

19简单题:试述牵引疗法的定义与分类:牵引疗法是通过牵引装置,利用悬垂之重量的为牵引力,身体重量为反牵引力,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强烈收缩,整复骨折,脱位,预防和矫正软组织挛缩,以及对某些疾病术前组织松解和术后制动的一种治疗发法。

多用于四肢和脊柱。

可以分为皮肤牵引、骨牵引和布托牵引等。

1:对50岁以下新鲜移位股骨颈骨折首选那种治疗方法(2.0分)A长期骨牵引B.开放复位内固定C.下肢皮肤牵引D.人工关节置换E.内服药物治疗2:伸直型股骨髁上骨折应该采用骨牵引是(2.0分)A股骨髁上牵引B.胫骨结节牵引C.跟骨牵引D.骨盆牵引E.其它方法3. 下列手法中除那项外,其余均是舒筋通络理筋手法(2.0分)A.浅表摸法B.捋顺法C.拔伸牵引D.扣打E.滚法4 关节脱位最为常用的整复手法是(2.0分)A.旋转屈伸B.提按捺正C.足蹬膝顶D.拔伸牵引E.夹挤分骨5. 下列那一种手法不属于脱位整复手法(2.0分)A.手摸心会B.拔伸牵引C.屈伸回旋D.夹挤分骨E.足蹬膝顶6. 关于皮肤牵引的应用哪一项是错误的:(2.0分)A.属于直接牵引方法(骨牵引)B.适用于骨折维持位置者C.适用于儿童、年老者7. 跟骨牵引的使用哪一项是正确的:(2.0分)A.适合于下肢的大部分骨折B.尤其适合腓骨骨折C.穿针点应由外向内D.牵引量3~5公斤E.不易发生骨感°染8 股骨粗隆间骨折牵引重量,一般约为体重的(2.0分)A.五分之一B.六分之一C.七分之一D.八分之一E.九分之一9. 股骨颈骨折牵引后患肢应保持于(2.0分)A.内收内旋B.外展外旋C.内收中立D.外展中立E.内收外旋10. 股骨颈骨折行胫骨结节牵引,一般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的(2.0分)A.三分之一B.五分之一C.七分之一D.九分之一E.十分之一11. 胫腓骨骨折用跟骨牵引进针时,内侧应比外侧低,这是为了使(2.0分)A.足跟内旋B.足跟外旋C.足跟内翻D.足跟外翻E.避免损伤重要血管、神经12. 袜套牵引适用于(2.0分)A.内踝骨折B.外踝骨折C.后踝骨折D.双踝骨折E.距骨脱位13 陈旧性脱位手法复位的步骤,首先应用的方法是(2.0分)A.麻醉B.复位C.牵引D.松解E.按摩14哪些是皮肤牵引的禁忌症:A成人股骨干骨折B皮肤有炎症C胶布过敏D肢体血液循环不良E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填空:颈椎骨折脱位采用颅骨牵引,,牵引重量一般第1-2颈椎用4kg,以后每下一节椎体增加1KG16判断:跟骨牵引的穿针部位是内踝尖与足跟后下缘连线的下1\3处。

(x)中点处17判断:尺骨鹰嘴牵引的穿针部位是尺骨鹰嘴下3cm,尺骨脊旁开二横指出(X)2cm,一横指22现场急救五大技术8:五大急救技术:保持呼吸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1 创伤救护的步骤是(2.0分)A.包扎---搬运----止血----固定B.止血---包扎----固定----搬运C.搬运---止血----包扎---固定D.固定----搬运----包扎---止血E.止血----固定----搬运---包扎2 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是(2.0分)A.包扎止血法B.外撒止血包扎法C.加压包扎法D.止血带止血法E.抬高患肢法3. 止血带止血1次时间应为(2.0分)A.2小时B.1/2小时C.3小时D.1小时E.不限4. 昏迷伤员担架转送时(2.0分)A.取仰卧位,头朝前B.取俯卧位,头朝前C.取侧卧位,头朝后D.取仰卧位,头朝后E.取俯卧位,头朝后5. 螺旋反折包扎用于(2.0分)A.膝关节B.大腿C.肩关节D.前臂,小腿E.上臂6创伤急救首要步骤是:A有效止血B严密包扎C妥善固定D正确搬运E及时转送(前臂出血:将肱动脉压于下颌骨上,肩部出血:将锁骨下动脉压于第一肋骨上,膝关节:8字绷带包扎法,上臂:螺旋形包扎法)7;创伤急救常用包扎方法有A绷带包扎法B三角巾包扎法C多头带包扎法D急救包包扎法E止血带扎缚法8:五大急救技术:保持呼吸通畅,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3周围神经损伤畸形由于神经损伤,肌肉瘫痪而致,多发生在伤后数周或更长一段时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