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课《诺贝尔》

合集下载

《诺贝尔》说课稿

《诺贝尔》说课稿

《诺贝尔》说课稿一、课程背景学科背景:诺贝尔奖作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之一,是科学、文学、和平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象征。

本课程以诺贝尔奖为核心,旨在通过对其历史、颁发奖项、获奖者故事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一重要奖项。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层次、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本课程的内容设计将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诺贝尔奖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诺贝尔奖的历史、颁发奖项、评选机制等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包括诺贝尔奖的起源与发展、各奖项的设立与评选、获奖者的故事与贡献等。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诺贝尔奖的历史与颁发奖项,获奖者在各领域的杰出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诺贝尔奖的深层次意义,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反馈机制: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与利用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课件、网络资源等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策略: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开展混合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结语本课程以诺贝尔奖为切入点,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文学和和平事业的殿堂。

《诺贝尔》课程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探索和感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课堂教学实录

《诺贝尔》课堂教学实录

《诺贝尔》课堂教学实录《诺贝尔》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前谈话:师:同学们知道世界电影之父是谁?还知道其他之父吗?如音乐之父——贝多芬;钢琴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 那炸药之父呢?出示课题:诺贝尔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师:每年的_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出示课文第二节,生齐读句子。

师:这里书上连续用了两个设问句,为什么要在——生接读。

出示句子: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指导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提问: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生:意味着一辈子;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齐读句子。

三、品文析句,感悟“百折不挠”:提出要求:认真默读第三、四节,找找哪些地方感受到他把全部的生命投入到炸药事业中?在有关词句旁边圈圈划划,并在书上写上批注。

交流: 1、_64年,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

……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毫不气馁”什么意思?生:一点也不放弃,不退缩。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生:诺贝尔不仅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炸药之中,还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为了事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没有放弃,而是努力地工作。

指导感情朗读句子。

师:为什么炸药的研究是这样的危险呢?教师拓展有关炸药的资料。

教师深情讲述:死亡时刻伴随着诺贝尔,他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

邻居也指责他是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危险的实验,他被迫搬到郊外。

可见他遇到重重困难,层层艰险。

你的耳边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怎样的声音?生:尽管他遇到这样的艰难险阻,他心中的灯没有熄灭。

…… 师:想象邻居还会说怎样的话?生:科学疯子快滚出去!…… 师:诺贝尔退缩了吗?从哪看出?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生:我一定要发明炸药,证明他们看,不要被他们唾骂。

就是要献出自己的生命,也要发明炸药。

不能让工人这样沉重的工作。

…… 师:你看到了怎样的诺贝尔?生:我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的诺贝尔;我看到了一个持之以恒的诺贝尔;我看到了一个不懈努力的诺贝尔;我看到了一个百折不挠的诺贝尔。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1课 诺贝尔∣苏教版(含答案)1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1课 诺贝尔∣苏教版(含答案)1

《诺贝尔》练习一、我会拼写。

chuí zi fànɡ zhì ruì diǎn bào zhàshí yàn wēi lì huà wéi huī jìn jī xiè二、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劳动()的威力()的爆炸声()的仪式()的成就()的科学家三、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并选词填空。

(1)失败后,毫不失望,继续努力。

形容人的勇气与耐力。

( )(2)变成一堆灰土。

多指被彻底烧光。

( )(3)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麓。

很少有人去居住的地方。

( )A、往前一看,都是,不见有人行路,连一株树木也没有。

B、尽管大学没考上,他也,走上了自学成才之路。

C、这场大火让店铺里的所有东西,经初步统计,此次共损失100多万元。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不仅……而且……既……有……1.诺贝尔()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是一位举世闻名的企业家。

2.诺贝尔()连连受挫,()他毫不气馁。

3.工人们的劳动()辛苦,进度()慢,根本无法完成巨大的工程。

4.()炸药的脾气十分暴烈,研究者稍有不慎,它就可能爆炸,()所以研究炸药十分危险。

五、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这是一项多么艰巨、危险的工作啊!(改为陈述句)2.诺贝尔研制炸药所追求的目标是为人类造福。

(改为反问句)六、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继续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巨大的爆炸声(震动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叫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语文全册 第1课《师恩难忘》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语文全册 第1课《师恩难忘》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复习资料第1课《师恩难忘》1.《师恩难忘》作者是刘绍棠。

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田老师在四年级讲了上千个故事,激发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让“我”得到了文学的滋养, 把“我”领进了文学创作的大门。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诲之恩。

我终生难忘。

”意思是田老师教给“我”学问和道理,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4.关于感谢师恩的名句、诗句: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苏联加里宁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李商隐.八字成语列举: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第2课《陶校长的演讲》.《陶校长的演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演讲稿情真意切,充分表达了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保护。

1.“建筑人格长城”指健全个人的人格。

“真人”指真诚、不虚伪的人。

“科学的健康堡垒” 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而塑造成的健康、强壮的身体。

2.陶行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3课:《寻隐者不遇》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课文主要写了诗人与童子的问答,表达了隐7、爱惜粮食,增进健康。

8、做普通人,讲普通话。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第19课《天火之谜》L课文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宙电交加的天气里进行“风筝实验”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解开大自然的奥秘。

2.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创造了避雷针。

第20课《厄运打不垮的信念》1.课文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苏教五上《诺贝尔》第一二课时课件(配教学设计)

苏教五上《诺贝尔》第一二课时课件(配教学设计)

向所有为了人类进步而献身科 学研究的人致敬!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 杨振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 李政道
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 丁肇中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李远哲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 朱棣文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获得者崔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莫言
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有一次,他在实验 .... 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 紧盯着缓缓 ... .. 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 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 . 然盯着炸药不放。“轰!”巨大的爆炸声 ... 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都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 满身鲜血的中 年人冲出浓烟, 高举双手呼喊 高举双手 着:“成功了! 呼喊着 成功了!” 他 就是诺贝 尔。
为了发明 炸药,诺贝尔 投入了他的 整个生命。 整个生命
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 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多万 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 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 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 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1 诺 贝 尔
西小学
田丹亚
精读感悟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 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 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
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毫不气馁。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 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 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
药——黄色炸药。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 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 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

《诺贝尔》练习

《诺贝尔》练习

每课一练
第21课练习
姓名得分
一、选择正确的读音:
开凿(zuózáo)气馁(něi lěi)颁发(bān fēn )砸(zházá)石头
残(cán chán )废机械(jièxiè)诺(nuòruò)言盛(shèng shèn)会摩(múmó)擦隧(shuìsuì)道
二、根据课文填空:
1、为什么要在举行这个盛会呢?因为年月日,诺贝尔就诞生在这儿。

为什么要在月日下午颁奖呢?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隆重、盛大,这是为了表达对诺贝尔的和。

2、“诺贝尔奖”颁发给在五个领域成就最突出的人。

3、本文主要从和两方面介绍诺贝尔。

全文重点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

其过程可分为、、和三部分。

4、细读第8~9小节从人们的语言和诺贝尔的表现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
三、阅读课文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这种炸药必须引爆后才能爆炸。

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

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一锤一锤地砸了。

1、诺贝尔要制造出固体炸药的原因是;
他发明炸药的目的是
2、从“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等词句中我体会到
3、这段话中有两个“此”,前一个指
后一个指
4、文中的两个破折号的用法是
四、听写词语:。

《诺贝尔》教案(精选

《诺贝尔》教案(精选

《诺贝尔》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世界历史》教材第九章第四节,详细内容为“诺贝尔”。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诺贝尔的生平事迹,掌握诺贝尔奖的设立及其意义,认识诺贝尔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诺贝尔的生平事迹,掌握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突出贡献。

2. 理解诺贝尔奖的设立背景及其在世界科技发展中的地位,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诺贝尔的生平事迹,诺贝尔奖的设立及其意义。

难点:诺贝尔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诺贝尔奖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诺贝尔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诺贝尔的生平事迹,着重讲解他在炸药领域的发明创造以及诺贝尔奖的设立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扮演诺贝尔奖获得者,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诺贝尔奖的题目,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的评选标准和获奖者的贡献。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关于诺贝尔和诺贝尔奖的相关问题。

七、板书设计1. 诺贝尔生平事迹2. 诺贝尔奖设立背景3. 诺贝尔奖意义4. 诺贝尔奖评选标准5. 诺贝尔奖获得者贡献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诺贝尔奖的认识。

答案要点:(1)诺贝尔奖是国际最高荣誉奖项之一,代表了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2)诺贝尔奖的设立旨在奖励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

(3)诺贝尔奖获得者对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拓展延伸:请查阅资料,了解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生平事迹和研究成果,下节课分享。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对诺贝尔及诺贝尔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诺贝尔化学奖》课件

《诺贝尔化学奖》课件
诺贝尔化学奖的设立,是为了延 续诺贝尔的遗愿,推动化学和其 他科学领域的发展。
诺贝尔化学奖的评选标准和流程
诺贝尔化学奖的评选标准主要包括科 学成就、学术贡献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
诺贝尔化学奖的评选流程包括提名、 筛选、评审和颁奖等环节,由瑞典皇 家科学院负责组织评选。
诺贝尔化学奖的影响和意义
诺贝尔化学奖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奖项之一,对推动化学和其他科学领域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5
展望未来诺贝尔化学奖
未来诺贝尔化学奖的可能领域和方向
新材料科学
随着新材料技术的飞速发展,未 来诺贝尔化学奖可能会颁给在这 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绿色化学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的 发展前景广阔,未来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可能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
生物化学交叉学科
生物化学交叉学科是当前科学研究 的重要方向,未来诺贝尔化学奖得 主可能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 斯·穆里埃 (法国),发现和研究了 苯的取代反应。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贡献
1904年
理查德·阿诺德(英国), 对糖类和嘌呤的合成研究 。
1905年
埃米尔·费雪(德国),对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反 应研究。
1906年
查尔斯·马丁·圣托马斯(法 国),对气体和液体的体 积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研 究。
《诺贝尔化学奖》ppt课件
• 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贡献 • 诺贝尔化学奖与科技发展 • 诺贝尔化学奖与社会进步 • 展望未来诺贝尔化学奖
01
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诺贝尔化学奖的起源
01
诺贝尔化学奖是由瑞典化学家诺 贝尔设立的奖项,旨在奖励在化 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

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

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苏教版五上第21课《诺贝尔》评课稿赵老师的课是一节清新的课,一节生动的课,一节精彩的课。

听了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感受至深。

现浅谈自己的几点理解:一、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

“好的开场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开场,老师以获得2023年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和获得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两人的图片及相关资料巧妙地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浓重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认识、理解诺贝尔这个伟大人物奠定了根底,表达了语文课堂的简约之美。

在教学诺贝尔“创造的过程”这一环节时,老师补充节选自《之父永远的诺贝尔》中的片段,不仅让学生对诺贝尔创造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诺贝尔为了科学事业而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在教学“设立诺贝尔奖”这一事例时,补充诺贝尔的遗言,升华了学生对诺贝尔的再认识,充分感受到诺贝尔把他的整个生命都投入了科学事业,他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工具,弘扬人文”需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品味语言,咀嚼文字,体验情感。

《课标》中也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p 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考虑,享受审美乐趣。

”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感情朗读,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捕捉课文的关键句段及灵动字词,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品味,读中悟情,读中明理,以语言训练为根底,将“工具”落实到位,让“人文”润物无声。

三、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为我们的习作教学奠定根底。

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诺贝尔“创造”和“设立诺贝尔奖”这两件事进展学习,一详一略,详略结合,相得益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精读练习21诺贝尔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精读练习21诺贝尔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精读练习21 诺贝尔(一)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困难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以后,诺贝尔就把爱好放在炸药的发明上。

最先,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

这种炸药威力十分强大,专门快风行全世界。

人们把它称为“诺贝尔爆炸油”。

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中专门容易爆炸。

如何样使炸药能够安全运输呢?诺贝尔开始了新的研究。

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jìn jìng)。

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丧气(lěi něi)。

1.用“√”标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明白得词语。

(1)风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毫不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3.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一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有过许多发明。

他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__。

(2)诺贝尔与父亲、哥哥第一发明的是一种被称为“________”的液体炸药,后来诺贝尔发明了固体炸药——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你感受到诺贝尔是一位________的科学家。

什么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ZXXK]【答案】1.jìn něi2.(1)流行。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呈现整体1. 听写词语瑞典机械爆炸艰苦逝世实验毫不气馁荒山野岭劈山筑路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尽量选用上面的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

二、品读课文,感悟精神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书,看看诺贝尔在研制炸药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失败和痛苦,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下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 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映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同学们,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诺贝尔心里会怎样想?(很伤心、吸取教训)请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品到什么滋味,就怎样地小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2)尽管如此,他放弃了吗?失掉勇气了吗?这就是“毫不气馁”。

(再读这句话)如果此时他放弃了,那意味着什么?这时的诺贝尔心情非常复杂,谁来读一读。

(3)随着一声巨响,诺贝尔失去了什么?什么没有失去?(理想、信念、信心)让我们把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出来。

(4)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映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5)你觉得如果要读好这句话,该关注哪些词语?为什么?(指名读,师生评价)(6)倘若是你,面对几百次的失败会怎样?而每次诺贝尔失败后总是从头再来。

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板书:百折不挠)自由读第7自然段▲(映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7)为什么诺贝尔能投入这么多的精力,付出这么多的心血,他发明炸药的动因是什么?指名读第4自然段。

谁能概括这段话的内容?(8)诺贝尔发明炸药是为了减轻工人们的劳动负担,是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

因此,读这段话,要读出诺贝尔的发明炸药决心来。

(赛读,齐读)(9)请同学们默读第8、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自己就在现场,在感受深刻的地方作上标记,不要轻易放过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甚至一个标点。

第21课《创造宣言》课后作业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课后作业题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1课创造宣言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1)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2)绝望是懦夫..()的幻想。

(3)可见平凡单调,只是懒惰者之遁词..()。

(4)满山的树苗一根一根地都长成参天..()的大树。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些微烦闷自暴自弃接二连三B.灌溉繁植走投无路挥毫泼墨C.茅草屋檐先知先决参天大树D.卦辞印象众盼亲离从天而降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着许多生活不能自理的“空巢老人”。

A.这家社区养老院豢养..,如今瓜果飘香、牛羊成群。

B.我的家乡变化真大,过去山穷水尽....。

C.这一幅名家山水画挂在这么气派的大堂,真可谓画龙点睛....,只得甘拜下风。

D.这场辩论赛,反方辩手被正方一辩问得哑口无言....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故弄聪明弄出的东西也许是用心的,但是会因为不留神而不合逻辑。

②其实我并不想给它下个定义,只是就我所能见到的来简单谈一谈。

③何谓学生腔?④幼稚,是学生腔的一病。

这有两样:第一样是不肯割舍人云亦云的东西;第二样是故弄聪明,但不合逻辑。

⑤人云亦云的东西用上,不算错误,但是不新颖,没力量。

A.③④②⑤①B.④⑤①③②C.③②④⑤①D.④②③⑤①5.阅读下面语段,然后答题。

①2021年,大家收获了,奉献了,也付出了。

②从经济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到“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________星辰;③从抵御严重洪涝灾害,到粮食产量喜获“十八连丰”;④从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到快递年业务量超1000多亿件……等。

⑤这里有可亲可敬的人民,有________的发展,有________传承的事业。

⑥习近平主席感慨:“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看到的、感悟到的中国,是一个________、欣欣向荣的中国”。

(1)依次填入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漫游今非昔比陆续坚忍不拔B.遨游与日俱增赓续雷打不动C.翱翔突飞猛进继续锲而不舍(2)文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任务单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任务单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学习任务单一、学习目标1、了解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相关信息,包括时间、地点、获奖者等。

2、学习新闻的结构和特点,掌握新闻的六要素。

3、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能够准确提取关键信息。

4、感受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激发对科学、文化和和平事业的尊重与关注。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基本情况,包括奖项设置、获奖者及其成就。

(2)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简洁性。

2、难点(1)分析新闻的结构,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体会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权威性。

三、学习方法1、自主阅读法:认真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键信息。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讨新闻的特点和价值。

3、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的新闻报道,总结新闻写作的规律。

四、知识链接1、诺贝尔奖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 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 1895 年创立的。

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2、新闻的要素新闻的六要素包括“5W+1H”,即:谁(Who)、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事(What)、为何(Why)、过程如何(How)。

3、新闻的结构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标题简明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主要部分,详细叙述新闻的事实;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一般是对新闻内容的总结或对未来的展望。

五、学习过程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人物。

(2)思考这则新闻报道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精读课文,分析结构(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分析导语的作用,它是如何引出下文的?3、研读课文,品味语言(1)找出文中体现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加以分析。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解析版)

中考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创造宣言(解析版)

第21课创造宣言一、夯实基础1.识音中.伤( ) 监.牢( ) 遁.词( ) 崇.拜( ) 曾参.( ) 懦.夫( ) 豢.养( ) 【答案】中伤(zhònɡ)监牢(jiān)遁词(dùn)崇拜(chónɡ)曾参(shēn)懦夫(nuò)豢养(huàn)【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文学常识填空。

(1)陶行知,安徽歙县人,。

主要教育思想是“”,主要著作有等。

(2)罗丹,(国籍)雕塑家、艺术理论家。

代表作有等。

(3)歌德,(国籍)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

代表作有等。

(4)《易经》又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是(人名)在狱中所作。

【答案】(1)教育家生活教育《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2)法国《思想者》《青铜时代》(3)德国《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4)《周易》周文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文学常识的掌握。

二、积累运用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塑.像(sù) 玄奘.(zàng) 灌溉B.豢.养(huàn) 鲁钝崇.拜(cóng) 繁殖C.监.牢(jiān) 遭遇中.伤(zhōng) 卦词D.懒惰.(duò) 懦夫创.伤(chuāng) 樵夫【答案】D【解析】A.“盾词”应改为“遁词”;B.“崇”应读作“chóng”;C.“中”应读作“zhò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塑相六贤祠哑口无言山穷水尽B.金刚无字碑走头无路众叛亲离C.卦辞茅草房画龙点晴陷入绝境D.封锁安魂曲自暴自弃接二连三【答案】D【解析】A.“相”应写作“像”;B.“头”应写作“投”;C.“晴”应写作“睛”。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人说:环境太________了,不能创造。

(2)有人说: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但是________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

《诺贝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两课时

《诺贝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两课时

《诺贝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两课时)《诺贝尔》教案及教学反思(两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4、弄清课文通过那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诺贝尔的几件事;4、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两天,我们认识了美国科学家弗兰克林和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谈迁,他俩其中的一位破解了天火之谜,一位写成了一部史书《国榷》。

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瑞典的科学家,他的名字与炸药、奖金紧密相连,他就是(师板书课题,生齐读)21、诺贝尔,同学们,你们预习课文了吗?二、初读课文,提出疑难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资、词句;(学生自由读文,教师提醒学生读书姿势)2、各学习小组自学解决疑难;3、各学习小组派代表,提出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三、检查自学,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以及自学能力;2、找出这些词语所在的语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读一读。

指导学生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结合小组提出的问题,解决以下问题:①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②理清文中的结构;③弄清课文通过哪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这两件事有什么联系?课文通过两件事来描写诺贝尔的:发明炸药和设立诺贝尔奖。

这两件事是因果关系,就是因为诺贝尔医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的129项发明,他拥有了200万英镑的财产,在发明炸药的实验中他历经艰难,为了激励伪科学作出贡献的青年人,他设立了诺贝尔奖。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四、学习课文第一段1、师引读:正因为诺贝尔的杰出贡献,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生齐读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1课《诺贝尔》完整

21课《诺贝尔》完整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 苦?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 解决了哪些问题?
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 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 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 艰苦的劳动啊!
这句话还能说明什么?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 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 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 诺贝尔毫不气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诺贝尔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 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阿尔费里德·伯恩纳德·诺贝尔(1833--1896),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 斯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 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 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下午4时)30分在。诺 贝 尔 的 诞 生 地 ( 瑞典首都斯得)哥都尔要摩举行诺 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诺贝尔刻苦研究, 勇于创造和献身科学的 精神。
讨论讨论:
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 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 他会有何感想?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 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 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 了。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 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 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 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 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 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 然盯着炸药不放。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 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 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教学实录.

《诺贝尔》教学实录.

《诺贝尔》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一、课前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段视频。

(播放中国作家莫言201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片段)生认真观看。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你知道了一件什么事?生: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师:这可是我们文学界惊天动地的一件大事。

那谁知道这奖在哪里颁布呢?生:瑞典王国的斯德哥尔摩。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那里是诺贝尔出生的地方。

师:嗯,有道理。

那谁知道这个奖在什么时候颁布?生:每年的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

师:为什么呢?生:因为这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师:看来咱同学知道的可真不少。

那诺贝尔奖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诺贝尔的一篇课文:第21课——《诺贝尔》。

好,上课!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初识“炸药”。

师:看老师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师:诺贝尔是一个发明家,他这一辈子发明了好多东西。

而他最主要的发明就是炸药,那他都发明了那些炸药呢?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看谁最先找到,然后告诉老师。

生1:诺贝尔爆炸油,又叫液体炸药。

生2:还有固体炸药,也就是黄色炸药。

生3:老师,还有,就是一种威力更大的炸药。

三、质疑讨论,提纲挈领,归纳发明炸药的三个过程。

师:嗯,同学们找的很仔细。

我们知道,炸药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东西,那诺贝尔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来研究和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3至9自然段,说说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生自由读书。

师:谁已经发现?谁来读一读?生1:(读找到的内容)师: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找到了,老师对你的要求再高一点,你看你能不能用“为了……他发明了……炸药”这样的句式来概括地说呢?生1:他为了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发明了液体炸药。

师:真聪明,老师一教你就会了。

谁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下一个?生2:为了能够安全运输他发明了黄色炸药,也就是固体炸药。

师:你看,他说得多有条理!他也学会了这种简言概括的表达方法。

其实把咱同学说的这些“为了”汇成一句话,那就是诺贝尔本人曾经说过的: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生命。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 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共200万 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 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
诺贝尔
同学们听说过诺贝尔这个名字吗?他是 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阿尔费里德· 伯恩纳德· 诺贝尔(1833--1896),1833年10月21日生于瑞典首都斯 德哥尔摩。诺贝尔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 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 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 文。
1、 课文重点写了 诺贝尔哪一方面的发 明? 2、哪几节写了这 一发明?
课文可以分为几段? 第一段(1-2)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 授奖仪式。 第二段(3-9)写了诺贝尔为发明炸药所 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10)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 设立诺贝尔奖。
自由读第一 段,思考:
诺贝尔奖授奖仪式的 地点和时间的确定依据是 什么?为什么这样设定?
他在船上度过了四个 年头 ,经过几百次的失败, 到 1867 年秋天 , 终于制造出 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 —黄色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 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 仍然盯着炸药不放。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 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 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 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 就是诺贝尔。 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如何 表现的? 我想对诺贝尔说什么?
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以下几个 问题。(要求: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 读一读,并在旁边作批注。)
1.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要发明炸药呢? 2.他在发明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失败和痛 苦? 3.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活动 解决了哪些问题?
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 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 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 么艰苦的劳动啊! 这句话还能说明什么?
近了!近了!火星已 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 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 盯着炸药不放。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 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 呼喊着:“ 成功了!成功了!” 他,就是诺贝尔。
你能说说诺贝尔当时的心情吗?
诺贝尔发明的炸药为人类的生产 活动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 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 了。
pēng
毫不气馁
怦怦直跳
• 1、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 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 2、诺贝尔奖主要奖给物理学、化学、生
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 成就最突出的人。
想一想,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记叙了诺贝尔在发明炸药 的过程中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 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 事。
命。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
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
费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
息作为奖金,分别奖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
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 人。
诺贝尔临终的时候,立下遗嘱: 他(发明所得的奖金和专利费存入 银行的利息 )设立了诺贝尔奖。每 年在诺贝尔逝世的时间( 12月10日 下午4时30分。)在诺贝尔的诞生地 ( 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 )都要举行诺 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边读边想:课文写了诺贝尔的什 么事?
zhì
ruì

xiè
实验
装臵
瑞典
揣摩
盛会
机械
shì
bào zhà
艰苦
chuí
爆炸

残废
záo
威力
hàn
运输
bān
逝世
锤子
砸掉
开凿
震撼
lǐng
颁奖
jì n 化为灰烬
pī zhù
劈山筑路
něi
荒山野岭
自主学习单:
• 1、找出表现诺贝尔献身科学 的句子。 • 2、用找句子,找关键词语分析人物言行的 方法,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文字旁边。 • 3、学习时间:5分钟。
再次默读课文,想想作者主要写了 诺贝尔为人类作出了哪些贡献? 一是发明了炸药, 二是把自己的遗产毫无保留地捐给了科学事 业,设立了诺贝尔奖。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 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 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 诺贝尔毫不气馁。 “化为灰烬”是什么意思? 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理解。
小资料
• 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 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 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 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只船上 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 险的方法。
诺贝尔刻苦研究, 勇于创造和献身科学的 精神。
讨论讨论:
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 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 知,他会有何感想?
小 练 笔 :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 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 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 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