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合作的潜力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加强与新兴市场国家贸易合作的潜力分析
作者:龙华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13期
一、关于中印贸易合作的分析
(一)中印贸易现状
中印同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且又毗邻而居。

2005年,双方签订《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 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两国立场一致进一步促进了中印友好关系,2010年又恰逢是中印建交60周年,中印两国领导人均表示要深化经贸合作。

近年来,中国对印度的贸易结合度由1997年的0.7072上升到2007年的1.7496。

据海关统计表明,中印贸易额从2000年的29亿美元增长到2008年的518亿美元,8年增长16倍。

2010
年1—2月,中印双边贸易额达90亿美元,同比增长55.2%,其中,中方顺差为20亿美元,增长
11.1%。

2010年2月,我国主要贸易往来的25个国家或地区中,印度以总额4378403(千美元)领先于英、俄、法、巴西、南非、印尼等多个国家。

目前,中国已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出口市场,而印度也跃居为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目前,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是矿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化工产品,而印度自中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为机电产品、化工产品、贱金属及制品。

(二)中印合作的优势
1、有利条件
第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印双方的贸易合作态度均较积极。

第二,中印两国总人口占全世界的40%,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第三,政治关系改善为中印贸易合作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四,中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贸易的扩大奠定了经济基础。

第五,两国古已有之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国对对方产品和服务的认同。

2、互补性强,优势凸显
两国贸易的无限生机源于两国强大的贸易互补性。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和资源禀赋学说,我国和印度的比较优势都集中于资源和劳动力优势,贸易互补性并不突出。

但经过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与90年代印度拉奥政府改革,中国变成以制造业为主并以出口拉动经济,而印度则以服务业为主并以内需拉动经济。

中国素有“世界工厂”之称,而印度则被誉为“世界办公室”。

双方合作的互补性:第一,优势:中国制造业闻名世界,技术较先进,成本低廉。

基础设施较完备;而印度服务业产值在国内总产值中超过50%,软件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金融体制运转良好,制药、机械等领域也颇具竞争力。

第二,劣势:中国服务业落后,据官方数据显示,服务业产值占总产值不到35%;而印度电力短缺和运输能力低下,除电信行业外,其大多数基础设施服务成本都比中国高出50—100%。

3、双方合作的良好前景及战略意义:
第一,利好我国:有利于我国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

理论上讲,竞争优势才决定了一国能否有效参加国际分工。

我国现阶段在高新技术方面与印度的差距不小,印度软件产业在全球一枝独秀,制药、产品设计研发、金融服务等领域也享誉全球。

引进印度先进技术,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转变。

可以利用印度建设基础设施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开拓印度市场,2009年,中国公司在印度的承包合同金额达到313亿美元。

目前我国已为印度新增发电量的25%提供设备。

第二,利好印度:为印度优势产业的产品和服务找到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制造业较弱的印度可以利用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技术和成本优势来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其制造业发展。

第三,利好双方:有助于扩展双边经贸合作空间。

有助于把握中印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巨大的贸易和投资机会。

加强中印软硬件的分工和合作,推动中印经济结构调整。

推动中印战略伙伴合作关系不断发展。

二、中印加大合作的潜力领域
第一,在能源合作方面,中印都是能源消费大国,石油的稳定进口关系两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全局,尽管双方存在着竞争,但互利合作是主要的。

2007年初,印度国有天然气公司宣布与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联手,标志着中印能源合作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第二,在制造业方面,以钢铁制造为例,印度铁矿藏量丰富,但技术设备和工艺陈旧;而中国在钢铁制造技术上较印度有优势。

所以,印度向中国出口铁矿砂而中国帮助印度进行技术设备更新是利好双方的。

第三,在基础设施方面,印度目前的发展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桥梁、电力、铁路等建设方面经验丰富,成本较低,两国应抓住大好机遇开展承包合作。

第四,在IT业方面,印度是软件大国,而中国硬件实力较强,双方可以开展软硬件的全面合作。

第五,印度制药业在创新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已颇有成效,而中国制药业仍为低水平上的重复投资。

所以,可以将印度的技术和中国的基础设施以及上游产品相结合来制药。

这样,对印方来讲,能够扩大业务,增加利润,对中方而言,可增加高档药比重,促使中方摆脱制药业的困境。

三、中印贸易合作的主要障碍
(一)贸易摩擦不断
受金融危机影响,印度出口面临危机,从2008年10月出现负增长以来,已连续下降一年。

因此,在印度出口不畅而依赖内需的背景下,中国产品成为印度贸易保护针对的主要对象。

发展中国家中,印度对华贸易保护案例占据高位。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09年前三季度,各国对中国产品发起的88起贸易调查中印度就占了23起。

从反倾销到反补贴、从特保调查到进口限制,印度保护主义势力抬头趋势明显。

(二)负面因素
一是印度尚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二是赴印劳工签证环节不畅,且中方企业常在印度竞标受不公平待遇。

三是中印贸易的货物大多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交通不便。

四、减少贸易摩擦的建议
一是两国要加强对话磋商,增强政治互信,求同存异,以共赢为主;同时,积极改善贸易投资环境,简化繁琐的签证手续,减少非必要的贸易救济和限制措施;促进人员交流,为贸易合作构建良好的民意基础。

二是积极发挥商会的桥梁作用,加强对企业的引导与支持,定期举行各种经济讨论会;收集对方市场的信息,帮助企业了解和开拓对方市场;积极宣传两国经贸合作成果,增强贸易信心。

特别是双方投资者都应努力使自身本土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完全结束,我国遭遇欧美等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时候,充满生机的新兴市场理应成为我们积极开拓的外贸新天地。

在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贸易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相互间的产业合作,最终实现双方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质的飞跃。

当然,与新兴市场合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障碍和问题也亟待解决,所以,我国应当积极应对可以预见的消极因素,充分利用已有的积极因素,进一步拓展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外贸合作的广阔空间。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