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四课件:第四单元 第17课 师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相关知识 1.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 反对骈文为 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 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 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 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 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 道”。除唐代的韩愈、 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 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习其句读者 ①授之书而 . 不从师 ②惑而 . ③吾从而师之 . 知之者 2.而④人非生而 . ⑤择师而教之 . ⑥则群聚而 笑之 . 已 ⑦如是而 .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转折,却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承接,就 连词,表承接,来 连词,表修饰 表陈述语气
名词,道理 受业解惑也 . ①师者,所以传道 ②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 3.道 也《桃花源记》 动词,说 ③不足为外人道 . 名词,方法 《马说》 ④策之不以其道 .
代词,代指他 闻道也固先乎吾 ①生乎吾前,其 . 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 ②予亦悔其 代词,代指自己 6.其 ③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表猜测,大概 . 语气词,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 可怪也欤 ④其 .
师 ①耻学于 . ②其皆出于此乎 . 时 7.于③不拘于 . 其身也,则耻师焉 . ④于 弟子 ⑤师不必贤于 .
第 17 课
师说
本课话题——尊师 一、从课本中积累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向 别人请教,不管地位高低,年龄长幼,只要有道之人,都可以 拜为老师向他学习。
二、从历史中积累 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宋代理学大家。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 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 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一日,他和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 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 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肯离去。等程颐睁开眼睛时,门外的雪已经积 了一尺多厚了,两个人仍然站在那里。这就“程门立雪”的故事。
助词,的 师 ①彼童子之 . 不知,惑之 不解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②句读之 . .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4.之 代词,代指知识、道理 者 ④人非生而知之 . ⑤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代指李蟠 . 代词,这、这一类 人 ⑥巫①所以传 ②六艺经传 皆通习之 . 5.传 “zhu àn ”,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动词,流传 也久矣 ③师道之不传 .
二、背景回放 倡导尊师之道 唐代,魏晋以来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 馆、崇文馆和国子监。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 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 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 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见, 韩愈作《师说》 ,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
2.文化常识 (1)“巫医”指古代用巫术医术为人治病的人。即巫师和医 师,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 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 (2)“百工”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以后沿 用为各种手工业者和手工业行业的总称。后泛指各行各业的工 匠艺人。
一、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 业解惑也 “受”通“ 授 ”,传授 . 2.或师焉,或不 焉 .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 “不”通“ 否 ” “读”通“ 逗 ”, 句子中
三、从名言中积累 1.君子隆师而亲友。 2.事师之犹事父也。 3.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4.为学莫重于尊师。 5.师道既尊,学风自善。 ——荀子 ——《吕氏春秋》 ——关汉卿 ——谭嗣同 ——康有为
一、作者简介 文起八代之衰——韩愈 韩愈(768-824),著名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字退之, 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 黎伯,故又称韩昌黎。因死后谥“文”,又称韩文公。其散文题 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宋代文学 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为唐宋八 大家之首。本文是他三十五岁时在长安任国子博士时所作。著有 《昌黎先生文集》 。
介词,向
介词,从 表被动 介词,对于 介词,比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①吾师 道也 . ②其下 圣人也亦远矣 . 2.名词的意动用法 ①吾从而师 之 . ②孔子师 郯子 . 师:以……为师 师:以……为师 师:学习 下:低于
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 古义: 求学的人 。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 古义: 不一定 。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3.吾从而 师之 .. 古义: 跟随 。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4.今之众人 .. 古义: 普通人 。 今义:许多人。 5.小学 而大遗 .. 古义:小的方面要学习 。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基础教育的学校。
三、一词多义
名词,老师 .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动词,学习 ②吾师 道也 . 名词的意动用法 之 . ③吾从而师 以……为师 1.师 动词,从师学习 道之不传也久矣 ④师 . ⑤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 . 动词,从师学习 焉 ⑥于其身也,则耻师 . 伐我《曹刿论战》 名词,军队 ⑦十年春,齐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