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2022年中策略报告:交易滞涨+稳经济+电价套利+产能转移精选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
一、年初以来化工行业回顾
1.1 化工指数
年初以来西部化工指数跑赢申万行业化工指数。

2022年4月30日,西部化工行指数111.61,较年初以来+3.26%,价格涨跌幅指数 113.11,较年初以来
+4.24%,申万行业化工指数 4030,较年初以来-18.71%。

1.2 价格涨跌排行
泛酸钙:2022 年 4 月 30 日,泛酸钙报价 335 元/kg,较年初以来涨幅
+332.3%,较去年同期涨幅+403.8%。

原料泛解酸内酯生产受到环保制约及原料异丁醛供应紧张影响,制约泛酸钙生产,泛酸钙供给量收缩。

需求端下游饲料养殖行业在一季度初开工较高,对泛酸钙需求形成强支撑。

丁二烯:2022 年 4 月 30 日,丁二烯(韩国 FOB)、丁二烯(华东)报价分别为 1418.6 美元/吨、9850 元/吨,较年初以来涨幅分别+148.9%/+111.4%,较去年同期涨幅分别 +50.9%、+36.8%。

本轮涨价系外盘韩国 YNCC 装置连续停车拉升外盘价格:2 月 11 日,韩国 YNCC 三号裂解装置(含 18 万吨丁二烯)因爆炸事件停车检修,丁二烯开工率下降 15%,22 日,一号裂解装置(含20 万吨丁二烯)因雷击导致电力故障停车,3 号裂解装置直至 4 月 3 日重启,而 1 号装置目前尚未重启。

需求面合成橡胶和 ABS 由于终端轮胎企业开工不佳而低负荷运行,需求相对疲弱。

原料端在俄乌事件的冲击下油价持续走高,原料端形成有效支撑。

综合而言,丁二烯本轮大涨主因海外供给收缩导致外盘、内盘价格接连高涨。

甲酸:2022 年 4 月 30 日,甲酸报价 9600 元/吨,较年初以来涨幅
+118.2%,较去年同期涨幅+317.4%。

本轮甲酸上行周期始于 3 月初,涨因是国内某大企业持续检修导致供应量骤然缩减,由于甲酸行业产能集中,因此对全行业供给影响较大。

需求端春耕季节来临,需求支撑强。

原料端甲醇持续利好,也对价格走高形成良好支撑。

1.3 国内外化工品差价涨跌排行
对比海内外重点化工品差价:
环氧树脂(固)具有中欧间的最大差价。

2022 年 4 月,环氧树脂(固)中国现价为 3580.6 美元/吨,欧洲现价为 6022.3 美元/吨,美国现价为 8597.9 美元/吨;中欧差价达 2441.7 美元/吨,中美差价达5017.3美元/吨,中欧与中美差价分别达到国内现价的68%与140%。

差价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 2020-2022 年,国外原料双酚 A 和环氧氯丙烷价格走高,海外化工巨头逐渐调涨报价,而同一时间国内化工原料价格平稳甚至跌价,因此逐渐形成海内外的差价。

二、滞涨环境下,关注农化板块的上游强资源属性+下游必选消费属性
滞涨环境,需要在通胀和衰退之间不断切换。

通胀要买上游资源,衰退要买必选消费,能两者兼顾的,就是化肥,尤其是磷肥和钾肥。

当前全球粮食价格在通货膨胀及粮食安全危机的推动下,处于历史高位,叠加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粮食的刚需属性进一步凸显。

供给端,近期乌克兰宣称春耕面积减少50%,以及国内东北春耕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防控影响,同时海外玉米、大豆等主粮库存均处于低位。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国际及国内粮价易涨难跌。

从历史上看,粮价维持高位将驱动化肥行业需求提升,因此,我们强烈推荐关注农化特别是化肥板块的强周期上行。

供给端,印度、北美、巴西等全球主要粮食种植地当前化肥库存较低;需求端,国内施肥旺季及海外备肥旺季即将到来。

故库存低位叠加施肥旺季即将到来,我们判断全球补库需求下化肥价格中枢或将进一步提升。

同时,由于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对化肥保供稳价进而收紧出口,当前国内外磷肥、氮肥价差巨大。

市场预期随着春耕之后国内保供压力下降,国家或逐步放开对化肥的出口限制,更强的涨价预期下化肥的高景气有望延续,相关企业业绩将具备明显弹性。

2.1 粮价高企,化肥需求端受到较强拉动
通胀+库存低位+刚需,全球粮价易涨难跌。

在宏观经济复苏、通胀压力加剧的大背景下, 2021 年以来国内外粮价持续上涨并维持高位。

同时,在疫情防控压力下,粮食需求的刚性进一步凸显。

叠加近期乌克兰宣称春耕面积减少50%,以及国内东北春耕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防控影响,我们对于全球的粮食供给依然保持担忧。

从库存端看,据 Mosaic 统计, 2021 年国际粮油库存量进一步下降,库销比处于 2003-2004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且预期将继续维持现状。

根据彭博社统计,当前海外玉米、大豆等主粮库存均处于低位。

在此背景下,我们认为国际及国内粮价易涨难跌。

粮价维持高位将驱动化肥行业需求提升。

据彭博社数据,2021 年美国农场现金流利润创 2013 年以来新高,预期 2022 年将进一步提升。

这体现了随粮价的上涨,农户的种植利润率提升,同时对未来种植收益预期提高+周转资金增加,故有望持续加大对农资的需求和投入。

从历史上看,化肥价格与粮食价格密切相关,且粮价的领先幅度为半年至一年。

故我们认为粮价维持高位将驱动化肥行业需求提升。

磷肥为例,据 Mosaic 预测,2022 年全球磷肥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从 2020 年至 2025 年全球磷肥出货量的年化增速约为 1.7%。

IFA 预测,全球磷(磷酸+磷肥)需求量将从 2020 年的 4750 万吨(折纯 P2O5)增长到 2025 年的5200 万吨,年化增速约为 1.8%。

分国家和区域看,Mosaic 预测中国 2022 年的磷肥需求将较 2021 年有较明显增长,其增长幅度在 3.5%至 6.4%之间。

2.2 俄乌冲突加剧农化产品供给紧张,全球化肥库存低位+海外旺季将临,价格仍有上行空间
俄乌冲突及此前白俄受到制裁,影响全球粮食和化肥供给。

当地时间 3 月 10 日,俄罗斯决定暂时中止化肥出口,叠加 3 月 13 日最新消息乌克兰宣布暂时禁止出口所有类型的化肥,以及此前白俄罗斯钾肥被禁止出口,全球化肥供应将进一步趋于紧张。

粮食方面,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玉米出口国,2021 年出口量占比约 12%;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小麦出口国,2021 年出口量占比约16.5%。

钾肥方面,俄罗斯及白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钾肥生产及出口国,据UCGS 统计,2021 年两国钾肥产量合计约占全球产量的 37%,结合其在全球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出口禁令将导致全球合计约 35%以上的钾肥供应受到影响。

磷肥方面,据 OCP 统计,俄罗斯的磷生产能力(包括磷矿石、磷肥、磷酸等)约占全球的 8%。

此外,2019 年俄罗斯的磷肥出口量约占全球磷肥贸易总量的 11%。

氮肥方面,2020 年俄罗斯的尿素出口约占全球的 11.5%。

我们发现,全球化肥价格实际从去年开始即进入上行通道,主要原因在于:1)全球粮价处于高位;2)海外疫情持续反复影响开工;3)通胀大背景下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支撑成本;4)海运运输受阻。

从我们跟踪的氮、磷、钾三种单质肥价格来看,当前氯化钾国际价格,东南亚钾肥 750 美元/吨,较上月
+11.94%。

磷酸一铵(波罗的海 55%散装 FOB) 1197.5 美元/吨,较上月
+12.24%。

尿素(波罗的海散装)790 美元/吨,较上月+16.18%。

因此,俄乌冲突实际作为黑天鹅事件,对本就紧张的全球化肥供需现状造成进一步冲击,催化了粮价及化肥价格的继续上涨,农化行业高景气得到延续。

从库存看,当前全球化肥供给趋于紧张,印度市场三种单质肥及复合肥库存自2021 年起整体处于低位,国内磷肥工厂及港口库存、钾肥工厂及行业库存也均处低位。

库存低位叠加四月份国内和二季度末至三季度海外的施肥旺季即将到来,我们判断全球补库需求下,磷肥、钾肥等价格中枢或将进一步提升。

2.3 化肥出口受商检改法检限制,国内外价差未来或随出口政策放开趋于收敛
2021 年 10 月 11 日,海关总署发布 2021 年第 81 号《海关总署关于调整必须实施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的公告》,决定自 2021 年 10 月 15 日起,对涉及出口化肥的 29 个 10 位海关商品编号增设海关监管条件“B”,海关对相关商品实施出口商品检验。

其中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出口化肥还应按照危险化学品相关监管规定实施出口化学品检验及出口危险化学品包装检验。

海关对出口化肥实施检验的具体内容,包括是否符合安全、卫生、健康、环境保护、防止欺诈等要求以及相关的品质、数量、重量等项目。

随着化肥出口法检政策的落地,化肥出口成本及出口所需时间成本均大幅增加,致使去年 10 月至 12 月的磷肥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国内外磷肥价差巨大,关注相关企业出口业绩弹性。

国际化肥价格快速上行,而由于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通过出口限制调控国内化肥供给和价格,进而抑制了国内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当前国际化肥价格均与国内化肥价格形成较大价差。

其中氯化钾国内外价差约 100-150 元/吨、尿素国内外价差约为 2200 元/吨、磷酸一铵和二铵国内外价差突破 4000 元/吨。

市场预期随着春耕之后国内保供压力下降,同时海外如南美、印度等地将迎来化肥需求旺季,国家或逐步放开对化肥的出口限制,更强的涨价预期下化肥的高景气有望延续,相关企业业绩将具备明显弹性。

此外,国内复合肥企业则有望受益于国内单质肥的控价和需求端的上行。

2.4 中长期看,我国磷化工供给侧改革深入,竞争格局持续改善
磷矿石国内资源匮乏,环保高压下供给收缩明显,价格上行支撑磷肥成本。

我国磷矿石平均品位为 17%,多数磷矿石需洗选富集后才能满足磷化工生产需求。

在已经探明的磷矿储量中,磷含量大于 30%的富矿资源约为 10.9 亿吨,仅占总储量的 8.2%,存在富矿少贫矿多的现象。

从产量来看,2020 年全球磷矿石产量为 2.23 亿吨,其中中国产量为 8917 万吨,占比约 40%。

从储采比来看,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磷矿石生产国,但储量仅 32 亿吨,全球占比4.5%,储采比仅有 35.56,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318.39。

磷矿石作为磷资源的唯一规模化提炼来源,属于不可替代且不可再生资源。

按照现有开采速度和利用方式,我国磷矿资源可开采年限不足 40 年,剩余资源量的开发利用将耗费更高的开采成本。

在此背景下,过去十年间政府不断提高磷矿石行业的准入门槛及环保要求,各地方政府也配套出台了当地磷矿的生产要求文件。

同时,自2016 年磷矿被列入战略性矿产目录后,政府继续出台各项措施限制产量。

2017 年开始,国内磷矿石产量连续 4 年下滑,2020 年我国磷矿石产量已较2016 年下降 35%。

2021 年,受下游磷肥和磷酸铁需求拉动,磷矿石产量同比提高显著,全年产量共 1.03 亿吨,同比+15.2%,但仍未超过 2018 年水平。

环保高压下矿企减产,叠加下游强劲的需求拉动,使得磷矿石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2021 年 3 月以来磷矿石价格快速上涨。

根据百川盈孚数据,当前磷矿石价格指数 713 元/ 吨,同比+71.8%;贵州地区磷矿石均价 700 元/吨,同比+32.1%。

深化磷化工供给侧改革,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

2016 年,国内磷酸一铵年产量为 2334.9 万吨,较 2011 年产量翻倍。

但随着此后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推行,以及 2019 年后三磷整治逐步深入,中小企业的退出力度加大。

2021 年国内磷酸一铵产量为 1242.7 万吨,较 2016 年下降 46.8%,有效产能也由2016 年的 2680 万吨下降至 2021 年的 1846 万吨。

磷酸二铵方面,2016 年,全国二铵产量达到 1752.6 万吨,至 2021 年国内磷酸二铵产量已下降至1354.4 万吨,同时产能持续出清。

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竞争格局改善。

当前,国内磷酸一铵为偏牌照类业务,企业需具备磷铵指标,而由于目前国家不再批准新进入指标,同时对磷石膏处理等环保指标不达标的小企业在持续退出,行业向头部集中趋势明显。

国内磷酸一铵集中度 CR3、CR10 分别自 2016 年的 16.42%、36.57%上升至 2021 年的 30.18%、57.64%。

对比磷酸一铵,磷酸二铵产能相对更加集中,CR3 达到55%,主要因为磷酸二铵装置投资成本较高,故相关企业多以大型国企为主。

从全球范围看,未来磷肥新增产能主要在摩洛哥和沙特。

据 IFA 统计,2020 年全球磷肥(折纯 P2O5)产能为 4604 万吨,预计到 2024 年全球磷肥产能将达到 5334 万吨。

全球磷肥新增产能主要在摩洛哥和沙特两国,其中 OCP 计划把磷肥产能从 2020 年的 1500 万吨提升至 2030 年的 2500 万吨,每年提升 100 万吨;沙特 Maaden 公司计划将现有 600 万吨磷肥产能提升至 2025 年的 900 万吨。

未来美国由于磷矿产能枯竭,磷肥产能将逐步减少,而我国由于三磷整治,总体磷肥产能也将有所下降。

2.5 中长期看,全球钾肥将维持寡头垄断
钾盐资源集中度高,决定了钾肥产能分布。

据 USGS 统计,全球探明钾盐(折
K2O)资源量大约 2500 亿吨,探明储量(折 K2O)大约 37 亿吨。

其中加拿大、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为全球钾盐资源储量最高的 3 个国家,合计约占全球
钾盐资源总储量 66%以上,其中俄罗斯、加拿大和白俄罗斯占比分别达到29.7%、20.3%、16.2%,我国仅占比 9.5%。

钾肥产能按企业划分集中于三大联盟。

在钾肥资源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全球钾肥行业形成了寡头垄断的产业格局。

2013 年以前,国际钾肥分为 3 大联盟:(1)BPC(白俄罗斯钾肥、乌拉尔钾肥组成的产业联盟);(2)Canpotex (加钾、美盛、加阳组成的产业联盟);(3)以色列 ICL 与约旦 APC 组成的联盟。

其中 Canpotex 和 BPC 掌握全球定价话语权,形成寡头垄断格局。

2013 年乌拉尔钾肥以白俄罗斯钾肥违反联盟销售协议为由退出 BPC 后,国际钾肥定价模式洗牌,寡头销售策略从“价格优先”变为“份额优先”,钾肥价格急剧下跌,并进入长期低迷期。

目前国际钾肥市场仍由少数处于支配地位的企业所垄断,全球海外前七大钾肥生产企业产能占比高达 83%。

钾肥供需区域错配较为明显。

从供给端看,加拿大是最大的钾肥生产国,占全球总产量 30.5%,随后是俄罗斯和白俄罗斯。

出口方面,加拿大占比 41%,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则合计占比 40%左右。

从需求端看,钾肥的主要消费国有中国、巴西、美国和印度等,其中,中国是最大的钾肥消费国,约占全球总量25%;其次是巴西(18%)和美国(13%)。

中长期看,资源属性决定了钾肥仍将维持寡头垄断,在高价格下寡头的策略或从“份额优先”转变为“价格优先”。

据 IFA 统计,2020 年全球钾肥年产量、年产能分别为 4270 万吨、 6255 万吨(折 K2O),2021 年分别约为4600 万吨、6420 万吨。

IFA 预计至 2025 年全球钾肥年产能将达 6890 万吨,较 2021 年增长 470 万吨。

由于钾肥资源属性较强,因此未来行业仍将维持寡头垄断局面。

结合当前全球钾肥的较高价格及过去多年的价格低迷,我们认为寡头的竞争策略将由“份额优先”切换为“价格优先”,在众寡头保证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和“默契”下,行业供需格局将维持稳定。

三、稳增长
3.1 地产需求向好叠加光伏玻璃陆续投产,看好全年纯碱价格上行
3.1.1 稳增长背景下,地产供需修复有望加速
经济发展承压将进一步强化地产政策放松预期。

进入 2022 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逐渐显现,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与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相互作用,在当前坚持疫情清零政策不动摇的背景下,后续国内经济增速压力加大,因为疫情防控消失的需求可能会换来后续更为强劲的政策刺激。

目前全国疫情出现多点散发态势,吉林、上海新增病例数持续增加。

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自 3 月 1 日至 5 月 8 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 10.7 万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 64.3 万例,疫情的反弹增大了产业供应链稳定性的风险,制造业、服务业景气度大幅转弱,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4 月中国制造业 PMI 为 47.4,较上月下降 2.1 个百分点;财新中国服务业 PMI 降至 36,较上月下降 6 个百分点,创 2020 年 3 月以来新低。

疫情影响的扩散及经济发展的承压,或将进一步强化地产政策放松的预期。

稳增长背景下,地产供需修复有望加速。

房地产行业规模大、链条长、涉及面广,对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1 年,我国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近 7%,其自身及相关产业链对 GDP 贡献占比近三成,因此稳经济的关键即在于稳地产。

据国家统计局, 2022 年 1-3 月国内新开工面积累计
2.98 亿平方米,同比-17.5%;竣工面积累计 1.69 亿平方米,同比-11.5%。

随着后续疫情的缓和与施工进度的复苏,新开工与竣工增速有望于当前底部得到逐步修复。

在稳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全国多地因城施策,陆续出台有关房地产市场的放松政策,一方面恢复市场信心,鼓励刚需群体和合理改善需求群体购房,采取限购限售政策放松、首付比例下降以及房贷利率下调等措施恢复市场平稳运行;另一方面改善国内房企融资环境,房企流动性压力得到逐步缓解。

在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目标下,预计地产行业供需两端政策修复有望加速推进。

3.1.2 供给紧平衡下纯碱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我国纯碱下游以地产及光伏玻璃为主,国内消费量持续提升。

根据百川盈孚,2021 年我国纯碱总产能约 3436 万吨/年,其中联碱法产能 1696 万吨,氨碱法产能 1560 万吨,天然碱总产能 180 万吨。

我国纯碱主要下游需求结构中,平板玻璃(主要应用为地产建筑及汽车)需求占比 47%,日用玻璃(主要应用为包装材料)需求占比 17%,光伏玻璃(主要应用为光伏组件)需求占比约 8%。

地产复苏有望带来纯碱需求增量上行。

21 年国内房地产竣工面积约 10.14 亿平米,其中住宅占比 72%,对应纯碱需求约 1235 万吨。

在后续地产政策不断发力的情形下,伴随房企资金面的逐步改善,此前受到疫情影响的竣工面积会在 H2 得以逐步释放,我们预计年内竣工面积有望保持同比增长。

假设竣工面
积中住宅占比维持 72%,玻璃成品率维持 85% 不变:在乐观情形下,若竣工面积保持 10%增长,则 22 年纯碱需求可达 1433 万吨,增量近 200 万吨;中性情形下,竣工面积保持 5%增长,则 22 年纯碱需求可达 1368 万吨,增量近 133 万吨。

地产复苏将带动纯碱需求增量持续上行。

光伏装机大幅增长,光伏玻璃有望拉动纯碱需求快速提升。

2021 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到 170GW,国内新增光伏装机量近 55GW。

据 CPIA 数据,十四五期间,我国年均新增光伏装机或将超过 75GW。

光伏装机量的增加,叠加双玻组件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将极大地拉动光伏玻璃需求,进而带动纯碱需求快速增长。

据百川,当前光伏玻璃库存已由年初高点降至约 6.3 万吨,镀膜 3.2mm 均价进一步回升至 28 元/平米。

22 年国内光伏玻璃合计新增日熔量约 6550 吨/日,对应全年光伏玻璃增量约 236 万吨。

按照光伏玻璃单耗 0.2 吨纯碱计算,则年内新增纯碱需求约 47 万吨,在年内无新投放产能的情形下,纯碱供给紧平衡局面有望维持,价格或将持续上涨。

当前纯碱出口仍处低位,后续量价有望超预期。

我国是纯碱净出口国, 21 年国内出口量约 76 万吨,20 年及之前年份出口量均在百万吨以上。

海外化工合成纯碱产能占比约 20% (主要为氨碱法),能源价格暴涨推升海外纯碱成本。

当前国内出口占比仍不足 5%,后续国内纯碱出口量、价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
3.2 稳经济背景下,氯碱景气有望上行,同时出口套利窗口正在打开
3.2.1 碳中和背景之下电石的资源化属性凸显
电石能耗控制趋严。

2021 年 3 月 5 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优化。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化工联合会调查数据显示,全行业碳排放量超过 2.6 万吨标准煤的企业数量约 2300 家,碳排放量之和占全行业总量的 65%,且主要集中在甲醇、合成氨、电石、PVC、煤制油等子行业。

其中,电石行业生产成本的 40%为电耗,单吨电石生产需耗电 3500 度,耗电量极大,并且其生产原料生石灰在锻造过程中也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电石高耗能、高排放的特性使得其成为我国双碳目标下的重点整改对象。

以内蒙古为例, 2021 年 2 月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确保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若干保障措施》,确定 2021 年全区能耗双控目标为单位 GDP 能耗下降3%、能耗增量控制在 500 万吨标煤,从 2021 年起,不再审批焦炭(兰炭)、电石、聚氯乙烯(PVC)等项目,确有必要建设的,须在区内实施产能和能耗减量置换,这标志着我国电石能耗控制的进一步趋严。

我国电石产能持续退出,2021 年部分产能复产,但仍处于供给紧张状态。

我国电石产能主要集中在西北和华北地区,两地产能占比超过 60%。

此外,我国电
石行业集中度较低,代表性企业包括中泰化学、新疆天业、君正集团、湖北宜化等。

自 2015-16 年起,由于环保限产、落后产能出清等政策,我国电石产能不断下降,有效产能从 2016 年的 4429 万吨降至 2021 年的 3348 万吨,退出产能达 1081 万吨。

2020 年我国电石产量受下游 PVC 行业景气提升拉动,提升至 2757.9 万吨,超过 2016 年水平,产能利用率则从过去 4 年的60%-65%提升至接近 85%。

进入 2021 年,行业有 70-80 万吨左右的电石复产,使得行业有效产能小幅提升。

同时由于下游地产景气有所回落,且 PVC 价格上涨迅速导致终端接受度下降,电石市场供需偏弱,四季度起逐步累库、价格下降。

对于 2022 年,据卓创资讯和百川盈孚统计,国内将有约 240-270 万吨电石产能投产。

然而考虑到当前国内 PVC 的电石法配套率不足 80%,同时当前国内完全新建商品化电石产能基本不会得到批准,而是需要作为 PVC 新建产能的配套而存在。

故以当前国内电石有效产能 3348 万吨测算,根据 80%的下游应用于 PVC 中的 20%的电石为非配套 PVC 生产,假设其中的一半将在行业配套率提升的背景下逐渐退出,故预计未来将有 270 万吨左右的电石产能退出。

因此,在行业整体有淘汰、有新增的背景下,随近几年可能会出现新的电石装置,但我们判断整体电石产能将基本不会增长,电石行业将长期处于供给紧张的局面,变化主要在于 PVC 配套电石率的提升。

3.2.2 PVC需求受地产支撑较为稳健,同时电石给予成本端强支撑
从供给端看,据百川盈孚统计,2021 年国内 PVC 有效产能为 2590 万吨,与2020 年持平。

预计 2022 年国内 PVC 产能将新增 280 万吨左右,2023 年将新增 80 万吨左右。

从需求端看,在地产行业竣工提升的拉动下,PVC 下游的建筑管材等产品需求旺盛。

从历史上看,房地产竣工面积可作为 PVC 行业的景气判定指标,其通常与 PVC 价格景气同步或领先 0.5-1 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国内房地产竣工面积达 10.14 亿平方米,同比+11.8%;截至2022 年 3 月国内房地产竣工面积累计 1.69 亿平方米,同比-11.5%。

而作为房地产竣工面积领先指标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于 2021 年 6 月末和 2021 年 12 月末分别同比+15.0%、+4.4%。

总体看,PVC 下游需求受地产支撑较为稳健。

从成本端看,PVC 价格与上游原材料电石价格走势基本一致,若电石价格快速上涨,自备电石进行 PVC 生产的企业和外购电石的企业成本差距巨大,利润差距显著提升。

电石供需结构的紧张带来的电石价格高位维稳,将给予PVC 较强的成本支撑。

3.2.3 烧碱产能增长趋稳,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2016 年起,国内烧碱市场持续上涨,企业盈利状况好转,同时多项针对供给侧的改革政策出台,规模较小及落后产能持续退出,行业壁垒提高、竞争格局向好,整体产能进入低速增长的平稳发展阶段。

据中国氯碱网统计,截至 2020 年底,我国烧碱生产企业共 158 家,烧碱总产能共 4470 万吨,较 2019 年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