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合理应用。
方法对目前临床使用抗生素现象进行分析。
结果抗生素使用广泛,亟须规范。
结论加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合理用药。
【关键词】
抗生素;细菌感染;合理应用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作为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武器,在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近年来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特别是不合理应用、误用、滥用,造成了广泛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大量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导致了用药剂量的加大甚至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大量统计资料提示:全球死亡人数中有七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自然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
如此广泛地使用抗生素对生态或微生物均有明显影响。
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项重要的课题。
1 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存在的问题
1.1 无适应证或适应证不明确各级抗生素都有明确的适应证,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产酶耐药阴性杆菌效果好,抗菌谱扩大,耐酶性能更强,但临床上有医生将其应用于病毒性肺炎、一般伤风感冒、麻疹等治疗,亦有对金葡菌感染给予作用明显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1.2 不熟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剂量、溶媒、给药间隔,给药途径,疗程长短不当,不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从而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应。
另外,由于滴注时间太长,增加了药物的降解,也是疗效降低的原因之一。
1.3 不合理联合用药如杀菌剂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与抑菌剂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轻则降低疗效,造成浪费,贻误治疗时机,重则引发药源性疾病。
1.4 试探性用药无细菌试验报告和血象检查报告,仅根据经验无针对性用药,增加了用药种类和用药量,往往造成严重后果。
1.5 经济利益因素的影响某些医务工作者在回扣提成的诱惑下,忽视了抗生素的适应证,忽视了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某些患者片面认为价格贵、新上市的药品就是好药,向临床医生主动要求给于该药治疗,这些均有可能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抗生素在临床大量、广泛的使用,提高疾病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导致目前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临床效果不满意。
2 使用抗生素应注意的问题
2.1 抗生素使用的矛盾性只要使用,细菌耐药性不可避免。
细菌对某种抗生素的固有耐药是细菌抵御抗生素的天然特性,而耐药性变异则是在抗生素选择性压力下,细菌适应环境进化的结果。
2.2 抗生素资源的有限性由于无节制的开发与滥用,抗生素资源正在迅速枯竭。
抗生素研发从地表向太空、海洋、深层地下发展,但收获甚微。
化学合成是研发抗生素的另一途径,但在大量的化合物中,但对细菌有效,最终能够上市的也很有限。
2.3 滥用抗生素,出现耐药性滥用抗生素会加重社会负担,保护抗生素资源,维护人类健康,是当今至关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降低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必须加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
2.3.1 针对病毒性感染一般来讲,抗生素不能用于由病毒引起的感染;即使是由细菌所致,频繁的抗生素使用也并非会缩短病程;如:因支原体和衣原体肺炎,抗生素的治疗有效但也不会缩短病程。
2.3.2 广谱高效的抗生素治疗轻微感染在临床工作中一线抗生素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要使用二线、三线抗生素。
合理用药的含义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
2.3.3 术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预防用药手术后过早的预防性用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也应予以严格控制。
2.3.4 缺少细菌学和药敏知识的不确定经验性用药
2.4 抗生素的相互作用两种以上抗生素合用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更大。
据统计,2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
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80%。
3 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几点建议
3.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适应证,不能滥用抗生素。
凡属可用可不用的情况尽量不用,抗菌素的联合使用要有明确的指征,合用药一般二联为宜,选择没有拮抗而有协同作用或大于两药单用总和的抗生素。
3~4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会加大其毒副作用,属不合理用药。
不随意联合用药,减少细菌接触药物的机会。
不滥用预防用药和局部用药,纯病毒感染性疾病及对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盲目使用抗生素。
3.1.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3.1.2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1.3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3.1.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
3.2 严格掌握剂量、疗程,以保持有效抗菌浓度,控制耐药性的发展。
同时应避免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3.3 充分掌握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药理性质对抗生素的抗菌谱、作用机理、体内过程、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组成、剂量、给药途径等做到心中有数。
随时了解药物的研究进展情况和市场情报信息。
3.4 制定切实可行的的合理应用抗生素制度,在临床应用抗生素之前尽可能对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做出病原学诊断,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证,减少或避免经验性使用抗生素,选择抗生素之前,应根据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控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