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A.滞.留(zhì)麾.下(huī)诘.难(jié)重蹈覆辙.(zhé)
B.旁骛.(wù)亵.渎(xié)聒.噪(guō)一抔.黄土(péng)
C.睿.智(ruì)陨.落(yǔn)相契.(qiè)廓.然无累(guó)
D.扶掖.(yè)恣.睢(zì)别墅.(yě)庶.竭驽钝(shù)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晨曦猝不及防郑重其事如释重负
B.旁骛稍纵即逝置之不理兵慌马乱
C.惋惜不攻自破造遥生事顶礼膜拜
D.遮蔽重峦叠障棱角分明矫揉造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
..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
B.有些地方官员对上级政策阳奉阴违
....,真该被批评惩罚!
C.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简直天衣无
...缝.。
D.希望阳江市政府不负众望,走出一条城乡统筹
..发展的创新之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创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区”活动开展以来,使社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B.长江沿线环境大整治,不仅让长江岸线美了,居民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很大提升。
C.此次深圳航空开通的航线可由南昌直达乌鲁木齐,为旅客节省了1个多小时左右的旅行时间。
D.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大干部积极发挥模范传统,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称赞。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设问)
B.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比喻)
C.青海湖的蓝,蓝得纯净,蓝得深湛,也蓝得温柔甜雅。
(排比)
D.山坡上收几颗粮食,草场上养些牛羊。
(夸张)
6、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哲人说,你想的对象大,心就大;你想的对象小,心就小。
②空间小,心就会像小水洼,即使一阵微风也能使之心神不宁;空间大,心便会像海一样,装得下十二级飓风,万丈狂澜。
③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灵空间的大小取决于一个人的思想、襟怀。
④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行,它需要心灵有足够大的空间。
⑤也就是说,心里面想着绝望、仇恨,与怀着向往、宽容,其心灵空间截然不同。
A.④③②①⑤ B.①⑤②③④ C.④②①③⑤ D.①②⑤④③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2)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4)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5)亚锦赛上,中国女排姑娘不提困难,以“____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奋力拼搏,终获冠军,重登亚洲之巅。
(杜甫《望岳》)
(6)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用鹤的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之情。
(刘禹锡《秋词》)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楚王急召太子。
楚国之法,车不得至于茆门。
天雨,廷①中有潦②,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
廷理曰:“车不得至茆门。
至茆门,非法也。
”太子曰:“王召急,不得须无潦。
”遂驱之。
廷理举殳③而击其马,败其驾④。
太子入为王泣曰:“廷中多潦,驱车至茆门,廷理曰'非法也',举殳击臣马,败臣驾。
王必诛之。
”王曰:“前有老主而不逾,后有储主而不属⑤,矜⑥矣!是
真吾守法之牙也。
”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节选自《韩非子》)(注释)①廷:通“庭”,院子。
②潦(liǎo):路上流水或沟中积水,文中指庭院积水。
③殳(shū):古兵器名,用竹木为之,一端有棱。
④驾:帝王车乘总称,文中指太子所乘之车。
⑤属:归属。
文中指迎合,依附。
⑥矜:自负,贤能。
文中是贤能的意思。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子遂驱车至于茆门于是
B.击其马,败其驾失败
C.前有老主而不逾超越,违反(法令)
D.是真吾守法之牙也这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3)下列各项对文中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楚王急着召见太子,但天下雨,庭院中有积水。
B.按照楚国的法令,车不能到茆门,所以被廷理劝告离开。
C.太子向楚王哭诉自己的车驾被拦,要求楚王诛杀廷理。
D.文中“不逾”、“不属”等词,说明楚王是赞赏廷理的做法的。
(4)根据文中“太子”的行为推断,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5)韩非子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中“楚王”对待“太子”投诉的做法,是否体现了这种思想?结合内容,说明理由。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
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
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
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
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
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
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
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作寻常重复”,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
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
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
..能达到63%。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
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
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
成功多是苦难辉煌,成长多为浴火重生。
想要前进,最快的脚步是“负重”,因为“挑担子的比散步的走得快”。
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就是倒退的开始。
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的搏斗,与自我的较量,与自己较劲才能有长进。
吃得苦中苦,方能有所成。
敢于到吃劲岗位“淬火”,到艰苦一线“蹲苗”,在事上磨练自己,用时间灌溉自己,多挑战“不可能”才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选自《解放军报》2018年)1.具体说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折叠”的内涵?
2.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③段的论证思路。
3.第④段中加点词“仅”“竟然”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第⑥段中提到:“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当如何“增加人生的厚度”。
2、上善若水
张笑天
①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②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③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①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④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⑤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
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⑥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⑦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⑧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诸葛亮、高俭、卢翊、阿尔泰、丁宝桢……这些确保天府之国旱涝保收的官员们,生前也许没有立过德政碑,但后人有情。
如今,他们就矗立在伏龙观前堰功道两侧,供人瞻仰。
都江堰成就了他们,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⑨临别的晚上。
我们在郡府楼上吃着美味的河鲜,窗外是涛鸣的和弦,真是一种久违的幸福。
(注释)离堆:专指人工开凿河道而形成的河间孤丘。
1.开头一节的三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2.第⑦段可否删除,为什么?
3.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4.赏析下列语句。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5.本文在写作上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四、写作题(40分)
题目:这事,真带劲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
A
A
C
B
A
C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留取丹心照汗青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学而不思则罔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
(1)①B
(2)乃益爵二级/而开后门出太子/勿复过
(3)B
(4)他是一个一意孤行,目无法纪的人。
(5)韩非子明确提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文中“楚王”对待“太子”的投诉,不仅没有怪罪廷理,还夸奖他,认为他是“守法之牙”,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三
1.“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折叠”是生动的重复;“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折叠”是“折磨”的叠加。
2.首先提出“‘折叠’是生动的重复”这一观点,接着以老驴拉磨为例和引用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话,论述了“简单的重复不能产生质的飞跃”,再列举《兰亭序》的事例,强调重复中要有变化、创新,最后再次点明观点:“进行生动的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
3.不能删去。
“仅”在这里强调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低,“竟然”表示结果出乎意料。
如果删去,就不能有力论证“‘折叠’是耐心的坚持”这一观点,加点词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示例:我们应当从现在做起,善于“折叠”自己,明确自己心中的目标,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见闻,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养;要善于思考,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创新;面对困难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挑战的勇气,坚持磨炼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这样才能增加人生的厚度,获得成功的硕果。
1.领起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由实到虚的思路,激发读者的思考。
2.不能删掉。
内容上,本段主要写了现实中污染严重的江河,与眼前生机盎然的都江堰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的议论、抒情作铺垫。
3.因为①都江堰的建造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②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③功效长久:至今仍在发挥灌溉、防洪的作用;④体现了“上善若水”的哲学思想。
(能结合原文回答,意对即可)4.运用对比突出了都江堰功效长久,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5.托物寓意: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物喻人:借水的品性比喻做人要做上善之人。
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思考。
(答出以上两点即可)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