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
是一个重要的安全管理过程,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都需要进行。

它的目的是识别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的危险源,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控制,以降低事故和伤害的发生风险。

危险源辩识是指通过分析和检测,找出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发生的潜在风险因素。

这些风险因素可以是来自设备、人员、环境和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的隐患。

首先,对于设备来说,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可以包括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化学品泄露等。

这些都可能导致设备事故发生或人员遭受伤害。

其次,人员因素也是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员工可能没有接受过足够的培训和指导,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不了解或不熟悉,这可能导致错误的操作和事故的发生。

再次,环境因素也是需要考虑的危险源。

例如,工作场所的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存在有害气体或粉尘,这些都可能导致职业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最后,工作流程也可能具有潜在的危险源。

例如,工作流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步骤或程序,可能使操作复杂化,增加了错误操作的风险。

辩识危险源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通过定量或定性的方法,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对工作流程和人员安全的潜在威胁程度。

风险评估方法通常包括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

定性风险评估主要是基于专家判断和经验,对危险源的严重性和频率进行评估和排序。

定量风险评估则更加科学和系统,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计算潜在风险值。

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帮助我们确定哪些危险源是重要的和需要紧急处理的,以及采取何种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控制措施的选择通常是根据评估的结果和风险级别来确定的。

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
1. 工程控制:通过改变工作场所的设计或设备配置,消除或隔离危险源。

例如,安装机械保护装置、提供足够的通风等。

2. 行政控制:通过制定安全规程和操作程序,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监督,以确保正确的操作和行为习惯。

例如,制定安全指导手册、培训员工安全操作等。

3. 个体防护措施: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以保护他们免受危险源的伤害。

例如,提供头盔、耳塞、防护服等。

4. 应急控制:事故发生时,采取应急措施和启动紧急救援计划,以减少损害和危险。

风险评价和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和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在每个组织和行业中,都需要建立完善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的制度和机制,以确保员工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二)
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和员工健康的关键环节。

以下将重点介绍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工作场所危险源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确定。

常见的工作场所危险源包括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高温、高压、噪声、尘埃等。

危险源的辨识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

第一种方法是查阅相关资料。

通过阅读安全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艺流程图等文件,可以了解到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第二种方法是实地勘察。

在实地勘察时,应仔细观察工作环境、设备、物质等,注意现场存在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

第三种方法是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

可以向员工发放问卷,询问他们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危险源,以及他们对该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措施的建议。

同时也可以与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工作场所危险源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辨识出的危险源,需要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危险源对员工的潜在威胁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险源的性质、暴露时间、员工数量等因素,综合评估对员工的风险程度。

具体评价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式。

定性评价是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主观判断,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以确定出哪些危险源对员工的威胁最大。

定量评价是根据具体数据和参数进行科学计算,得到真正的风险值。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风险系数法、层次分析法等。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

工程控制是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工艺流程或设备配置等方式来消除或减少危险源。

例如,安装气体检测报警系统、改进设备结构设计等,以减少化学品泄漏、机械设备故障引起的风险。

行政控制是通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培训教育、设立警示标志等方式来管理和引导员工的行为。

例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员工的操作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通过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潜在风险。

个体防护措施是为员工提供个体防护装备和设施,以减少危险源对员工的伤害。

例如,提供适当的防护眼镜、手套、呼吸器等,以确保员工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

总而言之,危险源的辨识和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措施是保障工作场所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勘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可以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方法,可以评估危险源对员工的风险程度。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采取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措施来降低风险,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
1.目的
为准确识别公司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好有效控制。

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3.工作程序
3.1.程序描述
要控制安全生产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重大危险源,据此策划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

3.2危险源识别
3.2.1危险源识别时要考虑以下业务活动和影响因素范围:
a.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的作业活动;
b.作业现场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
c.现场临时设施及作业现场的平面布置;
d.作业工艺流程;
e.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等;
f.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及低温等有危险源的作业部位);
g.各项制度的规定;
h.安全防护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i.进入生产区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内部员工、访问者或其他人员。

3.2.2识别和评价的时间
公司每年3月份,将办公区域、到生产区的路途和生产区作业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

3.2.2.2危险源辨识方法,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识别:
a.经验对比法;
b.询问与交谈;
c.现场观察;
d.过程分析等
3.2.3根据本公司作业活动的实际情况,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如下:
1.高处坠落:脚手架、吊篮、电动葫芦、检修用卷扬机、物料提升机、等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
2.物体打击:包括钢管、扣件、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物体的打击;
3.机械伤害:包括卷扬机、电锯、减速机、拉链机、提升机、磨机、破碎机、皮带输送机、风机、搅拌机等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
5.触电: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各种机电设备用电、雷电击等伤亡事故;
6.火灾和爆炸:包括作业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电焊作业、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炔瓶、火工材料的燃烧与爆炸;
7.坍塌:包括物料提升机等、堆置物、建筑物倒塌等;
8.淹溺:洪水、游泳、洗澡、失足落水等;
9.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在施工或到工地路途的伤害;
10.中毒和窒息:煤气中毒等伤害;
11.职业病:电焊、粉尘、水泥粉尘等引起的职业病。

12.预热器清堵;
13.篦冷机清理烧结料;
14.清库作业;
15.入窑检查;
16.入篦冷机检查;
17.皮带输送机巡检
18.提升机巡检
19.拉链机巡检
20.看磨工
21.回转窑巡检
22.风机巡检
23.包装工
3.2.4相关单位及公司总共和安全员按上述识别方法进行危险源的识别,并填写《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清单》报安全环保科,安全环保科负责整理列出公司《危险源台账》。

3.3危险源的风险评价
各有关单位危险源识别后,根据危险源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由此带来的事故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风险评价,确定本单位或作业中存在的重大危险源。

风险评价采取以下评价方式:
3.3.1直接判定法,对下列危险源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曾发生过事故,仍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c.直接观察、评价确定的重大危险。

3.3.2定量计算法
3.3.2.1对其他危险源风险评价采取定量计算法(D=LEC),即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对危险源辩识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

LEC法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法-半定量,用来评价作业的危险性公式:D=LCE
其中:D危险性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员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3.3.2.2风险分级
对于计算出来的风险值,确定当D﹥320以上(即5、4级)时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相关单位按定量计算方法计算出风险值,根据分级方法(见下表)对危险源识别结果进行分级。

根据LEC法确定的D值对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危险级别的划分:
危险等级划分
3.3.3各单位在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后,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并报安全环保科备案。

3.4安全环保科根据各单位上报的《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清单》编制全公司《重大危险源台账》报主管安全副经理审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至各部门。

3.5风险控制
各单位对涉及的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控制。

3.5.1风险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标志/警告、隔离、个体防护及管理控制的原则,实行分级控制,法律法规强制性要求的必须控制。

3.5.2风险控制措施包括:
a.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b.执行或制定安全操作规程;
c.培训教育;
d.加强现场监督检查;
e.现场警示;
f.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和配备安全防护用品;
g.制定应急预案。

3.5.3针对普遍存在的重大危险源,各单位要通过运行控制程序加以控制。

对那些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能够用运行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进行控制,且需要采取专门措施才能够控制(包括需要投资的)或有时效性限制的或需组织持续改进的重大危险源需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6危险源的更新
3.6.1在日常情况下,安全环保科每年5月份组织有关人员对《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清单》和《重大危险源台账》进行整理和重新确认,当发生3.6.2所列情况时随时更新和调整,管理者代表组织有关人员对需要更新的危险源进行确定,安全环保科将更新后的《重大危险源台账》印发到各单位。

3.6.2在下列情况下相关单位应对危险源及时进行更新识别,判定重大危险源并上报安全环保科。

a.本公司的生产活动发生重大变化或发布、修订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时;
b.生产过程中因设备变更增加的项目;
c.当生产过程中发生工艺或有四新(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项目的引进、开发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