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山水田园诗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诗主要以 山水作为描写和抒 发感情的对象,描 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 园风光为题材。主 要是描写农村生活、 农夫和农耕。
教材联想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饮酒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前四句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 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 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 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4.对生活、 人生哲理的 感悟。
5.写禅意、 禅趣,寄寓 孤高、幽独 的情怀
后两句即景说理,启迪人们 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 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 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 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 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 世俗、寄情山水遁世无门 的情怀。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
静态描写。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
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阅读下面的宋诗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体现了对劳动生活的喜爱。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情感常用术语:
• 热爱自然 钟情山水 向往自由 •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建功 • 生活闲适 悠然自得 淡泊宁静 • 志趣高远 寄情山水 渴望归隐 • ……
四、鉴赏方法
1.把握意象: (1)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2)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17天津】
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 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 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 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 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融景于 情,情 景交融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诗人以饱满的热情为我们勾勒了一 幅雄奇壮丽的泰山风光图,字里行 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勃的朝气 和志向。
对比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及 喜悦之情。
借景抒 情动
静结合、 白描。
教材链接
内容情感
手法借鉴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赞美农村风光和淳朴的民俗,流 露出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寓理于景, 情景交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
员外
描写的细雨和小草,赞美了初春的美
天街小雨润如酥, 景。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的生机蓬勃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6.歌颂劳动生 活,以及在劳 动中与农民的 深厚情谊。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陶渊明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色遥看近却无。 景象的喜悦赞美之情。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比喻
观沧海 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 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 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 的抱负。
虚实结合、 想象、借 景抒情
教材链接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内容情感
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 这种生活的向往。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 化,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 感悟。
手法借鉴
景、事、 情完美地 结合
富有哲 理
积雨辋川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 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3.表达对归 隐生活、闲 适恬淡的田 园生活的喜 爱、向往。
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 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 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前四句写诗人静观所见,后四 句写诗人的隐居生活。表现了诗 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 致。
情景交 融、动 静结合
①山水田园诗 分为山水诗与田园 诗。山水诗指园生活为吟 咏对象的诗。
②常见意象:溪
水、山石、松林、野
老、柴门、桑麻、南
亩、五柳、明月、渔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境术语
宁静、静谧、纯朴、自然、美好、 平和、和谐、恬静、幽雅、空灵、 安逸、安详、清幽、明净、飘逸、 清新、清淡、旷远、雄奇、迷离、 孤寂、凄凉、凄清、萧瑟
活用诗中字与词,双 音节词写意境。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本诗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作者写景绘形绘声绘色,通过桃花、柳丝、 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营造了静谧 明朗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安适(闲适恬静)的 心境。
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或:使用渲染手法。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缨、青豆)、悦目 怡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如上句由朱缨、青豆、酒三个名 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 画面感。
五、景物作用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 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 “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
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 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
六、掌握景物描写方法
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
动静
点面
感官
技巧
正侧 虚实
白描
明丽斑斓、低沉暗淡
修辞
[正宫]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 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 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 的代称。 (06浙江卷)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 然图景,其中___________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 征,而____________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1.流水 白云 2.(1)点明渔父(隐士)居住的环境是与世隔绝、 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其对所处环境的喜爱、 自豪之情;(2)写出渔父(隐士)超然尘世的情怀和 隐逸的情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第二句从什么角度 写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仰视;低头;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 朦胧飘渺、安静祥和的兰溪山色。
18
[16天津]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 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就为全 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
4)表达人物心情。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中即以美好的春天涌动的江水绚丽的花
朵和明月夜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寂寥和愁苦。
5)创
造意境,含蓄无限
(12·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杭四月
[元]白 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 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使1用)对诗比的(颔映衬联)在的手写法景。上如上用下了句之多间种的表朱缨现与手绿草法、,青请豆指与出白鹅其的中鲜明一对种比 并(上结句合中朱诗缨句的简“朱要”分与青析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
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 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来表 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 叹,以及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2.对官场仕途 的厌倦,对现 实的不满,怀 才不遇的苦闷
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 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又隐 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 的厌恶之感。表现不愿同流 合污,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 尚的情操。
歌等。
一、山水田园诗的典型意象
1、景物:野径、古木、郭外、原野、农田、墟落、 炊烟、孤云、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 三径、东篱、空林、空山、禅房、古寺、暮钟、 2、人:邻人、野老、樵夫、渔夫、山客、隐士、山 中人、松下客、牧童、渔翁、浣女、农夫、林叟、谪 宦、接舆 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 4、植物:五谷(黍)、栗、菊花、柳、竹、桑麻、 桑榆、桃李、麦苗、豆苗、稻香、绿树、桂花 5、动物:鸟、鸡、犬、蚕、蛙、雀、白鹭、鸟雀、 黄鹂、归鸿、牛羊、幕蝉、谷鸟、暮禽、孤莺
里外、俯仰等); (3)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4)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分析意境: (1)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
图景。 (2)概括景象(意境) 特点。
3.体会情感: 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 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品味语言: 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 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二、常用典故
(1)采薇:相传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不愿做 周的臣子,在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古时” 采薇“代指隐居生活。 (2)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 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3)鸥鹭忘机:出自《列子·黄帝篇》。“汪机” 是道家语,意思是忘却计较,巧诈之心,与世无争, 后比喻淡泊隐居,不以世事为怀。 (4)严子陵:名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