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玉林市初三上学期化学试卷及答案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广西玉林市化学初三上学期模拟试卷及答案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空气
C、氯化钠晶体
D、纯碱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单一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蒸馏水(A)、氯化钠晶体(C)和纯碱(D)都是纯净物。

空气(B)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纯净物。

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H₂ + O₂ → 2H₂O
B、CaCO₃ → CaO + CO₂
C、2KCl + AgNO₃ → 2KNO₃ + AgCl
D、HCl + NaOH → NaCl + H₂O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是化合反应,选项B是分解反应,选项D是中和反应。

只有选项C中,
氯化钾(KCl)和硝酸银(AgNO₃)反应生成了硝酸钾(KNO₃)和氯化银(AgCl),这是典型的置换反应。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自来水
C. 氧化铁
D. 矿泉水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混合物则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的物质组成。

选项A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选项B自来水含有水以及少量矿物质等,属于混合物;选项C氧化铁只含有一种物质,因此是纯净物;选项D矿泉水中含有水和多种矿物质,同样属于混合物。

4、下列哪个过程是物理变化?
A. 铁生锈
B. 纸张燃烧
C. 冰融化成水
D. 食物腐败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而不产生新的物质的过程。

选项A铁生锈是一个化学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的物质——铁锈;选项B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因为纸张转化为灰烬等新物质;选项C冰融化成水仅仅是状态的变化(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因此是物理变化;选项D食物腐败涉及到微生物的作用,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的是()
A、硫酸(H2SO4)
B、氢氧化钠(NaOH)
C、碳酸(H2CO3)
D、盐酸(HCl)
答案:B
解析: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硫酸(H2SO4)、碳酸
(H2CO3)和盐酸(HCl)都符合这个定义,属于酸。

而氢氧化钠(NaOH)在电离时产生的是氢氧根离子(OH-),属于碱,不是酸。

因此,正确答案是B。

6、下列关于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A、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统称为元素
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C、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称为金属化合物
D、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或离子互称为同位素
答案:A
解析:元素是由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都是元素的一种,所以选项A的说法是错误的。

选项B、C和D的说法都是正确的。

因此,正确答案是A。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自来水
C. 液氧
D. 石灰石
答案:C. 液氧
解析:液氧是由单一物质——氧气构成的,因此它是一种纯净物。

而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自来水含有水以及溶解在其中的各种矿物质,故也是混合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通常还包含其他杂质,所以也归类为混合物。

8、某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二周期 IIA族
B. 第三周期 IA族
C. 第三周期 VIIIA族
D. 第四周期 IB 族
答案:B. 第三周期 IA族
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则,质子数为11的元素是钠(Na)。

钠位于第三周
期(即有3个电子壳层),并且由于它的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位于IA族(旧命名法为第1族)。

IA族的元素都是碱金属,它们的特点是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容易失去这个电子形成+1价的离子。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二氧化碳(CO2)
B、水(H2O)
C、氧化铁(Fe2O3)
D、氢氧化钠(NaOH)
答案:D
解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二氧化碳、水、氧化铁都符合这一条件,而氢氧化钠由钠、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符合氧化物的定义,因此选D。

10、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水和铜
C、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答案:D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B、C都符合这一定义,而选项D是分解反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成氯化钾和氧气,因此选D。

1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食盐水
C. 氧化铜
D. 石灰石答案:C. 氧化铜解析:氧化铜是一种由铜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成分单一,故为纯净物;而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食盐水是由食盐(NaCl)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也属混合物;石灰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CaCO3),但通常含有其他杂质,因此也被视为混合物。

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冰
B. 铁生锈
C. 玻璃破碎
D. 蒸发海水得到食盐答案:B. 铁生锈解析:铁生锈过程中铁与空气中氧气及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铁(Fe2O3),产生了新的物质,因此属于化学变化;而水结冰只是水的状态从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物理变化;玻璃破碎只是外形改变,并未形成新物质,也是物理变化;蒸发海水得到食盐,仅仅是通过除去水分使NaCl析出的过程,同样没有新物质产生,仍是物理变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食盐水
B、纯碱(碳酸钠)
C、空气
D、矿泉水
答案:B
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食盐水、空气和矿泉水都是混合物,它们由多种物质组成。

纯碱(碳酸钠)是一种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2、下列实验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生锈
B、木炭燃烧
C、蔗糖溶解在水中
D、酒精燃烧
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形态、状态或位置上发生变化,但物质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蔗糖溶解在水中是物理变化,因为蔗糖只是从固态变成了溶解在水中的状态,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铁生锈、木炭燃烧和酒精燃烧都是化学变化,因为它们都生成了新的物质。

3、下列关于化学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和臭氧的分子式相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B、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对人类和环境有重要影响
C、氢氧化钠和硫酸都是强碱,它们在水中完全电离
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E、氯气在常温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答案:ABDE
解析:
A、氧气(O2)和臭氧(O3)的分子式不同,氧气的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而臭氧的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虽然分子式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确实不同,臭氧有强氧化性,而氧气相对较弱。

B、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对地球的大气层有重要作用,如调节地球温度。

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C、氢氧化钠(NaOH)是强碱,硫酸(H2SO4)是强酸,硫酸在水中完全电离,但氢氧化钠也是强碱,不是强酸。

D、铁(Fe)和硫酸铜(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FeSO4)和铜(Cu),这个反应是典型的置换反应。

E、氯气(Cl2)在常温下是黄绿色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对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都保持不变,这种变化属于__________ 变化。

(答案:物理)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但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个数不变。

这种变化被称为化学变化。

2、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____ 。

(答案:O2)
解析: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在给出的选项中,氧气(O2)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属于单质。

其他选项如果是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在化学反应2H₂ + O₂ → 2H₂O中,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 ______ ,这个比例在反应中保持不变的原因是 ______ 。

答案:1: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于其摩尔比。

解析:在这个化学反应中,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和1,因此它们的摩尔比也是1:2。

这个比例在反应中保持不变是因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因此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也保持不变。

4、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______ ,属于化合物的是 ______ 。

答案:N₂,H₂O。

解析:单质是指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N₂是由两个氮原子组成的单质,H₂O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化合物。

其他选项如NaCl(氯化钠)、CO₂(二氧化碳)等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5、在实验室中,小明需要测定某固体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以下是实验步骤:
①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样品;
②将固体样品溶解于稀盐酸中;
③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产生的气体;
④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残留固体。

请填写以下实验步骤中缺失的数字:
①______g;
③______ml;
④______g。

答案:
① 2.5;
③ 20;
④ 1.5。

解析:
① 在实验中,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常取用的固体样品质量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2-3g之间。

这里取2.5g作为样品质量。

③ 根据实验原理,当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完全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为了确保气体收集的充分,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气体通过,这里取20ml 作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的时间。

④ 实验结束后,通过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残留固体,即可得到不溶性物质的质量。

由于实验中未给出具体数据,这里假设残留固体质量为1.5g。

四、计算题(5分)
题目:已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Fe2O3,请计算:
(1)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在标准状况下,25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是多少mol;
(3)如果该化合物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生成1kg铁需要多少mol该化合物。

答案:
(1)相对分子质量: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 2 × 55.85 + 3 × 16.00 = 159.7(2)物质的量:n = m / M = 25g / 159.7g/mol ≈ 0.157mol
(3)化学方程式:Fe2O3 + 3CO → 2Fe + 3CO2 生成1kg铁所需的物质的量:n = m / M = 1000g / (2 × 55.85g/mol) ≈ 8.91mol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计算Fe2O3的相对分子质量,即各元素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根据物质的量公式n = m / M,计算25g该化合物的物质的量。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生成1kg铁所需的物质的量。

由于1mol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5.85g/mol,因此生成1kg铁所需的物质的量等于1kg铁的质量除以1mol铁的
相对分子质量。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金属M的化学性质进行研究,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将金属M置于空气中,发现M逐渐被氧化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实验二:将金属M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M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实验三:将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发现M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一中,金属M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中,金属M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三中,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金属M可能属于以下哪一类金属?请说明理由。

A. 碱金属
B. 碱土金属
C. 过渡金属
D. 贵金属
答案:
(1)4M + O2 = 2M2O
(2)M + 2HCl = MCl2 + H2↑
(3)M + CuSO4 = MSO4 + Cu
(4)C. 过渡金属
解析:
(1)实验一中,金属M在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黑色物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写出金属M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4M + O2 = 2M2O。

(2)实验二中,金属M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说明有氢气生成。

同时,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说明金属M与盐酸反应生成了相应的金属氯化物。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金属M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 2HCl = MCl2 + H2↑。

(3)实验三中,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金属M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说明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生成了金属M的硫酸盐和铜。

根据反应现象,可以写出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 + CuSO4 = MSO4 + Cu。

(4)根据实验结果,金属M与氧气、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均能发生反应,且能置换出氢气和铜,说明金属M具有较活泼的化学性质。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贵金属一般不具有这样的性质,而过渡金属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因此推测金属M属于过渡金属。

第二题
化学实验中,下列哪种物质的性质描述是错误的?
A. 氧气(O2):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支持燃烧。

B. 碳酸钙(CaCO3):白色固体,不溶于水,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 氢氧化钠(NaOH):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 氯化钠(NaCl):无色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可用于调味。

答案:D
解析:
A选项中,氧气的描述是正确的,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溶于水,且能支持燃烧。

B选项中,碳酸钙的描述是正确的,碳酸钙是白色固体,不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
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选项中,氢氧化钠的描述是正确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选项中,氯化钠的描述有误。

氯化钠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但其水溶液呈中性,而不是用于调味。

氯化钠确实可以用作调味品,但其描述中“水溶液呈中性”是正确的,而“可用于调味”并不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描述。

因此,D选项的描述是错误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