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曲度牵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曲度牵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曲度牵引结合中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8
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
组给予曲度牵引联合中频治疗,对照组给予拔罐联合中频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患
者颈部疼痛、压痛、颈椎活动度、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变化。

结果 2
组患者各100例,临床治愈、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67例(67%)、99%; 对照
组31例(31%)、86%。

总有效率比较p=0.007。

结论曲度牵引组在恢复颈椎功能方面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颈椎病、曲度牵引、中频、拔罐
【中图分类号】R2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213(2016)08-0258-02 Analysis about curative effects of a comprehensive therapy mainly based on curvature trac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Mao Guihua General Hospital of North China Petroleum Administration Bureau Affiliated to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Renqiu, Hebei, 062552
Fund program: A fund project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division of PetroChina Huabei Oilfield Company 2015-HB-G11-04
Key words: Cervical spondylosis, Curvature traction, Intermediate frequency, Cupping.
颈椎病是指维持人体颈椎平衡的肌肉失衡、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改
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一类综合征。

颈椎病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脊髓型、混合型五种类型[1]。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颈肩
部酸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无力、肌肉萎缩。

我院以曲度牵引为主治疗
颈椎病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颈椎病患者200
例其中颈型100例、椎动脉型80例、神经根型20例随机分成2组各100例。


察组颈型50例、椎动脉型40例、神经根型10例;男38例,女62例;年龄最
小24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37.12±8.9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半个月,平
均病程1±0.06年。

对照组颈型50例、椎动脉型40例、神经根型10例;男43例,女57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1岁,平均年龄36.96±8.35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1个月,平均病程1±0.13年。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以《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中各型的诊断标准为依据;x光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

颈型颈椎病:①头、颈、肩背部疼痛等不适感觉,并伴有相应压痛点;②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①有椎-基底动脉缺血征,眩晕及/或猝倒史;②旋颈诱发试验阳性;③ 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小脑梗塞方可确诊。

神经根型颈椎病:①
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
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症、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
痛为主的疾病。

1.3 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
损害性疾病,椎间盘炎、脊髓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椎体骨折,急性损伤;③先天性脊柱侧弯或椎管狭窄大于50%的患者;④生理曲度增大患者;⑤脊髓型
颈椎病。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做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曲度牵引结合中频治疗;对照组给予拔罐结合中频治疗。

1.5.1中频电疗:应用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电脑中频治疗仪。

患者取
俯卧位,将治疗仪的极片放于患者病变部位相应节段的颈部并置。

耐受量20min。

1.5.2拔罐治疗:在患者颈肩部压痛明显的四个部位拔火罐8min。

15天1疗程。

每日1次。

1.5.3曲度牵引:应用巴赫曼健康产品有限公司生产的6100型“曲度邦”牵引仪。

患者取仰卧屈膝位,将头颈部固定在牵引仪上治疗15-30min。

15天1疗程。

每日1次。

1.6疗效观察
1.6.1观察指标
①根据枕项部疼痛指数和压痛指数计算疼痛积分。

疼痛指数:无疼痛者计0分;劳累时疼痛者计1分;休息时疼痛者计2分;
休息时疼痛,且疼痛较重,服止痛药无效者计3分。

压痛指数:无压痛者计0分;深压时疼痛,浅压时无疼痛者计1分;浅压时
即痛,但尚可忍受者计2分;浅压时即痛,但痛不可忍者计3分。

2颈椎活动度:颈椎侧屈、前屈、后仰>40°,侧转>75°(0分);颈椎侧屈、
前屈、后仰20°-40°,侧转45°-75°(1分);颈椎侧屈、前屈、后仰10°-19°,侧转10°-44°(2分);颈椎因疼痛处于强迫体位,活动度不超过10°(3分)。

③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采用王楚怀等所制定的《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3],以评估患者眩晕症状、体征情况。

分值越高患者症状越轻。

1.6.2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4]。

临床治愈: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好转,旋颈诱发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治疗后疼痛积分小于或等于1分;显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明显好转,旋颈诱发试
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治疗后疼痛积分减少2/3以上;有效:症状和阳性体
征改善,旋颈诱发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可疑阳性,治疗后疼痛积分减少1/3--
2/3;无效:症状和阳性体征无改善,旋颈诱发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治
疗后疼痛积分减少不足1/3。

2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p=0.007(p<0.01),观察组各型有效率、临床治愈均显著高
于对照组。

治疗后观察组各型积分除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明显上升
外均明显下降,升降幅度大于对照组。

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3讨论
颈椎病是临床多发的骨关节病。

根据生物力学研究发现,颈椎力学失衡是引起颈椎病的
重要原因。

颈椎的稳定性由两大部分组成:内源性稳定包括椎体、附件、椎间盘和相连接的
韧带结构;外源性稳定主要为附着于颈椎的颈部肌肉[5]。

颈型颈椎病是其他各型颈椎病的早期阶段。

因外力损伤或姿势不良,颈椎长期处于过伸
或过屈的静力牵拉状态,颈肩部肌肉痉挛,刺激周围窦椎神经出现颈肩部的酸胀疼痛等临床
表现[6]。

颈椎外源性稳定失调未得到及时纠正,引起颈椎曲度改变、韧带劳损、椎间盘退变,使颈椎的内源性稳定失调,颈椎椎动脉或(及)神经根受压迫,出现颈枕肩背部及上肢疼痛
麻木,头晕、头痛等症状。

报道中使用的曲度牵引属于气囊牵引,是在仰卧位状态下进行的间歇牵引。

牵引时通过
气囊的充放气形成弧形循环作用力,将颈椎从后路托起,同时提供给椎体多方向应力,更好
地分离椎体的前路、中路和后路,消除椎间盘变性对神经血管的压迫和刺激。

同时使椎间盘
旁侧的小关节得到最大的伸展减压。

在增大椎间隙的同时,矫正椎体序列不齐,稳定颈椎,
恢复颈椎的生理曲度[7-8]。

中频治疗通过不同波形电刺激机体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放
松颈部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

拔罐疗法是借助于罐内产生的负压,引起局部皮肤充血或瘀血,达到消肿止痛作用。

对照组的治疗仅作用于颈部肌肉,可恢复颈椎动力平衡。

观察组的治疗用曲度牵引替代
拔罐疗法,可同时调节颈椎的动力平衡和静力平衡。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各项积
分变化均优于对照组(P<0.05)。

以曲度牵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贾连顺.现代脊柱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669-670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8):472-476
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8,13(6):245-24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187
邝适存,郭霞.肌肉骨骼系统基础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振国.颈椎病康复治疗图解[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1,195
吴超英.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l0,11(9):71-72
李济军.颈椎弧度牵引仪治疗颈椎病的三维有限元实验[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3):344-3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