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课堂中的教育契机
教育契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事件发展或转化为他事件的关键、枢纽,是决定性的环节。
具体的说,教育契机是指对学生进行某种教育或解决学生某个问题时的最佳时机。
它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或有意创设的某种关键性事件或情境。
它有利于促使教师尽快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促使教师善于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初三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反映学生的思想和对问题的看法。
这些看法,可能是正面性的,能够解决问题,也可能是不恰当的,需要我们在课堂中抓住教育的契机,及时转变学生的看法,引导学生的思路。
我们在学习《遵守规则》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话题,“闯红灯不对,但是大家都在闯,我们也就跟着走”、“只要没人看到,没有人管,就可以闯红灯”、“车辆多的时候不能闯红灯,车辆少的时候可以”,你怎么看待以上观点。
教育契机之“法不责众”。
有个学生是这么说得:我们凑够几个人就可以闯红灯了,反正开车的人又不敢撞我们。
听到他的答案,学生都哈哈哈笑了,一个劲的点头。
面对这个答案,我说:“我理解你的观点,但是我不支持你的看法。
万一司机没有看到呢?万一真的撞上了怎么办?法律对不同的行为采取的制裁轻重程度不一样,但是,都会受到制裁的呀,不会不制裁呀。
因此,我们不能纵容自己,不以恶小而为之,做到不从众。
但是,真的很难呀,同学们加油吧。
”
教育契机之“中国人素质太低了”。
在这个环节中,我还大家讲了一个笑话:中国男孩子留学时,因为闯红灯,外国女朋友和他分手了。
回国后,又因为不敢穿红灯,中国女朋友和他分手的故事。
有的同学就窃窃私语了,“那岂不是说明中国人素质太低了”。
我听到这个答案,告诉同学们:不是因为中国人素质低,而是因为闯红灯我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小了,大家就不在乎这个代价。
我又给学生介绍了我国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面对交通问题,即使是行人的全责,司机也要承担很重的重任,而在日本,只要是行人的全责,司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而且,日本对闯红灯的惩罚很重,他们也不敢去闯红灯。
还有新
加坡,第二次闯红灯的话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因此,我们遇到的这种现象,是法律和国情的
问题,而不是国民素质的问题。
这也提醒我们要做到慎独,从内心里面敬畏规则,做到内化
于心、外化于行。
我们在学习第三课第一框《维护秩序》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话题:请你为学校门口的拥
堵情况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生提出了很多建议,比如体育老师上学放学期间值班值班,疏通车辆;比如协警和交
警在高峰段智慧交通;比如校车接送学生;比如多开几个校门方便通行;比如错时放学;比
如同学们拼车通行;比如多步行或者公交车自行车等。
对这个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合理化
建议。
这些建议有很多也正是我们学校和交警部门为我们做的。
教育契机之“在家上网课,不来学校了。
”
当有学生说出这个回答时,班里很多孩子笑了。
我问他们:“大家在初一的时候都经历
过好几个月的网课,现在回想起来,你们觉得上网课好还是来学校好?”好几个学生立刻举
手了“老师,我觉得在学校上课好,能和同学们随时交流”、“老师,在学校好,我能看到
你的表情和动作”、“老师,在学校好,和你面对面交流很舒服”。
当话题到这里的时候,
这个问题其实已经解决了,“经过网课和教室上课的对比,我们还是觉得在这里上课好,因
为这里有浓浓的交流的味道,有面对面的眼神沟通,有看到人脸的踏实感,有看到表情的乐
趣感”。
大家继续笑起来,孩子们还是认同我们教室上课的感觉。
教育契机之“少生孩子,学校人少了,交通就不拥堵了。
”
一听到这个回答,很多孩子都开始摇头了。
“老师刚才也看到咱班不少摇头的同学了,
学生少了确实能减轻我们学校门口的拥堵状况。
不过呢,不能通过少生孩子这个方式实现。
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现在非常低,老龄化非常严重,因此现在国家是鼓励生育的,全面放开三孩,并且为此采取了很多措施,希望我们的新生人口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因此,少生孩子这个方法现在不提倡了。
”
这些小的契机都发生在课堂中,但是这些小的事件,让我感觉责任重大,和学生沟通交
流真的是处处皆学问,唯有提高自己一条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