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中化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因材施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高中化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
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
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在当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教育任务背景下,
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班级化教学,真正要在
常态化的课堂上实现因材施教,有一定难度。

笔者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
尝试基于高中化学逆向教学设计的“教、学、评”一体化来促进因材施教原则的
落实。

一、何为逆向教学设计
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一般来说,教学准备有这样两种思路:
一种是顺向思考,另一种是逆向思考[2]。

顺向思考是指教师根据对教材的解读
而设计教案,进而开展教学活动,重在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

设计的流程是:教
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教学评价。

用这种“顺向思考”的方式
来组织教学,关注的重点是教学内容是否顺利完成,而不是学生有没有达到既定
目标,有没有获得进步。

逆向思考就是: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相
对于传统教学设计中的先完成教学活动再进行课后评价而言,这是一种逆向过程,故称之为“逆向教学设计”。

它最大的特点是,评价不再是教学过程结束后,游
离教学活动之外的一个孤立环节,而是镶嵌在教学全过程,通过评价促进教学目
标的实现。

二、通过逆向教学设计促进因材施教
逆向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活动”顺序,分五个步骤
实施。

第一步围绕课标、教材、学情制定可观、可测、可评的清晰具体的教学目
标。

在这个步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情,通过前测和访谈知晓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了解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不同的学习风格。

以此为基础,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
和因材施教原则,设计适切的教学目标,包括基础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第二步围绕教学目标制定评价任务。

制定评价任务时还需要创设真实且富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真实的表现机会,在这个步骤,设计的评价任务有形成性评价,还有反映学生差异的表现性评价,既要考虑全体学生达成基础目标的评估证据,还要有体现化学资优学生发展性目标达成的评价设计;第三步是根据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设计一系列的教与学的活动。

来保证每一个学生有出色的表现,进而获得对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证明;第四步是实施规划好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作动态的教学调控,如对于大多数学生出现的理解障碍,教师通过多种教法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多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在确定小组时,就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组成学习型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第五步是教学反思与个性化施教。

即从学生学习成果的达成度的差异来反思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得失,进而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与课后的补充施教。

在以上5个个步骤中,无论是分层次的目标、评价设计、还是课堂中动态的调控教学,亦或是课后的反思与个性化施教,都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三、教学案例——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为例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教材、学情,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用“速度-时间图”表示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描述弱电解质达到电离平衡时的特征,发展模型认知的思维方法。

②能合作完成影响电离平衡因素的探究实验,初步认识温度、浓度和外加物质对电离平衡的影响,发展实验探究,证据推理、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等核心素养。

③能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能描述外加物质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能解释相关实验现象并能用图像表示。

以上教学目标中,最后一条是针对学生差异设计的,有层次性。

基础目标是能运用电离平衡知识解释水的电离及移动,发展性目标是能解释演示实验中同体积、同浓度醋酸、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相同气体体积所需时间不同的原因,能画出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并用活泼金属、强碱代替碳酸钠进一步讨论总结。

(2)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课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课内反馈练习和课后作业来检测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对教学目标①评价如下:
表现性任务1:
(1)阅读课本p70页,以醋酸为例,归纳弱电解质电离的特点。

(2)把冰醋酸加入到水中,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如何变化?用v—t图象来描述一下?
(3)回忆化学平衡的定义,给电离平衡下一个定义。

(4)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应该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归纳电离平衡特征
课内反馈1:填表
从研究对象、平衡状态、平衡标志三方面比较化学平衡与电离平衡
对教学目标②的评价
表现性任务2: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室温度下,取四只试管,各加入3mL0.1mol/L醋
酸,分别在常温、加热、加0.5gCH
3COONH
4
、稀释等条件下,用pH计测溶液pH
课内反馈练习2:
针对 CH
3COOH CH
3
COO-+H+-Q的平衡体系,改变条件为:加热、加醋酸钠固
体、稀释、加少量盐酸、加少量氢氧化钠,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PH、醋酸根浓度变化等
表现性任务3:对小组合作实验进行证据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对教学目标③的评价
表现性任务4:
写出水的电离方程式,在纯水中加少量盐酸平衡向移动(填“正向”或“逆向”以下同),在纯水中加少量氢氧化钠固体平衡向移动,在纯水中加少量氯化
铵固体平衡向移动。

表现性任务5
课开始演示的实验中,两个锥形瓶的气球鼓起一大一小,现在两只气球鼓起
的体积基本相同了,请各小组讨论,解释原因。

课内反馈3
若用纵坐标表示产生气体的体积(V),横坐标表示时间(t),请画出两只
锥形瓶中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若把碳酸钠换成锌粉结果如何?
教学评价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课内表现性任务1.2.3.4和课内
反馈1.2是对全体学生基础达标的诊断表现性任务5和课内反馈3是对部分资优
学生的发展性目标珍断
(3)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逆向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创设出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任务,以保证目标的达成。

本节课采用小组
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考
虑到了学生差异,每人承担不同任务,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员之间互帮互学,资
优学生有发展空间。

从教学实施看,课堂上通过问题导引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较好地调动了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学生活动和课内反馈练习及时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证据。

如学生在完成课内反
馈练习2后,对稀释引起的一系列变化还不是很清楚时,教师就放慢进度,举例
和播放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

在拓展深化,内化新知环节,对于学习能力强
的学生,要求他们帮助小组成员一起达标,同时自己达到发展性目标,并鼓励他
们提出问题,同时课后布置个性化作业,如:继续学习电离平衡常数的知识,查
找资料了解人体中的电解质等。

对于学习有困难学生,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后
辅导。

综上,因材施教,是指向“个人”的发展和改变,基于逆向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评一体化,为促进常态化教学中因材施教提供了依据和空间。

参考文献:
[1]崔允漷主编.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07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