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e5f46be1e650e52ea99d7.png)
社会心理学一、填空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2. 弗洛伊德强调心理动力对行为的驱动,认为个体天生拥有两种本能驱动力,一种是(生之本能性驱力),一种是(死之本能攻击驱力)。
3. 由于中国人爱面子,怕丢脸,怕遭人议论却又乐于议论别人,由这一套“议论系统”引发出了严重的社会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爱焦虑)、(性焦虑)、(地位焦虑)、(缺点暴露的焦虑)、表现的焦虑。
4.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特有技巧是(欺瞒)5. 自我知觉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内容有两个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和(自尊)构成6. 集群行为产生的整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心理机制,一是(情绪感染),二是(模仿)。
7.人际关系的两个基本维度是(情感上亲疏)和(地位上尊卑)8. 社会态度的构成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倾向成分)9. 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是(他人的反馈)、(反射性评价)、(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社会比较)10.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是(个人心理)、(群体心理)、(大众心理)、(民族心理)。
基于理性的算计,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去攻击别人是一种(工具性)侵犯行为11. 群体认同感是一种(群体成员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认知与评价保持一致)的情感12. 社会感情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13.群体心理效应主要表现在(群体归属感)、(群体认同感)、(社会支持)14.完形学派的未完成事件是指(涵盖悔恨、愤怒、痛苦、焦虑、悲伤、罪恶、遗弃感等未表达出来的感受)15. 在人际交往中,所谓自我表露是指(把有关自我的信息、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16. 要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可以通过在一个安全的空间自言自语、(以艺术作为发泄媒介)、(回到过去)17. 利他行为是(不带个人私利地关注他人幸福的行为或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18. 华人学者杨国枢、余安邦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把成就动机分为(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和(个我取向成就动机)19. 在形成印象过程中,人们一般根据三个基本维度,分别为(评价维度)、(活动水平维度)、(力量维度)20. 社会感情是(伴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由(情绪)和(情感)构成21. 青少年时期的情绪具有(突出的不成熟)、(不稳定)的特点22. 爱屋及乌是感情的(迁移)功能23. 情商这一概念是由(丹尼尔•戈尔曼)提出的,它一般包括(了解自我)、(驾驭情感的能力)、(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五种能力。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4e4d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e.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会被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用来描述这种现象?a) 自尊b) 孤立c) 社会影响d) 内隐性个性答案:c) 社会影响2. 当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常常会通过怀疑自己的观点来降低不确定性。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a) 社会认知理论b) 自我确认理论c) 干预理论d) 应对机制理论答案:a) 社会认知理论3. 集体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走群体思维」,其中个体决策被群体的共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最能描述这种现象?a) 社会影响力b) 群体思维c) 自我反省d) 市场导向答案:b) 群体思维4.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指的是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认知失调?a) 显著性评价b) 授权分配c) 自我感知理论d) 一致性理论答案:d) 一致性理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他人概念和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形象的看法。
他人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
自我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态度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2. 论述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决策和意见会受到群体共识的影响。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纳群体的共同观点。
这种影响往往是基于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对群体观点的认可。
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偏差: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接触到比较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了与群体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 规范性压力:个体在群体中面临来自其他成员的期望和压力,并可能会因此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决策。
- 决策风险: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放弃个人对决策的质疑和评估,而出于避免群体冲突的需要,倾向于采纳群体观点。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3e7d4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c.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影响下的个体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观察法D. 演绎法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B. 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立思考C.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自己的意见D. 个体在群体中模仿他人行为4. 社会促进效应通常发生在:A. 个体单独完成任务时B. 个体在群体中完成任务时C. 群体成员相互竞争时D. 群体成员相互合作时5.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包括:A. 自我认知B. 自我评价C. 自我意识D. 所有以上选项6.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 个人特质B. 社会角色C. 社会群体成员身份D. 社会地位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结果?A. 服从B. 从众C. 群体思维D. 独立思考8.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提供物质帮助B. 提供情感支持C. 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所有以上选项9.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A. 观察学习B. 直接经验C. 推理学习D. 模仿学习10. 下列哪项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方法的选择B. 研究结果的解释C. 研究对象的隐私保护D. 研究数据的统计分析答案:1. C2. D3. A4. B5. D6. C7. D8. D9. A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莱昂·费斯汀格提出的,主要内容包括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认知,使之一致,或者通过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原有的矛盾,以达到认知的平衡。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16f43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d.png)
社会心理学考试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影响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A.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4. 社会影响的来源可以是:A. 个体B. 群体C. 社会规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5.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是指:A. 个体在面对不一致信息时的心理状态B.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C.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认同D. 个体在群体中形成竞争答案:A6.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行为归因B. 情感归因C. 认知归因D. 社会归因答案:C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是指:A. 个体的期望影响他人的行为B. 个体的期望影响自己的行为C. 个体的行为影响他人的期望D. 个体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期望答案:B8.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思维”是指:A. 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似性B. 群体成员之间的一致性C. 群体成员之间的冲突D. 群体成员之间的合作答案:B9.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类型?A. 种族偏见B. 性别偏见C. 年龄偏见D. 个人偏见答案:D10.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A.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激进B.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保守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被动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更积极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包括:A. 人际关系B. 群体动力学C. 社会影响D. 社会结构答案:ABC2.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影响方式包括:A. 说服B. 顺从C. 服从D. 抵抗答案:ABC3.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涉及的内容包括:A. 行为的原因B. 行为的结果C. 行为的意图D. 行为的情境答案:ACD4. 社会心理学中的偏见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A. 歧视行为B. 社会排斥C. 群体冲突D. 个体的自我认同答案:ABC5.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决策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A. 群体思维B. 责任分散C. 社会惰性D. 群体极化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105a5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08.png)
社会心理学测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2. 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人们在群体中的行为与单独时的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以下哪个选项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现?A. 去个性化B. 社会促进C. 社会抑制D. 社会影响答案:A。
3.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如何解释和理解社会事件和他人行为?A. 通过直觉B. 通过社会学习C. 通过情感反应D. 通过本能反应答案:B。
4. 请列举至少三种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偏见类型。
答案:种族偏见、性别偏见、年龄偏见。
5.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什么内容?答案:归因理论主要探讨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
6.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现象是指什么?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7. 社会心理学中,如何定义“自我服务偏差”?答案: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8. 请解释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
答案:旁观者效应是指在紧急情况下,当有其他人在场时,个体帮助他人的可能性降低的现象。
9.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答案:认知失调是指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冲突的认知(如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10.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什么?答案: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11. 请描述“权威服从”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含义。
答案:权威服从是指个体在权威人物的命令下,即使命令与自己的道德或价值观相冲突,也会执行命令的现象。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是指什么?答案:群体极化是指群体讨论后,成员的观点倾向于变得更极端。
13. 请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作用。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成员身份,这影响个体的行为和态度。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23cd7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f.png)
社会心理学综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个体与社会互动的心理过程D. 社会结构与个体行为的关系2. 以下哪个概念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群体思维B. 服从权威C. 认知失调D. 神经生物学基础3. 社会影响的形式包括哪些?A. 从众B. 服从C. 认同D. 所有选项4. 社会心理学中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费斯汀格D. 斯金纳5. 以下哪个不是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A. 实验室实验B. 现场实验C. 调查研究D. 神经影像技术6. 社会心理学中的“旁观者效应”是指什么?A.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采取行动B. 个体在群体中更倾向于不采取行动C.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受群体影响D. 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完全受群体影响7. 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B.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C. 个体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D. 个体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8.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A. 群体的一致性B. 个体的自我认同C. 个体的自我效能感D. 群体的规模9. 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主要研究什么?A.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个体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个体如何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D. 社会如何解释个体的行为10.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A. 研究的客观性B. 研究的可重复性C. 研究的参与者同意D. 研究的统计方法答案:1. C2. D3. D4. C5. D6. B7. C8. C9. C 10.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现象。
2. 描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群体极化”现象,并给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3. 解释“社会认同理论”并说明其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9050bd02020740bf1e9b6b.png)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
这属于()C∙A、民族社会化∙B、个体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角色扮演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群体的社会化∙C、个体的成长∙D、个体的社会化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D∙A、社会组织结构∙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教育理念∙D、社会文化环境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A、组织∙B、社会∙C、群体∙D、他人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A、应用社会心理学∙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D、社会心理认知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A、吴江霖∙B、乔治米德∙C、潘菽∙D、迪尔凯姆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光环效应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A、怎样去认识自然∙B、怎样去认识社会∙C、怎样去认识自己∙D、怎样去认识动物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B、学习社会心理学∙C、政治社会心理学∙D、群体社会心理学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t i me an dAl l t h i ng si nt he i rb e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1心理学研究通常是解释()之间的关系。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811dbae45c3b3566ec8bda.png)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A.发动作用B.创造作用C.发展作用D.制止作用()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bf796d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4e.png)
(完整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心理治疗试题复习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个体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是(C )A、需要B、动机C、兴趣D、理想2、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B )A、气质B、性格C、兴趣D、能力3、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D )A、荣格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 )A、荣格B、谢尔顿C、威特金D、霍兰德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B )A、艾森克B、卡特尔C、哈撒韦D、霍兰德6、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B)A,艾森克人格问卷B、Y-G人格测试C、主题统觉测验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7、不爱与人交往、有孤独感,动作显得缓慢、单调、深沉的特征属于( 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8、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A、不可遏制型B、活泼型C、安静型D、抑郁型9、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和发展起来的能力是( C )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模仿能力10、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 B )A、l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四、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以下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的是( ACD )A、需要B、气质C、动机E、兴趣2、以下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BCD )A、需要B、气质C、性格D、能力E、兴趣3、信念是( ABCDE )A、被意识到个性倾向性B、洞察事物的出发点C、判断事物是非曲直的准则D、具有自觉性和独立性E、有认识、情感、意志构成的融合体4、一般能力是指(A BCD E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想象力E、注意力5、气质类型包括( A BCD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E、神经质6、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类的需要有( ABC DE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和爱的需要D、尊重需要E、自我实现需要7、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BCD )A、荣格C、斯金钠D、班杜拉E、埃里克森8、以下属于投射测验的是( BCE )A、艾森克人格问卷B、罗夏墨迹测验C、主题统觉测验D、16人格因素问卷E、儿童统觉测验9、信度包括( ABC )A、再测信度B、等值信度C、分半信度D、内容信度E、效标关联信度10、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活泼型的特点是( ACE )A、强B、弱C、平衡D、不平衡E、灵活一、名称解释。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https://img.taocdn.com/s3/m/5217035f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63.png)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姓名: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一、单选题1.经典环境心理学问题研究包括(A)个方面。
A.五B.四C.二D.三2.人际关系的情感性包括相互接近,相互吸引,相互排斥和(C)A.相互安慰B.相互帮助C.相互疏离D.相互对立3.社会化的主体包括(D)方面。
A.一B.二C.三D.四4.心理学认为,从众有(B)种情况。
A.二B.三C.四D.五5.证人在陈述证言的时候条理清晰、滴水不漏的人比说话连贯毫无组织的人的证言(B)A.更值得参考B.可信度低C.更具有说服力D.可信度高6.提出基本焦虑这一概念的是(C)A.弗洛伊德B.阿德勒C.霍妮D.弗洛姆7.“有贼心没贼胆”是指(C)A.个人能力B.人的人生观C.人的个性特点D.人的价值观8.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C)A.正U型相关B.正相关C.倒U型相关D.负相关9.在社会心理学正式出现之前,人们更多地是用一种(D)方式来对社会心理现象做研究。
A.哲学思辨B.实验C.实证分析D.经验性描述10.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A)A.一般观察B.有目的式观察C.情景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11.婴儿与大人最直接的接触是(C)A.喂养B.亲吻C.抚摸D.拥抱12.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群体思维产生的社会状况?(D)A.高凝聚力B.与外界隔离C.支配型领导D.对问题的解决有自己的想法13.《爱弥儿》的作者是(C)A.杜威B.裴斯泰洛奇C.卢梭D.洛克14.迈克尔·萨克斯作为一名法律心理学家,主要研究(A)心理学。
A.证人B.法官C.律师D.犯人15.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D)、提供帮助。
A.是否需要帮助B.是否真实C.是否有能力帮助D.是否承担责任16.认知对象的因素不包括(D)A.魅力B.知名度C.自我表演D.情绪情感17.社会态度的改变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服从、认同和(A)A.内化B.协调C.臣服D.融合18.弗洛姆认为社会及其(A)的发展决定了自由。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f62466f584254b35eefd344b.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 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 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 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 P119A、C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 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 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 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 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 P118A、图式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aec70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6.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社会心理学自考(习题卷1)
![社会心理学自考(习题卷1)](https://img.taocdn.com/s3/m/6ba4b5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b.png)
社会心理学自考(习题卷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6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利他行为是一种( )A)自发形成的,不期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而出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B)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目的,不期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而出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C)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不期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而出于完全自愿的一种社会行为D)受环境压力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唯一的目的,不期望日后任何酬赏和报答的一种社会行为答案:C解析:2.[单选题]以下那种表述( )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A)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其他人在场,会使个体的利他行为增强B)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其他人在场,不仅不会使个体的利他行为增强,反而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从而产生了集体坐视不救的冷漠行为C)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其他人在场,不会使个体的利他行为增强,但也不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
D)在紧急情况下,由于其他人在场,不仅不会使个体的利他行为增强,反而会抑制个体的利他行为,从而产生了集体坐视不救的冷漠行为答案:D解析:3.[单选题]在阿希的实验中表现出的从众行为是一种( )A)真从众B)权宜从众C)假从众D)不从众答案:B解析:4.[单选题]期待什么就发生什么,体现了哪种社会心理学效应( )A)罗森塔尔效应B)登门槛效应C)罗密欧朱丽叶效应D)破窗效应答案:A解析:5.[单选题]人们在归因时通常会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寻找特殊结果和特殊原因的联系,这体现了归因时遵守的( )A)协变性原则B)折扣原则C)一致原则D)相关原则答案:A解析:B)麦独孤C)奥尔波特D)威廉詹姆斯答案:C解析:7.[单选题]社会心理学形成的理论来源离不开以下哪位学者的理论( )A)冯特心理要素的提出B)勒邦英国本能心理学观点的提出C)塔德主张研究“集合表象”D)罗斯的主张研究社会实际问题以及《社会心理学》一书的出版答案:D解析:8.[单选题]“认为人性无法摆脱生物性的影响,环境是为了克制人的恶”,以下哪位哲学家持有这种观点(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卢梭答案:A解析:9.[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爱情的特性( )A)一定的生理基础B)专一性C)利己性D)无私性答案:C解析:10.[单选题]社会行为是人对( )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8a9abd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01.png)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行为C. 社会环境D. 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答案:D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群体中个体行为的抑制B. 群体中个体行为的增强C. 个体在群体中失去自我D. 个体在群体中获得自我答案:B3.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班杜拉D. 荣格答案:C4.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归因风格理论D. 社会影响理论答案:C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是什么?A. 服从、认同、内化B. 模仿、从众、服从C. 服从、模仿、内化D. 从众、认同、内化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社会心理学只关注个体在社会中的行为,不关注心理过程。
(错误)2. 社会促进效应总是导致个体行为的增强。
(错误)3.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
(正确)4.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
(正确)5.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总是寻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正确)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
答案: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特性和能力的认知和评价。
它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2. 解释什么是从众现象,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或影响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如果大多数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即使个体知道正确答案,也可能选择跟随大多数人的错误答案。
3. 描述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的区别。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行为表现会因为群体的存在而得到增强。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5f5e4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3f.png)
B. 马斯洛
C. 费斯汀格
D. 斯金纳
答案:C
5. 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类型包括:
A. 顺从、服从、认同
B. 顺从、服从、模仿
C. 顺从、认同、模仿
D. 服从、认同、模仿
答案:A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认同理论。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是由亨利·塔吉菲尔提出的,它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的社会群体。个体通过与群体成员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地位和价值,这种比较有助于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的完整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个体心理
B. 社会行为
C. 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D. 社会结构
答案:C
2. 从众现象通常发生在: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群体思维对决策过程的影响。
答案:群体思维是指在高度凝聚力的群体中,为了维护群体的一致性和和谐,个体可能会抑制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决策过程的质量下降。群体思维可能导致忽视重要的信息,过度乐观,以及对风险的低估,最终可能导致不良的决策结果。
2. 分析社会影响对个体态度和行为改变的作用机制。
2. 解释社会学习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中的应用。
答案:社会学习理论由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它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在个体行为发展中的作用。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这种学习过程在社会化和社会影响中起着关键作用。
3. 描述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考题及答案(2020.6.7)
![《社会心理学》考题及答案(2020.6.7)](https://img.taocdn.com/s3/m/94cd0e800b4e767f5bcfce13.png)
《社会心理学》考题及答案(2020.6.7)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当我们认为某人个有某种特征时,就会推断他也具有其他相似或相互关联的特征,这种现象属于()。
A.晕轮效应B.宽大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2.个人倾向于把有关认知对象的各方面特征加以规则化,形成完整的印象,这属于社会认知特征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双向性D.易出偏差性 A. B. C. D.3.凯尔曼于1961年提出了有关态度改变的()。
A.学习理论B.社会判断理论C.三阶段理论D.功能理论4.由于受到外界压力,个体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观点与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叫做()A.顺从B.服从C.从众D.同化5.当群体成员在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时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的情况,这是一种()现象。
A.社会抑制B.社会影响C.从众D.社会惰化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6.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档案研究法。
7.角色冲突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角分内冲突和角色间冲突。
8.伍德把社会比较的方式分为向上比较、相似比较与向下比较三种。
9.琼斯与戴维思提出的对应推论理论认为,人们常假设他人的内在品质与他们的外在行为相对应。
10.勒温等人把群体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11.根据服从的对象,服从一般可分为:对权威他人服从和对规范服从。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12.刻版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3.社会态度:就是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理理状态。
14.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5.群体思维:它也叫小群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是指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为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16.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5bc1c75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1.png)
大学本科《社会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姓名: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一、单选题1.以下哪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A.社会态度的核心因素是意向B.从众行为说明人的社会意识中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C.社会态度的对象是社会环境D.社会态度无法直接观察2.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否犯罪在于(C)的区别。
A.情境B.本我C.自我D.超我3.社会表征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A.莫斯科维奇B.塔福尔C.波特D.奥尔波特4.善于组织工作的是(C)领导。
A.社会型B.支配型C.任务型D.规范型5.拉塔和达力的实验表明,旁观者有时候有(C)作用。
A.鼓励B.刺激C.抑制D.恐吓6.符号互动来自于(B)取向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A.心理学B.社会学C.物理学D.生物学7.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可以分为意识和(C)A.情绪B.思想C.无意识D.逻辑8.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C)A.行为控制理论是斯金纳提出的B.日本对于灾害心理学很有研究C.霍兰德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D.教育心理学是我国应用最多的应用心理学9.上班的时候做自己的工作,突然间领导来视察,平时做的挺好的工作这时候也做不好了。
这是出现了(A)A.社会抑制B.强势反应强化C.社会促进D.社会惰化10.《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是(B)的著作A.罗斯B.达尔文C.卢梭D.凯特曼11.以下成语中与体现了去个体化的哪一项?(A)A.法不责众B.敢作敢当C.自力更生D.独立自主12.弗洛伊德认为把人和人联系起来的关键是(C)A.冲动B.欲望C.情绪D.理智1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A)A.面试并不是一种沟通形式B.不同文化情境下的沟通有很大差异C.沟通对身体具有保健性功能D.沟通是心理发展的动力1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一项?(D)A.上司与下属的沟通属于下行沟通B.双向沟通比单项沟通更为准确C.假相倚的概念是琼斯和西鲍特提出的D.单线型组织非常常见15.“由于人们追求享乐而造成能源的枯竭以及环境的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重视并且想办法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https://img.taocdn.com/s3/m/57fc1745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2.png)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心理 B。
社会行为 C.个体心理 D。
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A。
1879 B.1897 C.1908 D。
1924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
定性研究B。
定量研究 C.群体研究 D.理论研究4。
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_______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A、学习B、本能C、模仿D、强化5.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A、哲学B、历史学C、人类学D、传播学6。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 )的研究内容.A。
个体层面 B。
人际层面 C。
群体层面 D。
社会层面7。
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 C。
群体层面 D。
社会层面8.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A.结构过程 B。
个体过程 C。
人际过程 D。
团体过程9.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麦独孤 B。
冯特 C。
弗洛伊德 D。
荣格10。
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
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11.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 )转向应用研究.A。
纯理论研究 B。
经验研究 C。
实验室研究 D.哲学思辨12.完全的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 ).A。
很难做到的 B.容易做到的 C.不必考虑的 D.必须坚持的13。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
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
![社会心理学测验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d8f1346294dd88d0d26bef.png)
(D) 函数关系一、单选1、社会行为公式 B=f(P,E 冲,P 指( )(A) 行为(B) 个体所处的情境(C) 个体2、社会心理学的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的基础上 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 观察 (B) 实验 (C) 思辨 (D) 归纳3、社会行为是由(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 社会因素 (B) 现实生活 (C) 周围环境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D) 即时情境4、社会行为公式 (A) 行为 (C) 个体B=f(P,E 冲,E 的含义是((B) 函数关系(D) 个体所处的情境 5、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 (A) 心理分析 (B) 行为主义 (C) 认知理论 (D) 人本主义6、( )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 家庭 (B) 大学 (C) 杂志 (D) 意思 7、 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系,即( ) (A) 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 (B)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C) 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 从心理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8、 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 (A) 角色冲突 (B) 角色不清 (C) 角色中断 9、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 主我(B) 客我 (C) 镜我 (D) 超我 10、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 ) (A) 性别社会化 (B) 政治社会化 (C) 道德社会化 )(D) 角色失败(D) 语言社会化11、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A) 自尊 =成功/自信(C) 自尊 =自信/抱负 ) (B) 自尊 =成功 /抱负 (D) 自尊 =抱负 /成功,12、自尊是个体对其(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 社会角色(B) 自我概念(C) 自我意识 (D) 自我价值13、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A) 概括化(B) 社会适应(C) 抽象化)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心理B.社会行为C.个体心理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一般认为,这两本著作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雏形的形成。
A.1879B.1897C.1908D.1924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群体研究D.理论研究4.麦独孤在《社会心理学》中用_______解释人的社会行为。
A、学习B、本能C、模仿D、强化5.社会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社会学、()之间的一门中间性、边缘性学科。
A、哲学B、历史学C、人类学D、传播学6.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态度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7.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中,时尚属于()的研究内容。
A.个体层面B.人际层面C.群体层面D.社会层面8.归因问题属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A.结构过程B.个体过程C.人际过程D.团体过程9.认为人类行为都是由本能决定的心理学家是()A.麦独孤B.冯特C.弗洛伊德D.荣格10.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等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11.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转向定量研究,从()转向应用研究。
A.纯理论研究B.经验研究C.实验室研究D.哲学思辨12.完全的价值中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是()。
A.很难做到的B.容易做到的C.不必考虑的D.必须坚持的13.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
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往往要采用一些手段控制情境或被试,因而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14.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A.奥尔波特B.勒温C.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15.在理解行为的途径上,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比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更强调()A.心理状态B.人格特质C.行为预测D.社会变量16.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的过程。
A.成年人B.社会人C.心理健全的人D.合格社会成员17.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化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18.()不是社会化的载体。
A.家庭B.大学C.杂志D.住房19.家庭对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影响是()。
A.通过父母对孩子的口头教授B.通过性别期待与认同、模仿的机制实现C.靠道德培养来实现D.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20.()在更大程度上决定着男女性别角色A. 家庭B. 学校C.社会文化D.同伴21.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心理活动,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为()为基础的。
A.人际沟通B.情景判断C.社会认知D.人际知觉22.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23.()是指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A.刻板印象B.光环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24.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过程中,()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A.信息内容B.信息数量C.信息顺序D.信息真实性25.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A.特质印象B.印象形成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26.光环效应是一种()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
A.社会适应B.信息干扰C.第一印象D.以偏概全27.一个长相漂亮的人往往在大多数方面都被别人作较高的评价,是由于()的作用。
A.正性偏差B.晕轮效应C.整体印象D.第一印象28.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总体印象D.刻板印象29.()指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
A.简约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模式D.加法模式30.在形成总体印象时,将各个特征的分值加以平均,然后根据平均值的高低来形成对他人的好或不好的总体印象,被称为印象形成中的()。
A.加权平均模式B.平均模式C.加法模式D.定型31.加权平均模式指形成对他人的总体印象时,不是根据简单的平均结果,而是根据重要性确定出各种特征的(),然后将其与每种特征的强度相乘,最后加以平均。
A.权重B.连结C.数据D.均值32.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A.归因 B.探索 C.图式 D.评价33.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
如内部原因中人的()是易变性因素。
A.情绪B.人格C.智力D.能力34.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个体一般从独特性、一贯性和一致性等三方面的信息得出结论。
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A.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低B.独特性高、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C.独特性低、一贯性高和一致性高D.独特性高、一贯性低和一致性低35.在凯利归因理论中,()信息是指行动者的行为是否与其他人的行为在这种情境下相同。
A、区别性B、一致性C、特异性D、一贯性36.失眠者往往认为失眠是自己内部的原因造成的,比如自己神经衰弱、焦虑、紧张等等。
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模式来使失眠程度得到缓解。
A.睡眠B.生活C.归因D.治疗37.()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
A.归因B.态度C.动机D.情绪38.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
在它们不协调时,()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取向与行为倾向。
A.情感成分B.行为倾向成分C.认知成分D.动机成分39.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这是态度的()功能。
A.调适功能B.自我保护功能C.价值表达功能D.知识功能40.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属性。
A.强度B.外显度C.方向D.深度41.态度的内化是指()。
A.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有机的组成部分B.个体采用他人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C.个体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D.个体以理智与情感,即认知和情感成分为基础习得一定的态度42.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A.低程度畏惧B.中等程度的畏惧C.高程度畏惧D.任何程度的畏惧43.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与改变的过程是()A.服从——认同——内化B.认同——服从——内化C.内化——服从——认同D.服从——内化——认同44.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模型。
A. P-O-XB. B=f(P,E)C. TIROD.A-B-C45.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P代表()。
A.他人B.态度主体C.另一对象D.环境46.态度的平衡理论是由( )等人提出的。
A.华生B.冯特C.霍夫曼D.海德47.认识失调理论最早是由()提出来的。
A、罗森伯格B、勒温C、贝姆D、费斯汀格48.没有外在压力的条件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
A.社会促进反应B.模仿C.感染D.暗示49.在非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及体语以及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和观点或者按所示意的方式去活动,叫()。
A.社会促进B.模仿C.感染D.暗示50.()不是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
A.暗示者的个人魅力B.被暗示者的人格C.环境D.人际距离51.()不是从众行为的特点。
A.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存在的,也可以是想象的B.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也可以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C.群体的对偏离者的惩罚越严厉,个体就越心甘情愿的从众D.从众行为有时候虽然不是按照个体的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52.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
A.印象管理B.社会影响C.人际吸引D.从众53.从众是一种()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A.被动的B.主动的C.积极的D.有效的54.对个体来讲,从众的功能是()。
A.社会评价性B.共同性C. 一致性D. 社会适应性55.由于恐惧偏离而发生的从众行为,属于()。
A.真从众B.权宜性从众C.高层次从众D.低层次从众56.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1963年作了一项有关_______的经典研究。
A.服从B.依从C.从众D.威胁57.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指的是()A.从众B.顺从C.服从D.众从58.()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A.社会动机B.社会态度C.价值观D.社会知觉59.个体追求自认为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叫()。
A.习得性动机B.成就动机C.社会动机D.抱负动机60.以下不是与利他行为呈正相关的利他者心理特征是()。
A.心境B.社会责任感C.内疚D.利他技能61.“侵犯性存在基因之中”,属于( )的观点。
A.本能理论B.生物理论C.个性理论D.挫折理论62.班杜拉认为,利他行为可以通过( )而习得。
A.宣传B.模仿C.教育D.强化63.提出“侵犯行为总是挫折的结果”观点的人是( )A.弗洛伊德B.弗林C.罗特D.多拉德64.利他行为是一种( )的行为。
A.期望报答B.不期望报答C.勇敢D.相互交换65.沟通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A.信息B.情感C.物质D.意识66.()不是沟通结构模型中的基本要素。
A.信息B.障碍C.背景D.认知67.()不属于团体沟通网络形式。
A.全通道型B.圆型C.连锁型D.轴型68.好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
A.公众B.社交C.个人D.亲密69.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主要是以()来划分的。
A.信息流动的方向B.一方是否传递更多的信息C.一方是否主动D.信息源及接受人的位置是否互换70.研究表明,()的沟通,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比较高。
A.圆周式B.轮式C.全通道式D.Y式71.属于单向沟通的人际距离是()。
A.公众距离B.社交距离C. 个人距离D.亲密距离72.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 )的联系A.心理上B.行为上C.合作方面D.利益上73.( )不是人际关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