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地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工程概况
拟建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由贵阳白云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筹建,由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

受贵阳白云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拟建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1.1场地位置及拟建物特征
拟建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位于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原西部化工路(拟建大氧路)东侧。

其主要特征见表一:
工程概况表一
1.2勘察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2.1勘察目的
详细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条件,同时评价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和抗震条件,为设计提供可靠的地基基础设计资料及相关的数据,对地基基础设计、施工有关问题提出建议意见。

1.2.2勘察任务
根据国家现行有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程及委托方所提地勘要求,并结合拟建场地特点,本次勘察任务为:
(1) 查明场地的地质背景和岩土构成及特征。

(2) 查明场地的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有关参数。

(3) 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情况及腐蚀性。

(4) 查明场地内及其附近有无影响工程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及边坡稳定性问题。

(5) 对地基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6) 评价场地抗震条件。

(7) 评价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

(8) 对设计和施工有关问题提出评价建议。

1.2.3依据的技术标准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执行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具体如下: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
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6、《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7、《贵州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2/T045-2018);
8、《贵州省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J52/T046-2018);
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0、《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1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T50218—2014);
12、《工程地质钻探标准》(CECS240:2008);
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14、《岩土工程勘察安全标准》(GB50585-2019);
15、《贵州省建筑桩基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DBJ52/T088-2018);
1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17、《贵州省建设气象参数标准》(黔DBJ22-01-87);
18、《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0年版)。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1及条文说明,参照“表一”,拟建项目工程重要性等级应定为二级;钻探施工进场前,场地已平场完毕,钻探揭露,场地内岩溶强发育【共布置749个钻孔,125个钻遇溶隙,钻遇溶隙率为16.7%,相邻基岩面高差大于5m(3-ZK17、3-ZK23,基岩面高差为14.18m)】,故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分级,场地属一级场地(复杂场地);据钻探揭露,场地内岩土在钻探范围内由上至下依次为杂填土(①)、红粘土(②-1、②-2)、强风化白云岩(③)及中风化白云岩(④);岩土种类较多,各岩土单元性质变化较大,故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分级,该地基应定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

据上述工程重要性等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和地基复杂程度等级的划分结果,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3.1.4及条文说明,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定为甲级。

本次勘察属详细勘察。

1.4勘察方法及工作部署
根据勘察任务及相关标准的要求,结合拟建物特征和确定的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本次勘察采用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取芯鉴别、简易水文观测、场地土层剪切波速测试、钻孔波速测试、土工试验及岩石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具体部署如下:
1.4.1工程测量: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单位出据的“柱网图”,我公司测量人员于2020年4月23日采用GPS测放勘探点,同时测量各钻孔高程。

具体放线依据的3个控制点为:
BM1: X=2956302.540、Y=363468.460、H=1282.552
BM2: X=2955964.982、Y=363615.816、H=1296.625
BM3:X=2956050.775、Y=363731.817、H=1311.878
进行测放,同时测量各钻孔高程 (详见“工作量统计表”) ,坐标系统为贵阳市独立坐标系,高程系统为1985国家黄海高程系,控制点BM1在场地南西侧道路旁,BM2、BM3位于场地南侧加固斜坡顶,均在总图图幅内,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1.4.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对场区地形地貌特征、地层、构造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地面调查。

同时,收集相关区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以了解场地地层岩性、构造及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等区域背景,调查面积0.20km2。

1.4.3钻探取芯鉴别:根据勘察的任务和要求,通过钻探揭露及对附近已有地质资料的搜集、研究了解到,拟建场地内的岩土为杂填土(①)、红粘土(②-1、②-2)、强风化白云岩及中风化白云岩。

据本次勘察揭露:场地内杂填土(①)厚度在0.2~7.4m之间,场地内红粘土厚度在0.4~17.5m之间,强风化白云岩厚度在0.4~18.4m之间,中风化白云岩厚度在 5.5~29.9m之间(钻探控制深度范围内)。

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等有关要求执行。

勘探点的布置,是按甲方提供的设计单位出据的“柱网图”执行,增加钻孔17个,共布置钻孔749个,其中勘探孔259个,鉴别孔390个(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于2020年4月23日至2020年5月7日,采用XY-180型钻机18台,完成钻探孔749个。

钻孔控制中风化白云岩厚度5.5~29.9m。

根据《贵州建筑岩土工程技术规范》(DBJ52 T046-2018)第6.2.4及7.2.3条规定,多层建筑钻孔应钻入预估基底以下3倍基础短边或3倍桩基直径且不小于5.0m,高层建筑钻孔应钻入预估基底以下5倍桩基直径且不小于7.0m,岩溶地区,在拟定深度内遇溶洞时应钻穿溶洞进入洞底持力层以下拟定的深度,考虑基岩面起伏及基础埋置深度在内。

本次勘察控制钻孔钻入中风化白云岩深度为不小于5.5m。

1.4.4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据相关规范要求,场地内必须作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来确定场地类别,故本次勘察于2020年4月30日在场地内分别对1-ZK40、9-ZK27、Q-ZK110三个钻孔作钻孔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详见贵州亚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出据的“剪切波速测试报告”。

1.4.5钻孔波速测试:为更准确查明场地内下伏基岩在天然状态下的质量特征及其完整性,并进行岩体质量单元划分,我公司委托贵州亚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对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场地部分钻孔进行了钻孔波速测试,同时,对所取岩样进行室内岩块波速测试。

根据钻孔纵波波速及岩块波速统计计算,确定岩体完整性系数Kw值。

测试成果详见贵州亚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出据的“钻孔声波测试报告”。

1.4.5土工试验:针对场地内红粘土(岩土单元编号②-1、②-2),本次勘察共在30个孔位上取红粘土土样30件作土工试验。

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1.4.5岩石试验:针对场地内中风化白云岩(岩土单元编号④),本次勘察在102个孔位上取岩样102件作岩石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试验。

1.4.6简易水文观测:本次勘察中,在钻孔施工结束24小时后至场地钻探施工结束3天后,共对钻孔水位进行了4次系统观测,了解场地地下水埋藏条件,共对749个钻孔进行了孔内水位观测。

本次勘察,未测量到地下稳定水位。

1.5完成实物工作量及其质量评述
我公司于2020年04月23日进场,采用XY—180型油压钻机18台套进行钻探施工,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二;本次详勘工作,拟定采用的勘察手段及方法,目的明确,实物工作量投入合理。

钻探队伍进场后,严格按勘察纲要及有关规范要求施工,及时作好原始资料的收集整理。

资料的后期整理分析,严格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要求进行,质量满足要求,达到详细勘察的目的。

工作量统计表表二
2. 场地环境与岩土工程地质条件
2.1气象和水文条件
据贵州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贵州省建筑气象标准》(黔 DBJ22-01-89),白云区所处地区属北亚热带,冬春半干燥夏季湿润型,四季分明,冬暖夏凉。

本年平均气温13.4°C,最冷月1月平均2.7°C,最热月7月平均22.6°C,极端最高气温31.6°C,极端最低气温-7.3°C,。

年平均最高气温≥30°C的日数为5.8天,年最低气温≤0°C的日数为42.8天。

平均无霜期为288.3天。

年平均降雨量为1129.8mm,集中于下半年。

年平均降雨日数(日降水量≥0.1mm)194.0天,日降水量≥5.0mm的日数为56天,暴雨日(日降水量≥50.0mm)1.5天,大暴雨日(日降水量≥100.0mm)0.3天。

最大一日降雨量曾达133.2mm。

年平均日照时数1274.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9%,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少。

年平均风速2.5m/s,全年以NE风为多,夏季盛行SSE风,冬季盛行NNE风。

全年静风频率为17%,1月静风频率为20%,7月静风频率为12%。

年平均雨凇日数13.5天,最长持续时间可达112小时50分,雨凇最多出现在1月和2月。

年平均相对湿度83%,最大在冬季,达84%左右,最小在春季,81%上下。

全年平均雾日数27.8天,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良好。

2.2地形、地貌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场地平场后较平坦,微地貌单元属丘陵地貌。

场地地形标高在1277.59—1287.85m之间。

其中1#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2.99—1285.15m之间、2#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20—1283.90m之间、3#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25—1286.55m之间、4#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05—1287.85m之间、5#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44—1287.45m之间、6#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34—1283.56m之间、7#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1.13—1282.99m之间、8#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79.98—1282.25m之间、9#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77.59—1280.54m之间、10#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1.82—1283.85m之间、11#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04—1284.00m之间、12#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83.29—1283.71m之间、13#楼场地地形标高在1277.61—1284.66m之间。

2.3地层与地质构造
场地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属扬子准地台、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场地周边500m范围内的地表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残坡积、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群第一段(Є2-3ls1)薄~中厚层状白云岩,岩层单斜产出,产状95°∠8°,钻探揭露,该场地节理裂隙主要以风化节理为主。

场地及周边无断层通过。

2.4场地岩土体构成
经钻探揭露,场地内岩土自上而下可分杂填土(①)、红粘土(②-1、②-2)、强风化白云岩(③)及中风化白云岩(④)等4个岩土单元,现分述如下:
①杂填土(Q4ml):为近期平场回填,主要由建筑垃圾及原建筑混凝土地板及基础组成,局部含少量粘土及生活垃圾,结构松散。

钻探揭露厚度为0.20~7.40m,平均厚度为1.49m。

1#楼:本层厚度0.4~7.4m,平均厚度1.88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2#楼:本层厚度0.4~2.5m,平均厚度1.39m,分布连续,仅在2-ZK16钻孔位置缺失;
3#楼:本层厚度0.4~3.0m,平均厚度1.11m,分布连续,仅在3-ZK3及3-ZK24两个钻孔位置缺失;
4#楼:本层厚度0.4~1.0m,平均厚度0.64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5#楼:本层厚度0.4~2.0m,平均厚度0.89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6#楼:本层厚度1.3~4.8m,平均厚度3.24m,分布连续;
7#楼:本层厚度0.4~5.0m,平均厚度1.13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8#楼:本层厚度0.4~6.5m,平均厚度2.34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9#楼:该土层在9#楼场地内置缺失;
10#楼:本层厚度0.5~1.8m,平均厚度0.78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11#楼:本层厚度0.3~6.0m,平均厚度1.11m,分布连续,仅在11-ZK2钻孔位置缺失;
12#楼:本层厚度0.2~3.0m,平均厚度0.79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13#楼:本层厚度0.3~6.0m,平均厚度1.59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②-1红粘土(Q4dl+el):褐黄色,黄色,局部含少量白云岩块碎石,硬塑状,土体结构呈巨块状,其复浸水特征为Ⅱ类。

该土层仅分布于2#、3#、4#、5#楼场地(2#、3#、4#、5#楼场地内所取红粘土样试验结果为:含水比为0.57~0.67),钻探揭露厚度为0.50~14.2m,平均厚度为4.58m。

2#楼:本层厚度1.0~10.9m,平均厚度4.26m,分布连续,仅在2-ZK24钻孔位置缺失;
3#楼:本层厚度1.0~11.6m,平均厚度3.72m,分布不连续,在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4#楼:本层厚度0.5~8.8m,平均厚度5.11m,分布连续,仅在4-ZK1、4-ZK2及4-ZK3三个钻孔位置缺失;
②-2红粘土(Q4dl+el)::褐黄色,黄色,局部含少量白云岩块碎石,可塑状,土体结构呈碎块状,其复浸水特征为Ⅱ类。

该土层分布于1#、6#、7#、8#、9#、10#、11#、12#楼场地,钻探揭露厚度为0.4~17.5m,平均厚度为4.18m。

1#楼:本层厚度0.4~15.3m,平均厚度4.79m,分布连续;
6#楼:本层厚度0.7~9.2m,平均厚度3.31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7#楼:本层厚度1.0~8.5m,平均厚度3.28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8#楼:本层厚度0.4~5.6m,平均厚度2.95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9#楼:本层厚度1.5~10.6m,平均厚度3.64m,分布连续;
10#楼:本层厚度0.5~9.2m,平均厚度3.45m,分布连续;
11#楼:本层厚度0.6~7.3m,平均厚度3.83m,分布连续;
12#楼:本层厚度1.5~17.5m,平均厚度6.86m,分布不连续;
13#楼:本层厚度0.5~16.2m,平均厚度4.23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③强风化白云岩(Є2-3ls1):灰白色,岩芯采取呈碎块状及块状,局部呈短柱状,强风化。

钻探控制厚度为0.4~18.4m。

1#楼:本层厚度1.5~12.0m,平均厚度6.25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2#楼:本层厚度0.9~11.0m,平均厚度5.15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3#楼:本层厚度0.5~10.0m,平均厚度3.70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4#楼:本层厚度1.0~3.8m,平均厚度2.35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5#楼:本层厚度0.5~18.4m,平均厚度3.93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6#楼:本层厚度0.9~7.4m,平均厚度2.67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7#楼:本层厚度0.7~11.7m,平均厚度3.61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8#楼:本层厚度1.2~8.4m,平均厚度3.56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9#楼:本层厚度1.2~2.8m,平均厚度1.80m,分布不连续,大部分钻孔位置缺失;
10#楼:本层厚度1.0~4.2m,平均厚度2.28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11#楼:本层厚度1.0~1.1m,平均厚度1.03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12#楼:本层厚度0.4~7.0m,平均厚度2.08m,分布不连续,局部钻孔位置缺失;
④中风化白云岩(Є2-3ls1):灰白色、灰色及紫红色,中厚层状,细晶结构,岩芯采取呈柱状及短柱状,局部呈块状,节理裂隙发育,铁质条带发育,中风化。

钻探控制该岩层厚度为5.5~29.9m。

1#楼:本层厚度8.0~29.9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2#楼:本层厚度6.9~19.5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3#楼:本层厚度8.0~11.2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4#楼:本层厚度7.95~17.57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5#楼:本层厚度7.5~27.8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6#楼:本层厚度8.0~17.5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7#楼:本层厚度8.0~21.7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8#楼:本层厚度8.5~17.9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9#楼:本层厚度7.7~18.44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10#楼:本层厚度7.3~20.8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11#楼:本层厚度9.8~18.2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12#楼:本层厚度7.8~23.8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13#楼:本层厚度5.5~27.7m,该层分布连续稳定,层厚未揭穿;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岩石按岩石坚硬程度划分,属较硬岩(f rk=32.4MPa);按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属较破碎岩(根据岩体纵波波速及岩块波速,得出该岩石完整性指数为0.52);按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属IV级【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P8表3.2.2-3判定】。

2.5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2.5.1、地表水
据现场踏勘了解,场地500m范围内无河流,场地地势低洼,场地及周边地表水主要为雨季时雨水汇聚,且无自然排水条件,水量较大,故雨水汇聚时产生的地表水对本工程的影响较大。

据本次勘察结合该地区长期观测水文地质资料及场地周边居民走访,拟建场地近50年未被洪水淹没,但雨季时,场地内有大量积水向场地西侧路面排泄。

2.5.2、地下水
据场地周边水文地质调查,同时结合钻孔水位量测分析(钻孔内未测量到稳定水位),场地内地下水可分为上覆土层内的上层滞水及基岩中的岩溶裂隙水。

场地内上层滞水,赋存于上覆土层内,补给源为大气降雨,水量受降雨影响较大;场地内下伏基岩内的岩溶裂隙水,埋藏较深,在钻探控制范围内未揭露到岩溶裂隙水。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场地地势低洼,汇水面积较大,无自然排水条件,在有地下室的部位,降雨时雨水会向地下室基坑汇聚,产生盆池效应。

场地地下水所属环境类型为II类,根据该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建筑经验,地下水及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2.5.3、抗浮设计水位
据上述地下水及地表水分析评价得知:场地内地表水主要为雨水汇聚,地下水主要为土层内的上层滞水,场地地势低洼且无自然排水条件,在有地下室的部位,降雨时雨水会向地下室基坑汇聚,产生盆池效应。

故建议对基坑作排水处理,建议在场地周边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以保证土层内的上层滞水不向基坑汇聚;在靠小山一侧应设置排洪沟,同时还需要对地表水设置排水措施,保证降雨时雨水汇聚能及时排泄。

基坑设置排水措施及作好地表水排泄处理后,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标高为1274.30m。

2.6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岩溶发育特征及边坡
2.6.1不良工程地质作用:据周边地质调查,场地周边无地表塌陷,无泥石流、无山体滑坡等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环境地质条件较好。

2.6.2岩溶发育特征:场地内基岩为寒武系上统娄山关群第一段(Є2-3ls1)薄~中厚层状白云岩,钻探揭露(场地内共布置749个钻孔,125个钻遇溶隙,钻遇溶隙率为16.7%,相邻基岩面高差大于5m,3-ZK17、3-ZK23,基岩面高差为14.18m)场地内岩溶属强发育。

2.6.3边坡:场地内暂无危及建筑场地的边坡。

根据拟建物±0.000标高分析,在2#、3#、4#、5#楼平场时需要大量填方,建议填方时分层夯实、碾压,并对填方区域作好支护处理;5#仓库南侧及南东侧有一挡墙,高度约8米,勘察期间,挡墙稳定,未发现墙体有裂痕,此挡墙可暂不作处理,但5#楼基础施工或平场施工时,施工单位应对该挡墙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岩溶洞隙及处理建议一览表表三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11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12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13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3. 场地岩土工程特性
3.1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3.1.1杂填土层(①):该层位于场地表层,为近期平场回填,主要由建筑垃圾、少量粘土及生活垃圾组成,结构松散。

该层对拟建场地基础无意义,且地下室部分基坑开挖后将被全部清除。

根据场地勘察资料,结合本地区经验及相关规范,综合给出场地杂填土层的岩土工程参数仅供参考使用:重力密度γ=18.0kN/m3,建议杂填土的负摩阻力系数取0.40。

3.1.2红粘土(②-1、②-2):场地内红粘土厚度不均,分布不均,承载一般,其工程特性一般,在有地下室的部位,基坑开挖后大部分将被清除,故针对该土层,本次勘察共在30个钻孔位置取土样30件作土工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三、表四”及“土工试验报告”。

3.1.3强风化白云岩:场地内强风化白云岩分布不均,厚度较小,针对该岩土单元,本次勘察未作试验。

红粘土(②-2)土工试验力学指标统计计算表表四
14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红粘土(②-1)土工试验力学指标统计计算表表五
3.2岩体物理力学指标
中风化白云岩:针对场地内中风化白云岩,本次勘察共在102个孔位上取岩样102件作岩石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经查表统计计算见“表五”。

其它指标详见《岩石试验成果报告》。

中风化白云岩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统计表表六
15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16
3.3岩(土)层地基设计参数
根据测试成果资料统计计算,结合本地区经验及相关规范,给出建议采用的场地岩土地基设计参数见“表七”:
场地各岩土层地基设计参数一览表
表七
4. 场地岩土工程地质评价
4.1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4.1.1场地及地基稳定性
场地北侧约80m 为成贵高铁铁路桥,西侧及南西侧为小山,山体稳定,东侧为规划道路(大氧路)。

场地及周边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场地属一级场地(复杂场地),场地整体较稳定;场地内岩土种类较多,各岩土单元性质变化较大,故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地基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地基稳定。

拟建场地及基地稳定,适宜建筑。

4.1.2 地基均匀性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场地内杂填土,不能拟建物地基持力层,在基础施工或基坑开挖后将被全部清除;
2#楼红粘土(②-1):本层厚度1.0~10.9m,平均厚度4.26m,分布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
变形不均匀地基;
3#楼红粘土(②-1):本层厚度1.0~11.6m,平均厚度3.72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4#楼红粘土(②-1):本层厚度0.5~8.8m,平均厚度5.11m,分布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5#楼红粘土(②-1):本层厚度1.5~14.2m,平均厚度4.78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1#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0.4~15.3m,平均厚度4.79m,分布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6#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0.7~9.2m,平均厚度3.31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7#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1.0~8.5m,平均厚度3.28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8#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0.4~5.6m,平均厚度2.95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9#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1.5~10.6m,平均厚度3.64m,分布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10#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0.5~9.2m,平均厚度3.45m,分布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11#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0.6~7.3m,平均厚度3.83m,分布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12#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1.5~17.5m,平均厚度6.86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
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17
白云区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项目
13#楼红粘土(②-2):本层厚度0.5~16.2m,平均厚度4.23m,分布不连续;拟建楼若采用该层作拟建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属变形不均匀地基;
拟建场地内的强风化白云岩,分布不匀,厚度不均,不宜作拟建物地基持力层,地基均匀性较差;场地内的中风化白云岩,承载力较高,分布均匀,地基压缩性较低,基本不产生沉降,地基均匀性较好。

4.1.3适宜性评价
场地内未发现活动断层通过,场地及附近无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岩溶塌陷及大规模溶洞等不利于建筑的地形、地貌,场地稳定性较好。

将基础置于中风化岩层中时,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较好,故场地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

4.2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
场地内杂填土主要分布于场地南侧及南西侧,属软弱土((f ak<130)),场地内粘土,分布于整个场地内,属中软土(f ak=150);场地内强风化白云岩属中硬土(f ak=300)。

根据钻孔剪切波测试报告,上覆土层平均等效剪切波平均速度为184m/s,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判断,该拟建场地上覆土层为中软土,整体平均厚度为5.57m,故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第4.1.3条和第4.1.6条,场地类别为Ⅱ类。

4.3场地抗震条件评价
场地内上覆土层属中软土,场地类别属II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附录A.0.24,贵阳市白云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

场地基岩为中风化白云岩,其抗震性能较好,场地属对抗震一般地段。

4.4基坑工程分析
本工程在6—12号楼部位有一层地下室,在1#楼部位有二层地下室;一层地下室部位地坪标高为1273.8—1274.5m,二层地下室地坪标高为1271.3—1273.2m;根据剖面A——A′、B——B′、V——V′、2——2′、57——57′分析,基坑开挖后,基坑壁出露岩土层位为红粘土及中风化白云岩,据场地内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基坑均具备放坡条件,局部基坑较深部位,放坡后建议清除基坑周边松散土层(局部卸土)及基坑壁上的松动岩石。

基坑西侧2#、3#、4#楼需要填方,在对2#、3#及4#楼场地进行填方时,需要对填方区域作支护处理。

4.5基坑稳定性评价
据上述基坑工程分析,拟建物基坑稳定;基坑西侧距规划大氧路(未修建,现为空地)边沿约30m,北侧距成贵高铁铁路桥约80m,东侧距拟建2#、3#、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