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本文就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方法在2013年11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中剂量为50mg,研究组治疗中剂量为100mg 并且加速给药,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选用100mg药量并不断的给药,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副作用小。
标签: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此类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病率高,死亡率升高[1]。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产生会导致心肌功能的不完全,因此我院对2013年11月~2015年3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循环内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所有病例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的70例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患者35例,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为(4
2.5±6.5)岁,发病时间在2~7h,平均发病时间为(4.52±0.25)h,其中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2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例。
对照组患者35例,龄24~67岁,平均年龄为(40.6±2.42)岁,发病时间在,3~7h,平均发病时间为(5.02±1.25)h,其中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5例,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3例。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均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
对照组患者选用剂量为50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首先先静推剂量为8m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90min后在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使用剂量为42m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2]。
研究组患者首先静推剂量为15m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30min后静脉注射剂量为50m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再过1h后静脉注射剂量为35mg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3]。
1.3观察指标对两组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对两组患者食用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患者在药物的治疗期间患者的并发
症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还有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等进行分析和对比。
1.4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情况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当P<0.05时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两种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管动脉再通情况对比研究组患者的管动脉再通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管动脉再通率,见表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是心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疾病的一种。
这种疾病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产生,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应该给予有效的治疗,并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不断的找寻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4]。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近年来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临床医学中具有安全性较强的作用,并且此类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小。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剂,其药物中的成分主要与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发挥其局部溶栓的效果[5]。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71%,35例接受50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与35例接受100m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偏高(P <0.05),研究组35例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5例接受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P<0.05),研究组的管动脉再通率为85.71%,对照组患者的管动脉再通率为77.14%。
研究组患者的管动脉再通率明显优于对早组换的管动脉再通率,两组之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治疗方案相比,研究组治疗方案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更具有优越性[6]。
因此,笔者认为: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予以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并且不断给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从而显著提高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林美爱,林俊亮,潘平芬等.急性心肌梗死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出血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4,13(1):33-34.
[2]张世江.小剂量阿替普酶治疗老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6):528-529.
[3]赵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7):62-63.
[4]Lv Yun Pan Yaping,Gao Yan,etc.,for genera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enzyme combined therapy with clopidogrel and aspirin curative effect observation of 60 case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ine,2013,32(31):4-5.
[5]鄔德朔.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LVEDD等因素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9):25-26.
[6]殷永平.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2):123-124.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