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兴中学高考生物最后50天5+2强化训练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强化训练1
1. 在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性状优良的作物新品种的过程中,不必考虑的问题是
A. 亲本的生殖隔离
B. 具有优良性状的亲本的选择
C. 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
D.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2. 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I 试管II 试管III
某酶2mL 2mL 2mL
pH 8 8 7
温度60℃40℃40℃
反应物2mL 2mL 2mL
A. 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 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 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 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3.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b点时种群资源再生能力量强
B. cd段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C. 该种群发展过程中,ab段幼体所占比例小于cd段幼体比例
D. 环境容纳量(K)可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4. 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h,再光照1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的数据。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
温度(℃)27 28 29 30
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 -2 -3 -1
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 +3 +3 +1 注:净光合速度=实际光合速度-呼吸速率
A. 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7℃
B. 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
C. 27℃—29℃的净光合速率相等
D. 30℃下实际光合速率为2mg·h-1
29.(18分)下图甲表示某动物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反应的结构是(用图中标号表示)。
(2)乙图中的11是下一个神经元的;11
到12的原因是。
(3)⑧的形成主要由⑦完成。
(4)乙图中,若刺激D点,电流计E的指针将偏转次。
(5)某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导有阻断作用,为了验证此药物的作用,应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②则⑤(填“产生”或“不产生”)
反应;还应将药物放在处,刺激②则⑤(填“产生”或“不产生”)反应。
30.(12分)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进行了如下实验: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可将DNA水解)、RNA 酶(可将RNA水解)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活鸡胚分成等量的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甲组注射核酸提取物和DNA 酶,向乙组注射等量的核酸提取物和RNA酶;
第二步: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提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1)请你根据上述过程,为该实验提出一个合理的假设:。
(2)你期望得到的实验结果是:。
(3)如果与相符,可证明假设成立。
(4)从注射的物质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从实验结果的检测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
31.(18分)下图是生物体内部分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D、E物质的名称分别是。
(2)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所经过的途径有(用图中标号表示);图中⑨12表示作用。
(3)高糖膳食会导致肥胖,用图中标号表示其中物质转化途径。
(4)若图中的氨基酸是赖氨酸,则其(填“可能”或“不可能”)来源于⑩11
(5)食物中A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能否满足机体的需要。
(6)从图中可以看出,联系三大有机物代谢过程的主要枢纽物质是;完成图中代谢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7)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水稻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造成不同生物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不同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
1--4 ABCB
29. (18分,每空2分)
(1)⑤
(2)树突膜或胞体膜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突触小泡高尔基体
(4)2
(5)产生 C 不产生
30. (12分,每空2分)
(1)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甲组活鸡胚中没有产生禽流感病毒,乙组活鸡胚中产生禽流感病毒
(或甲组活鸡胚中产生禽流感病毒,乙组活鸡胚中没有产生禽流感病毒)
(3)实验结果预期结果
(4)酶具有专一性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其他叙述合理可得分)
31. (18分,每空2分)
(1)甘油、氧气
(2脱氨基
(3)②③⑤(不全不得分)
(4)不可能
(5)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6)丙酮酸细胞
(7)酶的种类不同
5+2强化训练2
1. 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无关的是
A. 抗体与SARS病毒的特异性结合
B.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内
C. ATP分子的形成
D. 不同植物体细胞的原生质体的融合
2.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方法或结果,请指出错误的一位是
A. 低倍镜下看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B. 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班氏糖定性试剂;混匀后呈现砖红色
C. 析出含DNA的黏稠物,需加蒸馏水稀释,使氯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当于0.14mol/L
D. 叶绿体色素分离后,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从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3. 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一般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 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②选出能产生抗体的B 淋巴细胞
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
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4. 5—溴尿嘧啶(Bu )是胸腺嘧啶(T )的结构类似物。
在含有Bu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
已知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其(A+T )/(C+G )的碱基比例略小于野生型大肠杆菌,这表明Bu 诱发突变的机制是 A. 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 断裂DNA 链中五碳糖与磷酸基间的联系
C. 诱发DNA 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
D. 诱发DNA 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29. (每空2分,共20分)紫菜(Porphyra )是中国重要栽培经济海藻之一。
国内研究人员以条斑紫菜为材料,对其光合作用与温度等因素进行研究,探索育种生理指标,旨在为筛选高产量、耐高温优良紫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中HA 、HB 、HD 三个株系是由同一株条斑紫菜单细胞克隆获得。
表1为不同温度对不同紫菜株系丝状体光合作用的影响;图1为条斑紫菜养殖群落中随机取5株生长状况相同的条斑紫菜,编号为A 、B 、C 、D 、E ,在15℃、27000Lx 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
丝状体干重
减少量
光合测定中2CO
光合作用时间
60
)。
据图表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图1
表1 温度对不同紫菜株系丝状体光合作用的影响
(1)实验中HA、HB、HD三个株系是由同一株条斑紫菜单细胞克隆获得,这种生殖方式为________
________。
由条斑紫菜的成熟叶细胞再次获取三个株系的过程一定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1可知______________株系光合速率最高,生长最快;____________株系在3种
温度下保持较平稳状态且光合速率较高,说明其抗高温性最好。
这就提示我们可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生理指标,快速初步筛选抗温品系。
(3)图1为条斑紫菜养殖群落中随机取样测得的光合作用效率。
群落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由图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经过长期栽培,未经筛选和纯化,同一紫菜养殖群落内已发生较大________。
影响紫菜生长的非生物因素除湿度与光照外,还受到________________等影响。
30. (每空2分,共14分)果蝇的直翼(正常翼)与卷翼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直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子代既有直翼果蝇又有卷翼果蝇。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l)卷翼雌雄果蝇间交配,在16℃时幼虫发育,子代有直翼果蝇,在25℃时幼虫发育,子代全部为卷翼,此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请据图回答:
(2)该果蝇的体细胞内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有________对等位基因,其中___________位于X染色体上。
(3)若某果蝇的基因型为BbCcX D X d,理论上可产生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其数量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BcX D,则该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每个第二极体基因组成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
31. (每空2分,共14分)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够生存。
有一位同学说知道葡萄糖在酵母菌体内能产生酒精,但不清楚这一过程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无氧条件下进行的;另一位同学说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会产生CO2,但不知道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1)若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依据这两位同学的说法,你所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两套装置就是用来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放在25-35℃环境中培养8-10h。
装置I 装置II (2)装置I是探究酵母菌是否进行__________呼吸的,进入A锥形瓶中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10%的NaOH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II的B锥形瓶在封口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是
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装置I中澄清石灰很快变浑浊,而装置II中澄清石灰变浑浊则经过了较长的时间,此实验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一段相同的时间后,分别吸取2ml酵母菌滤液注入两支干净的试管中,再分别滴加0.5ml溶有0.1g重镉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震荡。
此时装置II中的酵母菌滤液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可以说明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了酒精。
(5)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
(6)某些植物的非绿色器官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下图表示此植物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
在氧浓度为a时()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参考答案]
1. A
2. B
3. C
4. C
29. (每空2分,共20分)
(1)无性生殖脱分化再分化
(2)HA HB 光合速率对不同温度的反应
(3)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同一紫菜养殖群落不同植株之间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矿质元素
30. (每空2分,共14分)
(1)表现型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4 Dd
(3)8 1:1:1:1:1:1:1:1 (4)D ABcX
d abCX d abCX
31. (每空2分,共14分)
(1)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2)有氧
排除空气中2CO 对实现结果的干扰
(3)酵母菌有氧呼吸对实现结果的干扰
(4)相同时间内,通有空气(氧气)条件下比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的2CO 多 (5)氧气 (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