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初中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

初中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
文学常识
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 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 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 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 文性细节。 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 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 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 文其形,诗意其质”。
一 小小的花 也想抬起头来 感谢春光的爱—— 然而那深厚的恩慈 反使他终于沉默 母亲啊 你是那春光吗?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躲到你的怀里。
三 母亲啊! 撇开你的忧愁, 容我沉酣在你的怀里, 只有你是我灵魂的安顿。
四 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叶” 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是风打雨摆 的荷花,而母亲是替荷花挡风雨的荷叶 的境界。
文章为什么写白莲,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白莲怎样的情绪?
写白莲是为了和红莲形成 对比,突出有母亲荫蔽的“我” 是多么幸运;在描写中透露出 对白莲的怜惜哀叹之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 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泰戈尔
泰戈尔(1861~ 1941):
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 家。
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 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
诗集:《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 《吉檀迦利》。
1913年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匿(nì)笑 :偷偷地笑。
字 祷告 : 向神祈求保佑。 词

7《散文诗两首》

7《散文诗两首》
这一段点名了文章主旨,深 化了文章内涵。就像荷叶保护红 莲一样,母亲为我们遮蔽风雨, 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的坎坷与 磨难。
பைடு நூலகம்
写作特色
• 1、托物言情,联想、想 象丰富。
• 2、语言质朴平实,宁静 淡远。
主题归纳
• 这首散文诗,由雨天里荷 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 子女的呵护与关爱,歌颂了伟 大的母爱,表现了少女对母亲 的依恋和感激。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歌特点的一 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 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 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 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 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 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 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荷叶 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笔 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福 建长乐人,作家、诗人,被称为“世纪老 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 集《寄小读者》《樱花赞》。
• 1、文中写作者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 境、红莲的样子、作者心情各怎样? (文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为红莲而动 的?)
2、你认为诗中的“我”是一个什么 样的孩子?诗中的妈妈又是怎样的一 个人呢?
①我:快乐、活泼、可爱、 调皮、善良。
②妈妈:沉静、善良、慈爱。
3、泰戈尔为什么要把孩子想象成金色花 呢?(我为什么要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不 是别的?)
泰戈尔把孩子想象成一朵圣 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的可爱。 金黄的色彩正是反映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朵,而花朵也惠及人 们,正象征孩子回报母亲的心愿。
4、“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让妈妈 知道?(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 所做的事要“暗暗地”、“悄悄地”呢?)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第一首:寻找那片海我曾听闻,那片海的蓝色是如此的纯净,如蓝宝石般晶莹剔透。

于是,我一直心心念念地渴望着,渴望去寻找那片神秘的海洋。

我踏上旅程,穿越山川,穿越河流,只为寻找那片让我魂牵梦绕的海域。

我走过雨后的田野,捧起一缕湿润的空气,仿佛可以感受到那片海的气息。

我走过深林,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仿佛可以听到那片海浪拍打在岩石上的声响。

我爬上高山,俯瞰着万里山河,期盼着能够远眺到那片浩渺无边的蓝色。

经过漫长的旅途,我终于抵达了海岸线。

我望着眼前波涛汹涌的大海,呼吸着海风的气息,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激动和喜悦。

但是,这并不是我一直以来憧憬的那片海。

这片海的颜色是灰蒙蒙的,没有蔚蓝的宝石般的光彩。

这里没有细腻的沙滩,只有充满了锋利的岩石。

这里的海浪不是轻柔的抚摸,而是汹涌的狂怒。

我感到失望和沮丧。

我问自己,是不是追寻那片纯净的海洋只不过是一场无尽的梦幻?但是,我拒绝放弃。

我决定继续寻找。

我推开一扇扇大门,探索着更多的海的颜色。

我来到了金色的沙滩,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

我来到了翡翠般的海洋,看到了鱼儿的翩翩起舞。

我的心灵开始安定下来。

我明白了,那片纯净的海洋不一定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而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用眼睛去寻觅,就能够找到那片属于自己的海。

第二首:城市之夜夜晚,城市如同一座魅力无穷的迷宫,吸引着无数游子的目光。

在繁华的灯光下,大街小巷弥漫着属于夜晚的魅力。

我走在人流涌动的街头,看着高楼大厦的轮廓划破天空,心中涌动着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夜晚的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演员,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我路过热闹的酒吧,听见音乐和欢笑的声音从内传出。

酒吧里的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忘记了一切的烦恼与忧愁,享受着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

我路过静谧的公园,看见一对情侣坐在长椅上,彼此依偎着。

他们互相分享着生活的点滴,眼中充满着爱的光芒。

这个城市,见证了无数的爱情故事,也孕育了更多的美好。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衍(yǎn) 匿(nì )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祷(dǎo)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并蒂(bì 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瑞雪;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 见的奇花。 菡萏(hà n dà n):荷花; 攲斜 倾斜、歪斜。 慈怜 (cí liá n) 爱怜 荫蔽 (yīn bì )(荫今读yīn)遮蔽、隐蔽;庇荫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赏读课文 品味探究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一幅图画呢?这幅 图画中包含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 2、课文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体 会一下弥漫在这首诗中的情绪的变化。 3、红莲是作者描写的重点,作者又为什么要写九 年前与祖父在一起赏莲的情景呢?请说说自己读后 的理解。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 伏笔。)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 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 蔽?”“心中的雨点”指什么?体会这句思想感情。
简介泰戈尔: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 是一位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作家、艺术家、 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生于 加尔各答市一个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属于 婆罗门种姓。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 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沉船》、 《戈拉》、《家庭与世界》、《两姐妹》等。 1913年凭借宗教抒情诗《吉檀迦利》获诺贝尔 文学奖。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 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 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 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请以具体的形象作喻,来完成下列句子。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 __,______________。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 __,______________。 3、仿课文写法(借助具体形象抒发对母亲的 爱)写一篇随笔。 4、课外阅读冰心的《繁星》和《春水》,了 解冰心对母爱、童真和大自然的歌颂,同时 也体会寄情于物写法的妙处。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

七年级语文散文诗两首

05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散文诗基本特征和写作技巧
散文诗的基本特征
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具 有散文的形式和诗的意境。它注重表现作者的内 心感受和思考,语言凝练、形象生动,富有音乐 美和绘画美。
构思
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所选材料组织成一个有机的 整体,形成独特的意境。
选材
选择具有象征意义或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事物作为 写作对象。
语言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和 思考,使读者产生共鸣。
两首散文诗中重要知识点回顾
作者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 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题
表现儿童对母亲的依恋和母爱的伟大 。
两首散文诗中重要知识点回顾
• 艺术特色: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和母爱的世界。
艺术手法鉴赏:象征、对比等
象征手法的运用
诗歌中荷叶象征母亲,红莲象征子女。通过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象征了母亲对子 女的关爱和呵护。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真 挚。
对比手法的运用
诗歌中通过风雨中荷叶与红莲的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在风雨中,荷 叶挺身而出,为红莲遮挡风雨,而自己却默默承受着风雨的摧残。这种对比手法 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强烈,更加感人至深。
诗歌内容梳理与主题思想
01
02
03
04
第一节
描写荷叶与红莲的美丽景象, 为后文做铺垫。
第二节
写风雨中荷叶保护红莲的动人 场景,表现出母爱的伟大与无 私。
第三节
直抒胸臆,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和赞美之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荷叶与红莲的比喻, 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表 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 赞美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 者对祖国和家乡的眷恋之情。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散文诗两首PPT课件
• 散文诗简介 • 《荷塘月色》分析 • 《匆匆》分析 • 两首散文诗的比较 • 散文诗的未来发展
01
散文诗简介
散文诗的定义
01
散文诗是一种以诗的意境和形式 表现散文内容的新文体,既有诗 的凝练、音乐美和形象美,又有 散文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02
它融合了诗和散文的特点,既有 抒情、写意、叙事、议论等散文 的元素,又有押韵、节奏、分行 等诗歌的元素。
散文诗的特点
01
02
03
04
表达自由
散文诗的表达方式自由,不受 诗歌格律和韵脚的限制,可以
根据内容需要自由发挥。
语言优美
散文诗的语言优美,常常运用 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语
言更加生动、形象。
情感深沉
散文诗的情感深沉,常常表达 作者对人生、自然、历史等方
面的感悟和思考。
意境深远
散文诗的意境深远,通过细腻 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创造出
03
《匆匆》分析
作者介绍
朱自清: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 战士,被誉为“现代散文之父”。
他的作品以清新自然、真挚感人而著 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之一。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江苏扬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教于清华大学 。
创作背景
《匆匆》写于1922年,当时中国正 处于军阀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人民生活困苦。
独特的审美体验。
散文诗的历史发展
起源
散文诗起源于19世纪欧洲浪漫主 义文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
逐渐发展起来。
发展
在中国,五四运动时期开始出现散 文诗,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 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作品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

散文诗二首文章主旨《散文诗两首》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两篇散文诗。

它们以独特的形式,通过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手法,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读者。

全文以“金色花”为线索,精心描绘了孩子的顽皮和母亲的柔情,将生活中的琐碎细节化作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金色花的色彩象征着母爱的光辉,而孩子的顽皮则代表着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作者巧妙地将儿童比喻为金色花,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鲜明,仿佛是在向读者展示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卷。

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

孩子那调皮捣蛋的样子,以及母亲那温柔慈爱的眼神,都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作者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将童真童趣与母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感人的情感。

此外,作者还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这不仅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还使得童真童趣的内涵更加深刻。

这种想象力的发挥,使得这首散文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够对生活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金色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功地将孩子的顽皮与母亲的柔情融为一体,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和对童真、童趣的珍视。

同时,作者通过将儿童想象成金色花,赋予了童真童趣更加鲜明的色彩和更加深刻的内涵。

这种深入人心的描写方式,使得这首散文诗成为了永恒的经典之作。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中国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以荷叶为象征,将母亲比作荷叶,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出荷叶在风雨中坚韧不拔、傲然挺立的形象。

同时,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将情感升华到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人类情感与社会人生哲理的完美融合。

在这首诗中,作者用深情的笔触描写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姿态和形象。

他写道:“荷叶在风雨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的坚韧与顽强。

雨水打在荷叶上,溅起一圈圈涟漪,而荷叶却依然傲立在风雨中,不曾退缩。

4.《散文诗两首》

4.《散文诗两首》
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 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 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 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 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 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 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 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再读,感知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环
一写红莲 二写红莲



我的心情 烦闷 不适意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 越下越大
开满、亭亭
左右倚斜, 无依无靠
不动摇
三写红莲
雨肆意地下 着;在大荷 叶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 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荷叶·母亲》
冰心
自主合作学习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 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 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主要作品有:小说《两个家 庭》、《斯人独憔悴》、 《超人》;散文集《往事》; 诗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作品《寄小读者》。
简要概括这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通过写在一个雨天看到一张大荷叶 遮护着一枝红莲的情景,表达了母 亲是人生唯一可靠的心灵避难所的 思想感情,歌颂了母爱的博大无边, 伟大无私。
作 业
1、搜集积累表达母爱歌颂母亲的 诗歌、名言等。 2、探究两首诗的异同点。 3、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对 父母的爱付诸行动。
再见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 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 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 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 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 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 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 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郊在 《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 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 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 点点滴滴做起。

第07课散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4)

第07课散文诗两首七年级语文上册高效课堂(4)

dì zĭ pái huái xù yìn mù dăo
梗 亭亭 遮蔽 流转 匿笑 嗅到
gĕng tíng tíng bì zhuăn nì xiù
朗读体验
• ①自由朗读《金色花》与《荷叶·母亲》, 读准字音,流利通顺。 • ②组内选拔,推荐朗读能手。 • ③朗读竞赛,看看谁读得最有情感! • 思考:两首散文诗分别应该用怎样的情感去 读?为什么?
品析形象
• 从《金色花》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母 亲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 [文中的“我”] • ①天真活泼。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在新叶上跳舞。 • ②机灵调皮。暗暗地匿笑,却一声不响。 • [母亲] • ①沉静虔诚。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 ②善良慈爱。焦急地寻找孩子;发现孩子后无奈地嗔怪孩子。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具诗和散文特点的一种现 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 性特点。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像诗一样精粹、 凝练,但又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韵,而是以散文的 形式来呈现。即:散文其形,诗歌其质。题材丰富, 形式小巧灵活。
金色花
[印度]泰戈尔
荷叶·母亲
冰心
作者简介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 :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 园丁集》、《飞鸟集》等。曾于1913年 凭借《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 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 解,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地位。金色 花,是印度的圣树,木兰花、书面化
孩子和母亲
孩子纯洁、可爱 母亲形象具体
母亲并未出场 通过象征赞美母爱
推荐阅读书目
《泰戈尔诗集》
《繁星·春水》
《七里香》

7《散文诗两首》

7《散文诗两首》

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 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 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孟 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 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 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 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课后作业
1.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 《春水》等诗集。
2.将收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 是刚才的即兴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
合作探究
作者为什么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祖父和“我”在院中乘凉赏 莲时,祖父的话暗示了“我”和 “红莲”的关系。把“三蒂莲” 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 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人,花 瑞即人实,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 做铺垫。
合作探究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 漂在水面。
表象是散文,本质 是诗。
检查预习
给下列词语注音并释义
匿 笑 ( nì) :偷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 浴 ( mù yù ):洗澡。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祷 告 ( dǎo ): 向神祈求保佑。 嗅 ( xiù ) :闻(气味)。
并 蒂 (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
茎上。
检查预习
最高尚、最纯洁的爱。《金色花》选 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初读感知
金色花
又译作:“瞻波伽”
印度圣树,木兰花属植物,
开金色碎花。
初读感知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页1第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 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菌(hàn )茜(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q T)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课文原文《金色花》泰戈尔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冰心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agrave;n )萏(d&agrave;n)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qī)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两首

语文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散文诗两首
②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为什么妈妈见 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朗读感悟
1、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请你用 “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的 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思考题: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节奏停顿。
做到节奏恰当。
—美读指导
☆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感情基调来朗读?
——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 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试读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 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 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作用:表现作者关注花的命运
2、作者是怎样托物寄情,以花喻人的?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 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着 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 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 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 的赞美之情。
• 3、心中的雨: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
• 理解: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 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爱是伟大的,可 以使我在痛苦的时候得到安慰,在孤独 中的到欢乐,在失望中得到希望,在冷落 时得到幸福。

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散文诗二首内容概括
《散文诗两首》分别是《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金色花》是一首散文诗,让读者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爱,那么一种亲暱,那么一种亲热。

“我”是天真活泼、机灵“诡谲”的,又是天生善良的;母亲是沉静的、虔诚的,也是善良的、慈爱的。

爱是交流的,从孩子对母亲的爱,可以想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荷叶母亲》是一篇礼赞母爱的美文,作者却从荷叶写出。

写荷始终没有忘记写人,朋友送莲,是友情;外乡思莲,是乡情;祖父说莲,是亲情,祖孙情。

雷雨打莲花,冷酷无情;母亲唤孩子,舔犊深情。

回首观望,孺子着实可爱;侧身覆盖,荷叶通达人心。

把荷叶之护与亲情之爱,交叉渲染,最后热情礼赞浓情美艳又亲切自然。

题目“荷叶母亲”,到底是把“荷叶”比作母亲,还是把“母亲”比作荷叶,已没有分清的必要了,都一样地美丽。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走进文本
• 整体感知: • 《荷叶母亲》一文主要写了怎样的场景? • (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 • 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
雨中的红莲,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荷 花,触动了自己,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 场景,于是借景抒发了自己对母亲保护儿 女成长的感动。
课文分析
1、作者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2、文章中红莲经历了怎样的遭遇?(写了红莲哪两
散文诗两首
• 母爱,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下面这两首散文诗,就是对母亲的深情倾
诉。
金色花
荷叶 母亲
走进作者
•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社会活动家,著有诗集:《新月集》《园 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等。1913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家,亚洲第一位诺贝尔 文学家得主。
语文知识
问题探究
• 1、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 (在印度,金色花是圣花,赞美孩子纯真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金色花,而且一而再,再而
三的不让妈妈知道? •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孩子懂得,母爱的奉
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不 图妈妈的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 • 3、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 (妈妈爱孩子,不见了孩子,自然着急,见到了, 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
课文主旨: 以“假如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生发 想象,展开三幅耐人寻味的画面, 寄寓母子情深的感情。
• 结构分析:
• 摇摆跳舞(匿笑,捉迷藏) 母亲寻找 母
• 开放花瓣(让妈妈嗅香)

• 投影书页(伴妈妈读书)
情 深

散文诗两首对比阅读

散文诗两首对比阅读

朗读1、2自然段 从“假如”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
请在文中找出 “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添戏加标的题几个画面
妈妈

沐浴后做祷告
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中饭后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黄昏时拿灯去牛棚
变回孩子,求妈怪,但更多是担心、
关心、疼爱
“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责备、批评 “我不告诉你,妈妈” 调皮,撒娇 “妈妈,我不告诉你” 不耐烦,冷漠
那么他们的区别又在哪里?(从感情的 角度试着分析)
想一想
《金色花》的母子深情令人动容, 泰戈尔赞美的仅仅是这一对母子吗?
诗中的母亲指的是普天之下的母亲, 表现普遍存在的亲子之爱。
课堂分享 如果明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也突然具备了诗中小男孩 的能力,可以变成自己想变的任何一样东西,你愿意变作什 么来陪伴妈妈?又做些什么?
荫蔽?
最后一段作者运用了两个比喻,分别是哪两个? 母亲像荷叶保护莲
那么母亲和荷叶有什么关系呢?花一样保护我 将“我”比作红莲,“我”和红莲有什么联系呢?
“我”喜爱红莲 (九年前)祖父说三姊
妹应了花瑞,花吉祥,人也吉祥,暗
示了花即是人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 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 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 荷叶上,聚了写流转无力的水珠。
看到此情此景,我深深地受了感动。我为什么 会感动什么呢?
文章中红莲遭受雨打,那我可能遭受什么呢? 心中的雨点
象征着人生路上的风雨、坎坷、磨难。

散文诗两首

散文诗两首

“突然”意在给母亲一个惊喜;“求 你讲故事给我听”,表现出对母亲的 热爱、依恋。
第三次嬉戏,母亲去牛棚,“我”突 然跳到母亲面前,恢复原形。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这句话表现出母亲什么心情?
孩子不见了,母亲非常着急,这种惶 急的心情肯定与时俱增;一旦见到了 则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母亲嘴 上说“坏孩子”,实际上是疼爱孩子 的表现。
1、母亲做祷告时,“我”开放花瓣散发 香气。 2、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 上。
3、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 恢复原形。
2、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 的妈妈?
孩子:天真可爱、活泼淘气、孝顺机灵、 天生善良
妈妈:关爱孩子、沉静安详、善良慈爱、 有修养,有生活情调、有虔诚的信仰。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 且一而再,再而三的不让妈妈知道?
二看红莲
心情:不适意
环境:雷声作了 红莲:左右攲斜
徘徊
雨越下越大 无依无靠
红莲不堪风雨侵袭让“我”心绪不宁, 流露出怜惜和忧虑。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 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 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 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 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 转无力的水珠。 用荷叶象征母亲,一切困难
作者在风雨中几看红莲?当时的环境 是怎样的?红莲是怎样的?作者的心 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 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 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 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hàn )萏(dàn)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中的雨点:象征着人生路上的
风雨、坎坷、磨难。
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 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蔽?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 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 只好躲进你的怀里。”(《繁星》第159节 )
泰戈尔名句选读 1、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 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2、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 鸟儿已经飞过! 3、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 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与中国 1924年,泰戈尔应孙中山先 生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 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 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 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 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 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 界名流。
——泰戈尔
泰戈尔(1861~1941)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 里程碑意义的作家。是位杰出的诗人、小 说家、戏剧家。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 奖,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印度人虔敬地把他奉作“诗祖”。 他的诗,风格秀丽、感情醇厚、意象 生动、韵律优美、文字隽永。他的散文诗 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 集》、《飞鸟集》等。
我和妈妈各有什么性格特征?
我是一个活泼,可爱,顽皮,天真
,但又体贴,关心母亲的孩子。
妈妈是一个慈爱的母亲。
品味句子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妈妈不见了孩子,多么着急,一旦见了,又
惊又喜,自然怪孩子。这句话读出妈妈惊喜 的语气。
“我不告诉你,妈妈。” 孩子撒起了娇,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些好事而
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 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
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
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 爱的心愿。
3.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而且
一而再,再而三地不让妈妈知道? 孩子总想为妈妈做点事,变成一朵金色 花,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 到花香,可以投影在妈妈读书的地方。 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 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 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 撒娇,瞒着妈妈。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 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 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通过泰戈尔的诗歌来 感受这伟大的母爱吧。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 一种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 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 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 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 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 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 形,诗意其质”。
生字: xiù
嗅( ) 摩( mÓ ) 衍( yăn ) 匿( nÌ ) 祷( dăo ) 瓣( bàn)
1.诗中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 嬉戏?

我与妈妈进行了三次嬉戏
妈妈 我
散发香气 投身影到书页上 变回孩子还求妈妈讲故事
祷告时 读书时
去牛棚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泰戈尔把儿童想像成一朵金色花,
高兴,还要对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
作者简介
冰心 (1900--1999) ,现代散文家、 小说家、诗人、儿童文 学作家。原名谢婉莹, 祖籍福建长乐。主要作 品:散文集《往事》; 诗集《繁星》、《春水 》;儿童文学作品《寄 小读者》。
ruì 花瑞
bàn hàn dàn qī 白 瓣 菡萏 攲斜 yì nbì 荫蔽 dì 并蒂
红莲
开满 亭亭
(白莲已经凋谢)
左右攲斜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宁心绪散尽 仍不适意 深深地受感动
作者写“荷花”是为了写谁?写
“荷叶”又是为了写谁?这样写 有何作用? 写“荷花”是为了写我,写“荷 叶”是为了写母亲,达到“我” 是风打雨摆的荷花,而母亲是替 荷花挡风雨的荷叶的境界。
文章为什么写白莲,字里行间 流露出对白莲怎样的情绪?
pái huái zhē 徘徊 遮拦

姊 妹
lián péng
莲 蓬
请用自己最喜爱的方式朗 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把握 作者的思想感情。
·
文章三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 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 何变化的呢?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三看红莲
环境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雨)
雨势并不减退 勇敢慈怜荷叶 浓阴的天 雨愈下愈大 上聚了些水珠
写白莲是为了和红莲形成 对 对白莲的怜惜哀叹之情。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 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 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 下的荫蔽?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何作用?)
明确:
(1)在结构上,照应标题; (2)在内容上,点明主旨,深 化中心(母爱的伟大、无私、 勇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