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南开大学公开选拔1名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11月南开大学公开选拔1名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图片可自由调整大小)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卷I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A.学徒培训
B.下岗培训
C.普法培训
D.待岗培训答案:A
本题解析:
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厦其他职业性培训。

2.下列不属于国家为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的是()。

A.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教育机会
B.关注贫困生,设立帮助基金
C.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教育机构
D.允许学校体罚学生
答案:D
本题解析:
不属于国家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做的努力,体罚学生侵犯的是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3.一名学生进入高等学校以后,在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学完所有的课程,其他课程都合格,但是毕业前出国工作,在规定期限内无法回学校参加答辩。

对于该学生,学校应当()。

A.不发任何学业证书
B.颁发毕业证书
C.颁发肄业证书
D.颁发结业证书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义务教育法》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这一
规定,属于教育法律规范的类别是()。

A.义务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制裁性规范
D.奖励性规范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教师资格丧失的条件之一是()。

A.被剥夺政治权利
B.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C.受到行政处分
D.体罚学生
答案:A
本题解析:
对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人员,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日起,自动丧失教师资格,今后也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

A.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B.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C.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D.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关于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处分,依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学校可以给予学生记过和记大过的处分
B.学校应当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学生对取消入学资格、退学处理或者违纪处分的申诉
C.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可以不听取学生或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
D.学校对学生的开除学籍的处分,应经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
答案:B
本题解析:
A项错误,学校可以给予学生纪律处分的种类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C项错误,学校在对学生做出处分决定之前,应当听取学生或者其代理人的陈述和申辩;D项错误,学校对学生做出开除学籍处分决定,应当由校长会议研究决定。

8.第一次对教师的权利、义务、任用、考核、培训和待遇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定的是()。

A.《教育法》
B.《教师法》
C.《高等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本次修改最大的亮点是()。

A.分类管理
B.民办高校获得本科学历授予权
C.取消关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的规定
D.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可以自主选择设立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民办学校
答案:A
本题解析:
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的决定》,本次修改最大的亮点就是分类管理。

10.下列()不是我国学位学科门类。

A.哲学
B.地学
C.法学
D.工学
答案:B
本题解析:
我国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等11类。

11.下列哪种权利救济方式不属于我国法律规定的教育权法律救济方式?()
A.民事诉讼
B.行政诉讼
C.行政复议
D.劳动调解
答案:D
本题解析:
我国教育权法律救济体制主要由以下各项制度构成: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行政赔偿制度和民事诉讼制度。

12.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权利
C.教育法律义务
D.教育法律事实
答案:D
本题解析: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需要一定条件或根据的。

这里所说的条件或根据,就是通常所说的教育法律事实。

13.教育法规的特征不包括()。

A.探索性
B.规范性
C.确定性
D.强制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4.教育法规的实施在内容上不包括()。

A.教育执法
B.教育司法
C.教育守法
D.教育立法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5.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岗位为基础
B.遵循自愿平等、双向选择的原则
C.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D.教师聘任制度只包括招聘和续聘两种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5题) 1.人格的特征不包括()。

A.独特性
B.稳定性
C.多变性
D.功能性
答案:C
本题解析:
人格的特征包括独特在、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

2.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笛卡尔
B.冯特
C.洛克
D.华生
答案:A
本题解析: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3.“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

A.莱斯特
B.吉布斯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称之为()。

A.社会助长
B.社会逍遥
C.旁观者效应
D.从众效应
答案:B
本题解析: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社会懈怠,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司德菲将教师的成长历程分为()。

A.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B.预备生涯阶段、专家生涯阶段、退缩生涯阶段、更新生涯阶段、退出生涯阶段
C.入职阶段、高明新手阶段、专家阶段、退出阶段
D.新手阶段、专家教师阶段、职业倦怠阶段、退出阶段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6.大学校园精神文化的核心是()。

A.政治观点
B.思想意识
C.理想信念
D.价值观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下面不属于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 )。

A.制定教学计划
B.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C.确定教学目标
D.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宏观的教学设计主要内容的是: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编选教材;制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办法。

确定教学目标属于微观教学设计。

因此,答案为C。

8.产生式迁移理论证实了()。

A.学习可以自动迁移,而不必有学习者的有意识注意
B.桑代克的共同的“S—R”成分可以导致迁移
C.熟练的基本技能可以自动迁移
D.策略学习可以自动迁移
答案:C
本题解析:
产生式迁移理论则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因此,答案为C。

9.()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A.迁移
B.动机
C.变式
D.定势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0.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可以划分为三个程度,即()。

A.天资、能力和心境
B.稳定性、内在性和可控性
C.个体的力量、环境和偶然因素
D.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答案:B
本题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11.在教学中为了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师应该应用(),使学生在学习和思维中将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从本质属性中剔除,更好地掌握概念间的因果联系。

A.基本原理
B.变式
C.概念
D.教材结构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2.不属于自由应答型试题的是()。

A.填充题
B.简答题
C.论述题
D.多选题
答案:D
本题解析:
自由应答型试题是让被测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来对某一问题做出回答的试题,有填充题、简答题、论述题、联想题、操作题等。

多选题属于固定应答型试题。

13.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

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

A.胆汁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多血质
答案:A
本题解析:
胆汁质的人坦串、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

14.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会产生影响。

A.心理状态
B.工作行为
C.学习行为
D.认知行为
答案:C
本题解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归因,不仅是解释了以往学习结果产生的原因,而更重要的是对以后的学习行为会产生影响。

15.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实际上是知识()的三种模式。

A.接受过程
B.认知过程
C.同化过程
D.学习过程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三.高等教育学(共10题)
1.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属于()。

A.发现教学法
B.问题教学法
C.案例教学法
D.程序教学法
答案:B
本题解析:
此题考查问题教学法的含义。

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人手,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通过寻求问题的解决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也是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答案为B。

2.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的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自学指导法
D.演示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自学指导法主要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

3.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的特点。

A.实践性
B.双重性
C.理论性
D.紧密联系实际
答案:B
本题解析:
大学生社会实践具有双重性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实践主体、目标和应遵守的规律的双重性。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既是高校的学生又是实践的主体,既是学习者又是生产者,是双重身份。

因此,正确答案选B。

4.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5.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京大学
D.燕京大学
答案:A
本题解析:
现代意义的中国高等教育始于京师大学堂。

对高等教育的研究始于清末,有一百多年历史了。

6.社会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以()的知识为主。

A.理论、系统
B.间接、抽象
C.概括、精炼
D.直接、感性
答案:D
本题解析:
社会实践中学生所学的知识以直接、感性的知识为主,因为是亲历、亲感,所以印象深刻,且与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相互补充、印证,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因此,正确答案选D。

7.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者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承担的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贯彻规章制度、组织各种活动、协调人际关系、检查与评价等职责,反映了教师所扮演的()的职业角色。

A.传道者
B.示范者
C.管理者
D.服务者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根据是否有较为固定的对口实践单位或场所,可以分为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A.非基地化
B.学校
C.社会
D.自然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的规模、计划性、稳定性及组织者不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划分为不同种类。

根据是否有较为固定的对口实践单位或场所,可以分为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与非基地化社会实践活动。

因此,答案为A。

10.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

A.以教学为主
B.以科研为主
C.教学与科研兼顾
D.按学校考核来取舍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共10题)
1.以下不属于高校社会服务中的教学服务的是()。

A.委托培养
B.推广教育
C.技术咨询
D.举办技术创新人才培训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师生关系的基础是()。

A.教学工作关系
B.心理情感关系
C.个人交往关系
D.道德责任关系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3.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蔡元培
D.杨昌济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怀抱德性的智慧的思想家是()。

A.洛克
B.卢梭
C.第斯多惠
D.乌申斯基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西方第一个提出对教师的道德要求的人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德谟克里特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6.教育职业与其他职业相比较,最根本的特点在于它是以()为对象的。

A.知识
B.文化
C.社会
D.人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技创新要从往日的“单打独斗”变为“团结协作”
B.高校开展区域化服务有其人才智力的优势
C.高校为社会服务,一般是指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而不包括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D.在服务过程中,应该要讲究成本核算,讲投入要素的收益回报率,讲合作“双赢”或“多赢”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8.()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

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B.培养四有新人
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
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

”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
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
C.技术乐观主义
D.技术悲观主义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10.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

A.能动性
B.决定性
C.承受性
D.主导性
答案:D
本题解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主导性的主体。

卷II
一.高等教育法规(共15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法律解释()。

A.其效力低于其解释的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等于其解释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B.与其解释的所有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C.其效力低于其解释的法律,高于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D.其效力不能确定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按照我国相关教育法律的规定,教师资格丧失后,()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

A.3年以内
B.终身
C.1年以后
D.5年以内
答案:B
本题解析:
丧失教师资格后,终身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3.教育法律救济的目的在于()。

A.补救合法权益受损害者
B.解决法定权益的纠纷
C.惩治侵权行为
D.维护国家教育法律的尊严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根据教育法规有关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且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时间为()。

A.1年
B.2年
C.3年
D.5年
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教师资格条例》规定,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5.根据《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的具体标准由谁制定()
A.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教育部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6.江苏真题:在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市在的对象是()。

A.抽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B.抽象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C.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D.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
答案:C
本题解析:
人民法院市理行政案件,只能就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不能对抽象行政行为进行审查,而且除行政处罚显失公正可进行依法变更外,一般也不能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适度性进行审壶。

7.按照我国《教师法》的规定,丧失教师资格的人,可以再次申请教师资格的期限是()。

A.3年以后
B.终身不可以
C.5年以后
D.1年以后
答案:B
本题解析:
丧失教师资格后,终身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

8.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创新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9.教师如果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关为()。

A.当地人民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
B.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
C.主管的教育部门
D.信访部门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0.下列()不是我国学位学科门类。

A.哲学
B.地学
C.法学
D.工学
答案:B
本题解析:
我国学位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等11类。

11.依据各类关系主体之间的身份地位不同,可将教育法律关系分为教育行政关系和()。

A.教育横向关系
B.教育民事关系
C.教育平等关系
D.教育学习关系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2.根据《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我国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应当由谁审批()
A.教育部
B.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C.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和同级外事、公安部门
D.高等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3.按照我国职业教育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属于职业培训形式的是()。

A.学徒培训
B.下岗培训
C.普法培训
D.待岗培训
答案:A
本题解析:
职业培训包括从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学徒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厦其他职业性培训。

14.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属于()。

A.企业法人
B.社会团体法人
C.机关法人
D.事业单位法人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5.根据十九大报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是()。

A.2000年
B.2020年
C.2035年
D.本世纪中叶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二.高等教育心理学(共15题)
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

A.学术能力
B.管理能力
C.语言表达能力
D.想象能力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

A.等速
B.先慢后快
C.先快后慢
D.匀加速
答案:C
本题解析: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3.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作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

A.认知主义
B.行为主义
C.人本主义
D.存在主义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4.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

A.共情技术
B.立即性技术
C.具体化
D.内容反应
答案:B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测验的()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测量的一致性或稳定性程度。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答案:B
本题解析:
测验的信度又叫测验的可靠性,指的是测量的一致性程度。

6.()是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A.社会助长
B.社会消退
C.社会惰化
D.社会干扰
答案:A
本题解析:
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就称为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因此,答案为A。

7.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从不知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新的知识意义的过程。

这种学习理论所属学派为()。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答案:C
本题解析:
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

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8.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最高层次是()。

A.领会
B.运用
C.评价
D.综合
答案:C
本题解析: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

9.完善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为大学生树立榜样
B.开展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
C.引导大学生树立较高的理想自我
D.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0.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

A.自我性
B.自律性
C.坚持性
D.自觉性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1.用多种感觉通道识记时效果最显著的智力类型是()。

A.视觉型
B.听觉型
C.动觉型
D.混合型
答案: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2.教师通过书面或口头语言的生动具体的描述、鲜明形象的比喻、合乎情理的夸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起直观形象。

这种直观的形式称为()。

A.言语直观
B.模象直观
C.实物直观
D.想象直观
答案:A
本题解析: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

13.下列直观方式中,不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图片
B.演示实验
C.图表
D.模型
答案:B
本题解析: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14.()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

A.认知
B.反思
C.元认知
D.编码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15.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行为主义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三.高等教育学(共10题)
1.首先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证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赞可夫
答案:C
本题解析: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答案:A
本题解析: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的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

因此,正确答案选A。

3.下列哪项不属于大学科研成果()
A.理论性成果
B.应用性成果
C.阶段性成果
D.实践性成果
答案:D
本题解析:
大学的科研成果通常可分为六类,主要包括理论性成果、应用性成果、发展性成果、阶段性成果、教学研究成果、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

实践性成果并没有包含在其中。

因此,答案选D。

4.以下属于高等教育结构中的宏观结构的是()
A.能级结构
B.学科专业结构
C.教材结构
D.队伍结构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
5.15世纪末,硕士一般授予()学生。

A.文科
B.神科
C.法科
D.医科
答案:A
本题解析:
学位产生之初并没有高下之分,直到15世纪末,博士和硕士头衔所代表的资格就出现较大差异,硕士一般授予低级科,也就是文科学生,博士科则授予高级科,即神、法、医科的学生。

因此,答案为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