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课件12-1百家争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法家的治国理念
• “时移事易,变法宜矣”“废先王之教”“以法为 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 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 者,以其威势也”。 • ——《韩非子》
• 探究 史料反映了法家是怎样看待历史发展趋势和 治理国家的?有何影响? • 提示:(1)反映了韩非的历史向前发展和主张社会变 革的主张,表明了韩非主张“法治”和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 • (2)不仅为当时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也 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后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提
• 四、墨家的主张——墨家 • 1.墨家的创始人:战国初期的 墨翟 ,著 有《墨子》一书。 • 2.核心思想和主张:墨家学说的主旨是 兼相爱 “________ 、交相利”。以此为核心,墨子 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 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 3.哲学思想:墨子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 为来源;提出了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建 归纳推理 的方法论基础。 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
• 2.孟子的思想 德治 思想,提倡“仁政”学说; • (1)发挥孔子的“______” 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君为轻 • (2)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 的学说。 • 3.荀子的思想 • (1)在天人关系上: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 制天命而用之 方面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思想。 • (2)关于“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易误辨析
百家争鸣和儒学兴起
•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 道教兴起于东汉。 • (2)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 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子“为政以德”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 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爱人”。 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 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施政纲 领,即是“仁政”。 • (3)百家争鸣:当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 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找 到源头,尤其是儒学思想,经孟子、荀子的继承发 展,成为当时的“显学”。
• 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 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 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 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 重要历史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 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理解 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 传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树立 自觉传承人类思想文化遗产的意识。
• 4.百家争鸣的影响
• 如果说道家智谋是中国智谋型文化中最聪
明的一页,法家智谋是其中最刻毒的一页,
兵家智谋是其中最冷峻的一页,纵横家智
谋是其中最无耻的一页,阴阳家智谋是其
中最神秘的一页,那么,儒家智谋就是中
国智谋型文化中至为深刻的一页,是真正
的大智谋。 • ——冷成金《读史有智慧》
• 诸子百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 1.儒家的“仁政”“有教无类”等思想:具有和谐意识,对 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对今天倡导 的人本理念具有借鉴意义;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 2.道家的“无为”思想: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 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 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 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 解题流程
答案
D
•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 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 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 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 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 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 •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 面的出现
• 史论二 诸子百家对“天”的各自看法和共同之处 • 史料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 ——孔子 •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 者谓常。” • ——韩非 •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老子
• 解读 史料表明,孔子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影响四季万 物;韩非认为天是永恒的,不会消亡;“天法道”,老 子用“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 律,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三者都表现出人对自然 及其规律的尊崇。
轻巧识记
百家争鸣
概念阐释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和“争鸣”
• 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 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 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 儒、墨、道、法诸子百家的争鸣,形成了 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 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巨 大的推动作用。
• 解析:题干时间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 纪,大致相当于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剧烈的社会变动使得士阶层试图去发现人 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提 出不同的治国方案,希望被统治者采纳, 达到天下太平,故A项正确。自给自足的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正在形成中,B项错误; 统治者招贤纳士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 题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错误;D 项是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结果,排 除。 • 答案:A

(2015·济宁模拟)《中国社会史》 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积极而又 务实的思潮”,“这一思潮基本上紧扣帝 国建立前两百年整个政治生活所关心的两 大实际问题:一是‘富国’(为君主提供富 强的物质手段),二是‘强兵’(以兵力确 保君主广泛的霸权或主权)。”掀起“这一 思潮”的学派是( ) • A.道家 B.儒家 • C.墨家 D.法家
• 二、老庄之学——道家 • 1.老子的思想 • (1)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指出事物具有向 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小国寡民 • (2)老子的理想社会是“___________ ”的社会, 他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流传下来。 • 2.庄子的思想 • (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认为万物没有界限 和差别。 • (2)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 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 诸子百家思想 • 史论一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史料 子曰:“仁者爱人。”曰:“仁者先难而后获, 可谓仁矣。”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 问之,曰:“恭、宽、信、敏、惠。……”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 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 所措手足。” • 解读 第一段史料反映的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 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第二段史 料体现出“仁”是良好的道德,“礼”是社会的规范; “仁”是内在的自觉,“礼”是外在的约束。“礼”以 “仁”为基础,“仁”以“礼”来维护。
• 解读 史料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包括道家的人 与自然的和谐和儒家的人与人的和谐,反映了传统思想 中的精华部分,也体现了其现实意义。
• 诸子百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1.孟子“仁者无敌”的思想
•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 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 疑!” • ——《孟子·梁惠王上》
• 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孟子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思想的? 为此提出了哪些具体的主张? • 提示:(1)提倡“仁政”学说。 • (2)让农民得到土地,勿夺农时,轻徭薄赋,减轻刑罚。
• 2.道家对世界的认识 •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老子》 • 探究 史料反映了道家对世界是如何认识的? • 提示:反映了老子辩证法的世界观,即世界 上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 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 史论三
诸子百家的“和谐”思想
• 史料 中国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谐思 想……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肯定人与 自然的统一,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 自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强调人要以尊重 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孔子主张以“仁”待人,也以 “仁”待物,即所谓“推己及人”“成己成物”。《中 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在强 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 ——俞祖华《中国古代的和谐思想》
• 2.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 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 • A.荀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 B.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 • 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向合流 • 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
• 解析:题干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治 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B项很 好地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符合题意。韩非是 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排除A项;C项材料未体现儒家 和法家思想趋向合流,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 • 答案:B
•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奠之能胜,以其无 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体现了( ) • A.荀子的“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胜天”思想 • 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 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 D.韩非的严刑峻法思想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老子 学说的精华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 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 题干材料很好的体现了这一思想,B项正确。 • 答案:B
• 4.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 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 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 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 三、法家思想——法家 • 1.法家出现的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 政治和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 • 2.李悝变法:推行“尽地力之教”,增加国家 田租收入,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 秩序,以加强君权。 • 3.商鞅变法:废除 世卿世禄 制度和井田制度, 并加强中央集权,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 • 4.韩非的思想 • (1)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 收 道家 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 (2)韩非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 战。
思维升华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
•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了儒家学派。 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 2.儒家提倡“仁”“礼”“德治”“仁政”; 老庄之学崇尚自然,主张“无为”;法家主张 奖励耕战,推行严刑峻法;墨家提倡实践精神, 在逻辑学方面作出较大贡献。这些学派的思想 都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 3.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 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的传统思 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 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变法的理论武器。
专题十二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点1
百家争鸣
•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儒家 • 1.孔子的思想 礼 ”的学说,希 • (1)政治上:提出“仁”与“____ 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德治”;注重 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 (2)教育上: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 张“有教无类”,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整编文 书 》《礼》《乐》《易》《春 献:《诗》《___ 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