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合集下载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基础知识1. 理解文章大意:在写作记叙文的过程中,作者会以平实的风格,朴素的表达,用句子按照某种时序或思维逻辑把事件或景物联系起来,适度地放入一些描写性符号。

主要考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和精准把握。

2. 寻找细节: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把握文章的大概思路,弄清楚文章的脉络,从而深入学习文章表达的细节,以便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把握文章的表达的真实性,并以此来应对有关细节信息的考题。

二、答题技巧1. 题中有思维连贯:通读时,要把握文章的脉络,从而弄清楚记叙文表达的论点,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把握文章的论述的真实性,并以此来应对有关细节信息的考题。

2. 题中有名词定义:在记叙文阅读答题时,要把握文章中出现的名词,把握文章中出现的定义性的或描述性的信息,熟悉文章引用的哲学论文、历史文献等,从而应对有关定义的考题。

3. 题中有分析和判断:在记叙文阅读答题中,要仔细观察文章中的人物交往关系,重点挖掘文章中明显和隐晦的人物描写,辨别人物性格和背后蕴藏的思想,从而应对有关文章分析和判断的考题。

三、答题套路1. 词义题套路:(1)把握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读题时,要仔细看题中出现这个词的语句,根据上下文,把握这个词的词义。

(2)重点回忆本文的细节信息:在记叙文阅读答题时,要把握文章的脉络,有效地吸收文章的细节信息,选择性地记忆,以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此应对有关词义的考题。

2. 细节题套路:(1)熟练掌握文章每一句的意思:读题前要把握全文的大意,回顾文章的每句话,理清文章的衔接性,以便能够通过把握文章的大概思路,深入学习文章表达的细节,以此应对有关细节题的考题。

(2)充分利用关键词把握文章细节:在记叙文阅读答题时,充分利用关键词,仔细观察文中的细节信息,加强把握文章的细节信息,以此应对有关细节题的考题。

3. 分析题套路:(1)记录文章的观点:仔细观察文章的每个描述和表述,从中找出论据和观点,记录文章的观点,以便能够掌握文章的中心,以此应对有关分析题的考题。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 哎呀呀,要注意找主旨呀!就像在森林里找最粗的那棵树,比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到鲁迅对童年的描写,不就能很快找到文章主旨是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嘛!
2. 嘿,人物描写可得细看呀!这就好比给人画像,得把特点都画出来。

像《阿长与<山海经>》里对阿长的各种描写,不就把阿长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了嘛!
3. 哇塞,故事情节要理清呀!这不就跟串珠子一样,得把一颗颗珠子按顺序串好。

读《爸爸的花儿落了》,把英子的经历串起来,故事不就明了啦!
4. 哎呦喂,环境描写别小瞧呀!这就像是给故事搭个舞台,作用可大着呢。

《济南的冬天》里的环境描写,不就让人感受到那份温暖祥和啦!
5. 呀,修辞手法得留意呀!就像给文字穿上漂亮衣服。

《春》里那么多美妙的修辞手法,让文章变得多精彩呀!
6. 嘿嘿,写作顺序要搞清楚呀!这跟搭积木似的,按顺序搭才稳当。

读《背影》,按时间顺序去理解,多清晰呀!
7. 天哪,线索可不能丢呀!那可是串起整篇文章的线呐。

《羚羊木雕》的线索,不就让我们明白各种情节的关联啦!
8. 哇哦,词语理解要精准呀!就像给词语照镜子,得看清它的真面目。

读文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一定要好好琢磨呀!
9. 嗨呀,情感把握很重要呀!得跟作者心连心。

像《紫藤萝瀑布》,不就能感受到宗璞那积极向上的情感嘛!总之,掌握这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那读初中记叙文就轻松多啦!。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

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关于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语文的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有哪些,记叙文答题套路是什么?记叙的阅读的重点是理清记叙文挨次和线索,明确记叙的中心。

下面我为大家带来语文记叙文答题技巧与方法,盼望对您有所关心!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谈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大事,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怎么看待。

即:内容+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白)……的故事(事迹、经过、大事、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的……的感情。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进展过程(找各个大事)4、根据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推断技巧:看题目,看谈论抒情句,看多次消失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大事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示例:(1)以详细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大事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购买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大事(4)情感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消失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考点聚焦:现代文阅读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受,领悟能力的考察,重点评价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具体考察学生在文题解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语言品味、作品感受、赏评拓展等方面的能力。

一、文题解读,主要考察学生对文题的理解及文题对阅读文本所提供的必要帮助,目的在于告诉学生通过阅读文题的途径来选择课外的阅读材料进展阅读。

综上,透过文题,可知文章的体裁;或是叙事的线索、或提醒文章的主旨。

二、整体感知,主要考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搜集和归纳文本信息的能力,包括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内容。

三、文意把握,主要考察对搜集的文本信息进展处理、感悟、评价等,从而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情感及文本的价值取向。

四、语言品味,主要考察学生对语言材料的阐释说明、理解感悟、分析判断、归纳整理等能力,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作品感受,主要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价值、语言表达的领悟能力。

具体说就是,感受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事件,感受主旨;对文和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面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理解;理解词句的感情色彩,感受作品的情感价值;对各种描写的作用理解等。

六、赏评拓展。

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文字作品。

能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思考感情倾向,能联系相关的背景和自身的生活体验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对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领略其中的含义。

这是中考记叙文阅读考试的几个大的方面,希望我们在组织复习时能够抓住重点,给学生以指导,特别是答题方法的指导,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考察形式,不再列举。

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那么:〔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

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

关于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要点,把握思路。

做记叙文阅读时,先看题再读文,带着问题看文章,具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从中找出答题的关键点。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归纳要点,把握思路。

做记叙文阅读时,先看题再读文,带着问题看文章,具有明确的阅读目标,从中找出答题的关键点。

在读文章时要注意整体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中心思想,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

另外,阅读时可以按照时、地、原因、人、事的顺序进行,抓住文章的故事性和情节性。

2.理解段落或句子,分析作用。

在读文章时要明确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重点句子,然后从全文结构上分析,句子或段落是否具有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后呼应等作用。

从内容上看,一般重点段落在开头则具有开篇点题,统领全文的作用;在文中则是埋下伏笔,为后文做铺垫的作用;在文末,则是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思想。

3.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十分重要,阅读全文时一定要注意找出文中展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句子。

如人物描写的句子,可以通过这些描写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环境描写,可能都对人物形象起到映衬烘托的作用,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记叙文开头的作用记叙文开头作用: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2、为下文作铺垫。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有的开头就是设置悬念的单一作用,有的和上述结合在一块。

文章此点容易读出和解答,不再赘述。

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记叙文五种表达:1、叙述:是表述时间过程的艺术。

2、描写:是展示空间状貌的艺术。

3、议论:是谈看法的说理艺术。

4、抒情:是抒发·倾吐的流露宣泄艺术。

5、说明: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告知艺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引言记叙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文体,也是中学生必须学会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记叙文,学生可以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

本文将介绍记叙文阅读答题的技巧和套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目。

技巧一:理解故事情节记叙文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展开。

要理解记叙文,首先需要理解故事情节。

阅读时可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注意故事开头,了解故事的背景信息和主要人物的特点。

2.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掌握故事的主要转折点和关键事件。

3.注意故事的结尾,了解故事的结局和反思。

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可以更好地把握记叙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技巧二:抓住关键词在解答记叙文阅读题目时,抓住关键词是关键。

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定位答案和理解文章的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抓住关键词:1.注意文章中出现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它们通常是文章的要点和重点。

2.注意文章中的转折词、因果关系词和递进关系词,它们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3.注意文章中的数字、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

通过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快地找到答案,提高解题效率。

技巧三: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通常涉及到多个人物,理解人物形象对于理解故事情节和解答题目非常重要。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如年龄、身高、相貌等。

2.个性特点: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如勇敢、聪明、善良等。

3.行为举止: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如语言表达、动作举止等。

4.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想法,如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关系和交流。

技巧四:合理利用上下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生词或难句,这时可以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或理解句子。

具体做法如下:1.上下文提示:注意前后句的连接词和逻辑关系,有时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暗示推测词义。

记叙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

记叙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

记叙文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一、答题技巧1. 叙述人称:记叙文常用第三人称叙述,它不受时间、地点、心理活动等的限制,能够更自由地比较客观地叙述事件,内容较丰富。

在用第一人称叙述时,更真实地让人感觉仿佛亲历其境。

2. 叙事结构:常以“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形式构成全文,也就是记叙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也有单起首段入题,然后再叙述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的,或是先叙述事件的高潮或结局,再回忆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的。

但不管是哪一种形式,都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

3. 记叙顺序: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是最常用的叙述方式,是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4. 表达方式: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兼有描写、抒情和议论。

描写可以增加人物和环境的具体性、形象性。

抒情和议论常常起强调和感染作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答题套路1. 概括主要内容格式:谁(做什么)结果怎样(怎么样)注意:概括内容要简洁,通顺,不能啰嗦。

2. 怎样写人:通过人物的言行(语言、行动)来写人。

(以事写人);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以人写人)。

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能啰嗦。

3. 怎样写事: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还要把事情中影响较大的场面、情景写具体。

(按“点面”结合的方法)。

格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括)+经过+结果注意:对事件过程的表述要清晰明了,突出重点。

4.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环境描写是记叙文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它可以起到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②它可以帮助展开故事情节;③通过环境描写可以创造一个典型的人物或社会环境;④可以突出文章中心思想;⑤它还能渲染气氛,让读者对情节的发展一目了然。

5. 记叙文中的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的,是记叙的补充。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如下:1.快速通读全文:在短时间内阅读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题、主要内容和人物关系。

注意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而是要把握全文的脉络。

2.仔细阅读题目: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重点和要求,例如要求找出主要人物,关键事件,特定细节等。

3.回归原文:大部分问题的答案都可以在原文中找到。

在找到答案的关键语句后,要仔细阅读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4.理解文章结构:记叙文的常见结构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理解文章结构有助于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发展。

5.分析人物性格:记叙文中的人物性格往往通过语言、行为、心理描写等方面展现出来。

要注意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6.理解主题思想:主题是文章的核心,理解主题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要注意找出表达主题的关键语句,并理解其含义。

7.注意细节: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可能对理解文章起到重要作用。

要注意观察文中的人物、环境、行为等方面的细节描写。

8.合理推断: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要进行合理的推断。

要注意不要做出过于主观的推断,而要根据原文的线索进行合理推断。

9.组织语言:在答题时,要注意组织语言,使其简洁明了、准确无误。

可以采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也可以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改写。

10.检查答案:在完成答题后,要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和原文的线索。

如果发现有不合适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改。

以上就是记叙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的一些总结。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在阅读中,记叙文是最容易理解的文本类型之一。

因为它主要描述事实、事件、人物和情景,而且大多数记叙文都遵循一定的叙述结构。

以下是一些阅读记叙文的技巧和套路:1. 确定主题在开始阅读记叙文之前,应该尝试确定文章的主题。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目的。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摘要和第一段来确定主题。

如果主题不是很明显,可以阅读全文并找出关键词来确定。

2. 注意时间和空间记叙文通常会描述一个事件或一段经历,在时间和空间上会有一定的限制。

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留意文章中提到的日期、时间和地点,并在脑海中画出相关的场景和环境。

3. 理解人物在记叙文中,人物是故事的主要推动力。

因此,应该尝试理解和记住人物的名称、性格特点以及行为举止。

有时候,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物,我们需要阅读文章的背景信息,比如他们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等。

4. 注意语言表达记叙文通常使用比较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和场景。

应该注意作者使用的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5. 回顾全文阅读记叙文后,应该回顾全文,尝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整理成笔记,并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

以上是阅读记叙文的一些技巧和套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中,应该注重思考和理解,而非盲目记忆。

记忆只是阅读的一个辅助手段,真正重要的是把文章的内容理解透彻,并加以运用。

除了以上提到的阅读记叙文的技巧和套路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点需要注意。

首先,阅读记叙文时,需要注意文章的情感色彩。

记叙文通常会传达一种情感或情绪,包括快乐、悲伤、紧张、惊悚或幽默等。

读者应该能够感受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目的。

其次,阅读记叙文时还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

记叙文通常包括导入段、事件展开、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导入段通常用来介绍背景信息和人物角色,事件展开部分描述事件发生的情景和过程,高潮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通常描述最令人震惊或最让人感动的场景,结尾部分则用来总结故事或传达作者的思想。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8篇)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1、先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思想品质,再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答题技巧:主要事件中表现的品质、文中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人物语言、心理、神态、对人物的称呼、隐喻的事物。

2、不同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人公:(判定谁是主人公)答题技巧: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配角:对主人公起到什么作用、对情节发展起到什么作用、对表现中心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文章内容简介某一人物答题技巧:基本情况、主要事件、简评人物性格、品格或自己对人物的感情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2)1、线索。

2、象征人物的形象或精神。

3、作者感情的触发点。

标题含有人物或者事物,一般是指文章的线索,表达作者的感情或者具有象征义。

如《藤野先生》《邓稼先》《背影》,既指线索,又饱含感情。

4、含蓄的或形象的揭示文章中心(要具体写出中心是什么)。

标题含有哲理和议论的成分,一般是揭示文章的中心。

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再塑生命》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5、概括文章内容。

叙事类的题目,一般是概括文章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如《智取生辰纲》《最后一课》。

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标题中出现矛盾现象,一般是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二月三十号》。

标题中出现修辞手法,主要是揭示文章的中心,有时候也是文章的线索。

如《像向日葵一样灿烂》。

记叙文阅读题答题技巧(3)(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部编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阅读理解专项练习及答案

部编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阅读理解题和答案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3、分段的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反问: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气)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2.(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3.(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记叙文的有关考点和技巧一、在题目上设题:1.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深层义、蕴含的情感、主题等几个角度考虑。

2.问题目的作用:除了上述的几个角度外,再从结构上考虑是否是线索。

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模式进行概括。

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热潮、终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颠末、成效。

思路:先分别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

避免出现误将热潮当作终局,或把颠末当作成效的情形。

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斟酌,分析布局,分别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枢纽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

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

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

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情特征(或精神品格)。

凸起了文章……的中央。

3.评判人物形象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

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一、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二、布局谋篇的技巧:(1)开门见山、首尾呼应、伏笔照应、过渡铺垫;(2)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曲折有致;(3)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三、划分段落、层次。

概括段意、层意:(1)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可按时间或空间转换、事件的发生经过、内容的、表达方式变换或感情的变化逻辑关系(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学会概括段意、层意:概括段意、层意可采用下列方法:①抓文段的中心句。

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

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

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四、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情感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人物为线索。

(注意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五、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六、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4、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5、标题作用①线索;②交代主要人物、故事情节;③揭示文章主旨,④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标题含义①表层②深层含义(主旨)6、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找(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看(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7、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思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8: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9、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为下文作铺垫;衬托作用,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4)补叙作用:起补充、丰富、深化叙述的作用,使叙事更严谨,有时也起到突处强调的作用。

10、记叙文的人称:(1)第一人称:“我”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作用:能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11.某个人物的作用:①线索人物②事件的叙述者,增强真实性③事件的见证者12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开头:引起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和题目照应(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小学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2、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说明文、相声3、分段的方法:以写事为主的文章: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找各个事件:起因、经过、结果)(4)总分总(掐头去尾)以写人为主的文章: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4、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5、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

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引起联想。

反问加强语气排比增强语气,充分抒情。

设问提醒人们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把()当作人来写+语言生动形象,亲切、有趣夸张:突出了+对象+特征+引起丰富想象反问:强调了+对象+特性(加强了……的语气)排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加了气势,加强了语气)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中心句、过渡句)1.(中心句)在文首,作用多是统领全文、或引出下文;2.(过渡句)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启下;3.(中心句)在文末,作用多是总结全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3/24
•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作用: • (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背景等 • (2)、推动情节发展; • (3)、渲染气氛; •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 (5)、突出、深化主题。
2020/3/24
词语的考点 考点一:说出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考点二:说出该词语的妙处或者表达效果
• 6.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座座古拱桥巧连妙构 的特点,如同行草书一般,富有整体的韵律和完美,表 达了作者对古拱桥的赞美。(2分)
文章的生动性。 • (3) 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说明,丰富形象,使中心事件或情节
丰满、严密,交待原因,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等。
2020/3/24
•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 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 文章的表现力。
整体感知读物的大概内容

• 就是分析归纳段落意思,层次意思和篇 目的中心。
基本办法是:一要理解段与段之间,层 与层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就是并列、 转折、递进、因果等等逻辑关系。
二要从中心词或中心句中提炼或归纳其 共同的内容,然后加以组织、归纳、概 括,进而概括各层、段的大意,最终概 括读物大概内容。
2020/3/24
二、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中
心意思(主旨)。
主要内容是指文章主要写什么,是材料, 中心意思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什么, 是写作目的。
主要方法。1、熟读、弄清内容、段意;开 头、结尾;详写及目的。2、分析题目(有 的题目包含中心)。3、抓中心句。
中心句的位置:A、开头,概括统领;B、中 间,承上启下过渡;C、结尾,画龙点睛, 总结全文的作用。4、分析重点段(详细、 反复谈的问题)。5、主要人物的语言、心 20理20/3/2。4 6、细节描写
2020/3/24
结构作用+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
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开篇点题, 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等 作用。+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
想意义)。
2020/3/24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 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要注意没说出来的 话,言外之意.
(含义+表达效果) 综合答题流程:词语的表现手法(技法)
+词语的语境义+ 词语描写对象的特点+ 作品中人物或作者的情感;
2020/3/24
• 从词语的表现手法分析
• ①贬词褒用
• 1、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 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 2、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 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2020/3/24
• (5) 对偶:使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和谐 。
•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
力度。
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文 眼: 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新闻);有时交代主要人物、 故事情节,有时交代主要事、物(“物”象征意义);有时还是“线 索”。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 得体;详略得当。
2020/3/24
划分层次:
•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 • 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分析:“弹性”一词用得生动传神。把无形的冬 天的风写得具体可感,赋予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也表达了对小鸟的喜爱之情。意思对即可。
2020/3/24
• 言外之意 (原句根本不存在那种字地下的深意,只有 作者这句话中又另外意思,也即言外之意)
• 1、文章标题“大年初一没下雪”的含义? • 暗含“我”为父女两未能达到愿望而遗憾,也包含着
2020/3/24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 1)核心物 情感
2)核心事件
3)作者的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 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2020/3/24
• •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
深刻。 • (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
②.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 • ③.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 •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 • ①、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 ②、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 • ③、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 ④、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 • ①、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 • ②、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 突出文章的中心。
2020/3/24
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 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 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
• 再评思想内涵,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 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 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
• 3、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
• 4、《送春》作者说二月兰“开得好放肆”, “放肆”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分析?:放肆这个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就是胡作 非为,不遵守礼法道德的意思。开得多,开得热闹, 不受拘束,自由自在.表达出一种开朗乐观的态度, 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精神。
•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 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 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 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 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 衬主。
2020/3/24
•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 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 ,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 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 历。
• (3)神态描写 (4)动作描写 (5)语言( 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 7)细节描写。
• 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 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
• • 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 • 侧面描写衬托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征。
、场景等。 •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
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 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2020/3/24
人物描写
•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 描写
“我”对父女两命运的关心和牵挂。 • • 2、文章结尾“我跟着父亲稳健地走……”包含哪些意味
? • ①指“我”跟着父亲抬着担子稳稳地走在现实的路上
;②指“我”跟着父亲的脚步坚定地走在人生的路上。 • 3.他笑着说:“是因为那床厚厚的报纸被子吧。” • 那床厚厚的报纸为他阻挡了风寒,令他难忘,而更令他
分析:这个词是贬义褒用,在这里是“满足、畅快” 之意。它形象地表现了“我”在想象中看见“炊烟” 升起时的激动与欣喜的心情。
2020/3/24
• ②化无形为有形,或化抽象为具体 • 例子:有了鸟的树就格外生动。我喜欢这些在树
与树之间飞来飞去的小鸟,喜欢它们在树枝上舞 蹈。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的跳跃,也就显得细 微而富有弹性。它们在树枝上唱着歌,一只鸟的 歌唱使树上的冬天没有了寒冷的凝滞。 题目:仔细品味第③段“冬天的风因为这些小鸟 的跳跃,也就显得细微而富有弹性。”中的“弹 性”一词,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毒蛇。 • 2春风如酒,扑面微寒;夏风如茶,香飘山峦;秋
风如烟,落叶飞天。 • 3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 • 4一条清流从远处飘逸而来,又从这里委婉流去 • 5一座座"如虹饮水"的古拱桥,巧连妙构,宛若一
帧行草书法。
2020/3/24
• 分析:1.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男孩对竹篾 的恐惧。
参考示例:A.“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 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 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 势非凡。 B.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 栩栩2020如/3/24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
• 我一个箭步,跑到屋外,如炬的目光贪婪地呼 吸着久违的带有草木气息的微温的炊烟,他乡 遇故知一样不能自已……
整体现感代知文读阅物的读大考概点内小容:结
理解词语、句子在文段中的含义和作用;
体会句子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
了解文段的行文思路和结构层次。
根据课文表达方式和体裁特点理解、分析文段。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 看法或疑问。
对文学作品,能初步感受形象,欣赏优 美,精彩的语言。
2020/3/24
• 2运用比喻、排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中不同季节 的景色特点,写出了看山老爹痴迷于这片山林。
• 3运用细节描写,表现“我”唯恐母亲吃不到这个精心 安排包了糖馅儿饺子。(人物描写为人物形象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