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第5套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 . 我的心里已经非常懊悔,但拉不下面子来给她道歉。
B . 我永远忘不了爸爸那次严厉的训诫,是它把我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C . 两位阔别多年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 .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 她用废品制作了两个孩子喜爱的玩具。
C . 看着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D .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句子默写
3. 填补下列古诗文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
(2)________,月是故乡明。
(3)《行路难》中诗人用比喻手法写他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希望两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共享美好月光的两句词是________,________。
(5)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补充完整。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4.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然而这群平时很wēn shùn________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②用现代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páng wù________,便是敬。
③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fù lìtáng huáng________的博物馆。
④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xiāng déyì zhāng________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四、综合性学习
5.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因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
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皮影戏”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
五、课内文言文阅读
6.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________
②阴翳________
③乐其乐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①段由远及近,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 . 文章写“滁人游”“众宾欢”“太守醉”“众宾归”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了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C . 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如“野芳发而幽香”对“佳木秀而繁阴”,这种句式工整优美,节奏感强。
D .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之后在政治上不得意,精神极度消沉的表现。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7.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①,黄口灿然②,固之自裹。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③躯。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为文章④,天子衮龙⑤,百官绂绣⑥,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⑦,吐经纬织成网罗,坐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饱。
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则为汝自谋,宁为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注】①经纬:纺织品中直线为经,横线为纬。
此指所吐之丝。
②黄口灿然:即言蚕黄色的嘴金光灿灿。
③厥(jué):作代词用,意为“其”,“他(它)”。
④文章:带花纹的织品。
⑤衮龙:衮(gǔn),衮龙,古帝王之礼服。
⑥绂绣:绂(fú),绂秀,祭祀时穿的礼服。
⑦枵腹而营口:枵(xiāo),枵腹,空腹。
营,经营,此为“寻找”意;营口,即寻找食物糊口。
(1)下列划线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 固之自裹/汝心之固
C . 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寡不敌众
D . 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汤熨之所及也(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则其巧也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3)蚕答蛛的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细品寂寞
王晓河
①人生在世,既不甘寂寞,更要耐得住寂寞。
既“不甘”又“耐得”,似乎冰炭不同炉,实则辩证统一。
耐得寂寞是专心求一,厚实的底蕴在寂寞中沉淀,深邃的思想在寂寞中孕育,坚韧的意志在寂寞中磨炼;不甘寂寞是奋发向上,如火的激情在不甘中燃烧,惊人的创造在不甘中迸发,追求的目标在不甘中接近。
“耐得”常夯实,“不甘”促飞跃,“不甘”须“耐得”垫底,“耐得”须“不甘”引领,“不甘”与“耐得”两相交织,两者兼备,登得上乘境界。
②“巴蜀鬼才”魏明伦甘于寂寞,7岁学戏,9岁成为四川自贡市川剧团的“九龄童”,工龄四十多年,居然没有换过供职单位。
他干巴的履历只有一行:自贡川剧团。
他不甘寂寞,以“九部大戏、几卷杂文、两打碑赋”名扬天下,他幽默地说:“我的成功秘诀是‘喜新厌旧、得寸进尺、见利忘义、无法无天’。
”
③袁隆平甘于寂寞,风里来雨里去研究杂交水稻;不甘寂寞,时刻瞄准更高的目标。
耐得寂寞使无数才俊梦想成真,不甘寂寞使无数英雄再攀高峰。
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
④耐得寂寞,非是隐形遁迹,枯槁心灵;不甘寂寞,也非好高骛远,四面出击,
而是专攻与博取同存,冷静与激情共聚,埋头与抬头互辅。
受得清冷,但不清贫,有自己广阔的心灵世界;追求卓越,但不浮躁,保持默默耕耘的精神境界;心中有主,心地轻松,满怀理想的绿洲和希冀的花朵。
反差大,实相通,功夫深,境界高,“耐得”而中气充足,“不甘”而神采飞扬,是一种上乘内功的修炼。
⑤二月河有一座右铭:“拿起笔来老子天下第一,放下笔来夹着尾巴做人。
”所以,他有无波无浪的“静静地流淌”,也有“我来写”的惊人一呼,成为写帝王的作家第一人。
著名作家叶永烈,长期从事“寂寞之道”,先以儿童文学、科幻文学、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主要创作内容,创作科幻小说、科学童话、科学小品、科普读物700多万字。
后来转向从事当代重大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追寻探访中国现当代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独家涉及高度敏感题材和高度敏感人物,长期占领纪实文学制高点。
耐得寂寞,非是百无聊赖,而是沉酣吸纳,激情四射;不甘寂寞,也不是“拼命赶热闹,往热闹当中挤进去。
从前白相大世界,越是乱哄哄、闹稠稠的地方,好像越有趣”(刘海粟语)。
而是瞄准正道,追求卓越。
两者浑然一体,互相砥砺,方有大成,方成大家。
⑥对寂寞“耐得”和“不甘”,是人生的清醒之为,境界之为,积极之为,有为之为。
好些事,存“耐得”,正是因为“不甘”,由于环境、能力、机遇等的限制,耐得住才有时机和可能,不甘心才有进取和提高。
勾践卧薪尝胆,报仇雪耻;刘备韬晦蓄锐,天下三分。
天下之事,相反相成,“板凳要坐十年冷”,当沉淀积蓄时则沉淀积蓄,“文章不写一句空”,当卓越爆发时则卓越爆发。
入世中有淡定,淡定中有追求。
淡定不与世隔绝,不颓唐沮丧,追求不心浮气躁,不急功近利,总是充实、修养、打造自己,总是在搏击、前进。
⑦“腹有诗书气自华”,境界到了,功夫到了,“耐得”和“不甘”,便成了腾飞之两翼,左右相助,得心应手,有志竟成,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第①段着重论证了“不甘”与“耐得”辩证统一的关系——“不甘寂寞”才能有深厚的积累,而深厚的积累正是不甘寂寞,大有作为的基础;而有了“耐得寂寞”才会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才能使“不甘寂寞”有正真的价值。
B . 文章通过列举魏明伦、袁隆平、二月河、叶永烈等名人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事例典型,说理充分。
C . 本文告诉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同时又不甘寂寞,这样我们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辉煌。
D . 文章语言典雅,且作者善于运用道理论证,使文章论证严密,又有文采。
(2)下列材料不适合论证文章第⑤段画线观点的一项是()
A . 香港歌手邓紫棋16岁出道之时,演出机会很少,但她并没有闲着,而是努力练唱歌,练体能,因为连续30多个小时忘我训练而大病一场,她也无怨无悔。
B . 诸葛亮躬耕陇亩,淡泊名利,他甘当一介农夫,在寂寞中收获富足。
C . 冰心年少时一天到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读书,脑海里尽是书中的人物和故事,她化寂寞为痴,在喧嚣的尘世扫出一方净土。
D . 王羲之7岁开始练书法,几十年如一日。
刻苦练字,甚至在睡觉时还揣摩着名家书法。
因为手指不停地在衣服上练字,时间一长,连自己的衣襟都划破了。
(3)谈谈你对“真正不甘寂寞的人,最能耐得住寂寞,耐住寂寞的人最不甘寂寞”这句话的理解。
作为初三学生,中考在即,请结合本文及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耐得住寂寞”?
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传递
王继怀
①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在家乡县城的一所中学念高一。
那时候,我们村没有
通公路,从学校回趟家,先要坐车到乡里,然后再走30多里山路回家。
念高中那段日子,我一般是要等到放寒暑假才回家的。
那是11月底,因为我要回家取钱,不得不中途回趟家。
那天上午上完四节课,我就往家里赶,车子到乡里时已是下午5点钟了。
②由于没伴,下车后我只好一个人快步往家里赶。
那天天空飘着雪花,天格外冷。
连绵起伏的大山,一座挨一座。
我在寂静的深山里走着,为了给自己壮胆,我一路上在心里背课文。
在荒山野岭中我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不知不觉就走了二十多里山路。
③因为是冬天,天黑得也格外地快,走着走着光亮一点一点地收起,天色暗下来了。
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
那时,我身无分文,也没有手电筒,为了赶上回乡里的那趟班车,中午没有吃饭,走了这么远的路,很疲累,也很饿,两条腿又酸又麻,有点走不动了。
我有点胆怯,有点着急,山里不时传来猫头鹰诡异的叫声,令我毛骨悚然。
突然,一只黄鼠狼从我跟前闪过,吓出我一身冷汗。
④夜深人静雪纷飘。
当我走到一个离家里还有六七里路的山坳坳时,看到了不远处忽明忽暗的灯光,那束灯光给了我力量,我突然想去那户人家讨点东西吃,立刻觉得身上有了热力,腿也有劲了,快步往那户人家走去……
⑤快走到屋前时,我又犹豫了。
我想,这户人家不认识自己,凭什么会给一个陌生人东西吃?
⑥走到那户人家门前,门是关着的。
站在门前,静了一会儿,深吸了一口气,我敲响了那扇门。
⑦门开了,我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
开门的是一位60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一位普通的中年妇女和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站在她身后。
⑧“我可以到您家……喝……碗水吗?”我满脸通红,甚至红到脖子上。
⑨“行啊,元宝,给这位哥哥倒碗水。
”老奶奶慈祥的脸上带着微笑说,让他的孙子去给我倒水。
⑩听到喊声的孙子,抬头瞥了我一眼,应声回答道:“好咧!奶奶。
”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
我接过碗,把水喝了。
⑪“后生,你要去哪里?”老奶奶问,她看出我还不想走。
⑫“我是山羊溪的,在县城读高中,要回家去取生活费。
”
⑬“妈,他是不是太饿了,我们给碗饭他吃吧?”中年妇女在老奶奶耳边轻声说道。
⑭“你没呷饭吧,要不到我屋里呷碗饭。
”老奶奶立刻领悟到,笑容满面地对我说。
⑮我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跟着老奶奶进了茶屋。
茶屋里摆设很简陋,这是一户普通的山里人家。
山里人的茶屋既是饭厅也是客厅,山里人来了客或一家人吃饭聊天都在这里。
老奶奶让我坐在茶屋的火塘边,用铁锹把木炭火扒开,露出红红的炭火。
我立刻感觉身子暖和多了。
这时,中年妇女从菜橱里端来一碗干红辣椒炒的腊肉,给我盛来满满的一大碗米饭,并一个劲地说读书人挺辛苦,要我多吃点。
那天晚上,可能是我太累太饿的缘故,一大碗腊肉和满满的一大碗米饭被我划拉得一干二净。
当吃完最后一口饭时,猛然意识到怎么一下就把别人的菜全部吃完了?想到这里,脸“轰”的一下又红了。
旁边站着的中年妇女还要去给我盛饭,我实在不好意思,一下子站了起来,连忙道谢。
⑯吃完饭后,好心的主人给我弄来杉木皮火把,要他儿子点燃后送我一程。
从那户人家出来,尽管天空还在飘着雪花,寒风冷冽,我身躯疲惫,但心里却异常地温暖,我对那户人家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⑰回家后,我将这事告诉了父母。
我不识字的老实巴交的做农民的父母没有给我讲太多的大道理,父亲只说要我记住这户人家,要记住别人的恩情。
母亲要我像那天那样有勇气,不要被害羞犹豫耽误了自己。
⑱时光流逝,年复一年。
后来我和哥哥、妹妹都相继大学毕业离开了那个小山村,都在城里有了工作,安了家,但那顿饭和父母的教诲我却一直牢记在心。
⑲后来我的家乡通了水泥路,我回家不必再经过山里那户人家了,但每年回家陪父母过年,我都要去山里那户人家问候走走,或带点城里的礼物。
我也牢记要去帮助别人,在街上,在路边看到乞讨的人,我总要给他们一些零钱,有时也知道有些是职业乞讨,甚至被朋友批判过多次,但我却依然如故。
⑳有一次,在火车站给一位失窃了所有财物的年轻人一百元作为车费,那青年执意留下我的地址,半个月后,给我寄来了一百元钱和一封感谢信。
㉑在给青年的回信中,我把山里的故事告诉了他。
写完信,窗外阳光明媚,清风送来沁鼻的花香……
(摘自《羊城晚报》2018年12有4日)
(1)根据全文,按要求填写下表
场景
“我”的心理
孤身一人在深山行走
①________
看到有灯光的人家
②________
发现自己把人家的菜全吃掉
羞愧,感激
告别山里人家,被主人儿子相送
③________
给帮助过的青年回信
④________
(2)第②③段花了不少笔墨来描写环境,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
①我在大山里走着,仿佛进入了一个黑绒绒的布袋里。
(指出本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
②小男孩麻利地给我倒了一碗水来。
(赏析划线词的作用。
)
(4)有人说,故事到第⑱段就可以,后面的内容可以去掉,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10. 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①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
②他不能再等了。
原来的计划是买辆最完全最新式最可心的车,现在只好按着一百块钱说了。
不能再等:万一出点什么事再丢失几块呢!恰巧有辆刚打好的车(定作而没钱取货的)跟他所期望的车差不甚多:本来值一百多,可是因为定钱放弃了,车铺愿意少要一点。
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铺主知道是遇见了一个死心眼的人,看看钱,看看祥子,叹了口气:“交个朋友,车算你的了。
保六个月,除非你把大箱碰碎,我都白给修理。
保单,拿着!”
③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的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
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④怎样过这个“双寿”呢?祥子有主意:头一个买卖必须拉个穿得体面的人,绝对不能是个女的。
最好是拉到前门,其次是东安市场。
拉到了,他应当在最好的饭摊上吃顿饭,如热烧饼夹爆羊肉之类的东西。
吃完,有好买卖呢,就再拉一两个;没有呢,就收车:这是生日!
(1)这是祥子第几次买车?这辆车最后的结局怎样?
(2)第③段画线句中“几乎要哭出来”表现了祥子怎样的复杂心情?
(3)祥子为什么把买车的日子定为自己的生日?
八、作文
11. 有的人,无论远近,仿佛总在身边;有些事,不管大小,始终浮现眼前;有情分,真挚浓烈,时时温暖我们的心田;有种理,意味深长,常常萦绕我们的耳畔……他们(它们)从未走远。
请以“从未走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