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高三文综(地理部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试卷,其中1——11题选择题,36、37题为必做综合题,42、43、44题为选做题。

考查了高中地理的全部内容。

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本试题重点考查点为城市交通、气候、工业区位、正午太阳高度角、农业区位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流域开发、工业旅游、地质灾害、海洋荒漠化等,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比例相对均衡,设问较好,题量和难度适中,整体试题质量较好。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文】K1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多样,如单轨、地铁等。

图1为重庆市单轨交通穿楼而过的图片。

据此回答1~2题。

1.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特点有:
①准时②快速③运量小④污染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
2.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这是因为单轨交通
A.运量更大 B.占用土地更多
C.造价更高D.更适应复杂地形
【.知识点】本题考查城市交通。

【.答案解析】1.A 2.D
【.思路点拨】本题因缺少图片,无法解析。

【题文】C4读图2“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3~4题。

3.图中a的值可能是
A.-10℃
B. 0℃
C.10℃
D. 20℃
4.造成图中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形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洋流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

【.答案解析】3.B 4.C
解析: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a为青藏高原地区,因此整体气温较低,根据等值线判读方法可知,a的值可能是0℃,B正确。

4题,图中0℃等温线陆地上向南突出说明其温度比同纬度气温低,原因是此时为北半球冬季,陆地降温快,所以气温低,C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判断a为青藏高原地区和熟悉等温线影响因素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J3拆船业,是将报废船只拆毁的工业,拆船业做为钢铁资源的重要补充途径,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拆船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

近年来,国际相关组织对拆船行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国际安全和环境无害化拆船公约》。

图3为“1956年~2006年世界废船年拆解量和拆船中心国际转移示意图”。

读图完成5~7题。

5.拆船业属于
A.资源密集型工业B.劳动密集型工业
C.技术密集型工业D.资金密集型工业
6.伴随拆船业转移的最可能是
A.拆船技术B.拆船工人C.环境污染D.企业资金
7.从长远角度看,拆船业属于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原因是,
A.技术含量高B.节能环保C经济效益高D.提高资源利用率
【.知识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

【.答案解析】5.B 6.C 7.D
解析:5题,根据拆船业迁移方向可知,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移,然后结合题目文字信息可知推断,拆船业的迁移受劳动力价格影响较大,应该为劳动力密集型企业,B正确。

6题,根据题目信息“拆船过程中也会不同程度地对环境和工人健康造成危害”可知,伴随拆船业转移的最可能是环境污染,C正确。

7题,随着科技发展,报废船只拆毁后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此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使得拆船业发展潜力巨大,D正确。

【.思路点拨】熟悉产业转移、工业区位分析及准确解读题目文字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C4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以有机质占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在5%以上。

图4-1为“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4-2为“取自美国两地的土壤样本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变化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

8.图4-2中I、Ⅱ两种土壤分别取自图4-1中的
A.甲地、乙地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D.乙地、甲地
9.形成I、Ⅱ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C.植被D.地形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

【.答案解析】8.D 9.C
解析: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地位于北美五大湖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开发时间早,为重要农耕区,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乙地为温带草原气候区,开发时间晚,地表植被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结合图4-2信息可知,I、Ⅱ分别为乙地、甲地,D正确。

9题,I为温带草原区,地表植被丰富,土壤有机质含量高;Ⅱ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地表植被相对较少,土壤有机质积累少。

因此形成I、Ⅱ两种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植被,C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灵活,设问较好,整体难度中等。

【题文】B2 B3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曾利用正午影长率(正午时影长与物体高度的比值)精确地推算出冬至的日期和时刻。

图5为我国某地正午影长率的年内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纬度可能为
A.4o N
B.22. 5o N
C.30o N
D.45o N
11.当该地正午影长率为a值时,当地正值一年中
A.夜长最短的一天
B.日出最晚的一天
C.气温最高的月份
D.寒潮活动最频繁的季节
【.知识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

【.答案解析】10.B 11.A
解析:10题,根据“正午影长率(正午时影长与物体高度的比值)”,正午影长率为0,说明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有两次正午影长率为0,说明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应该位于热带地区。

当正午影长率大于1,说明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于45°,
而4o N在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都大于45°,因此结合选择项可知,只有22. 5o N符合条件,B正确。

11题,结合10题分析可知,当当该地正午影长率为a值时,即此时为夏至日,该地正值一年中夜长最短的一天,A正确。

【.思路点拨】准确解读“正午影长率“及图中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题文】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需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o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题文】C4 J1 M136.(26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玛咖是一种保健及药用价值极高的农产品,因产量极低而价格昂贵。

玛咖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当地亦有“玛咖一季休耕三年”的说法,种植全过程完全使用人工。

美国和日本已经引种成功,终因质量差而不能规模生产。

2003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目前成为世界第二大优良玛咖产区,种植规模仍在扩大。

(1)推断玛咖生长的“极为苛刻”的自然条件。

(6分)
(2)分析说明玛咖是一种真正的天然无公害绿色食品的原因。

(6分)
(3)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从质量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国云南玛咖种植的优势条件及原因。

(8分)
(4)目前广东、浙江许多投资商在云贵高原兴建玛咖种植园,你认为这会给当地带来怎样的影响?(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分析、气候。

【.答案解析】(1)(6分)
只能生长在较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地地区(2分);日照强,昼夜温差大(2分);土壤肥沃(2分);环境清洁(2分)。

(答对3点可得6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题目文字信息解读能力。

根据“玛咖原产于海拔3500~4500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在极为苛刻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对环境污染相当敏感”、“003年中国云南玉龙雪山海拔3000米以上区域引种成功”可知,玛咖只能生长在较低纬度的高海拔山地地区,这些地区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同时土壤肥沃,环境污染小。

(2)(6分)玛咖生长的环境特殊,人迹罕至,(土壤肥沃,)完全采用人工种植(2分),所以生长过程中不用施用化肥和农药(2分);远离各种污染(2分)
解析:本题主要从玛咖生长的环境、种植方式、种植过程来分析。

即玛咖生长的环境特殊,人迹罕至,远离各种污染;种植方式:完全采用人工种植;种植过程:生长过程中不用施用化肥和农药。

(3)(8分)中国云南玛咖质量更优(1分),因为气候环境更接近原产地(2分);成本更低(1分),因为中国的种植环境更适宜,投入的资金、技术较少(2分),劳动力成本较低(2分)。

解析: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从质量和成本的角度分析中国云南玛咖种植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玛咖质量优势和种植成本优势。

即具体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来分析。

自然原因:中国云南气候环境更接近原产地,所以玛咖质量好;社会原因:中国的种植环境更适宜,投入的资金、技术较少,而且劳动力成本较低。

(4)(6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2 分);扩大劳动就业(2 分)增加牧民收入(2 分);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或促进工业化进程)(2 分);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2 分);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与联系(2 分);过度垦殖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加剧)(2分)。

(答对任意3点得6分)
解析:本题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效益方面。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分析,但对图表信息和文字信息解读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中等。

【题文】C4 D1 J3 L5 M137. (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里诺科河是南美洲重要河流之一,支流众多,径流量居世界第五位,流域内锰、镍、钒、铝土矿、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但奥里诺科河流域3/5以上的地区长期以来被用作牧场,1930年以后奥里诺科河下游才逐渐发展为南美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奥里诺科平原地区每年4月-10月为雨季,11月一次年3月为旱季。

简要分析该地区降水随季节变化的原因。

(8分)
(2)奥里诺科河干流每年会出现两次沙峰(含沙量的高峰),第一次出现在汛期的涨水季节,第二次出现在汛后的退水期间。

请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8分)
(3)奥里诺科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开发较晚,请解释原因。

(4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气候、河流水文特征、工业区位、流域开发。

【.答案解析】(1)(8分)旱季(冬季)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该河流域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2分),信风经过平原地区,没有降温过程(上升运动)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2分)。

雨季(夏季)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河流域主要受赤道低压带控制(2分),对流上升气流旺盛,降水多(2分)。

解析:本题考查风带气压带移动规律,结合所学知识和图中信息可知,11月一次年3月,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该河流域主要受东北信风影响,信风经过平原地区,无地形抬升作用,所以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4月-10月,随气压带风带北移,该河流域主要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对流上升气流旺盛,降水多。

(2)(8分)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2分);在洪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流速变慢,泥沙淤积下来(2分),在汛期结束的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2分),支流流速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2分),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解析:本题要注意干流和支流的流速与补给问题,本问难度较大。

在汛期的涨水季节,流量增大,河水的侵蚀与搬运能力增强,河流含沙量大;在洪水期,干流水位高,支流流速变慢,泥沙淤积下来,在汛期结束的退水期间,干流水位下降,支流流速增大,淤积在各支流中的泥沙重新流入奥里诺科河,从而产生了第二次沙峰。

(3)(4分)流域内旱涝灾害频繁(2分);流域内多原始丛林、沼泽和草原(环境条件差),人烟稀少(2分);流域内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不便(2分)。

(答出2点可得4分)
解析:本题主要从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来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是地表环境复杂,旱涝灾害频繁;社会原因主要是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薄弱等。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知识点较细,设问灵活,整体难度中等。

【题文】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题文】N342.(10分)旅游地理
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是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旅游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2013年9月,长沙市18家知名企业相继向游人开放,搭建起了“工业”与“旅游业”双赢共进的桥梁。

概括工业旅游的特点并说明工业旅游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知识点】本题考查工业旅游。

【.答案解析】特点: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2分);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2分);以参与、体验为主(2分);知识性趣味性更强(2分)。

(答出3点的6分)
意义: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2分);提高企业和产品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2分)。

(合理即可得分)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工业旅游起源于欧洲,它是将工厂风貌、生产过程、企业文化作为旅游资源,通过参观、体验、操作等方式满足游客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可知,工业旅游的特点为不受季节和地域限制;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小;以参与、体验为主;知识性趣味性更强。

工业旅游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主要从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品牌价值来分析。

【.思路点拨】本题材料新颖,对文字信息解读能力要求较高,整体难度中等。

【题文】N543.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青藏高原是我国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发育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藏中南地区特别是雅鲁藏布江流域又成为本区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地区,本区最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塌岸和活动沙丘。

图8为“雅鲁藏布江谷地部分地段等高线(单位:米)分布图”。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地质灾害频繁的原因。

【.知识点】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答案解析】位于板块碰撞边界(2分);地壳活动频繁,岩石破碎(2分);地形坡度大,重力作用强(2分);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容易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冬春季节干旱多大风,河流两岸裸露区域沙尘活动频繁(2分)。

解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地质灾害频繁的原因主要从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来分析。

【.思路点拨】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和气候特点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题文】N644.(10分)环境保护”
荒漠化被形象地称为“地球的癌症”,荒漠化的关键就是缺水。

然而,由于海上石
油泄漏,海面上空也会出现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生成新的环境危机一海洋荒漠化。

图9为被石油污染的海滩。

说明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地区,并分析说明海洋荒漠化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本题考查海洋荒漠化。

【.答案解析】分布地区:世界主要海运航线(2分)、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2分)。

(4分)
影响: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2分);进而使陆地气候也变得更加干旱(2分);油膜阻碍热量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升高(2分);油膜抑制氧气的溶解,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2分)。

(答对3点可得6分)
解析:根据“由于海上石油泄漏,海面上空也会出现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生成新的环境危机一海洋荒漠化“可知,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地区主要是是石油污染严重的地区,即世界主要海运航线、海上采油区(或海上钻井平台)附近海域。

海洋荒漠化给自然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主要从水循环和水——气交换来分析。

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进而使陆地气候也变得更加干旱(2分);油膜阻碍热量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升高;油膜抑制氧气的溶解,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

【.思路点拨】本题材料新颖,设问较好,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熟悉水循环和海水——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