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用为指导的《精细化工概论》教学改革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用为指导的《精细化工概论》教学改革思考
谢子楠;任富忠
【摘要】In order to cultivate applied talents and serve local
economy,taking Fine Chemical Industry course as an example,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were discussed and two ways we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The first way was integra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taking sub module teaching as the guide of local enterprise products.The second way was increas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to strengthen the skills as the goal so that students could experience real products.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mode of education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knowledge,develop innovative ability,and provide powerful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students in the future jobs.%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为原则,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职业发展规划,以《精细化工概论》课程为例,对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两条改善途径,一是以当地企业产品为导向,整合教学内容,分模块教学;二是以强化技能为目标,增添实验教学,让学生体验真实产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创新创业能力,并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提供有力的理论保障和实践经验.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7(045)005
【总页数】3页(P147-148,164)
【关键词】《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一体化教学
【作者】谢子楠;任富忠
【作者单位】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贵州铜仁 5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0
精细化工门类众多,品种繁杂,是一门典型的工程技术科学。

精细化工课程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适应培养应用型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日用化学品、胶黏剂、涂料、功能高分子、电子信息材料等典型精细化学品的制备技术及相关知识。

《精细化工概论》是精细化工本科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化学工程专业、应用化学专业、材料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了解精细化工领域的基本概况,逐步掌握多种精细化工产品的制备、合成及复配原理,以及了解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基本过程及作用机理,使学生初步获得精细化学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典型工艺等知识,可以在原专业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将来从事精细化学品生产及相关领域的常规工艺、常规管理打下初步基础[1-2]。

该课程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渠道。

然而信息量大、内容繁杂、涉及多门专业课知识的特点也使得精细化工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不少问题[3]。

本课程名称为“概论”,多数学生认为是概述性课程,重视度普遍不高;教材内容覆盖面广,内容较多,而课时一般不多,使得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上比较吃力;此外,课程叙述性强,系统的理论知识基本靠前期的知识积累,而且涉及计算
问题很少,教师授课形式比较单一化,往往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1 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内容偏陈旧,学生学习被动
精细化工课程内容多,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知识,理论与实践知识又遥相呼应。

单独讲理论,显得空洞乏味,抛开理论讲实践,又显得杂乱无章。

目前的教学模式仍以“知识传授型”为主[4],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方法为手段,重视理论教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虽然通过提问的方式建立了一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但大部分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生体会不到知识的实际应用性,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过程逐步变成了主要以教师为主而学生本体缺失的现象。

此外,目前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种类丰富,综合性院校一般多使用《精细化工概论》(黄肖容、徐卡秋主编[2015年3月第2版])或《精细化学品化学》(周立国、段洪东主编[2014年1月
第2版])[5-6]。

不同的教材在内容上各有千秋,新版在原版基础上虽然都稍微增
加了一部分内容,但当今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更新换代快,部分内容不能展示精细化工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及研究成果,因而很有必要根据授课地域及授课学生进行分析后进而调整课程内容,力求删繁就简、吐故纳新。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仍然是传统的多媒体课件、黑板加粉笔,知识体系中文字、概念、记忆性的内容较多。

对于材料物理等专业,先学课程中基础化学部分理论的缺失,使学生对很多知识点理解难度加大。

1.2 缺失实验环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质疑课程实用性
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从而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

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基本操作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实习、工作培养良好的基本操作技术技能。

目前该课程全部为理论教学,没有安排实践环节,导致学生缺乏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反映内容较枯燥,实用性体现不出来,因此也有开设实验课程的需求。

根据近几年来本地区产业经济政策、学生就业方向、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趋为导向[7-8],以“突出技能,理论够用”为原则,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合,分模块进行教学,并强化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在理论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思路如图1所示。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有效的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作为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不是把知识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主动学习并将所学自主建构成知识的过程。

案例教学是一种引导式、启发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案例的引入,能让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尽快在实践中找到原型与应用途径,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比如无机功能材料章节的学习,可以纳米二氧化钛作为一个案例,对其基本性质、用途、制备方面详细讲述,再进入实验室,分小组分别用不同的制备方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

通过实验过程操作及实验结果对比,使学生加深对纳米二氧化钛性质、制备、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可以收集整理并分析国内外精细化工领域典型案例,如“无磷洗涤剂”、“环保水性涂料”等,或近期发生的相关性案例。

如此使学生在关心时事、身边事的同时学习了知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易被激发,同时还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因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因此精细化工课程内容普遍繁杂,知识面涵盖广。

对此可在教学内容上做模块化处理:(1)对于那些以产品导向为主体的有关内容:如涂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胶粘剂等,相应的这些知识导向性强、应用性突出,具有浓厚的专业特色,是教材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

在教
学过程中,对相关产品的分类、性质、应用、生产工艺、主要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等,都必须作尽可能全面、细致地讲授[10];(2)对于那些属于化工、化学专业
知识范畴的内容或交叉学科的内容,如医药中间体、物化中的表面现象、高分子化学中的聚合反应等,以及那些研究性较强的高新技术知识,如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这些知识虽然专业性、前沿性较强,但针对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地方特色,根据教学的专业对象,进行选择性的考虑。

如对化学(精细化工方向),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可作为了解性知识较为适宜;对材料物理专业,感光材料、纳米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就应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细致讲解并进行相应可实施的实验教学;(3)对于那些涉及产品中间助剂的有关内容,如橡塑助剂、石油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等。

这些知识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关性不是很紧密,可采取布置任务-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自主学习的方式,扩大其相关领域的知识面。

实践教学是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操作,从而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活动,以能力培养为根本目标,将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学生的知与行统一起来[11]。

我们从学科特点和当地发展需求角度出发,将精细化工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划分成基础实验和工程实践两个模块。

第一阶段先在学校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部分尝试。

实验教学以制备、生产相应的产品为主导,如手工皂的制作、云母钛珠光颜料的制备、特种纸的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等。

使学生真正的参与“理论-实
践-应用”的课程体系,真正的体会到学以致用。

第二阶段建立与“教学用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应的教学实训场所,并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和充足的实验仪器设备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本保证。

在原基础化学实验室、材料加工实验室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造利用。

以兴趣为导向,学生每4~6人分为一个教学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边讲解,边演示,边训练,边启发,形成“讲解-演示-训练-辅导-检查”等环环紧扣、逐步深入的教学链节。

同一实验分小组进行不同子实验的方式。

如制作手工
皂的实验中,可以制作药皂、茶皂、花草皂等不同子类。

使学生从实验中体会精细化工产品的丰富性同时也能激发其创新思维。

以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的环境和条件为宗旨。

按“理论-实践-反馈-理论-实践”的循环方式对一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作相应的教学反思并对教学各方面进行相应的休整,进而应用到下一模块的教学中,以期不断完善教学实施过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事,并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提供真正有力的理论保障和实践经验。

【相关文献】
[1] 王齐,段秀琴,王艳.精细化工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化工时刊,2014,28(6):43-45.
[2] 刘桂云,蒋涛.高职《精细化工概论》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山东化工,2013(10):198-199,203.
[3] 谢娟,孟晓彩,李慧婉.精细化工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12(2):85-87.
[4] 王宗君,张良军,廖丹葵.《精细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践[J].机械职业教
育,2010(9):64-66.
[5] 黄肖蓉,徐卡秋.精细化工概论.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1-60.
[6] 周立国,段洪东,刘伟.精细化学品化学.2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1-25.
[7] 庞星龙.浅析精细化工发展方向[J].化工管理,2014(04):41.
[8] 向晓蓉.铜仁市工业发展现状分析[J].湖南农机,2010,37(3):105-106.
[8] 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
践,2002,22(5):17-22.
[9] 张丽娟.浅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课堂教学改革方案[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252-253.
[10]傅明连.精细化工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广州化工,2006,34(6):62-63.
[11]王正明,范玉芳.对实践教育内涵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2):68-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