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案例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合理情绪疗法事例
她是一名高一学生,独生女。
聪慧开朗,个性好强。
上高中前与父亲母亲同住,父亲母亲对她较为喜爱,在各方面都尽量知足她的要求,同时对她的希望也很高。
她从小学一年级起担当班里的小队长,每年都被评为三勤学生,向来遇到老师的独爱,在同学眼前向来有一种优胜感。
上高中后,她住进了学校,进了要点班,同时也当上了班干部。
父亲母亲对她有了更高的希望,她对自己也信心实足,但是在期中考试的排名中,却没进入前十名,这对她来说如
*-当头棒喝,父亲母亲也训诫她学习不如从前,她便负气和哭闹,上课也不肯发言,在做班级的工作中,常常与同学
产生矛盾,闹情绪,常因一些小事向
教师哭诉,以致同学们都不肯搭理
她。
她每日下课就走开班级,单唯一
人到操场上玩,感觉这个班集体没人
能容下她,由开朗爽朗变得常常郁郁
不乐,学习成绩降落。
她希望经过咨询能够抵达以下目标:
1.能更好地办理与同学间的关系;
2.加强自信心,能使她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3.能像从前同样开朗爽朗起来。
指导过程
采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以后,
在第一次会商快结束时我向她简单
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 (RET)的根本理论模型 (ABC):
引发事件 A:此中考试没考进前十名
不合理信念 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一定实现我的梦想;我一定感觉舒心,
一定获取同学们的支持与赞成。
详细的不合理信念:
1.我一定考进前十名。
2.没进前十名,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我的生活不该当有这么多困难。
4.他们不该当对我不友善。
5.他们这样对待我几乎不是
人。
情绪及行为上的结果C(非功
能性的 ) :情绪表现——丧气,自我
贬斥;行为表现——回避、退却、发
怨言、忧虑、生气。
常常与人发生矛
盾,学习遇到影响。
我向她重申:她能够试试把所
有问题,都用这类模式区分红三部
分:即引发事件 A(如:父亲母亲对她考试成绩的态度等 ) 、信念 B(对事件的看
法和态度 ) 和结果 C(情绪反应和行为
表现)。
别的,我向她解说,会商后部署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局部,对自己
的信念的思虑、检查越仔细,进步就会越快。
我还重申:咨询的目标不是要除去
所有的负性感觉,不过学会使感觉与事件相一致、相切合,除去过分的反应。
*-
在第二次咨询中,我们把要点主要集中在两个不一样的问题上:一是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使她很丧气;二是班干部工作中的情绪化影响了与同学们的人际
关系。
我从剖析她主要的情绪、认知和行为人手,并经过两方的磋商订正了她的
咨询目标。
行为目标:
1.学会以更有效的方式与同学交流,而不是以敌对的、情绪化的方式
对待同学;
2.纠正“我一定成功〞等在学习上对自己的过高要求。
3.在班级工作中改变工作方式,减少在工作与同学的矛盾。
情绪目标:
1.降低在学习方面感觉的丧气和失意感;
2.降低与同学交往中因以自我为中心不可以获取知足带来的愤慨感;
3.降低因工作中的困难产生的忧虑感。
认知目标: ( 须予以纠正的目标 )
1.“我一定获取成功,他人一定很好地对待我,生活应当是件很简单
的事〞。
2.“因为此次没考好,我没有什么希望了,他人都比我强〞。
3.“同学们都不喜爱我了,此后也不会喜爱我了〞。
她把世上的不合意、不公正视为糟糕至极( 这致使了她的愤慨和挫折
感 ) 。
或当自己的行为不可以获取认同、接受时,她也认为那是糟糕至极的( 这
致使了她的丧气 ) 。
其实,这都环绕着一此中心即“糟糕至极〞,这也是她各样不合
理信念的核心之一。
在第一次咨询中我已经对她讲过,能够把她的任何问题都放
入 ABC模型中去分解,找出介于情绪和行为之间的信念是什么。
第二次咨询我们
开始了这个详细工作,以下是第二次咨询中的对话节选:
咨( 咨询师 ) :此次考试后你主要
的感觉是什么 ?
求( 求援者 ) :我本认为此次会考得很好,起码也要前十名吧,没想到这
么糟糕,真是太失败了 !
咨:我能理解你的心情,那么你
此次考多少名呢 ?
求:别说了,太没面子了。
仍是
告诉你吧,我考了 16 名。
这样下去,不就完了吗 ?
咨:照你这么说,那排在你后边
的同学都没希望了 ?
求:那倒不是。
他们也许从前成
绩就不好呢 ?
咨:他们也都像你同样不高兴吗?
求:恰似不都是。
咨:这样看来,他人能够有失败
的记录,能否是你就不可以有 ?
求:因为我从前从没失败过,此次是上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却考这么差,太没面子。
咨:你是说你从没失败过,但能代表
此后老是事事成功吗?能保证此后每做
一件事都如你所愿吗 ?
求:那倒不可以。
咨:不如你所愿就会很丧气吗?
求:可能是这样的吧。
咨:那比方说你想要天上的星星,却没人能知足你的梦想,你也会很丧气
吗?
求: ( 笑) 那自然不会。
咨:这也就是说,生活中不可以如你所愿的事情会有好多,考试也是这样,此次考试固然不可以如你所愿,但其实不
等于你就失败了。
求:但是不理想啊。
咨:你是在要点班啊,这里每一
个人在初中都是前几名,此刻放在同一
个班级里,都想考前几名,而第一只有
一个。
求:所以我就更担忧了,此后我
能否是就这样完了呢 ?
咨:进步是一步一步的,在 16 名
的根基上顺序渐进的进步,你认为这不行
能吗 ?
求:可一看到我前面那些人我就
心烦,听课都没心情,干工作更没心情了,这段时间冒犯了很多人,没人听我的。
咨:在干工作时,能否他人都应
当按你想的那么做呢 ?
求:自然应当这样,我是班干部,他们就应当听从啊。
不听的话,我就有权训诫他们,可老师反倒责备我。
咨:假如同学们都很听话是最好
的了,遗憾的是,我们没方法控制他人,
但假如你经过改变自己对他人的态度,第一,能够使自己的感觉好一些,第二,同
学们有可能接受你而配合你的工作。
让我
们做一个小练习,这个练习叫“合理情绪
想像〞,请闭上眼睛想像你在分派工作给
同学、相互争执的情形。
但,只让自己感
觉受挫,而没有生气、愤慨。
求:( 大概一分钟此后张开眼睛) 。
咨:你做得不错,谈谈是怎么想
象的 ?
求:人们不是应当凡事都听我的,再说我的态度也有问题啊,我此刻恰似认
识到了。
部署作业:第一个是认知方面的,
和不合理信念争辩:“我一定成功,失败不该当属于我〞、“人人都应当听从我,听我的〞、“他人不该当责备我〞。
第二个是行为方面的,用一种自信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帮助一名学
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工作中换一种方式,交两个贴心朋友。
反思
当当事人裸露出她的主要问题时,会把注意力放在问题背后的不合理信
念上,所以,咨询的根本工作在于帮助她提升挫折阈限。
对她进行了4 次个别咨询,工作要点向来集中于提升她的挫折阈限和加
强她的自我接受上。
在自我接受方面,详细的工作是办理她因考试自认为不理想
惹起的自我贬斥;因为同学关系紧张而感觉无能;以及为此刻上课不可以集中精
力而感觉忧虑。
在每次会商中,我们都会议论位于她问题背后的信念,依照 RET的原那么,我告诉她,人的任何一个独自质量或行为都不等同于这个人的所有价值;一个人过去的失败其实不意味着未来不可以成功。
在每次会商中,指引她与这些不合理信念
争辩,使她有了一些相对应的合理信念,并要求她每日起码花 10 分钟时间加强这
些合理信念:
1.即便我有一些弊端,犯一些错误,其实不可以说我不好。
2.即便我此刻失败,但这不等于我未来不行功。
3.一次考试其实不可以说明什么。
在几次咨询中总合给她部署了下边这些行为方面的作业:
1.让她发挥口齿机灵和表情丰富的专长,在讲堂上多范读和讲话,帮
助她从头建立自信;分派她担当一名后进生的朗诵指导,让她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学会关怀他人;
2.当遇到父亲母亲谴责时,努力表现得自信一些,而不是负气和哭闹。
3.制按期末奋斗目标。
4.每日站在镜子前想自己的三个长处。
5.当因为学习、生活感觉忧虑时,做一些放松活动( 如听听音乐、散散步等)。
6.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主动与同学交流。
第四次个别咨询结束后,她获得了很大进步,期中考试的暗影已经完整从心中除去了,和同学的关系也大为改良了,交往能力获取了加强,有了自己的贴心朋友。
不再老是发性情,也能接受父亲母亲的一些责备。
情绪阻碍的除去,使得
她整个相貌面目一新,终于真实博得了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学习成绩也稳步提升。
结论
在咨询中,关于她的每个问题,第一要致力于减少其面对详细情境产生的过分情绪反应 ( 如愤慨、抑郁、自我贬斥、忧虑等 ) ,而后,再与她一同剖析议论惹起问题背后不合理信念的核心是什么,以扩大咨询的影响,使之能从更高更抽象的层面上理解情绪反应的出处,有更多的机遇确定建设性的适应模式。
点评
理性情绪治疗认为人在出生时就已兼具理性和非理性的思想。
当一个人在面对着困难或挫折时,选择了非理性的取向和决断加以应付,就会产生很多情绪困扰,而没法正常地、快乐地生活了。
本文作者依照这样的原理,在为一名因考试失败和班干部工作碰到困
难而心慌意乱的女高中生咨询时,实行了以下合理情绪疗法的根本操作步骤:1.界定与来访者情绪困扰相关的不合理信念,要她去面对。
合理情绪疗法事例分析
*-
2.指导员素来访者挑战,要求她为自己的信念辩白,证明其正确性。
3.指导员素来访者显示那些信念不论在逻辑上仍是考证上,都有好多
错误,同时,也让她看到那些信念根本毫无价值,只会致使个人的难过。
4.指导员辅助来访者改变自己的思想,以合理的信念来代替不合理的
信念,并以行为作业来牢固和加强这些合理的信念。
因为作者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产生的不合理信念掌握得相当正确,又能够十分娴熟地综合运用认知调整、行为改变的操作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很有针对性
的指导与训练,所以指导的成效也就比较理想。
自然,本个案的撰写在体例上还有一些不尽稳当之处,如四次咨询,仅详写了第二次,后边的咨询内容被放在了“反省〞的内容中。
这是需要在此后的
实践中注意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