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比亚芬在创伤外科的应用
A2比亚芬在创伤外科应用
![A2比亚芬在创伤外科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0875db50066f5335a8121fc.png)
2020/6/19
Ver#041405gmh
3
比亚芬®的作用
减少血管扩张 抑制皮肤水肿 调节胶原合成(纤维化) 促进表皮形成 预防感染 加快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
2020/6/19
Ver#041405gmh
4
比亚芬可以诱导产生显著的局部巨噬
细胞趋化作用,达对照组的10 倍
20×105
在法国,50%以上的医生选择比亚芬作为伤口愈合的首 选产品。特别应用于CA病患的皮肤创伤愈合。
2010年,美国FDA批准应用于全层皮肤创伤的临床外 用药物。
每年约有1000万支比亚芬在美国和法国用于各类外科 术后的应用
2020/6/19
Ver#041405gmh
2
比亚芬®的特点
高度趋化巨噬细胞 强大的水合作用 调节IL-1/IL-6比例 增加皮肤血流 抑制细菌/霉菌生长
全层烧伤模型组在第 3天时,比亚芬缩小 瘢痕面积5.5%,同期, 磺胺嘧啶银和对照组 的瘢痕面积分别扩大 了55.9%和23.9%
切除性伤口模型比亚芬组愈合时间 显著小于对照组
全层烧伤模型组在第 15天时,比亚芬缩小 瘢痕面积95.7%,已 接近完全愈合,磺胺 嘧啶银组和对照组的 瘢痕面积仅缩小了 67.4%和61.0%
炎症阶段
激活成纤维细胞, 使肉芽组织增殖
增值阶段
通过生长因子的作用 促使表皮再生
引导新的毛细血管形成, 向伤口部位提供氧气 和营养物质
Ver#041405gmh
成熟阶段
6
比亚芬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和细胞液来改善创口微环境
比亚芬增加创口区细胞液和血液流动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局部血供并 排出坏死组织,从而创造更有利于创口愈合的微环境。
创伤、烧伤、危重症的临床营养诊疗指南
![创伤、烧伤、危重症的临床营养诊疗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a7e738de518964bce847c59.png)
创伤、烧伤、危重症的临床营养诊疗指南一)创伤、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1. 创伤营养治疗创伤(trauma )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创伤应激后机体出现一系列代谢变化,表现为静息能量消耗(REE增高、高血糖、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分解增强、脂肪动员加快、负氮平衡和机体细胞总体水平下降。
此外,肝脏合成急性时相蛋白(C 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淀粉样A蛋白、铜蓝蛋白等)也增加。
机体在创伤应激时会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高代谢分解的改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结果机体无足够的能量和氮源及其他营养素等来修复组织。
1)营养治疗指征及支持途径1)可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
对NR>3分者,应立即行营养治疗。
2)主要支持途径如下:①经口摄食是首选途径;②躯体和腹部严重钝器伤和穿透伤以及严重头部受伤而接受胃肠管营养治疗的患者,直接小肠通道是获得成功营养治疗的必要条件。
大多数头部损伤患者由于胃轻瘫的关系,其胃内营养治疗可能最早要在伤后约3天或4天获得成功。
这部分有小肠通道的患者能耐受小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早期肠道内营养治疗不可行或不能被耐受,则必须实行肠道外营养治疗。
对于有腹部穿透伤和钝器伤及建立了小肠通道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在完成复苏并取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可以实行肠道内营养治疗。
腹部创伤指数(ATI)评分较高的患者,特别是ATI>40分者,达到肠道内营养治疗目标比率的增加速度要减慢一些。
严重烧伤患者在复苏期间要尽可能早地实行胃内营养治疗,以预防或尽量减轻胃轻瘫,如果推迟胃内营养治疗时间,特别是如果推迟到18 小时以后,则胃轻瘫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③患者在受伤后不久,最好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完成复苏后,实行全胃肠外营养。
在严重受伤的患者中,如果在第7天不能成功进行肠道内营养治疗,则必须开始行肠外营养(PN)。
在受伤后第7天不能耐受其肠道内营养治疗目标比率50%以上的患者,必须给予实行TPN但在患者能耐受50%以上肠道内营养治疗时,逐渐减量至完全停止使用。
比亚芬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比亚芬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0b9c1e0e009581b6ad9eb0c.png)
治的烧伤患者 7 例为研究对象 , 8 均为伤后 2 4 h内入住本科 , 创面为深 Ⅱ 烧伤创面 。其 中男 4 例 , 3 例 ; 度 2 女 6 年龄 3~ 2 6 岁, 平均 3 _2± . l 7 9岁 ; 烫伤 面积 3 一 0 ; 伤原 因 : 烧 % 5% 烧 热液烫伤 3 例 , 烧 伤 2 6 火焰 4例 , 电火花 烧 伤 1 ; 伤部 8例 烧 位: 头面部 3 例 , 9 四肢 2 例 , 2 躯干 1 ; 国内平时 通用标 7例 按 准… , 轻度 4 例 , 1 中度 2 例 , 6 重度 1 例 。 1 12 治疗方 法 选择患 者烧 伤面积 约 1 m× 0e 相邻 . 0c 1 m, 或对 称部 位的 2个 创面 , 进行 同体对照 。治疗 区 ( 治疗组 ) 用 聚维酮碘液消毒创面后 , 再用 生理盐 水 冲洗 1 , 次 治疗 创面 涂外 用比亚芬 膏剂 ( 又名 : 乙醇胺 , 国梅迪 克制 药厂 ) 三 法 约 3m m后 用凡 士林 油纱 覆 盖 , 其上 再覆 以 4~ 5层湿 盐水 纱 布, 外用无菌纱布包扎 。对照 区( 对照组 ) 用磺胺 嘧啶银乳膏 ( 山东健康药业有 限公 司) 包扎 , 次/ , d 1 d3 后依据创 面渗 出 情况 改为半暴 露或继续包扎 , 直至愈合 。患 者依全身 情况和
烧伤 面积 给予 相应 的全身治疗 。
烧伤创面愈合是 在机 体 的调控 下进 行 的一个 复杂 而有 序 的生物 学过程 。烧伤创 面愈合 主要包括 炎性反 应、 细胞增 殖/ 结缔组织形成 、 面 收缩 和创 面重 塑几个 阶段 。各个 阶 创 段相互交叉 、 重叠 , 多种 炎症 细胞 和修 复细胞 及其 分泌 的 在 炎症介质 、 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等成 分 的共 同参与下 有序 生 性地进 行 。烧伤创面 以损伤 最严 重 区域 为 中心 分为组 织 ] 坏死 带、 血液循环 淤滞带和充血带 。组 织坏死 带损伤 是不可 逆损 伤 ; 充血带组 织多 能 自行修 复 ; 血液 循环 淤滞 带组 织处 于间生 态 , 其发展 方 向决 定 着创 面 的转归 , 循 环血栓 形 其微 成是 创面 向坏死方 向转化 的重要 因素。若 能改善 局部 血液 循环, 阻止 血 栓 形 成 , 减 轻 局 部 继 发 损 害 , 利 于 创 面 可 有
共识:肋骨骨折手术固定的临床实践指南
![共识:肋骨骨折手术固定的临床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c0a390a41ed9ad51f11df25d.png)
共识:肋骨骨折手术固定的临床实践指南前言肋骨骨折是钝性外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创伤患者中约占10%。
美国每年有超350000名患者遭受肋骨损伤。
尽管SSRF应用率较以往大大提升,但据国家创伤数据库(NTDB)最近数据显示,仅不到1%的连枷胸患者接受过SSRF。
下面是由业界专家联合敲定的共识旨在为肋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提供清晰、现代、分级的建议。
共识建议手术适应症1.所有连枷胸患者均应考虑SSRF。
(2b级,B级)2.多处严重(双皮质)移位骨折的患者应考虑SSRF。
(4级,C级)3.无论影像学骨折类型如何,早期合理保守治疗失败的患者应考虑采用SSRF。
(5级,D级)4.肺挫伤不应被视为SSRF的绝对禁忌症;应针对肺挫伤患者进行个性化SSRF评估。
(5级,D级)5.创伤性脑损伤(TBI)不应被视为SSRF的绝对禁忌症;应针对TBI患者进行个性化SSRF评估。
(5级,D级)几项评估连枷胸患者预后的研究表明,SSRF对急性连枷性肋骨骨折人群有显著益处。
有研究发现,连枷胸患者接受SSRF治疗后有助于减轻疼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肺炎发病率,缩短ICU和住院时间,甚至降低死亡率。
虽然SSRF的传统禁忌症包括肺挫伤和严重创伤性脑损伤(TBI)。
但应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SSRF评估后再做决定。
SSRF手术时机SSRF应在伤后72小时内完成。
手术指南认为:SSRF在伤后72小时内更易操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炎症和愈伤组织形成开始或骨折进一步移位,骨折复位就会变得更困难。
不能早期行SSRF的情况包括: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其他高优先级损伤和部分尝试性非手术治疗。
如脊柱损伤患者(因为SSRF术式体位要求,肋椎韧带的运动和患者的体位可能会加重脊柱损伤,SSRF通常应该推迟到脊柱稳定术后)。
术前规划01术前影像患者SSRF术前应接受胸部CT检查。
胸部CT能为肋骨骨折的数目、位置、移位和手术计划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支持常规使用胸部CT来评估胸壁创伤患者的肋骨骨折程度。
REBOA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REBOA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5dd9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1.png)
REBOA在骨盆骨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1.骨盆骨折概述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损伤,近年来其发生率不断增加。
骨盆骨折可分为稳定型和不稳定型。
令人警惕的是,据估计,10%-15%的骨盆骨折患者在到达急诊科时处于休克状态,死亡率约为30%。
进一步分析表明,多达25%的严重创伤患者会发生骨盆骨折,尽管复苏技术和外科创新有所进步,但其死亡率仍然令人忧虑地高。
由于骨折和/或韧带断裂导致的骨盆环体积增加破坏了固有的自我填塞能力,导致血液积聚在腹膜后间隙中。
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潜在的致命后果。
值得注意的是,80%的骨盆出血来源于骶前/腹膜前丛,其余20%为动脉出血,通常来自髂内动脉的分支。
这些信息对于顺序管理现实设备至关重要。
骨盆骨折患者主要为年轻成年人,其伤情严重度评分(ISS)通常在25到48分之间。
这些患者的死亡率每年持续上升,尤其是那些经历快速失血、止血困难和伴随损伤导致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患者。
然而,由骨盆骨折引起的非压迫性躯干出血(NCTH)是一种可预防的创伤死亡原因[,因此早期控制出血是这些患者后续治疗的关键步骤。
由骨盆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可以通过恢复骨盆体积、增加骨盆压力和暂时稳定骨折端来显著控制静脉出血。
在医院里,建议使用外部骨盆固定支架。
在急诊室中,可以用双侧髂嵴单针进行固定,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快捷,不影响对腹部和会阴的观察。
准备阶段可以考虑使用双侧大转子骨盆带或布束。
骨盆制动后,血流动力学不会保持稳定,尤其是在增强CT显示对比剂渗漏的患者,可以进行动脉栓塞(AE)或骨盆填塞(PP)。
然而,在院前阶段没有明确的对比剂栓塞或骨盆填塞的指征。
院前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骨盆损伤患者的急救处理流程,以缩短抗休克时间,从而降低死亡率。
应用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管理骨盆骨折出血代表了一项重要进展。
REBOA通过股动脉插入气囊导管,有效阻断血流。
此操作实现了两个重要目标:提供止血和维持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灌注。
20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
![20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https://img.taocdn.com/s3/m/8c670dfcba1aa8114531d9a6.png)
中国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7)之阿布丰王创作2017-12-13 06:41 来源:未知编纂:点击: 203王天龙(共同负责人)王东信王秀丽严敏冯泽国李民李军肖玮张兰陈绍辉欧阳文袁红斌徐懋郭向阳(共同负责人)梅伟(执笔人)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罕见的外伤性疾病.该类患者常伴发多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不妥,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本指导意见根据相关文献、专家共识和指南制定,提出改善患者转归的若干建议,包括手术时机选择、术前评估和准备、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麻醉和镇痛方案选择、术中呼吸循环管理以及术后康复计划等方面,以加强该类患者的围术期管理.一、发病率和预后髋部骨折罕见于老年女性患者,65岁及以上老年人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为957.3/10万和414.4/10万,髋部骨折中年龄年夜于70岁的老年患者占75%.由于对骨质疏松和颠仆的有效预防,自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老年髋部骨折发生率在女性和男性分别下降了24.5%和19.2%.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全身性疾病.最罕见的并存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35%)、呼吸系统疾病(14%)、脑血管疾病(13%)、糖尿病(9%)、恶性肿瘤(8%)和肾脏疾病(3%).约70%患者为ASA Ⅲ~Ⅳ级,35%患者至少并存一种疾病,17%并存两种疾病,7%并存三种以上疾病.由于并存疾病的存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死亡风险比同龄人群高3倍.调查显示该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3%~13.9%,术后6个月死亡率增至12%~23%,男性患者死亡率高于女性,约3/4老年患者的死因与其并存疾病有关.转归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依次为高龄(>90岁)、器官储藏功能下降、并存疾病和合并症多.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比择期髋关节置换术高6~15倍.近年来由于临床诊疗技术和流程的改进,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活动能力恢复困难,能完全恢复术前活动能力的仅占1/3,50%患者术后需要长期借助辅助装置生活,25%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二、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的选择98%老年髋部骨折需要采纳外科治疗,手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采纳非手术治疗者30d住院死亡率是采纳手术治疗者的2倍,因此应积极缔造条件及时手术治疗.早期手术治疗(如入院48h内实施手术)除可减轻患者疼痛外,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术后自理能力.与入院48h内手术相比,48h后手术者术后30d全因死亡率增加41%,一年全因死亡率增加32%;患者手术拖延时间越长,住院死亡率越高;而在48h内手术可降低术后死亡风险(OR=0.74,95%CI 0.67-0.81).另外,错过最佳手术时机也会招致肺部感染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招致手术延迟的因素通常源于管理和医疗因素.需要尽量防止因管理因素招致的手术延迟.对老年髋部骨折,目前英国指南推荐36h内手术,部份欧美国家推荐24h内手术.因此,基于国外资料和我国国情,建议应积极缔造条件及早手术,条件具备时强烈建议在髋部骨折后24~48h内实施手术.三、术前评估和准备1. 急诊室处置急诊室接诊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建议在1h内完成低级评估,4h内将其收入专科病房.评估内容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疼痛、精神状态、内科并存疾病和治疗状况、伤前活动度和功能、压疮风险、营养状况、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并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CT或MRI扫描).评估同时,详细追问病史,较长时间颠仆不起可引起高温、肌肉溶解和消化道溃疡,需要时应给予针对性处置.建议积极开展对症治疗,包括镇痛和容量治疗.髋部骨折老年患者多陪伴重度疼痛,入院后立即进行疼痛评估,建议尽早(入院30min内)开始镇痛治疗,术前骨牵引对缓解疼痛效果有限,尽早手术为最佳方案.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阻滞镇痛把持简单有效,容易掌握,建议在急诊室内早期开展.约40%患者并存分歧水平肾功能损害(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1·1.73m-2);未明确肾功能状态时,应慎用NSAIDs 类药物.注意控制阿片类药物剂量,重视阿片类药物对呼吸和意识的影响.由于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差,肾脏代偿能力有限,容量治疗须谨慎,建议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低体温者要积极复温.2. 术前评估术前评估建议参考《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14)》系统全面进行.重点评估重要脏器系统功能如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肺功能及呼吸系统疾病、脑功能及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肝脏与肾脏功能、凝血功能与血小板计数以及是否使用抗凝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同时要注意对骨骼肌肉疾病(骨关节和脊柱)、皮肤状况、牙齿和听力检查,了解手术麻醉史及服药史等情况.注意是否存在深静脉血栓风险,如果条件具备,建议术前惯例行深静脉血栓筛查.高龄危重患者,建议按老年人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原则,由多学科团队根据表1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约25%患者存在分歧水平认知功能损害,需重视相关术前评估.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营养不良(BMI<18.5kg/m2)可显著增加术后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合理的营养治疗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建议借助相关量表预测围术期风险.Nottingham 髋部骨折评分(表2)可预测术后30d死亡率(表3).疾病累积评分(Cumulative Illness Rating Scale)与患者远期死亡率密切相关.表1 术前评估的内容表2 Nottingham 髋部骨折评分表3 根据Nottingham 髋部骨折评分预测30d死亡率3. 术前检查应重视惯例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重点关注反映心肺功能的检查项目.血小板计数≤80×109/L或INR≥1.4时禁忌实施椎管内麻醉;血小板计数<50×109/L时建议术前输注血小板后手术.高钾血症提示可能存在横纹肌溶解.如患者倒地时间长,建议检查肌酸激酶(CK)了解有无肌溶解,并注意观察有无肌红卵白尿.血肌酸激酶超越正常值5倍提示横纹肌溶解,可招致肾脏衰竭和预后不良,建议该类患者术前监测血肌酸激酶和尿肌红卵白水平12h~36h,严重升高者建议行肾脏替代治疗.约17%患者入院时并存低钠血症,可能由感染或利尿药所致.建议行动脉血气检查,可提供有关氧合和内环境的重要信息.建议术前惯例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一般的冠心病患者无需惯例行冠脉造影,除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有下列情况建议行心脏超声检查:活动后气促需评估左心室功能者;心脏听诊杂音;有劳力性心绞痛、不明原因或近期晕厥史者;脉搏波形升支平缓;第二心音缺失;无高血压史而ECG提示左室肥厚;怀疑主动脉瓣狭窄者;慢性房颤者.无需对所有患者行心脏黑色B超检查,更要防止因等候惯例心脏超声延误手术时机.对明显心力衰竭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立即请相关科室会诊并控制症状.4. 术前并存疾病的处置术前并存疾病和并发症多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应尽早明确诊断.呈现如下情况可酌情推迟手术时间,建议内科治疗改善后应积极手术:①Hb<80g/L;②血钠浓度<120mmol/L,或>150mmol/L;③血钾浓度<2.8mmol/L,或>6.0mmol/L;④可纠治的出凝血异常;⑤可纠治的心律失常,心室率>120次/min.对新发房颤患者需排查低钾血症、低镁血症、容量缺乏、感染、疼痛和高温等,并及时针对病因治疗;如复律失败或存在复律禁忌,可药物将心室率控制至<100次/分后尽早手术.由于骨折出血、容量治疗引起血液稀释、营养状况不良和慢性疾病,术前40%患者存在贫血.如未及时纠正,严重贫血可招致心、脑等重要器官氧供缺乏,并可严重影响预后.建议术前Hb<80~90g/L时应考虑输血,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术前Hb<100g/L可考虑输血.对复杂的髋部翻修手术要备好自体血回收设备.氧疗可明显降低围术期谵妄发生率.建议所有患者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而且无论老年髋部骨折后状态如何,建议伤后12 h内均应吸氧,12 h后根据血氧状态决定是否继续吸氧,目标是维持SpO2水平在92%~98%.对并存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维持SpO2在88%~92%即可.术前肺部感染需要积极使用抗生素、氧疗和物理治疗,但在区域阻滞麻醉下尽快手术是根治并发肺部感染的有力办法,并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加强镇痛治疗与术后理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易发生压疮,建议使用防压疮垫并进行规范的防压疮护理.糖尿病患者多见,建议根据相关指南管理.除非有酮症酸中毒或脱水,纯真高血糖无须延期手术.但有效的糖尿病治疗可降低术后死亡率.慢性肾脏衰竭患者肾性骨病或肾性贫血罕见.建议调整透析计划,尽早手术治疗.5. 深静脉血栓形成/栓塞预防建议术前对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和肺栓塞风险进行评估,有技术条件单元建议术前惯例行下肢加压超声DVT筛查.骨科年夜手术近50%患者存在DVT,其中20%呈现有症状的肺栓塞.积极预防可明显降低DVT和肺栓塞发生率.参照《围术期深静脉血栓/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预防与治疗专家共识(2014)》,评估DVT风险.诊断流程为:①根据病史及危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行DVT形成危险分级和Wells评分(表4);②Wells 评分<2分的患者,检测D-二聚体,如正常,可排除DVT;如异常,进行加压超声探查及各项相关检查;③Wells评分≥2分的患者,直接进行加压超声探查及各项相关检查.老年髋部骨折患者Wells 评分多年夜于2分,需要积极筛查和预防DVT.表4 Wells评分表建议采纳DVT基本预防办法,包括抬高患肢、适度补液、防止脱水、控制血糖及血脂等.物理预防方法包括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梯度压力弹力袜等,患者入院后尽早在整个围术期穿着弹力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不建议惯例使用弹力袜预防血栓后综合征.术前药物预防主要包括采纳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皮下注射,其使用方便,较平安,可根据体重调整剂量,严重出血并发症较少,一般无须惯例监测凝血功能变动.给药分为治疗剂量(如皮下注射依诺肝素1 mg/kg,bid或1.5 mg/kg,qd,皮下注射达肝素100 IU/kg,bid或200 IU/kg,qd,皮下注射亭扎肝素175 IU/kg,qd,静脉注射普通肝素至aPTT延长1.5~2倍)和预防剂量(如皮下注射依诺肝素30 mg,bid或40 mg,qd,皮下注射达肝素5 000 IU,qd,静脉注射普通肝素 5 000~7 500 IU,bid).建议治疗剂量用于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病史或动脉血栓病史患者的预防,预防剂量用于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预防剂量低分子量肝素使用至术前12h停用;术前24h需停用治疗剂量低分子肝素,术前4~6h停用静脉输注的治疗剂量普通肝素.在进行椎管内置管把持(如手术、穿刺等)前、后的短时间内,防止使用抗血栓药物,并注意抗血栓药物停药及拔管时间(拜会相关专家共识).早期手术、早期下床活动、使用区域阻滞麻醉、保暖和预防脱水,也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严重肾损害患者不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6. 术前药物的管理60岁以上患者多有长期服药史,70岁以上患者中20%长期服用5种以上药物.建议入院后立即明确患者日经常使用药,并做出适当调整计划.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他汀类、苯二氮卓类药物多无需停药,敌手术无影响.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者突然停药易招致术后谵妄,要注意积极预防.对术前长期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一般需停用5d(5个清除半衰期)以上凝血功能才华恢复,血栓栓塞高危者停药期间建议肝素桥接抗凝.为确保24~48h内及时手术,建议主动纠正由于华法林抗凝招致的凝血功能异常.对国际标准化比值年夜于 1.5的患者,纯真使用维生素K(1~3mg)难以迅速矫正凝血时间延长,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 IU/kg)迅速纠正国际标准化比值至<1.5,之后实施手术比力平安.不建议首选新鲜冰冻血浆拮抗华法林作用.约1/3患者术前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栓塞性事件高危患者如冠状动脉支架、不稳定心绞痛患者或近期脑卒中患者,建议不中断阿司匹林;长期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手术时机目前尚有争议,对需尽早手术者,建议弥补适量血小板,并在血小板功能监测指导下尽早手术,以防止血小板功能异常致术中失血过多.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和Xa因子抑制剂(阿哌沙班、利伐沙班),由于其抗凝作用较强,且尚无有效拮抗剂,建议对长期口服上述药物的患者需延迟手术,具体停药时间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个体化出血与血栓栓塞风险,建议出血风险高时术前停药时间4~6个半衰期,血栓栓塞风险高时术前停药时间2~3个半衰期.服用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和利伐沙班抗凝,肌酐清除率>50 ml/min患者,建议术前停用3d;肌酐清除率30~50 ml/min患者,术前停用4~5d.四、术中管理1. 手术室管理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并存疾病和合并症较多,麻醉风险年夜且管理复杂,建议安插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师或建立专门的临床小组,特别是能很好掌握区域阻滞技术的医师实施.建议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0℃~23℃之间,湿度控制在50%~60%.联合充气温毯和液体加温办法积极保温,既能符合感染控制要求,也有利于减少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2. 麻醉方法选择在高龄患者,由于预期寿命有限,仅以死亡率判断手术转归存在局限性,应根据对术后并发症、机体功能状态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综合影响判断并选择合理麻醉管理方式.麻醉方案选择上,建议根据患者情况及麻醉科主治医师经验和术者要求,选择个体化麻醉方案,要防止因强求某种类型麻醉方式而延期手术.临床资料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选择全身麻醉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一些研究标明区域阻滞麻醉优于全麻,采纳区域阻滞麻醉患者住院死亡率(OR=0.71,95%CI 0.541-0.932)和肺部并发症风险(OR=0.752,95%CI 0.637-0.887)更低,术后30d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无论是合并症多的危重患者还是一般患者,蛛网膜下腔麻醉者术后30d并发症少于全麻.但也有年夜样本观察性研究显示,全麻和区域阻滞麻醉患者住院死亡率相似.目前认为与全身麻醉比力,区域阻滞麻醉后心肺并发症、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谵妄和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缩短;但区域阻滞麻醉对术后死亡率影响尚无定论.建议无禁忌时优先考虑椎管内麻醉,并在患者摆体位前,实施患侧局麻药髂筋膜阻滞(解剖定位,或超声引导均可).推荐首选轻比重单侧腰麻(患侧向上),建议使用0.2%小剂量轻比重布比卡因液(≤5~7.5mg),推注30~40s,患侧向上体位坚持10~15min,然后进行其它把持.其次可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和镇痛,硬膜外麻醉局麻药液试验剂量应不超越3ml,并在测定麻醉平面后决定追加剂量,以防止麻醉平面过广,为防止硬膜外麻醉相关低血压发生,可在局麻药液中加入麻黄素(1mg/ml),并准备相应a1受体激动剂.存在椎管内麻醉禁忌或椎管内麻醉困难时,可选择外周神经阻滞技术,经常使用腰丛阻滞、骶丛阻滞和髂筋膜阻滞技术等.外周神经阻滞更多是作为一种镇痛手段,或全身麻醉的辅助手段.外周神经阻滞要到达手术麻醉效果,需熟练掌握多种神经阻滞联合技术,阻滞T12-S2脊神经发出的神经(12肋下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和臀上、下神经),如T12L1椎旁+腰丛+骶丛阻滞,但把持难度年夜,要注意控制局麻药总量,防止中毒反应.实施椎管内麻醉或者外周神经阻滞时,如果需辅助镇静时可以给予继续输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0.1~0.3mg·kg-1·h-1).由于很多患者在使用抗凝药或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替卡格雷或噻氯匹定等),禁忌实施椎管内麻醉或腰骶丛神经阻滞,该类患者建议选择喉罩或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无喉罩禁忌者可优先考虑使用喉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作为最后选择.全麻期间注意实施呵护性肺通气战略,尽量防止使用年夜剂量肌松剂,可考虑给与非肝肾代谢的肌松药,有条件单元可考虑肌松监测.3. 术中监测惯例监测包括ECG、无创血压、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ETCO2)和体温监测.对合并严重心脑肺并存疾病或一般情况差的患者,建议惯例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管理和血容量优化办法在年夜手术患者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在老年髋部骨折术中推广.建议利用新型微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监测心排出量,根据目标导向容量管理原则精确管理,维持理想血流动力学状态;老年患者脏器的血流灌注对血压有显著依赖性,建议预防性或治疗性给予a1受体激动剂维持血压.血流动力学优化应涵盖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时期.建议有条件单元术中镇静或全麻惯例监测麻醉深度,保证个体化用药和控制理想的麻醉深度.懦弱脑功能患者建议行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rSO2),维持rSO2绝对值不低于50%,或者不低于入室后基线数值的20%;术中如果呈现rSO2低于正常值,可考虑提升血压或检测是否血红卵白下降.全麻患者监测血气并调整通气参数维持PaCO2在35~45mmHg,维持Hb不低于90g/L.4. 骨科治疗患者髋部骨折分为囊内和囊外两种类型.囊内骨折包括头下型、头颈型和经颈型,骨折后出血少.移位不明显的囊内骨折可考虑守旧治疗,但再脱位率高达30%~50%.无移位的囊内型骨折可考虑内固定或滑动髋螺钉.手术方式可选半髋关节置换,但囊内骨折远期易发关节炎,因此对非高龄患者可考虑全髋置换.囊外型骨折包括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碎裂水平越重出血越多,可高达1L.由于骨膜撕裂水平重,其疼痛水平也较囊内骨折严重.外科手术治疗是囊外骨折的主要治疗办法.使用内固定患者一年内再手术率为23%,满意度较低,而选择关节置换后一年内再手术率仅为3%.切皮前0.5~1h惯例静脉预防性输注抗生素.术毕不放置引流或尽早(术后24h)革除引流,切口缝合使用皮下可吸收线,其并发症少于皮钉.建议术后及时革除留置导尿管.尽早(48h内)下床活动可加速功能恢复.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由于骨水泥的植入使患者呈现一过性或明显的低血压和PaO2的降低,并使约0.6%~1%患者呈现心搏骤停,此类特殊症状称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在骨水泥和假体植入过程中,呈现低氧、低血压、意识丧失者应怀疑骨水泥反应.改良手术技巧(如髓腔清洗、骨水泥植入前充沛止血、使用骨水泥枪逆行灌入骨水泥、髓腔引流、短柄假体、轻柔植入假体)可降低骨水泥反应风险.使用植物型骨水泥可减少化学骨水泥招致的相关并发症.植入骨水泥时,要提高吸入氧浓度、防止容量缺乏、加强监护.呈现骨水泥反应时,吸入纯氧、弥补液体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小剂量肾上腺素(5~50mg,可屡次重复)维持循环稳定.四、术后管理1. 一般处置术后建议转监护条件好的麻醉恢复室观察,重症患者建议直接转ICU继续监测与治疗.术后建议氧疗至少24h,有低氧血症者继续吸氧.建议术后尽早恢复口服补液,维持容量平衡.虽然25%患者可发生围术期尿潴留,要防止长期留置导尿管,争取尽早拔出导尿管,否则会增加尿路感染风险.老年患者易发生吞咽困难而招致吸入性肺炎,应加强护理.便秘较为罕见,可招致不适,延迟康复,诱发并发症,建议及时处置.髋部骨折患者中60%存在分歧水平营养不良,建议所有患者均应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需要时给予能量弥补,以增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术后贫血发生率约为50%,贫血增加输血率、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及长期死亡率,输血指征与术前相同.2. 术后镇痛首选神经阻滞镇痛技术,效果较好的方法包括髂筋膜阻滞、股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以及以上技术的联合.目前认为闭孔神经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是术后镇痛最有效的阻滞方案.次选硬膜外镇痛,可明显缓解髋部手术后静息和运动痛评分,但术后活动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善.外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接近硬膜外镇痛.切口局部浸润用于髋部手术后镇痛效果欠安.由于NSAIDs药物在老年人副作用增加,包括消化道出血和肾脏毒性,建议谨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平安,建议作为预防性镇痛和多模式镇痛的选择.建议谨慎应用阿片类药物;如果使用,应加强术后呼吸功能监测以防止呼吸抑制招致严重并发症.3. 术后抗凝髋部骨折手术后患者应惯例抗凝,以防治DVT和肺栓塞.经常使用方法包括:(1)低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为术后防治DVT和肺栓塞的首选药物.预防剂量于术后12 h后(对延迟革除硬膜外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管2~4 h后)恢复使用;治疗剂量于术后24h恢复使用,出血风险高者术后48~72h再恢复使用.(2)Xa因子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可用于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其治疗剂量较稳定,无须惯例监测.与低分子量肝素相比,Xa因子抑制剂能显著减少静脉血栓发生,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主要用于术后抗凝.间接Xa因子抑制剂(磺达肝癸钠)平安性与依诺肝素相似,术后6~24 h后(对延迟革除硬膜外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管2~4 h后)应用;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可以口服,与药物及食物相互作用少,应用方便;术后6~10 h后(对延迟革除硬膜外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管6~10 h后)应用.(3)维生素K拮抗剂维生素K拮抗剂价格昂贵,可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长期预防.其主要缺点为治疗剂量个体不同年夜,易受药物及食物影响.术后12~24h恢复华法令抗凝,术后使用时应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INR为2.5,范围控制在2.0~3.0.建议术后抗凝维治疗持时间为10~14 d,最好维持至35d.除药物预防外,住院期间建议加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建议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当出血风险降低后,建议应用药物替代机械性血栓预防办法,或与机械性血栓预防办法联合应用.对拒绝注射的患者,建议使用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给药前无需胃肠外抗凝.对药物和器械抗血栓预防均有禁忌证的患者,不建议使用下腔静脉过滤器作为低级预防.高危患者(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建议延长抗凝至术后3个月或更久,其间不要轻易更换抗凝药物,并要注意随访;非肿瘤患者长期抗凝效果依次为利伐沙班>维生素K拮抗剂>低分子量肝素;肿瘤患者长期抗凝效果低分子量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利伐沙班.对下肢远端多条静脉血栓、近端深静脉血栓无法进行抗凝溶栓治疗,且近期确实需要接受手术的患者,建议术前使用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过滤网),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但应尽早取出,以减少术后DVT风险.严重肾损害患者不适合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磺达肝癸钠.4. 术后并发症术后罕见的并发症依次为肺部感染(9%)、心力衰竭(5%)、尿路感染(4%)、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2%)、脑卒中(1%)、深部感染(1%)、心肌梗死(1%)、消化道出血。
骨折的AO分型讲解
![骨折的AO分型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88c3f3bb52acfc789ebc982.png)
骨折的AO分型对骨折及伴发软组织损伤的范围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以为医师对骨折的治疗、研究和交流提供统一的标准,更好地制订治疗方案,追踪治疗结果并做对比分析,同时也为新的治疗模式提供可评价的基础。
为了这一目的,就需要一个科学、统一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同时为了能够被广泛接受和使用,最好简单实用。
从1970年开始,瑞士AO/ASIF(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的创始人之一Maurice Muller教授及其同事,就着手建立了一个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Comperhensive Classification of Fractures of the Long Bones),该分类系统通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描述了长骨骨折的部位、形态和严重程度等特征。
美国OTA(the Orthopaedic Trauma Association)在Marc Swiontkowski教授领导下的骨折编码和分类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Coding and Classification),采用了Muller 教授的长骨骨折分类系统,并将其分类方法和原则应用到全身其他骨骼,形成了AO/OTA骨折分类系统。
这个字母数字编码分类系统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目前尚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能够像它这样将全身骨骼包括进来,这一分类方法科学实用,被创伤骨科专家广泛接受、应用,并被不断修正。
一、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和定义AO/OTA骨折分类的原则,总体上遵循Muller的长骨骨折综合分类系统的原则,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图1-1 ),将每一骨骼分为3个部位或节段(近端、骨干、远端),再将每一部位的骨折根据骨折形态分为3型(A、B、C),每型下面又分3组(1、2、3),这样一个部位或节段的骨折可以有27个亚组(如A11,A12...C32,C33)。
图1-1 骨骼定位编码1.骨骼编码骨折该系统将全身的骨骼以阿拉伯数字编码(颅面骨和胸骨不在本范围描述),包括有肱骨(1)、尺桡骨(2)、腕骨(24)、掌骨(25)、指骨(26)、股骨(3)、胫腓骨(4)、髌骨(45)、距骨(72)、跟骨(73)、足舟骨(74)、楔骨(75)、骰骨(76)、跖骨(81)、趾骨(82)、脊柱(5)、骨盆(6)、锁骨(06)、肩胛骨(09)。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881f21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b2.png)
创伤中心在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研究进展作者:黄远剑黄承夸杨伟康谭爽来源:《右江医学》2024年第01期【关键词】创伤中心;严重多发伤;创伤治疗模式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4.01.016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多发性创伤是45岁以下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同时,创伤也是我国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首要死因,致残率较高,系统、专业的创伤治疗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件乃至世界迫切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1]。
目前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规范和体系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社会的救治需求难以满足,特别是边远地区因为交通的原因无法及时救治,因此我国严重多发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
创伤救治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国家创伤中心,在全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创伤中心建设进入新台阶,推动我国严重多发伤救治迈向新台阶新征程,创伤救治的中国模式诞生。
对严重多发伤的最佳治疗需要一个具有完整系统的创伤中心。
与传统模式相比,使用创伤中心救治患者所需的院前干预时间、急诊室留置时间更少,救治成功率高,病死率低。
本文综述了创伤中心在多发性损伤治疗方面的进展。
1 创伤中心成立的背景Tscherne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多发性创伤的概念,即头部、胸部和腹部至少存在两处严重损伤,随后又有学者将多发性创伤的概念进行更新,即由同一种损伤因素导致身体两处或两处以上的严重创伤,至少有一处创伤可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此概念一直沿用至今[1]。
多发伤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应激性溃疡、凝血功能障碍、器官功能障碍、休克等[2]。
多发性创伤的患者一般损伤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创伤相关的并发症较多,机体内环境严重失调,伤后容易发生感染,休克率、死亡率均较高[3]。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等重大灾难事故,迫切需要一个引领、辐射、带动、提升创伤救治相关专科医疗服务能力机构,进而提高我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水平,2019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国家创伤中心成立解决了这样的燃眉之急,中心建立中国创伤救治体系建设“一二三工程”,通过建立“1个区域”,强化“2个链接”,组建“3个团队”,转变了救治模式,实现了创伤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和救治时间的有效缩短。
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分析报告
![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e5fd92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8.png)
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应该对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在这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定义和范围,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和主要参与者。
还可以提及创伤外科用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对创伤外科用药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最后,还可以简要介绍本报告所要分析的内容和结构。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进行文章的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最后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概况,然后对市场趋势进行分析,最后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展望市场的发展前景,给出建议和展望,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结构,我们将全面深入地分析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在于分析和探讨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全面的市场信息和数据支持。
通过对市场概况、趋势分析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我们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清晰的市场画面,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市场格局、竞争形势和发展前景。
同时,我们也将提供市场发展的预测展望,并就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4 总结总结:通过对创伤外科用药市场的概况、趋势分析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创伤外科用药市场将会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丰富产品线,提高品牌知名度,以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医疗领域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规范,促进市场健康和有序发展。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创伤外科用药市场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2.正文2.1 创伤外科用药市场概况创伤外科用药市场是指为治疗创伤外科疾病而生产的药品所构成的市场。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最新指南荟萃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最新指南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278fad0ab8f67c1cfbd6b842.png)
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最新指南荟萃美国东部创伤外科学会(the Eastern Association for the Surgery of Trauma,EAST)是循证医学领域的先行者,早在1994年就成立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委员会,发布了创伤和急诊外科领域的系列指南,其中2012年更新或增加12个。
所有指南均遵循GRADE法制定,作出推荐的级别包括:1级,基于已有的科学证据得到令人信服的结论;2级,基于已有的科学证据得到的合理结论,并获得专家观点的强力支持;3级,有数据支持的结论,但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对教学和指导未来的研究方向有益。
1 小肠梗阻的评估与处理1.1 诊断(1)对所有的小肠梗阻患者都应考虑进行腹部和盆腔的CT扫描,可以较平片更好地鉴别肠梗阻的等级、严重程度和梗阻的原因,从而可能导致治疗方案的改变。
(1级)(2)对于接受非手术治疗48 h后仍然没有改善的小肠梗阻患者,应考虑口服水溶性造影剂检查,正常的检查结果可以排除需外科处理的小肠梗阻。
(2级)(3)如果可能,应该使用多排CT检查以及多维重建技术,有助于诊断和定位小肠梗阻。
(3级)(4)MRI和超声可作为CT的替代检查,但可能存在一些局限性。
(3级)(5)CT有助于诊断小肠扭转,征象包括多个转折点、后位症、漩涡症。
(3级)1.2 处理(1)如果小肠梗阻患者体检时提示有弥漫性腹膜炎,或者存在临床恶化的其它征象如发热、白细胞增多、心动过速、代谢性酸中毒和持续的疼痛等,都应及时进行剖腹探查手术。
(1级)(2)对于没有出现上述征象的部分或完全性小肠梗阻的患者,可以安全地先采取非手术治疗,虽然完全性小肠梗阻有较高的失败可能。
(1级)(3)如果CT提示小肠缺血的征象,应降低手术干预的标准。
(2级)(4)对于某些小肠梗阻患者,腹腔镜手术可作为剖腹手术的替代,可减少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
(2级)(5)对于不完全性的小肠梗阻患者,如果48 h内仍未好转,应该考虑口服水溶性造影剂检查,可以改善肠功能和缩短住院时间,既是治疗性又是诊断性的手段。
创伤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
![创伤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a38f184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6.png)
循环的干预
55%
30%
无足够的静脉通道。
未能鉴别腹部穿透伤和腹腔积血。
未补足液体。
未发现腋窝或会阴部的创伤。
常见的错误
把神志改变归为药物或乙醇的影响。
01
未及时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02
神志评估中常见的错误
再次评估的概念是威胁生命的损伤被确定和治疗后为评价创伤患者确保方法性和有效程序而发展起来的。
01
ATLS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02
初步评估
03
复苏
04
再次评估
05
确定性治疗
即对于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作出快速的判 断。
1
应遵循以下顺序, A→B→C→D→E。
2
初步评估
A(airway with c-spine control) 评估气道、控 通常第一步是询问病人几个简单问题,清楚的回答说明气道是通畅的。 对于无法回答问题的患者,可通过观察有无气道梗阻的基本体征(如:喘鸣音、哮鸣音、三凹症)来判断。同时观察有无口腔异物存在。 喘鸣音——提示咽喉部的气道梗阻 哮鸣音——提示气管部分的梗阻
汇报人姓名
202X年12月20日
背景
创伤患者的高级生命支持(ATLS)是美国外科学会在1978—1983年首次领导并确定。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救治程序,以对于创伤患者进行有序的早期监测和复苏,避免遗漏严重的损伤。从而降低死亡率。ATLS对于任何一级医院的急诊科医师或外科医师都具有相同的指导意义。
在开放气道时未固定颈椎
常见的错误
面罩通气
呼吸机通气
呼吸的干预
在体检中未能鉴别张力性气胸
在血胸时未能使用大口径的引流管
常见的错误
03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外科的应用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外科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6511ad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a.png)
汇报人: 2023-12-16
目录
• 引言 • 创伤性凝血病 • 创伤后高凝状态
01
引言
引言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外科的应用
人们逐渐意识到血浆凝血功能检测的重要性,不 但可以诊断凝血功能异常原因,而且还可以指导 创伤患者的合理输血。
创伤导致的出血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临床观 察研究发现约30%~40%的严重创伤患者合并不 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
创伤或骨折等使患者活动减少, 术中和术后制动,长期卧床等都
使静脉血流明显减慢,
手术操作及炎症应激反应等因素 可能会改变血管内流动;腹部手 术后腹胀、肠麻痹或半坐位使髂 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
创伤后高凝状态的病理生理
围手术期低血压、血液黏稠度增高等都 导致下肢静脉血流减慢。这些因素均是
患者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血栓弹力图在创伤性凝血病中的应用价值
严重创伤后早期就会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且发生率很高,和预后密切相 关,因此,在严重创伤早期就应重视高危因素的识别,并进行凝血功能 的连续监测。
对于创伤患者,PT和APTT是常用的凝血功能监测项目,但它们的敏感性 和可靠性需要进一步论证。因为它们检测的样本需要离心去除血液细胞 ,而凝血的发生需要特殊细胞的磷脂表面作为载体。
股骨近端骨折术后,在TEG 的监测指导下应用抗凝药物 预防深静脉血栓是非常必要 的,但药物的使用剂量和使 用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TEG应用于围手术期血液管 理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可 分析凝血功能异常的原因、 指导手术患者合理输血、判 断患者的预后,尤其适合在 心脏、肝脏以及创伤手术患 者围手术期应用。
低体温抑制凝血因子Ⅺ和Ⅻ的活性、 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酸中毒影 响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还使凝血因 子与钙离子的亲和力下降。
比亚芬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比亚芬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8315bcb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ac.png)
比亚芬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罗梅;向勤;沈世琴;李霞;王遂明
【期刊名称】《创伤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2(14)2
【摘要】观察188例门诊开放性创伤患者使用比亚芬与普通凡士林敷料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疗效,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比亚芬较之普通凡士林敷料能减轻开放性创伤患者换药所致的伤口疼痛,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
【总页数】1页(P174-174)
【作者】罗梅;向勤;沈世琴;李霞;王遂明
【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门诊换药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门诊换药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门诊换药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门诊换药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门诊换药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2.9
【相关文献】
1.生物流体敷料膜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J], 鲁红霞;沈梅芳;李珍
2.湿润烧伤膏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J], 李凤莲;刘素珍;郭秀珍
3.优拓敷料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J], 古婉珠;刘英
4.碘伏软膏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疗效观察 [J], 刘俏梅
5.京万红软膏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应用 [J], 黄国玉;周生文;揣莘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松弛毛细管前括约肌的作用,用药后4小时后,比亚芬可以促进皮肤血流量增 加25%,24小时后,增加50%。
* J.Wepierre, et al: Chafenary Malabry, 21 September 1984
在所有应用比亚芬的病例中,除了前期引流期清除坏 死组织外,渗出物的排出都是明显减少的,而渗出减 少说明了组织生长良好,感染控制良好[*]。
2016/2/1 Ver#041405gmh
24小时
5
杀灭细菌,吞噬受损细胞残骸 降解损伤组织胶原 巨噬细胞
炎症阶段
激活成纤维细胞, 使肉芽组织增殖
增值阶段
通过生长因子的作用 促使表皮再生
成熟阶段
引导新的毛细血管形成, 向伤口部位提供氧气 和营养物质
2016/2/1 Ver#041405gmh 6
2016/2/1 Ver#041405gmh 8
比亚芬显著加快愈合速度
切除性伤口模型组在 第6天时,比亚芬缩小 伤口面积达60.1%,高 于凡士林组的37.4%, 高于对照组的27.0%
全层烧伤模型组在第 3天时,比亚芬缩小 瘢痕面积5.5%,同期, 磺胺嘧啶银和对照组 的瘢痕面积分别扩大 了55.9%和23.9%
*National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PUSHH Tool Version 3.0 [EB/OL].(199809-15)
Page 15
比亚芬在各类外科手术后的应用
1979年“比亚芬对于供体部位和烧伤缩短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 量的临床研究” 法国 1988 “比亚芬对于100例手部重建手术后外科伤口愈合作用的 临床研究”,法国 1988 “比亚芬对于感染和未感染伤口疗效的临床研究”,法国 2010年“比亚芬在皮肤癌MOHS手术后的愈合研究” 美国 2010年“比亚芬在皮肤点阵激光后的愈合研究” 美国 2012年“比亚芬在急性创面减痛愈合的研究” 中国
比亚芬®的特点
增生性瘢痕中IL-6含量显著增加,其高水平持续至少3个月
增高IL-1/IL-6比值,使创面的愈合有序进行.在促进创面愈合 的同时,抑制病理性、肥厚性疤痕的形成.使伤口平整柔软,减少 异常增生
比亚芬调节IL-1,6比值
BIAFINE
CONTROL
40000
浓度(ml)
IL-1
SLIGHT INCREASE
比亚芬在皮肤癌手术中的应用举例
皮肤癌Mohs移除术后皮 肤缺失应用比亚芬,每 天2次,并用纱布覆盖
2 周后,减少比亚芬用 量至每天一次
经比亚芬治疗 4 周后恢复 的与正常无异
2016/2/1
Ver#041405gmh
12
比亚芬在皮肤癌手术中的应用举例
第6周,比亚芬治疗组患 者伤口完全愈合。 Mohs手术后 创面缝合 术后次日使用比亚芬 第12周,比亚芬治疗组 有效率达92%。
促进表皮形成
预防感染
加快愈合速度,提高愈合质量
2016/2/1
Ver#041405gmh
4
比亚芬可以诱导产生显著的局部巨噬 细胞趋化作用,达对照组的10 倍
P<0.01
20×105 比亚芬
巨 噬 细 胞 计 数
15×105 10×105 对照
5×105
比亚芬
对照
4小时 * Lonis Dubertret, et al: Skin Pharmcology 10:281-287(1997)
比亚芬自1973年开始应用于治疗烧伤、伤口保护和放射 性皮炎,1978年获美国专利,现已被美国强生公司收购, 在外科领域用途更加广泛。 在法国,50%以上的医生选择比亚芬作为伤口愈合的首 选产品。特别应用于CA病患的皮肤创伤愈合。 2010年,美国FDA批准应用于全层皮肤创伤的临床外 用药物。
2016/2/1
Ver#041405gmh
17
使用方法
对于所有的伤口, 使用方法基本是相同的: – 清洁伤口 – 如果存在坏死组织, 考虑清创或自溶清创 – 在伤口表面及其周围涂抹较多数量的比亚芬 (5到10毫米厚),小心填满伤口的管道或坑腔 形成的部位和死腔 – 覆盖保护性的敷料 – 每24小时或者根据需要,更换敷料
切除性伤口模型比亚芬组愈合时间 显著小于对照组
全层烧伤模型组在第 15天时,比亚芬缩小 瘢痕面积95.7%,已 接近完全愈合,磺胺 嘧啶银组和对照组的 瘢痕面积仅缩小了 67.4%和61.0%
烧伤模型比亚芬组愈合时间 显著小于对照组
Biafine topical emulsion accelerates excisional and burn wound healing in mice, Arch Dermatol Res, 10.1007/s00403-015-1559-x
比亚芬通过改善局部血流和细胞液来改善创口微环境
比亚芬增加创口区细胞液和血液流动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局部血供并 排出坏死组织,从而创造更有利于创口愈合的微环境。
矿脂纱布
0 0 -2 -4 -6 -8 -10 -12 8
VS
比亚芬
10 12
DAYS
Biafine Petrolatum
比亚芬处理过的伤口愈合时间8天,相对照的是,矿脂纱布 处理的伤口愈合时间需要12天
2016/2/1
Ver#041405gmh
18
2016/2/1
Ver#041405gmh
19
禁忌症
对本品有过敏成分 出血性伤口 被感染的伤口
2016/2/1
Ver#041405gmh
20
RISE IN THE PRODUCTION
20000
IL-6 IL-1
IL-6
SIGNIFICANT DECREASE
SIGNIFICANT INCREASE
0 对照 4小时 时间 比亚芬 对照 比亚芬 24小时
Lonis Dubertret, et al: Skin Pharmcology 10:281-287(1997)
2016/2/1
Ver#041405gmh
16
结论
比亚芬可以(1)加快伤口疤痕和周围剥落
组织的清洁作用;(2)炎症过程改善,特 别是反应性红斑和水肿恢复加快,更易于 控制;(3)创面愈合显著加快。 比亚芬也可以(1)提高患者主观伤口区域 的柔顺感、牵拉感、刺痛感及烧灼感;(2) 增加关节活动性。
比亚芬在外科的应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比亚芬 的历史
12505 Starkey Road, Suite M Largo, Florida 33773 888-BIAFINE (242-3463) /
2016/2/1 Ver#041405gmh 10
比亚芬合成的胶原呈平行、有序排列
在烧伤和外伤动物模型中,比亚芬组的胶原形成更加组织化(Organized),并且呈平行方向排 列(parallel-oriented),强度显著的高于其他两组 (Student’s t test. Error bars denote SEM. *p ≤ 0.001, **p = 0.072. Scale bar 100 lm)
每年约有1000万支比亚芬在美国和法国用于各类外科 术后的应用
2016/2/1 Ver#041405gmh 2
比亚芬®的特点
高度趋化巨噬细胞 强大的水合作用 调节IL-1/IL-6比例
增加皮肤血流
抑制细菌/霉菌生长
2016/2/1
Ver#041405gmh
3
比亚芬®的作用
减少血管扩张 抑制皮肤水肿 调节胶原合成(纤维化)
Page 13
比亚芬在皮瓣移植术后的应用
某院患者: 男 22岁,面颊部瘢痕切除,扩张皮瓣转移; 术中血运好,术后2天皮瓣下大量淤血,陈旧血块,皮瓣远端起 10cm淤滞色深(紫) 行清除血肿、保护表皮治疗,自第2天起,使用比亚芬每天1次 ,半暴露治疗10天后,仅剩远端2cm坏死,余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