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菁华中英文实验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阶段练习(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底部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将玻璃泡从水中取出,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下列现象中与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露珠晶莹
C.秋天,白雾弥漫
D.冬天,霜满枝头
2.如图是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和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时的情景,对于这两种“白气”的解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糕周围的“白气”是升华形成的
B.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C.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汽化形成的
D.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3.夏天妈妈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①冒着“白气”,放在空气中解冻一会儿,塑料包装表面出现②密密的小水珠,等到牛排③变软之后,妈妈就知道牛排解冻好了。
上面描述的三个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4.下列关于沸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体温度达到其沸点就一定沸腾B.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95℃的水不可能沸腾D.液体沸腾时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5.一支刻度均匀,但标刻数值不准的温度计。
在测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温度时,示数为96℃,在测一杯热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与热水的真实温度50℃恰好相等。
若用此温度计去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则示数是()
A.0℃B.2℃C.4℃D.6℃
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这是一种非晶体物质
B.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此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物质熔化时间为10分钟
7.下列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冬天有时没见雪化成水,但雪却不见了是熔化现象
B.夏天清晨,植物上常有露水,是液化现象
C.冬天户外的人嘴里不断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
D.深秋的早晨,有时地面上会有一层霜,是升华现象
8.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
A.(1)(2)B.(2)(4)C.(1)(3)D.(3)(4)
9.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究事理开始的。
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
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
10.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C.深秋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一种蒸发现象
1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45℃的是()
A.澡堂里洗澡水的温度
B.某同学发烧时的体温
C.我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12.生活中的很多的现象可以用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收热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
13.已知1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C,水沸点是100︒C,煤油沸点是150︒C,如图所示,烧杯和试管内盛有以上某种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
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
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14.下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如图乙所示),则可断定()
A.该物质是非晶体B.第15min该物质处于液态
C.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增加D.试管内的冰会逐渐减少
二、填空题
1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夏天把大块冰放在玻璃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在冰变成了水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将______(填“不变”或“升高”)。
(2)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0.3~0.4nm,那么
0.4nm=______m。
(3)移动天平标尺上的游码作用是相当于向天平______盘里加小砝码
16.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在第 2min 时,该物质处于____(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7.(1)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______℃,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______。
(2)如图物体的长度是______cm,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______。
(3)如图丙,秒表的读数为______s。
18.放在衣橱中防虫用的樟脑丸,主要成份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75°C。
打开衣橱发现樟脑丸变小,满衣橱都是樟脑丸的气味。
“樟脑丸变小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
A.升华 B.先熔化,再汽化
19.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描绘的某种物质放热发生凝固过程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此物质的熔点为______℃;其凝固过程用时______min。
2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小组误将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当盐水的温度升到88°C时,每隔1min读数,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889497100103103103103
(1)本实验应使用 ______ (水/纸/酒精)温度计;
种类沸点
水银357℃
酒精78℃
(2)1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应记作 ______ ℃;
(3)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做出实验中盐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________);
(4)从实验中发现盐水沸腾时,需要 ______ 热,但温度 ______ ,盐水的沸点为 ______ ℃;
(5)小明的小组测出盐水沸点后,继续加热,25分钟后,发现温度计示数有所上升,他们考虑到可能是由于气压上升了,但是观察气压计示数不变,他们推测导致温度上升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 。
三、解答题
21.如图所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小明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请你解释一下白霜形成原因.重点说明放盐的作用是什么?该白霜的形成是一种什么物态变化?罐底、易拉罐中冰
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是低于0℃,是高于0℃?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是吸收还是放出了热量?
22.黑龙江省北部一月份的气温在﹣30℃以下,最低可达到﹣52.3℃.在这样冷的地区应该用水银温度还是酒精温度计?为什么?(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水银的凝固点是﹣39℃)
23.在常温下给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下方都包裹含有酒精的棉花球,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相同吗?说出它们各自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_________.
24.学习了物体内能的知识以后,小强和小宇为了一件事吵起来,小强说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因此相同质量的O∘C的水和O∘C的冰的内能是一样的•“小字说,“不对,O∘C的水和O∘C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小强说:“为什么呢?.小宇却答不上来,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帮助小强和小字解释一下,说出其中道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A
4.B
5.C
6.C
7.B
8.C
9.C
10.B
11.A
12.C
13.D
14.C
二、填空题
15.不变4×10-10右
16.固
17.相平316(估读位数可允许少量差异)垂直100
18.A室温低于樟脑丸熔点未能熔化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19.10
20.水银91吸保持不变103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分析】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
三、解答题
21.
22.
23.
24.
【参考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静置一段时间发现玻璃泡顶部玻璃壁上出现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由气态变成了固态,属于凝华现象;冰雪消融是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露珠晶莹是水蒸气由气态遇冷
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白雾弥漫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霜满枝头是水蒸气由气态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
故选D 。
2.D
解析:D
烧开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二者都是由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的。
故选D 。
3.A
解析:A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一块牛排,刚取出时牛排表面冒着“白气”,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塑料包装表面出现密密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在包装表面;牛排变软是由固态熔化造成的;故①②物态变化相同。
故选A 。
4.B
解析:B
A .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并且不断吸热才能沸腾,故A 错误;
BD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时还需要吸收热量,故B 正确,D 错误; C .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当外界气压降低时,水可以在95℃时沸腾,故C 错误。
故选B 。
5.C
解析:C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热水的温度差
100℃﹣50℃=50℃
错误的温度差为
96℃﹣50℃=46℃
假如温度计的一大格表示1℃,则46℃需46格,它表示的真正温度差为50℃,也就是一大格表示5046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差为 100℃﹣0℃=100℃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与冰水混合物在温度计上的刻度为
501009246
℃℃=格 温度计的错误读数为 96℃﹣92℃=4℃
故选C 。
6.C
解析:C
A.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晶体,故A错误;
B.CD段该物质处于液态,故B错误;
C.由图可看出BC段温度不变,该物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从图中可看出该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10分钟结束,熔化时间为6分钟,故D 错误。
故选C。
7.B
解析:B
A.雪没有化成水,但雪变少了,是因为雪从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
故A错误;
B.清晨植物上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行成的,故B正确;
C.冬天,嘴里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冰晶的过程,是凝华现象。
故D错误。
故选B。
8.C
解析:C
【分析】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1)冰雪融化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吸热;
(2)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是空中水蒸气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放热;
(3)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是液体小液滴汽化成了水蒸气,是汽化现象,吸热;
(4)雾凇的形成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放热。
吸收热量的是(1)(3),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解析:C
【分析】
考查物态变化中吸放热问题
夏天吃雪糕凉爽,雪糕是熔化吸热;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是冷水汽化吸热,手不烫;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霜是凝华放热;商贩利用干冰给鱼虾降温,干冰升华吸热。
故选C。
10.B
解析:B
【分析】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由
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
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夏天会有墙上的瓷砖“出汗”的返潮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B 正确;
C.霜是水蒸气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
D.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冰熔化成水,故D错误。
故选B。
11.A
解析:A
【分析】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温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A.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洗澡水的温度比体温高一些,约为45℃符合实际,故A 符合题意;
B.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发烧时一般也不超过40℃,故B不符合题意;
C.睢宁县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一般不超过40℃,故C不符合题意;
D.使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约为26℃,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解析:C
【分析】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需要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为液化过程。
A.“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时吸收热量,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时,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带走热量,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由气态变为固态的水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C符合题意;
D.夏天从冰箱中取出来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现象,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D
解析:D
液体沸腾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由图及题意可知,甲中液体的沸点如果低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不能达到沸点,也不能继续吸热,则乙中液体不能沸腾;甲中液体如果与乙中液体种类相同,乙中液体只能达到沸点,但不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也不能沸腾;所以只有甲中液体的沸点高于乙中液体的沸点,乙中液体才能达到沸点,并能继续吸热,乙中液体才能沸腾。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C
A.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A错误;
B.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min开始熔化,到第20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该物质熔点为-2℃,低于冰的熔点,故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即冰会逐渐增加,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5.不变4×10-10右
解析:不变4×10-10右
(1)[1]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的状态,即冰水混合物,温度会保持在0℃不变。
(2)[2]因为
1nm=10-9m
所以
0.4nm=4×10-10m
(3)[3]向右移动天平标尺上的游码作用是相当于向天平右盘加小砝码。
16.固
解析:固
[1]由图可知,物体在3~7min中内,继续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80℃。
[2]在第2min物体温度没有达到熔点,没有熔化,所以为固态。
17.相平316(估读位数可允许少量差异)垂直100
解析:相平 3.16(估读位数可允许少量差异)垂直100
(1)[1][2]往上走,示数越来越大,故是正数,故是零上,分度值为1℃,一共36格,故如图所示的温度计示数为36℃;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2)[3][4]刻度尺的读数是先明确分度值,分度值为0.1cm,一共31格,故准确值为3.1cm,由于刻度尺需要估读,故读数为3.16cm;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5]先读分针,后读秒针,秒针的读数为1min过半,故需要读秒表的时候需要读30s开外,故读数为1min40s,故一共为100s。
18.A室温低于樟脑丸熔点未能熔化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解析:A室温低于樟脑丸熔点,未能熔化,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1]“樟脑丸变小了”是因为樟脑丸发生升华,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所以满衣橱都是樟脑
丸的气味,故应该选A。
[2]题中已经告知樟脑丸,主要成份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175°C,所以室温下樟脑丸不可能发生熔化,根据题中现象判断其发生升华。
19.10
解析:10
[1]晶体凝固时温度时凝固点,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故由图可知凝固点是80℃,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所以熔点也是80℃。
[2]由图可知,凝固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t==20.水银91吸保持不变103盐水的浓度增大引起沸点18min-8min10min
升高【分析】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
解析:水银 91 吸保持不变 103 盐水的
浓度增大引起沸点升高
【分析】
考查观察水沸腾实验
(1)[1]盐水的沸点是103℃,而酒精的沸点是78℃,所以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水银的沸点357℃高于盐水的沸点,所以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2)[2]图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柱指在90℃上面第1小格上,因此温度计示数为91℃。
(3)[3]根据数据进行描点,然后将其连接起来即可,如图所示:
(4)[4][5][6]由记录的数据可见,盐水的温度升高到103℃后,就不再变化了,因此此时盐水
的沸点是103℃,并且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保持这个温度不变。
(5)[7]25分钟后,盐水中的水蒸发了很多,盐水浓度升高,沸腾时的温度也会相应升高,因此沸点升高可能与盐水的浓度增大有关。
三、解答题
21.
见详解
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目的是为了降低冰的熔点,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冰熔化时吸热,使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更低,且在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凝华成小冰晶,即白霜;形成白霜的过程中放出了热量.
22.
应选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黑龙江省北部可能无法工作.
【解析】
黑龙江这样冷的地区应该选用酒精温度计。
因为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在﹣52.3℃的情况下,酒精是液态的,水银的凝固点是﹣39℃,在气温低于﹣39℃时,水银是固态的,所以水银温度计在冬季的黑龙江省北部可能无法工作。
23.
答:
在常温下给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下方都包裹含有酒精的棉花球,酒精在空气中蒸发,从玻璃泡上吸收热量,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如果时间较长,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玻璃泡又慢慢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至室温;
而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使得玻璃泡中的水银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变,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不相同;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不相同;实验室温度计液柱高度下降,体温计液柱高度不变.
根据蒸发吸热的知识解答.分析要点:
(1)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是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时需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2)实验用温度计测温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因为液柱随时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更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温度不会下降,因此,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故答案为
在常温下给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下方都包裹含有酒精的棉花球,酒精在空气中蒸发,从玻璃泡上吸收热量,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会下降;如果时间较长,蒸发完后,温度计的玻璃泡又慢慢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温度升高至室温;
而体温计由于下方有一小细弯管,使得玻璃泡中的水银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变,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不相同;
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不相同;实验室温度计液柱高度下降,体温计
液柱高度不变.
24.
相同质量的O∘C的水和O∘C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冰与水的温度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分子动能是一样的,但0∘C的冰变成O∘C的水要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用来减小分子间束缚,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从而使分子势能增大,从而分子的内能变大.所以分子的内能变大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变了.
【解析】
相同质量的O∘C的水和O∘C的冰虽然温度是一样的,但是它们的内能肯定不一样.冰与水的温度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分子动能是一样的,但0∘C的冰变成O∘C的水要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用来减小分子间束缚,使分子间距离变大,从而使分子势能增大,从而分子的内能变大.所以分子的内能变大是因为物质的状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