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 正式
《老王》课文原文
![《老王》课文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56ad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0.png)
《老王》课文原文《老王》课文原文引导语:《老王》这篇课文想必很多人都学过,那么有关《老王》的课文原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课文内容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1388b4aeefdc8d376ee3299.png)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课文内容知识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高清课堂:让世界充满爱】杨绛,生于1911年,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也是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的夫人。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风絮》;小说有《洗澡》《倒影集》;散文有《干校六记》《将饮茶》;译作有《堂·吉诃德》《小癞子》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编者注: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
如宋庆龄、杨绛、冰心、丁玲等均可称为先生。
)文章写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文章,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
杨绛和钱钟书均遭到迫害,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老王》课文内容知识详解知识积累1.干校:文中指“五七干校”,“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干部集体下放劳动锻炼的场所。
2.塌败:塌陷破败。
3.凑合:将就。
4.伛(yǔ):弯(腰)曲(背)。
5.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6.滞笨:呆滞笨拙。
7.愧怍(kuìzuò):惭愧。
8.惶(huáng)恐:惊慌害怕。
9.荒僻(pì):荒凉偏僻。
10.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11.骷髅(kūlóu):干枯无肉的死人头骨或全副骨骼。
老王课文精讲
![老王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d3bd7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9.png)
老王一、章节划分《老王》是杨绛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与一位生活贫困但善良纯朴的老王的交往过程,以及老王去世后,作者感到深深的愧疚和自责。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变化,可以将《老王》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到第4段):介绍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和居住条件,突出老王的“苦”。
这部分内容通过描绘老王的形象和生活环境,让读者初步感受到他的不幸和艰难。
第二部分(第5段到第16段):叙述作者与老王的交往过程。
这部分内容详细描述了作者与老王之间的互动,包括老王为作者送冰、送钱先生看病、送香油和鸡蛋等事情,展现了老王的善良纯朴和作者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第17段到第22段):写老王去世后,作者的愧疚和自责。
这部分内容通过作者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她对老王的愧疚和自责,同时也抒发了她对老王的怀念和敬意。
《老王》这篇文章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老王的善良纯朴和作者的愧疚自责之情。
文章结构清晰,情感真挚,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至深的散文。
二、文章赏析《老王》是杨绛的一篇散文,其主要内容讲述了作者与一位生活贫困但善良纯朴的老王的交往过程,以及老王去世后,作者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文章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以小见大,寓意深刻。
作者通过对老王一些小事的叙述,展现了他善良纯朴的性格特点和不幸的生活境遇,进而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冷漠。
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读者在感动的同时,也思考着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二是文字质朴,语淡意浓。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饱含感情的语言来刻画老王的形象,描写细腻而真实,感情真挚。
这种质朴的语言风格,让读者在平凡中感受到不平凡的人性光辉。
文章的主题思想深刻而感人。
作者通过讲述与老王的交往过程,展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的善良和纯朴,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冷漠。
老王虽然生活贫困,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对作者一家充满了感激和关爱。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
![八年级语文(老王)课文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c1c8e57e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0.png)
《老王》课文全解【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杨绛,1911年出生,著名学者、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本名杨季康,著名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
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围城》、《洗澡》两部畅销书更令他们声名远播。
然而,人们对其家庭生活却不甚了解。
1998年,钱先生的逝世使文化界深感悲痛。
但罕为人知的是他和杨先生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
一生的伴侣、唯一的女儿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味。
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2、相关知识:杨绛散文的白描写法杨绛散文运用白描手法,少修饰乃至不要修饰,由表及里,最直观的还是语言。
下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这位散文作家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的高超技艺。
⑴白描用于渲染环境。
如《干校六记》中描写学部的干校迁往明港,菜园班全伙拆除旧菜园所有建筑的情景:“只见窝棚没了,井台没了,灌水渠没了,菜畦没了,连那个扁扁的土馒头也不知去向,只剩了满布垃圾的一片白地。
”虽然没用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的修辞,没有比兴的手法,但“旧菜园”的荒凉、寂寥却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还使读者读后有一种淡淡的惆怅。
⑵白描用于刻画人物性格。
如《回忆我的姑母》写她骂敌的情形:“据那里的传闻,三姑母不止一次跑去见日本军官,责备他纵容部下奸淫掳掠。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资料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老王》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24b85a2b9d528ea81c77923.png)
1.杨绛简介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员,作家、评论家、翻译家。
剧本有《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风絮》;小说有《倒影集》、《洗澡》;论集有《春泥集》、《关于小说》;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
2.杨绛先生二三事(钱碧湘)我认识杨绛先生,是由钱钟书先生介绍的。
那是在1970年秋,河南息县学部(“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部”的简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前身)五七干校在中心点上开大会,哲学所、文学所、外文所的队伍挨在一起。
会间休息,我正和哲学所周礼全先生闲话,忽然望见钱先生和杨先生就在近处。
周先生和他们是住同楼的邻居,他乡遇故旧,分外热情。
我下干校后认识了钱先生,却尚未认识杨先生。
钱先生替我做了介绍。
初次见面,无非是客套寒暄。
杨先生从北京下来不久,我遂问:“女儿好吗?”杨先生笑眯眯地答道:“好的,好的,谢谢!”我没话找话,又问:“女婿好吗?”杨先生仍然笑眯眯地答礼:“好的,谢谢。
”他们走后,周先生转身责备我:“你怎么问她女婿?他们的女婿自杀了!你难道不知道?”啊呀!我真该死!我一点儿都不知道。
初次见面,我这样失礼,戳了她心中巨创,杨先生竟然笑面不改。
她的自制忍耐,令我惊服。
她的宽容大度,令我感佩。
她的笑容就此深深地印在我心上。
他们的女婿我有印象,是个老老实实的人。
多年后我听说,文革中,他是属于中间偏右的,对校内几个造反派头头持反对态度。
1969年冬,钱先生已下放干校,他的女儿钱瑗在北京一个工厂劳动,其夫得一在另一个地方劳动。
两人的休息时间不同,小夫妻俩难得同时回家。
得一独自回来,便会和杨先生说说见闻。
开始整“5·16”时,他感到很奇怪,回家来对杨先生说:“还真有‘5 ·16’!看来我反对左派倒对了。
谁是‘5·16’,交待了不就完事了吗?”谁知他后来被反咬一口,被诬陷为“5·16”的组织者,咬定他手中掌握着“5·16”名单,逼他交出黑名单。
2024版10《老王》课件1
![2024版10《老王》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d69ad66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91.png)
品味诗歌语言
诗歌语言凝练、优美, 要仔细品味其用词、句
式和韵律。
感受诗歌情感
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 深入感受诗歌所表达的
情感和思想。
06 思考题与课堂互 动环节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针对《老王》课文内容,老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老王的人物形象特点是什 么?文章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作者通过老王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01
家庭观念
比较东西方家庭观念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伦理
道德。通过影视作品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家庭文化的魅力。
02
友情与爱情观
探讨东西方在友情和爱情观念上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化对人际
关系的影响。通过跨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03
人生价值观
比较东西方在人生价值观方面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
主要成就
在工作中,老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在生活中,他 乐于助人,与人为善,深受邻里乡亲的 尊敬和爱戴。
作者创作背景及目的
创作背景
作者通过对老王的深入了解和观察,深感老王身上所体现出的普通劳动人民的 优良品质值得赞扬和传播,因此决定以老王为原型进行创作。
创作目的
通过《老王》这篇课文,作者旨在歌颂普通劳动人民的伟大品格和崇高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平凡人物,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美好品质。
感人至深的语句
摘录故事中的感人语句,分析其 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富有哲理的语句
解读故事中蕴含的哲理和智慧,探 讨其对社会和人生的启示意义。
生动形象的语句
欣赏故事中的生动形象描写,感受 其艺术魅力和语言表现力。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 交流
杨绛散文《老王》深度解读
![杨绛散文《老王》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10402cb3c1ec5da50e270ae.png)
从作品中学到的做人道理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
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
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
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
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
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
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
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
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身子僵直,样子非常怕人,作者心里只有同情和悲酸。
老王死了好几年了,作者每每想起来还感觉有愧于这个不幸者,总觉得在他生前,对他关爱不够。
所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正是公民道德建设所提倡的。
杨绛散文《老王》深度解读杨绛先生的散文向来得到很高的评价:“严谨的写实作风使她的散文浑然本色,亲切可感;对道德尊严的执着追求使她的散文充满了人格的感召力;有距离的审美观照、美丑善恶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理性与感性紧密交融的语言使其散文既富理趣又颇具小说神韵。
”《老王》是杨绛写于1984年的一篇散文,在选入中学课本后,引起界内人士的极大关注。
关注焦点是大家公认的作品文眼:“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杨绛先生每当想起老王,总是心生“愧怍”?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说,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存在之前,部分意义已经存在,在文本结束的时候,意义仍然在继续延伸,读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期待视野”对作品做出自己的理解。
文学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能使人思想发育、灵魂苏醒,从而构建出自己的精神大厦。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eb0a8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e.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老王》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老王》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作者一家的“善良”。
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断表现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平等意识与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学生关心普通人。
二、教材分析1、本课地位:本文是我国著名女作家杨绛女士写的一篇描写不为人所关注的劳动人民的文章,作者以其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贫困而有良心的劳动者的形象。
本课属讲读课文,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文章。
2、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3、教学难点:理解“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的含义;学习文章怎样把琐碎的材料组织起来。
三、学情分析:本文以情动人,老王的“苦”与“善”很能打动读者。
语言通俗易懂,也不乏风趣简练。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初读此文时可能会觉得比较琐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朗读法五、教学手段或用具:教学挂图六、课时安排:2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作者简介整体感知课文分析课文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同学们,生活中吸引我们的常常是那些散发光芒的人物,领导,富豪,明星等等,他们的出现往往招来羡慕和赞扬的目光,其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还是平凡普通的,他们有的在平淡中咀嚼幸福,有的也许遭受了这样那样的不幸,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这些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杨绛(1911——),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七年级语文下《老王》赏析
![七年级语文下《老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6875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f.png)
七年级语文下《老王》赏析《老王》是七年级下册的一篇叙事性散文,通过作者与老王的交往,展现了老王的生活境遇和作者内心的感受。
文章语言平实,却蕴含着深沉的人性和情感,读来令人感慨。
首先,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
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他贫穷、孤独,身患重病,但他却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
他愿意在文革期间保护作者一家,不接受金钱,只收下香油和鸡蛋。
作者的善良和关爱也得到了老王的回报,他临终前送来的鸡蛋和香油,让作者深感愧疚和感动。
其次,文章中细节描写十分出色。
作者通过描述老王的相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形象。
例如,“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描写既真实又生动,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了老王的病情之严重。
此外,文章的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
作者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的情感。
例如,“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这段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的震惊和痛苦。
最后,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真挚。
作者通过对老王的生活和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描述,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思考。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该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善良和关爱去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美好。
综上所述,《老王》这篇叙事性散文通过平实的语言、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形象。
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这篇文章是一篇具有深刻内涵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反复品读和学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3d5274e53a580217fcfe13.png)
《老王》知识点一、文章主旨。
1、这篇散文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又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赞扬了像老王那样的不被人重视、生活艰难的人们的善良与真诚,表达了“我”对老王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愧疚之情,表现了作者对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二、人物形象老王:孤苦伶仃、生活窘迫,凄凉艰难;但老实厚道,心地善良,关心人、讲感情、讲仁义,知恩图报。
作者:善良、富有爱心、尊重他人、有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严于自省和解剖自己。
三、老王的“苦”与“善”。
1、老王的“苦”(1—4段):➢生活艰苦:①靠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②“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打发日子;③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④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⑤居住条价差,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精神凄苦:失群落伍、单干户、老光棍、被人瞧不起,不被人重视。
(穷苦卑微、凄凉艰难)2、老王的“善”:①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②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③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鸡蛋和香油上门感谢。
3、本文在写老王的“苦”和“善”时,分别用了什么顺序?苦:逻辑顺序。
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
善: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为人善良。
四、作者的“善”。
①照顾老王的生意,常坐他的车;②作者的女儿知道老王有夜盲症,送给了他大瓶鱼肝油;③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④关心老王的生活,载客三轮取缔后作者询问老王能否维持生活;⑤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五、问题探究(1)文章如何刻画老王这个人物的?老王是怎样一个人?文章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来刻画老王这个人物的,老王是一个孤苦伶仃,善良、乐于助人、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2023年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
![2023年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cce782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39.png)
2023年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2023年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1【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中几篇课文讲诉的都是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老王》讲述的就是一个普通车夫的故事。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文学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因此,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__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状况,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__内容及思想情感。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体会作者的善良,引导学生关爱弱者。
【教学重点】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领会从__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说教法】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合作探究法、板书辅助法、质疑法、诵读法、点拨法、表演法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说学法】1、学生充分预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很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⑴利用工具书疏通生字词。
⑵熟读课文。
⑶对课文质疑。
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
环节。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
我们也知道,学生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
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c79e3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02.png)
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部编版语文《老王》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
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先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讲述的都是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我先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认为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作者与一位普通的三轮车夫交往的故事。
文中的主要人物老王的突出特点就是命苦心善。
作者就是通过写与老王平平淡淡的交往中来体现了老王的不幸之至和善良之至,不仅如此,还可看出“我”或“我们”的同情心和爱心。
从深层次讲,这是不幸者对厄运中的人的爱,也是厄运中的人对不幸者的爱,这是人间至情之爱。
二、说学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
我所面对的学生这样的,他们在亲情的体会上还不是很深刻,生活阅历尚浅,不容易体会到文中深深的人间之情。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惶恐、荒僻、滞笨、愧作”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他的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老王这个人物身上,理解他的爱心、善心、同情心,品味作者的仁爱精神。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课文内容,领会作者与老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难点则是理解本文的主旨,体察作者的爱心;揣摩重点语句,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49a049915f804d2b16c1e8.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老王》课文原文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老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老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ed0fe47c77da26924c5b015.png)
《老王》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老王》说课稿1一、说教材《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九课,这一个单元的__都是以“爱”为主题,描写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人物。
其中,老王这个人物又处于社会最底层。
作者杨绛刻画出了一个生活凄苦,身份卑微,处境艰难,却又为人善良,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深深地震撼了读者的内心世界。
作者赞美老王的同时,提出了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现实问题。
新课标向我们阐释,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老王》这篇__能够入选教材,正是注重了它的人文性,因此,我为__确立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读写理解“惶恐、荒僻、滞笨、愧怍”等词语。
(2)了解杨绛及其写作背景。
(3)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3)梳理贯穿全文的线索。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爱,懂得爱。
4、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唤醒大家的爱心意识;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蕴。
二、说教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__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一)教法:1、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3、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二)学法:根据学生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我采用的学法如下:1、预习。
通过提前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顺畅读完全文,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等环节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加深对课文的感悟能力。
2、自主阅读。
在个性阅读的过程中,促进自主学习,熟悉作者语言,体悟文中情感。
3、合作交流。
在合作中质疑,在合作中答疑,分享阅读感受,互换对生活的体悟,从而促成共同的进步。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bd354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d.png)
老王第一课时教案教材情况本课程使用教材为《老王》。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老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理解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及意义。
3.掌握小说中的重点词汇。
4.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课堂讲解及阅读,让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2.分析小说中所表达的思想及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3.强化课堂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让学生看到小说《老王》中隐藏的深层思想及意义。
2.增强学生的阅读习惯及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小说《老王》的背景及主要人物。
3.调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对小说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二、正式教学1.阅读小说《老王》第一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及主人公老王的情况。
2.对小说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讲解。
3.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深层思想及意义。
4.开启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更好地领会思想及意义。
三、巩固训练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说情节复述活动,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让学生通过讲述小说来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及感受。
3.写作训练,让学生针对小说中的某一细节写一篇短文。
四、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提醒学生注意课下阅读,保持良好习惯及注意力。
教学评估1.通过小组讨论及复述活动,检测学生对小说的理解情况。
2.自我评估及小组互评,激励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后作业1.阅读《老王》第二章。
2.整理所学重点词汇。
3.选择小说中的某一个细节,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老王》杨绛 优秀课件(共61张PPT)
![《老王》杨绛 优秀课件(共6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da7a38bbe23482fb5da4c55.png)
极富爱心
关爱
善
(人道主义精神)
找出揭示全文主旨的“文眼”的句子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为什么作者觉得愧怍?假如你是作者, 老王在生命最后的日子给你送来香油和鸡蛋 时,你哪些地方会比杨绛做得更好?
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 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帮助改善他 们的处境。作者回想起来,觉得对老王 的关爱还不够,所以感到“愧怍”。
谋生手段的艰苦
老光棍、孤 独终老
家庭成员: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外貌特征: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 生理缺陷
“田螺眼”,瞎的。
家庭住址:荒僻小胡同里的破落
居住条 件恶劣
大院里的塌败小屋
研讨探究
2、研讨老王之“善”
朗读读课文5—22自然段,思考下 列问题: ①作者记叙了与老王交往中的哪几件 事?这几件事说明老王品质如何?
资料链接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 绛均被“揪出”,被认为是“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反动学术权威”,打入了“牛鬼蛇神”的阵营。 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 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 “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 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2年3月,钱钟书夫 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住在他们家的“革命男女” 的毒打、迫害,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 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 屈辱和蹂躏。
文章作于1984年。这是一篇回忆性的 散文,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 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 期,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 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 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 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脑海之中……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课文详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课文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2d2b96c769eae009581beca2.png)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王》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以“老王”为题,点明了本文的主人公。
“老王”这一最普通不过的称呼,恰是对老王平凡一生的真实写照。
二、作者简介杨绛(1911—2016),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代表作有散文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攥zuàn:用手抓住或抓稳。
翳yì:眼角膜病变后留下的疤痕。
失群:动物或人找不到原来的群体。
惶huáng恐:惶惧,惊恐。
荒僻pì:人迹罕至且偏远。
塌tā败:塌陷破败。
落伍:比喻人或事物跟不上时代。
取缔dì:明令取消或禁止。
镶xiāng嵌qiàn: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滞笨:呆滞笨拙。
伛yǔ:弯(腰)曲(背)。
愧怍zuò:惭愧。
二、主题概述作者通过描写车夫老王的艰辛生活、人生经历,“我”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及老王死后“我”愧怍的心理,高度赞扬了老王忠厚善良、知恩图报的优秀品质,表达了“我们”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给予的关心、同情和尊重,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介绍老王的职业、生理缺陷、居住条件等情况,写出了老王困难的生活境况和不幸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二部分(第5—16段):记叙了“我”与老王交往中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善良和知恩图报。
第三部分(第17—22段):写得知老王离世后“我”的感触。
四、思考探究1.“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分析这句话的含义。
两个“也许”是不确定的意思,表示这是作者的猜测,可以看出老王的身世无人知晓,他不受人重视。
“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从侧面反映了老王生活的艰辛,有病没钱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也表现了“我”对老王深深的同情。
2.“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老王(正式说课稿)
![老王(正式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96cafd9e314332396893f6.png)
三、质疑问难—怀念老王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的“愧怍 ”体现了她什么样的情怀和精神?
“愧怍 ”是作者的内省,体现了更大的善良。作者杨 绛身处不幸,体察别人,牵挂老王的不幸,自责自己的关 爱不够,这是一种博大的胸襟。 作者杨绛不顾自己的痛苦,尽量帮助别人,把人当人 看,平等待人,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老 王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材分析:
《老王》这篇课文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这是一个 以“爱”为主题的单元,要求学生能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 写等表达方式,揣摩杨绛散文的平淡似水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文化大革命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当时正是“文 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 动学术权威”,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不利于杨 绛夫妇的话语和事件始终都没有丝毫影响到老王对待杨绛夫妇的看 法,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作者刻画了老王生活凄苦、处境艰难、 身份低下,却是个老实厚道、知恩图报的善良人的形象,体现了老 王的“苦”与“善”,也深刻的打动了读者的心,呼吁了大家能关 爱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感悟“爱”,注重人人平等,陶冶学生的情 操。
(2)想一想,老王说:“我不是要钱”, 那么生命即将逝去的老王想要的是什么呢?
三、合作探究—品读老王
(二)精读细节,感动老王之“善”
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他面如死灰 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 分不清哪一只瞎 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 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家庭情况: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
间塌败的小屋
初中七年级语文《老王》优秀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老王》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6874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初中七年级语文《老王》优秀教案《老王》记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地层的普通人老王的艰辛生活琐事、人生经历,尤其是与作者一家的交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老王》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老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1、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品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1、把握老王的人物形象刻画;理解老王的“苦”与“善”;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并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教学难点:1、体会老王与作者夫妇之间的相互关爱,体察作者的爱心,理解本文的主旨;2、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同学们,正如歌曲中所呼唤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以真纯的情感善待、关爱同在一片蓝天下的他人,那么人世间真的会多一份阳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残酷。
爱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美德。
如果我们能够去关注平凡的人,那么我们才能真正领悟生活的真谛,今天就有这样一个机会来关注一个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从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二、知识积累1、作者简介杨绛,生于1911年,钱钟书夫人,本名杨季康,的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学者。
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等,译有《堂吉诃德》,作品有《我们仨》,《澡堂》。
2、背景介绍《老王》作于1984年。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是作者在的背景下写的。
作者记叙了自己从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年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被下放到干校劳动锻炼去了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
正式 老王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人教版
![正式 老王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32949576a20029bd642dff.png)
《老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我与老王的交往,理解老王(包括“我”)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
2、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剖析出文中详写部分的丰富内涵,并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
3、学生能将课内所感迁移到日常生活,学会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件演示法、讨论法、展示法。
一、导入师:上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老王》中的生词,梳理了文章脉络,我们先一起简要回顾一下生词和内容。
师以开火车的形式请生读生词,纠错,强调字音。
惶恐肿胀荒僻镶嵌门框伛翳骷髅攥滞笨愧怍生回顾所学,解答老王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
(穷、病、孤、“家”)二、分析人物师:(课件出示一张车夫图片以及“苦”字),那么老王这位很苦、很不幸的三轮车夫在杨绛眼中,他又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课件出示问题)接下来的三分钟,请大家默读课文,从作者与老王交往的几件事中,尝试总结出老王具有的品质。
如果你不确定答案,可以小声的和两边的同学交流一下。
师巡视,提醒生拿起笔适当做批注。
生回答,师引导,总结,板书。
板书:善良:代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送鸡蛋和香油老实:送的冰比前任大一倍,价格相等(原文评价“最老实”,从……,压根儿……)师引导:其实我们在分析老王的同时,又怎么会感受不到作者身上闪耀的人性之美呢?下面,请再回到课文,想一想,作者又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事中可以体现?生回答,师引导,板书作者的善良,体现在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尊重。
板书:“我”善良,体现在:对老王的关心、同情:关照生意,经常乘坐老王的车关心生计,三轮车取缔后的问候关心身体,女儿给他大瓶的鱼肝油尊重:多次付钱给老王——引导或总结:作者为什么要给老王钱?是对他诚实劳动的尊重。
(不要车费减半,不白送看病,不白拿鸡蛋——不让吃亏)最后总结他们之间虽然身份悬殊(文化人、三轮车夫),但在作者眼里,他们的人格是平等的(板书)。
三、分析详写事件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回忆一下作者写了与老王交往的哪几件事(生回答,师出示课件:1乘坐老王的车,2问候老王,3鱼肝油,4送冰块,5送钱先生看病,6送香油和鸡蛋)在这几件事中,作者是平分秋色地去叙述吗?哪些事是略写,哪些事是详写呢?(生回答,师强调,我们可以从它们所占的篇幅直观地看出详略,也可举写作文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杨 绛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了解老王及作者的性格特 点。 2、学会人物的多种描写以及通过描写刻画人 物内心精神品质的写法。 3、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积 累写作素材。
杨绛,原名杨季康, 生于1911年,江苏无锡 人,作家、文学翻译家。 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 《将饮茶》等,长篇小 说《洗澡》。译有 《唐·吉诃德》。是著 名作家钱钟书先生的妻 子。
老王身上是怎样体现品格的光辉的?
• 1.坚守自己的人格尊严,受人滴水 之恩,必涌泉相报。 • 2.特殊时期,仍保有道德的良知。 • 3.寻求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撑。
作业
• 南边三组改写“老王临死前给作者送 香油、鸡蛋”的场面,使用第一人称 并注重描写; • 中间三组 “为老王写一段颁奖词”; • 北间三组“为老王写一段获奖感言” • 我们看看拿一小组写的好,明天请 • 老师作点评!!
小结:
《老王》
• 它是一个卑微群体的缩影。 • 它是一曲淳朴人性的颂歌。 • 它是一段精神灵魂的拷问。 • 它是一则正义良知的呼唤。
老师寄语: 老王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篇复杂的记叙 文,通过对老王的人物刻画描写以及对老王 几件事件的叙述表现了平凡的底层人物身上 的人性的光辉、优秀品质;而我们平时的记 叙文的写作只要写出简单的记叙文即可,我 们可以只写出某人的某一件或两件事即可, 通过事件的记叙、人物的描写反应人物内心 世界深刻和美好而东西,展现我们人类最珍 贵的善良与关爱。(小处入手,以小见大) (细微平凡处显真情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作 品)
假如你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拦住了 你,他衣衫褴褛,向你哀求一些施舍, 这时你会怎么做?
下面有三个选项,请你根据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做出选择: A、你觉得他很可怜,会扔给他一点钱 B、你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可怜,他可能在骗取别人的钱财 C、你觉得他很可怜,会主动把一些钱物给他
A、你们非常富有同情心 B、你们非常理智,社会成熟度很高 C、你们非常有同情心,而且还有爱心
苦
观察简笔画,描述老王的形象?
• 满脸的皱纹,一个历尽沧桑的 老人。 • 破旧的衣着,一个贫穷的老人。 • 弯弯的驼背,一个背负着生活 重担的老人。
苦…
精神状态(孤独、无亲、
惶恐、无人搭理、被人瞧 不起,受恶意攻击)
苦
品读老王:
老王的苦且不幸的人:
谋生的艰难
生理的不幸 居住条件差 家庭的不幸 受他人侮蔑
什 么 叫 着 风 雨 同 舟
同病相怜——到底是谁在帮助穷人?
角落里的哭泣
这个在街上卖 红薯老人的三轮车 链条被城管人员剪 断,前轮钢丝被城 管踩断。城管干完 就走了,老人靠着 墙哭泣。好心的路 人纷纷向老人施出 援手,大家帮他把 钱收到怀里。
自 食 其 力 的 残 疾 人
生活中还有不尽如人意的…
……怀人忆旧之作。怀念的人,从极 亲到极疏,追忆的事,从感我至深到漠 不关心……
•
• • •
——杨绛《杂忆与杂写》自序 (1991年5月)
在我们的社会,文学创作毋需鼓 吹嚣张、毋需宣张残忍、毋需吹捧 权势,而要同情弱者、关注底层、 表达人性的善良与关爱。 • ——杨绛
•
2011年12月5日,浙江舟山,一名欲 轻生的男子爬上了定海南珍大厦的楼 顶, 警方及时赶到现场,正在僵持 之际,一名在当地以乞讨为生的安徽 籍残疾乞丐,对着楼顶声嘶力竭地大 喊劝解,有市民见状为乞丐买来了矿 泉水。 残疾乞丐行动不便,坐在滑 板上心急如焚,在楼底下冲着楼顶上 的男子大声地喊话,叫他不要想不 开。 他说:“我想帮他,用我自己 的经历来告诉他,人生没有过不去的 坎。希望他多想想关心自己的亲人朋 友,生命不值得轻易舍弃。”。 这 名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青年叫李晓 辉,他说要用自己的经历去劝说这名 轻生的男子。
底层的光芒(写给老王的颁奖词)
一只眼的世界,遭眼神的冷漠,却依 然不放弃。 一段悲苦生活,孤独没有亲情, 却仍旧是善良。 万人之下,一个卑微的灵 魂。 高高在上,一颗纯洁的心灵。 一个 车夫的伟大,一段五彩的光辉。 他就是— —老王 。
感言:从不幸的谷底,到精神的巅峰, 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独唱。 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价值,在平凡处彰 显人性的光辉。
•
已经好些个月了,身体也不见得有些起色。最近反而是越来 越差了。开始几个月还去杨先生(杨绛,这里的先生是指老师的 意思,下文同。)家里,可这些日子实在是无法走动了,也就只 好躺在床上了,那一点钱也不够看病。我知道我大限已快到了。 • 眼前桌子上还放着那曾经装着鱼肝油的空瓶子,我忍着剧痛, 费力的从床上下来,走出门,手里攥紧这最后的钱去买了一瓶香 油和又大又圆的鸡蛋包裹在布里。又朝着杨先生的家走去。到了 门口,我边敲着门边倚在门框上。我实在是没什么力气了。不一 会儿,杨先生出来了,她见我先是一愣,又吃惊地问:“啊呀, 老王,你好些了吗?”大概是见我瘦成这副模样,人不像人,鬼 不像鬼罢。我只“嗯。”了一声,把手上的东西小心翼翼的递了 过去。她连忙接过手道:“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留给我 们吃?”我明白她是为我着想,但这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了, “我不吃。”杨先生很感谢我,他转身就进屋,我知道她是去拿 钱的,便连忙止住她,用了全身的力气沙哑道:“我不是要钱。” 她也忙给我解释。 • 我在心里叹了口气,算了,现在我也没这个力气再去阻止她 了,随她吧。我一手拿着布,一手握着钱。手里似乎有一股暖流 温暖了我。腿有些发麻,便一瘸一拐的走了回去。我闭上眼,舒 了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走了。
但是别忘了,老王却是个有品质的人!
老王是一个老实、苦命、知恩图 报的善良的人。
本文记叙了与老王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通过 这些叙述和描写,你认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再用一个字来概括老王的性格。 A、愿意给我们家带送冰块,车 费减半。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 了钱还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 钱不够。 C、送鸡蛋、送香油表示感谢 。
冷漠 经济的发展,不代表社会的进步。 富足而没有爱心的世界,是绚丽的地狱。
照片强烈对比的张力充塞 了我全部观察与思维的空间: 我的眼睛在熟睡的婴儿和 那个倍受鼓励正感觉良好的男 孩儿脸上停留; 我的眼睛在兜裹着婴儿的 那块土布和男孩儿迷你款爷夹 克上停留; 我的眼睛在擦鞋女的那双 黑布鞋和她正专心擦拭的那只 雪白的袖珍名牌儿上停留; 我的眼睛在她低埋下的头 和高高在上的那张笑得跟朵妖 花似的无比丑恶的脸上停留; 我的眼睛在她的手和那只 珠光宝气的手上停留; 我的眼睛在她的兰粗布和 那兽毛裘皮上停留……
老王
自身之 苦…
善
任何情况下都 不改变
学习目标
1、关注底层人物,学会使 用多种人物的刻画方法展现人物 内心世界的写法。
2、学会写出从细微平凡处 入手展现“真情”的作品,以小 见大。
有请主持人: 陈诗艺
老王人物形象总结
从课文写老王的生活片断可以看 出,老王穷苦卑微但纯朴善良。他 一生凄凉艰难,是一个生活在社会 底层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好,老 实厚道。他重感情,讲仁义,常愿 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是一个精 神上没有受到污染的纯朴的好人。
品 味学们找出最让人 感动的细节。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睛上 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 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 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 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 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 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老王临死前给“我”送香油、鸡蛋,作者从哪几方 面来描写此时的老王?“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 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 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用了哪些修辞 和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正面:动作、语言、神态等几个方面去描写老王。 侧面:通过作者的表现来写老王,作者的心理活 动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老王行动的艰难。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老王病情严重, 而老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关心作者夫妇, 充分显示了老王心地善良忠厚,作者用可怕的语言 描绘他的形象,更突出了老王品格的光辉。
有请主持人: 任欣艺
1.本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那么本 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2、初读课文,文章主要人物老王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直 击 人 物:
老 王 的 职 业: 三 轮 车 夫(单干户) ;
老王的外貌状况: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生理缺陷) ;
老王的家庭环境: 住在破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由此看来,老王是个 。
杨 绛
“我们仨”
钱钟书夫妇和女儿钱媛
钱钟书(1910—1998),江苏无锡人。学者, 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和学术著作《谈艺 录》、《管锥编》等。
扫 清 文 字 障 碍:
伛偻 yǔ
荒僻 pì
攥 zuàn
取缔 dì
惶恐 huáng
翳 yì
骷 髅 kū lóu
滞 笨 zhì
愧怍 kuì zuò
塌败 tā
一个生存状态已经亮起了红灯的病 人,一个命运如此糟糕而不幸的人,临 死前,他还不忘用最朴实最简单而对他 而言又是最隆重的方式表达了他对杨绛 的感谢关心之意。杨绛所接受的礼物也 不仅仅只是鸡蛋和香油了,而是世界上 最宝贵最纯粹来自心灵最真实的馈赠。 也让杨绛沐浴到了最灿烂最美丽的人性 光芒。这最能表现他卑微的身份下,却 隐藏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不 幸、凄 苦
的人。
苦…
苦
老王的生活很苦,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A、靠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活命。
B、“文革”期间载客的三轮车被取缔, 穷 苦 他的生计就更加窘迫,只能凑合着 卑 微 打发日子。 、 凄 C、打了一辈子光棍,孤苦伶仃。 凉 艰 D、眼睛不好,瞎了一只眼。 难 E、住在荒僻的小胡同,塌败的小屋。
起早摸黑的大街 穿行着你日渐苍老的背影 头发和胡丝,在风中摇曳 象北方原野上的枯草, 无助颤动……
黝黑的肌肤 咸渍的汗衫 这个城市的路,太长了 只有那坚毅的眼睛, 你用了一生的时间,都没有走完 望向那渺远的天空 天空的风云,地上的不平 早出的方向,夜归的路径 你,只是沉默,沉默着…… 迈开早已无力却依然坚定的双腿 烈日下没有畏缩 黑夜里也在奔波 因为,你的胸膛里, 跳动着一颗 火热的永远善良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