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7-苯的氨基与硝基类化合物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措施清除的毒物, 中度中毒患者早期即可采用此种治疗。 b)早期即应注意防止血容量不足、解除肾血管痉挛、改善肾脏
微循环状况。 c)早期开始利尿治疗。 d)早期投用足量糖皮质激素。 e)出现色素蛋白尿者, 应早期投用碱性药物。 f)氧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等细胞干预措施有助于延阻病情进展, 但需早期投用。
疗,而大剂量美蓝(10mg/kg)则促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的形成。
急性中毒性肝病处理
a)病因治疗
b)对症及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 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
清淡饮食;静注或静滴葡萄糖、维生素C 等;适当选用治疗急性肝脏疾病的中西药 物;针对全身及其他系统损害情况, 予以其 他合理的治疗。
c)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重点防治其并发症, 阻断肝细胞坏死,
吸收特点
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皮肤吸收。经皮肤吸 收途径更为重要(尤其是液态化合物)。
1、高脂溶性; 2、高粘附性; 3.易吸湿性;
代谢
毒作用
(一) 血液损害 1.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 2. 溶血作用
(二) 肝脏损害 (三) 泌尿系统损害 (四) 神经系损害 (五) 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 (六) 晶体损害 (七) 致癌作用
溶血作用 1 3 2 4
肝脏损害
▪ 以硝基化合物所致肝脏损害较为常见。 ▪ 机制: ▪ 1、直接损害肝细胞; ▪ 2.继发于溶血。
泌尿系统损害
❖ 邻硝基乙苯——引起肾实质性损害; ❖ 5—氯—邻甲苯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
神经系损害
该类化合物难溶于水, 易溶于脂肪, 进 人人体后易与含大量类脂质的神经细胞发 生作用, 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
性并不平行。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 ▪ 肝功能常规检查一般不敏感。
血液系统损害
TNT可引起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及 血小板减少, 可引起贫血, 出现赫恩小体。 严重者可发生再障性贫血, 但在目前生产条 件下, 很少发生血液方面的改变。
其他
长期接触TNT工人, 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 较高, 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部分人可出现 心肌及肾损害, 尿蛋白含量及某些酶增高。接触 TNT男工睾酮降低, 精子形成受损。女工月经异 常率增加。
积→晶状体可溶性蛋白变形浑浊。
致癌作用
➢本类化合物中的联苯胺、 —萘胺为强 致癌物可引起膀胱癌。
➢接触 —萘胺者膀胱癌发生率比常人高 61倍, 接触联苯胺者高19倍。
苯胺(aniline)
▪ 理化特性 ▪ 接触机会 ▪ 毒理 ▪ 毒作用表现 ▪ 诊断 ▪ 处理原则 ▪ 预防 ▪ 中毒案例
理化特性
本专业工龄6年。1979年急性苯胺中毒入院治疗12天,痊愈出院 。
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90/分,呼吸25/分.意识清;面 色发绀,耳壳、鼻尖、口唇、指(趾)端青紫,肝脾未触及。其余无殊 。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7.58%,高铁血红蛋白40%,网织红细 胞1.2%,白细胞9500/mm3,嗜中性62%,淋巴36%,嗜酸2%。 检出变性珠蛋白小体。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
重度中毒性肾病
除上述处理外, 应注意以下重点: a)积极采用血液净化疗法, 以防治尿毒症 、高钾血症、水中毒等, 并可配合解毒治疗 加速毒物排出。 b)积极防治毒物引起的全身其它器官系统 损害,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c)积极防治感染及其它合并症;重视合理
预防
1. 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用低毒、无毒代替有毒的新 工艺方法。
中毒性白内障
➢ 是常见而且具有特征性的体征,白内障检出 率在9. 6%~72. 8%。
➢ 一般需接触TNT2~3年后发病。在低浓度下 仍可发病。
➢ 呈进行性, 常由周边散在点状形成楔状向中心 发展。
➢ 可在无肝损伤情况下单独存在。
肝脏损害
▪ 肝脏是TNT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 症状类似传染性肝炎。 ▪ 肝肿大多在肋下1.0~1.5cm左右, 与肝损伤严重
(3)结合反应: TNT的多种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 经尿排出。
毒作用机制
三硝基甲苯可接受来自还原辅酶Ⅱ的一个电 子, 被还原活化为TNT硝基阴离子自由基, 并在组 织内产生大量活性氧, 可诱发脂质过氧化, 从而对 机体产生损伤作用。
慢性TNT中毒表现
▪ 中毒性白内障 ▪ 肝脏损害 ▪ 血液系统损害 ▪ 其他
毒理
▪ 经皮吸收是引起工业中毒的主要原因。液体及 其蒸气都可经皮吸收。气温和湿度有影响。
▪ 苯胺吸收量的增加, 其代谢物对氨基酚亦相应地 增加, 故接触苯胺工人, 尿中对氨基酚量常作为 接触指标。
▪ 苯胺代谢中间物苯基羟胺(苯胲), 有很强的形 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
急性中毒表现
以MeHb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为主。 1、 MeHb血症:发绀(蓝灰色),先发部位,程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 易挥发, 具有特 殊臭味, 久置颜色可变为棕色。熔点 ﹣6.2℃, 沸点184.3 ℃ , 蒸气密度3.22g/L, 中等度溶于水, 能溶于有机溶剂。
接触机会
• 用硝酸作用于苯合成硝基苯, 再还原成苯 胺。
• 苯胺广泛用于印染、染料制造、橡胶 (硫 化时的硫化剂及促进剂)、照相显影剂、 塑料、离子交换树脂、香水、制药等工 业。
中毒案例
王××,男,26岁,某染料厂苯胺车间还原岗位操作工。因严重 恶心,头痛半日,1980年8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在车间 检修苯胺还原锅,进入锅内更换搅拌器,其锅内苯胺没有彻底清洗, 温度亦很高,工作中只着普通工作服,佩戴长管式防毒面具,在锅内 工作30分钟,出来后自觉头晕、恶心,洗澡后回家休息,上述症状逐 渐加重,且无力,倦怠,而来院就医,收入院治疗。
理化特性
有六种同分异构体, 通常所指的是 2, 4, 6—三硝基甲苯, 简称TNT。为无色或淡 黄色单斜形结晶。熔点82℃, 比重1.65, 沸 点240 ℃(爆炸)。本品极难溶于水, 易溶于 有机溶剂。突然受热容易爆炸。
接触机会
三硝基甲苯作为炸药, 广泛应用于国 防、采矿、开凿隧道, 在粉碎、过筛、配料 、包装生产过程可产生粉尘及蒸气。
高铁血红蛋白在10%-30%以下, 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 中度中毒 皮肤、粘膜明显发绀, 可出现心悸、气短,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
症状, 高铁血红蛋白在30%-50之间, 或高铁血红蛋白低于30%且伴有 以下任何一项者:
a)轻度溶血性贫血, 赫恩小体可轻度升高; b)化学性膀恍炎; c)轻度肝脏损害; d)轻度肾脏损害。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一、概 述 二、常见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一) 苯胺 (二) 三硝基甲苯
概述
▪ 何谓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NH2)或
硝基(—N02)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氨基或硝 基化合物, 亦可与烷基(甲基、乙基)、卤素(氯 、溴)和羟基共存于苯环上。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 最为重要和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 机制: ➢ 1、间接(中间产物)氧化作用(主要); ➢ 2.直接氧化作用(少见) 。 ➢ 高铁血红蛋白除本身不能携氧外,还妨碍血红
蛋白释氧功能。
血红蛋白为别位蛋白
溶血作用
▪ 机制: ▪ 1、大量消耗GSH; ▪ 2.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赫恩小体 Heinz
度与症状关系(10~30%、30~50%、>50%)。 2.其它:严重中毒者,中毒3~4天后可出现不同程
度的溶血性贫血。可有黄疸、中毒性肝病和膀胱 刺激症状等。肾脏受损时,出现少尿、蛋白尿、 血尿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少数见 心肌损害。
慢性中毒
长期慢性接触苯胺可有: ①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晕、头痛、倦乏
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 症状; ②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红细胞出 现赫恩小体。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 断标准GBZ30-2002
▪ 接触反应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胸闷, 高
铁血红蛋白低于10%, 短期内可完全恢复。
▪ 轻度中毒 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发绀, 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
代谢
进人体内的三硝基甲苯在肝微粒体和线粒体的参与下通 过氧化、还原、结合等 途径进行代谢。
(1)氧化反应: 包括①TNT的甲基氧化为羟基,并进一步 氧化为羧基。②TNT的苯环氧化形成酚类化合物。
(2)还原反应: TNT2,4,6-位的硝基基团,经过逐步还 原最后形成氨基,代谢物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 A)经尿排出。
常见的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常见的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 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 其主要代 表为苯胺(C6H5NH2)和硝基苯(C6H5NO2)。
பைடு நூலகம்
理化特性
大多属沸点高, 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 难溶 或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接触机会
这类化合物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或 中间体, 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油漆、印 刷、橡胶、炸药、农药、香料、油墨及塑 料等工业。
急性中毒性肾病处理
▪ 一般处理 a)立即脱离毒物接触。 b)有全身中毒反应者, 可按该种毒物中
毒的治疗常规进行处理;治疗过程中需注 意慎用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
c)认真记录液体出入量并严密观察其 尿液常规检查结果2-3日;出现异常者需作
轻度及中度中毒性肾病
除上述处理外, 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a)有特殊解毒药物者可早期投用, 但每次剂量宜小;可经血液净化
2. 加强设备检修,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生产中的跑、冒、 滴、漏。
3. 加强个人防护,操作工人应穿着防护衣靴。 · 4. 定时体检和就业前体检;凡有肝、肾疾病,血液病,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者,以及慢性皮肤 病损如慢性湿疹者,不宜从事接触苯胺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
苯胺(皮)
PC- TWA: 3 mg/m3 PC-STEL: 7.5mg/m3
▪ 重度中毒 皮肤粘膜重度发绀, 高铁血红蛋白高于50%, 并可出
现意识障碍, 或高铁血红蛋白低于50%且伴有以下任何 一项者:
a)赫恩小体可明显升高, 并继发溶血性贫血; b)严重中毒性肝病; c)严重中毒性肾病。
治疗原则
1. 迅速脱离现场, 清除皮肤污染, 立即吸氧, 严密观察。 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用高渗葡萄糖, 维生素C, 小剂量 美兰治疗。 3. 溶血性贫血, 主要为对症和支持治疗, 重点在于保护 肾脏功能, 碱化尿液, 应用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严 重者应输血治疗, 必要时采用换血疗法或血液净化疗法 。 4. 化学性膀胱炎, 主要为碱化尿液, 应用适量肾上腺糖 皮质激素, 防治继发感染。并可给予解痉剂及支持治疗 。 5. 肝、肾功能损害, 处理原则见GBZ59和GBZ79。
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支 气管哮喘等。
晶体损害
▪ 引起白内障。常见于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环三次甲 基三硝基苯胺(黑索金)等。
▪ 机制: ▪ 化合物首先使血—前房屏障受损,进入前房液: ▪ ①通过硝基阴离子自由基与活性氧的作用,使晶体
受损; ▪ ②形成MeHb→血氧↓→晶状体糖酵解异常,乳酸堆
其他处理
轻、中度中毒治愈后, 可恢复原工作。重度 中毒视疾病恢复情况可考虑调离原工作。如需劳 动能力鉴定者, 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 鉴定》(GB/T16180—1996) 的有关条文处理。
特殊解毒剂
▪ 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在30%至40%时,应使用治疗高铁血 红蛋白血症的特殊解毒剂美蓝。
▪ 药理机制: ▪ 注意事项: 应用小剂量美蓝( 按体重1~2mg/kg给药)治
body) ▪ 特别是有先天性葡萄糖— —磷酸脱氢
酶(G-6-PD)缺陷者,更易引起溶血。
溶血作用和高铁血红蛋白形成的关系
➢ 溶血作用和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虽然两者关系密 切, 但程度上不呈平行关系。
➢ 几种主要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毒性比较
品名 硝基苯 邻硝基苯 邻硝基氯苯 间二硝基苯
形成MeHb作用 3 5 4 1
诊断: 急性中度苯胺中毒。
治疗经过
吸氧、解毒(应用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等) 、对症支持疗法等。入院第二天青紫明显好转。 第四天,高铁血红蛋白、变性珠蛋白小体均末检 出。入院两周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住院18天痊 愈出院。
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
▪ 理化特性 ▪ 接触机会 ▪ 毒理 ▪ 慢性中毒表现 ▪ 诊断 ▪ 处理原则 ▪ 预防
微循环状况。 c)早期开始利尿治疗。 d)早期投用足量糖皮质激素。 e)出现色素蛋白尿者, 应早期投用碱性药物。 f)氧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等细胞干预措施有助于延阻病情进展, 但需早期投用。
疗,而大剂量美蓝(10mg/kg)则促进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的形成。
急性中毒性肝病处理
a)病因治疗
b)对症及支持治疗 卧床休息, 给予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
清淡饮食;静注或静滴葡萄糖、维生素C 等;适当选用治疗急性肝脏疾病的中西药 物;针对全身及其他系统损害情况, 予以其 他合理的治疗。
c)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 重点防治其并发症, 阻断肝细胞坏死,
吸收特点
可经呼吸道和完整皮肤吸收。经皮肤吸 收途径更为重要(尤其是液态化合物)。
1、高脂溶性; 2、高粘附性; 3.易吸湿性;
代谢
毒作用
(一) 血液损害 1. 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 2. 溶血作用
(二) 肝脏损害 (三) 泌尿系统损害 (四) 神经系损害 (五) 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 (六) 晶体损害 (七) 致癌作用
溶血作用 1 3 2 4
肝脏损害
▪ 以硝基化合物所致肝脏损害较为常见。 ▪ 机制: ▪ 1、直接损害肝细胞; ▪ 2.继发于溶血。
泌尿系统损害
❖ 邻硝基乙苯——引起肾实质性损害; ❖ 5—氯—邻甲苯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
神经系损害
该类化合物难溶于水, 易溶于脂肪, 进 人人体后易与含大量类脂质的神经细胞发 生作用, 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
性并不平行。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 ▪ 肝功能常规检查一般不敏感。
血液系统损害
TNT可引起血红蛋白、中性粒细胞及 血小板减少, 可引起贫血, 出现赫恩小体。 严重者可发生再障性贫血, 但在目前生产条 件下, 很少发生血液方面的改变。
其他
长期接触TNT工人, 神经衰弱综合征发生率 较高, 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部分人可出现 心肌及肾损害, 尿蛋白含量及某些酶增高。接触 TNT男工睾酮降低, 精子形成受损。女工月经异 常率增加。
积→晶状体可溶性蛋白变形浑浊。
致癌作用
➢本类化合物中的联苯胺、 —萘胺为强 致癌物可引起膀胱癌。
➢接触 —萘胺者膀胱癌发生率比常人高 61倍, 接触联苯胺者高19倍。
苯胺(aniline)
▪ 理化特性 ▪ 接触机会 ▪ 毒理 ▪ 毒作用表现 ▪ 诊断 ▪ 处理原则 ▪ 预防 ▪ 中毒案例
理化特性
本专业工龄6年。1979年急性苯胺中毒入院治疗12天,痊愈出院 。
体格检查 体温36.8℃,脉搏90/分,呼吸25/分.意识清;面 色发绀,耳壳、鼻尖、口唇、指(趾)端青紫,肝脾未触及。其余无殊 。
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17.58%,高铁血红蛋白40%,网织红细 胞1.2%,白细胞9500/mm3,嗜中性62%,淋巴36%,嗜酸2%。 检出变性珠蛋白小体。尿常规正常。肝功能正常。
重度中毒性肾病
除上述处理外, 应注意以下重点: a)积极采用血液净化疗法, 以防治尿毒症 、高钾血症、水中毒等, 并可配合解毒治疗 加速毒物排出。 b)积极防治毒物引起的全身其它器官系统 损害, 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c)积极防治感染及其它合并症;重视合理
预防
1. 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尽量用低毒、无毒代替有毒的新 工艺方法。
中毒性白内障
➢ 是常见而且具有特征性的体征,白内障检出 率在9. 6%~72. 8%。
➢ 一般需接触TNT2~3年后发病。在低浓度下 仍可发病。
➢ 呈进行性, 常由周边散在点状形成楔状向中心 发展。
➢ 可在无肝损伤情况下单独存在。
肝脏损害
▪ 肝脏是TNT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 ▪ 症状类似传染性肝炎。 ▪ 肝肿大多在肋下1.0~1.5cm左右, 与肝损伤严重
(3)结合反应: TNT的多种代谢产物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 经尿排出。
毒作用机制
三硝基甲苯可接受来自还原辅酶Ⅱ的一个电 子, 被还原活化为TNT硝基阴离子自由基, 并在组 织内产生大量活性氧, 可诱发脂质过氧化, 从而对 机体产生损伤作用。
慢性TNT中毒表现
▪ 中毒性白内障 ▪ 肝脏损害 ▪ 血液系统损害 ▪ 其他
毒理
▪ 经皮吸收是引起工业中毒的主要原因。液体及 其蒸气都可经皮吸收。气温和湿度有影响。
▪ 苯胺吸收量的增加, 其代谢物对氨基酚亦相应地 增加, 故接触苯胺工人, 尿中对氨基酚量常作为 接触指标。
▪ 苯胺代谢中间物苯基羟胺(苯胲), 有很强的形 成高铁血红蛋白的能力。
急性中毒表现
以MeHb血症、溶血性贫血和肝、肾损害为主。 1、 MeHb血症:发绀(蓝灰色),先发部位,程
纯品为无色油状液体, 易挥发, 具有特 殊臭味, 久置颜色可变为棕色。熔点 ﹣6.2℃, 沸点184.3 ℃ , 蒸气密度3.22g/L, 中等度溶于水, 能溶于有机溶剂。
接触机会
• 用硝酸作用于苯合成硝基苯, 再还原成苯 胺。
• 苯胺广泛用于印染、染料制造、橡胶 (硫 化时的硫化剂及促进剂)、照相显影剂、 塑料、离子交换树脂、香水、制药等工 业。
中毒案例
王××,男,26岁,某染料厂苯胺车间还原岗位操作工。因严重 恶心,头痛半日,1980年8月22日急诊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在车间 检修苯胺还原锅,进入锅内更换搅拌器,其锅内苯胺没有彻底清洗, 温度亦很高,工作中只着普通工作服,佩戴长管式防毒面具,在锅内 工作30分钟,出来后自觉头晕、恶心,洗澡后回家休息,上述症状逐 渐加重,且无力,倦怠,而来院就医,收入院治疗。
理化特性
有六种同分异构体, 通常所指的是 2, 4, 6—三硝基甲苯, 简称TNT。为无色或淡 黄色单斜形结晶。熔点82℃, 比重1.65, 沸 点240 ℃(爆炸)。本品极难溶于水, 易溶于 有机溶剂。突然受热容易爆炸。
接触机会
三硝基甲苯作为炸药, 广泛应用于国 防、采矿、开凿隧道, 在粉碎、过筛、配料 、包装生产过程可产生粉尘及蒸气。
高铁血红蛋白在10%-30%以下, 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 中度中毒 皮肤、粘膜明显发绀, 可出现心悸、气短, 食欲不振, 恶心、呕吐等
症状, 高铁血红蛋白在30%-50之间, 或高铁血红蛋白低于30%且伴有 以下任何一项者:
a)轻度溶血性贫血, 赫恩小体可轻度升高; b)化学性膀恍炎; c)轻度肝脏损害; d)轻度肾脏损害。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一、概 述 二、常见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一) 苯胺 (二) 三硝基甲苯
概述
▪ 何谓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一个或几个氨基(—NH2)或
硝基(—N02)取代后,即形成芳香族氨基或硝 基化合物, 亦可与烷基(甲基、乙基)、卤素(氯 、溴)和羟基共存于苯环上。
形成高铁血红蛋白
➢ 最为重要和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 机制: ➢ 1、间接(中间产物)氧化作用(主要); ➢ 2.直接氧化作用(少见) 。 ➢ 高铁血红蛋白除本身不能携氧外,还妨碍血红
蛋白释氧功能。
血红蛋白为别位蛋白
溶血作用
▪ 机制: ▪ 1、大量消耗GSH; ▪ 2.形成变性珠蛋白小体(赫恩小体 Heinz
度与症状关系(10~30%、30~50%、>50%)。 2.其它:严重中毒者,中毒3~4天后可出现不同程
度的溶血性贫血。可有黄疸、中毒性肝病和膀胱 刺激症状等。肾脏受损时,出现少尿、蛋白尿、 血尿等,严重者可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少数见 心肌损害。
慢性中毒
长期慢性接触苯胺可有: ①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晕、头痛、倦乏
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 症状; ②轻度发绀、贫血和肝脾肿大、红细胞出 现赫恩小体。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 断标准GBZ30-2002
▪ 接触反应 接触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有轻度头晕、头痛、乏力、胸闷, 高
铁血红蛋白低于10%, 短期内可完全恢复。
▪ 轻度中毒 口唇、耳廓、舌及指(趾)甲发绀, 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
代谢
进人体内的三硝基甲苯在肝微粒体和线粒体的参与下通 过氧化、还原、结合等 途径进行代谢。
(1)氧化反应: 包括①TNT的甲基氧化为羟基,并进一步 氧化为羧基。②TNT的苯环氧化形成酚类化合物。
(2)还原反应: TNT2,4,6-位的硝基基团,经过逐步还 原最后形成氨基,代谢物4—氨基—2,6—二硝基甲苯(4— A)经尿排出。
常见的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常见的有苯胺、苯二胺、联苯胺、二硝 基苯、三硝基甲苯、硝基氯苯等, 其主要代 表为苯胺(C6H5NH2)和硝基苯(C6H5NO2)。
பைடு நூலகம்
理化特性
大多属沸点高, 挥发性低的固体或液体, 难溶 或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接触机会
这类化合物是化工生产的重要原料或 中间体, 广泛应用于制药、染料、油漆、印 刷、橡胶、炸药、农药、香料、油墨及塑 料等工业。
急性中毒性肾病处理
▪ 一般处理 a)立即脱离毒物接触。 b)有全身中毒反应者, 可按该种毒物中
毒的治疗常规进行处理;治疗过程中需注 意慎用肾脏毒性较大的药物。
c)认真记录液体出入量并严密观察其 尿液常规检查结果2-3日;出现异常者需作
轻度及中度中毒性肾病
除上述处理外, 还可采取下列措施: a)有特殊解毒药物者可早期投用, 但每次剂量宜小;可经血液净化
2. 加强设备检修,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生产中的跑、冒、 滴、漏。
3. 加强个人防护,操作工人应穿着防护衣靴。 · 4. 定时体检和就业前体检;凡有肝、肾疾病,血液病,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 (G-6-PD)缺陷者,以及慢性皮肤 病损如慢性湿疹者,不宜从事接触苯胺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
苯胺(皮)
PC- TWA: 3 mg/m3 PC-STEL: 7.5mg/m3
▪ 重度中毒 皮肤粘膜重度发绀, 高铁血红蛋白高于50%, 并可出
现意识障碍, 或高铁血红蛋白低于50%且伴有以下任何 一项者:
a)赫恩小体可明显升高, 并继发溶血性贫血; b)严重中毒性肝病; c)严重中毒性肾病。
治疗原则
1. 迅速脱离现场, 清除皮肤污染, 立即吸氧, 严密观察。 2.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用高渗葡萄糖, 维生素C, 小剂量 美兰治疗。 3. 溶血性贫血, 主要为对症和支持治疗, 重点在于保护 肾脏功能, 碱化尿液, 应用适量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严 重者应输血治疗, 必要时采用换血疗法或血液净化疗法 。 4. 化学性膀胱炎, 主要为碱化尿液, 应用适量肾上腺糖 皮质激素, 防治继发感染。并可给予解痉剂及支持治疗 。 5. 肝、肾功能损害, 处理原则见GBZ59和GBZ79。
皮肤损害和致敏作用
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支 气管哮喘等。
晶体损害
▪ 引起白内障。常见于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环三次甲 基三硝基苯胺(黑索金)等。
▪ 机制: ▪ 化合物首先使血—前房屏障受损,进入前房液: ▪ ①通过硝基阴离子自由基与活性氧的作用,使晶体
受损; ▪ ②形成MeHb→血氧↓→晶状体糖酵解异常,乳酸堆
其他处理
轻、中度中毒治愈后, 可恢复原工作。重度 中毒视疾病恢复情况可考虑调离原工作。如需劳 动能力鉴定者, 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 鉴定》(GB/T16180—1996) 的有关条文处理。
特殊解毒剂
▪ 高铁血红蛋白浓度在30%至40%时,应使用治疗高铁血 红蛋白血症的特殊解毒剂美蓝。
▪ 药理机制: ▪ 注意事项: 应用小剂量美蓝( 按体重1~2mg/kg给药)治
body) ▪ 特别是有先天性葡萄糖— —磷酸脱氢
酶(G-6-PD)缺陷者,更易引起溶血。
溶血作用和高铁血红蛋白形成的关系
➢ 溶血作用和高铁血红蛋白形成虽然两者关系密 切, 但程度上不呈平行关系。
➢ 几种主要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毒性比较
品名 硝基苯 邻硝基苯 邻硝基氯苯 间二硝基苯
形成MeHb作用 3 5 4 1
诊断: 急性中度苯胺中毒。
治疗经过
吸氧、解毒(应用美蓝、维生素C.葡萄糖等) 、对症支持疗法等。入院第二天青紫明显好转。 第四天,高铁血红蛋白、变性珠蛋白小体均末检 出。入院两周后自觉症状全部消失,住院18天痊 愈出院。
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
▪ 理化特性 ▪ 接触机会 ▪ 毒理 ▪ 慢性中毒表现 ▪ 诊断 ▪ 处理原则 ▪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