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霸言(2)全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子·霸言(2)全文
千乘之国得其守,诸侯可得而臣,天下可得而有也。

万乘之国失其守,国非其国也。

天下皆理己独乱,国非其国也;诸侯皆令己独孤,国非其国也;邻国皆险己独易,国非其国也。

此三者,亡国之徵也。

夫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

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理者,复弱;众而不理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

故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

其君如明而非明也,其将如贤而非贤也,其人如耕者而非耕也,三守既失,国非其国也。

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

三满而不止,国非其国也。

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卿贵而不臣,非其卿也;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

【译文】
千乘之国,只要具备应守的条件,也可以臣服诸侯,据有天下。

万乘之国,如果失其应守的条件,就不能保有其国。

天下皆治而自己独乱,就不能保有其国;诸侯都和好而自己孤立,就不能保有其国;邻国都有险可守而自己平易不备,也不能保有其国。

这三者都是亡国的征象。

国大而政绩小,国家地位也会跟着政绩一样小;国小而政绩大,国家也跟着强大。

国大而无所作为,可以变为小;国强而不加治理,可以变为弱;人众而不加治理,可以变为少;地位高贵而无礼,
可以变为贱;权重而超越范围,可以变为轻;家富而骄奢放肆,可以变为贫。

所以看一个国家,要看国君如何;看一个军队,要看将领如何;看一国战备,要看农田如何。

如果国君似明而不明,将领似贤而不贤,人民好似耕者而不耕种土地,失掉这三个应守的条件,国家就不能保有了。

地大而不耕,叫作地满;人多而不治,叫作人满;兵威而不正,叫作武满。

不制止这三满,国家也就不能保住了。

地大而不耕,就不是他的土地;卿贵而不行臣道,就不是他的卿相;人多而不亲附,就不是他的人民。

夫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

夫上夹而下苴、国小而都大者弑。

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

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

夫令,不高不行,不抟不听。

尧舜之人,非生而理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

故理乱在上也。

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

【译文】
无地而求富有者,忧伤;无德而想称王者,危险;施予薄而求报答厚重者,孤立。

上面权小而下面权重,国土小而都城大,就将有被弑之祸。

做到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的,才是治国的最高水平。

如果天下有两个天子,天下就不能治理;一国而有两君,一国就不能治理;一家而有两父,一家就不能治理。

法令,不发自上层就不能推行,不集中权力,就无人听从。

尧舜之民,不是生来就是好百姓;
桀纣之民,不是生来就要作乱的。

所以治乱的根源都在上面。

霸王之业的开始,也是以人民为本。

本治则国家巩固,本乱则国家危亡。

所以,上面英明则下面敬服,政事平易则人心安定,战士训练好则战争取胜,使用能臣则百事皆治,亲近仁人则君主不危,任用贤相诸侯就信服了。

霸王之形,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

夫善用国者,因其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

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

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

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

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动静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

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

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

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

【译文】
霸业和王业的形势是这样的,它的德义处于优势,智谋处于优势,兵战处于优势,地形处于优势,动作处于优势,所以能统治天下。

善于治国的,往往利用大国的力量,依势而缩小别国;利用强国权威,依势而削弱别国;利用重国的地位,依势而压低别国。

强国多,就联合强国攻击弱国以图霸业;强国少,就联合小国攻击大国以图王业。

强国多,而谈统一的王业,是愚人之见;强国少,而行联合称霸的办法,是败事之谋。

神圣的君主,都是看天下的形势,了解动静时机;看先后机宜,了解祸福的道路。

强国多,先举事者危险,后举事者得
利;强国少,先举事者成王,后举事者失败。

参战国多,后举事者可以成霸;参战国少,先举事者就可以成王。

夫王者之心,方而不最,列不让贤,贤不齿第择众,是贪大物也。

是以王之形大也。

夫先王之争天下也以方心,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

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

是故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

四封之内,以正使之;诸侯之会,以权致之。

近而不服者,以地患之;远而不听者,以刑危之。

一而伐之,武也;服而舍之,文也;文武具满,德也。

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

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

强最一伐,而天下共之,国必弱矣。

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

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

夫国小大有谋,强弱有形。

服近而强远,王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负海攻负海,中国之形也;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

自古以至今,未尝有先能作难,违时易形,以立功名者;无有常先作难,违时易形,无不败者也。

夫欲臣伐君,正四海者,不可以兵独攻而取也。

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

夫先王之伐也,举之必义,用之必暴,相形而知可,量力而知攻,攻得而知时。

是故先王之伐也,必先战而后攻,先攻而后取地。

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

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

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膬,释难而攻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