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语文第4单元《老子》选读有无相生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无相生
课时跟踪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自矜(jīn) 埏.(shān)埴 不彰.(zhāng) B .累.(lěi)土 枯槁.(gǎo) 户牖.(yǒu) C .一毂.(gǔ) 轻诺.(nuò) 三十辐.(fú) D .余食赘.(zhuì)形 其脆易泮.
(pàn) 物或恶.
(wù)之 解析:B.项“累”应读为léi。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是者不彰. 彰:彰显 B .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 C .柔弱者生之徒. 徒:徒弟 D .图.难于其易 图:反复考虑
解析:C.徒:同类。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 B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C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D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解析:A.不行:走不远。
C.从事:做事。
D.坚强:僵硬。
答案:B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常于几成而.败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
图难于.其易师不必贤于.
弟子
C.
⎩⎪⎨⎪⎧
人之生也.柔弱师道之不传也.
久矣
D.⎩⎪⎨
⎪⎧
草木之.生也柔脆孤之.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解析:B.介词,从/介词,表比较,比。
A.连词,表转折,可是、却;C.语气助词,表停顿,不译。
D.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B
5.下列关于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见.者不明见:通“现”,表现
B.其脆易泮.泮:通“判”,判断
C.起于累.土累:通“蔂”,盛土的工具
D.斯恶已.已:通“矣”,了
解析:B.泮,通“判”,分离。
答案:B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与其他不同的一句是( )
A.故终无难.矣B.是以圣人犹难.之
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解析:A.难:形容词用作名词,难事。
B.难:形容词用作意动词,认为……难。
C.乱:形容词用作名词,美的事物。
D.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
答案:B
7.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B.自知者明
C.不拘于时D.暴见于王
解析:B项,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被动句。
答案: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在第1则里指出,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有”也就没有“无”,没有“长”也就没有“短”;反之亦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中所谓的“相反相成”。
B.在第3则里,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
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
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只能是导致自己失败的毒瘤。
C.在第5则里,老子旨在阐发“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一种处世哲学。
老子指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必须以平静的思想和行为对待生活。
他提醒人们注意,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的。
D.第7则是老子“贵柔处弱”“知雄守雌”思想的集中反映,体现老子“以退为进”的哲学。
它教育我们要善于隐藏优势或者强大,不要去竞争、争夺,这就能保全自己,使自己持久,有韧性,能战胜对方而不被转化。
在忍让中、委屈中求生存,积力量以取得最后胜
利。
解析:B.“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只能是导致自己失败的毒瘤”,表述不符合文意。
答案:B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答案:(1)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就知道什么是丑了;都知道什么是善,就知道什么是恶了。
(2)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战胜别人的人有劲儿,战胜自己的人刚强。
(3)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完成大事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4)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
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0~12题。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二章)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第三十六章) 10.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则全曲:委曲
B.敝.则新敝:疲惫
C.岂虚.言哉虚:虚假
D.必固强.之强:使……强大
解析:B项,敝:破旧,凋敝。
答案:B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B.不以.己悲
C.勿以.善小而不为D.作《师说》以.贻之
解析:D项是连词,来。
A、B、C三项均为介词,因为。
答案:D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2)鱼不可以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答案:(1)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
(2)鱼的生存不能够脱离深水,国家的利器不能够给别人看。
参考译文: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以为贤能,所以才能长久。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老子》第二十二章)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
鱼的生存不能够脱离深水,国家的利器不能够给别人看。
(《老子》第三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