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市永昌县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昌市永昌县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7分)
1. (2分)(2012·泰州)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视人ling hún________的窗户。
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升华,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c hnóng gāo________的价值追求。
——《洪宗礼与母语教育》
2. (2分) (2016八上·修水月考)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 . 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 . 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 . 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 . 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3. (5分)下面的作文片断三处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办了一次“我为班级添光彩”演讲比赛,各班都选派了代表参加,校团委书记也很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
特别是校团委书记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阵阵掌声。
会后大家感到欣慰,增强了同学们为班争光的决心。
4. (2分)(2018·深圳模拟)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怎么这么粗心大意呢?别生气了,现在骂也没用了。
重新开始吧。
”
“哪能不气愤呢,英诺肯季·帕夫洛维奇!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
我每天都要紧张地劳动八个小时啊!这帮寄生虫真该死!”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
一切不得不重新开始。
列杰尼奥夫给他弄到一些纸帮助他把写好的稿子用打字机打出来。
一个半月之后第一章又脱稿了。
“列杰尼奥夫极力安慰他”中的“他”是________,“六个月心血的结晶一下子给偷去了”指的是________。
5. (10分) (2016八上·环翠期中) 班里准备举办一次以“走进民俗。
走进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韵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2)
活动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
请拟写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
(要求角度不同)
6. (10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1)
颔联除了对偶,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效果?
(2)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 (6分) (2017九上·吉林月考) 古诗文默写。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
(温庭筠《望江南》)
②________,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月夜》)
③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化虚为实,表现愁之深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在默写古诗词时,常有同学因不能正确区分“燕”与“雁”字,出现误写情况。
其实,这两种形象在诗中代表的情感是不一样的,“燕”一般与春天有关,如“________”;“雁”一般与思乡有关,如“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50分)
8. (17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
乃佯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②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俟:等待。
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指“隐蔽”之意。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再就枕,将寐________ ②将啮其喉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3)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要警惕像狼一样的坏人,这类人与文中的狼有什么相似之处?(用原文回答)
(4)
文中最后一句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
9. (11分) (2017八上·上海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
②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③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dàng yàng,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
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
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④问题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⑤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
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
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⑥罗布泊消失了。
(1)看拼音写汉字:
dàng yàng
________
(2)请概括罗布泊消亡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沙漠迅速推进。
④________
(3)请联系第⑤段画线句,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作用。
(4)对第⑥段独句成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突出强调罗布泊经过河流改道、人口迁移等原因最终消失的过程。
B . 表达了作者因人类盲目的行为造成罗布泊消失的强烈的遗憾、谴责之情。
C . 突出强调因人们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造成了罗布泊的消失的后果。
D . 在结构上与第①段形成首尾呼应。
10. (22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桥名谈往
茅以升
①万物皆有名。
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
我国近代桥梁题名时,受西方影响,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就可以了。
然而我国古时桥名,不是这样。
它总要有些文学气息,或是纪事抒情,引起深思遐想;或有诗情画意,为之心旷神怡。
这样,通过慎重题名,一座桥的历史、作用或关系,就立刻表现出来,因而容易流传。
现在来介绍一些桥名,借以窥知我国桥梁文化的丰富。
②先来谈谈单字命名的桥。
较著名的有:苏州的“枫桥”,唐张继有《枫桥夜泊》诗;西湖的“断桥”,明朝莫仲玙有《断桥残雪》词。
但单名之桥往往系泛指,而又可能是专名。
有的指明桥的所在,如“山桥”,梁简文帝诗:“卧石藤为缆,山桥树作梁”。
有的指明桥的形状,如“方桥”,唐韩愈诗:“君欲问方桥,方桥如此作”。
有的与桥畔景物有关,如“花桥”,福建宁德县、湖北长阳县及广西桂林都有。
③再来说说双字命名的桥。
根据反映内容,一部《桥名录》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是“表扬”。
首先是表扬桥的功用。
如“赵州桥”,在河北赵县南洨河上,制造奇特,“隋匠李春之迹也”。
第二类是“纪事”,记载关于桥的故事。
如“万里桥”,在四川成都南门外,“昔孔明于此饯费祎聘吴,曰万里之行,始于此矣”。
第三类是“抒情”,通过桥名,来表达思想感情。
如“销魂桥”,即“灞桥”,在陕西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因“取江淹别赋句,又呼为销魂桥”。
第四类是“写景”,美化桥身及四周景物。
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 第五类是“纪念”,多指名人故事,如“留衣桥”,在江西南城,清咸丰间有知府治郡有功,卸职时郡人饯行,留衣于此,遂改名留衣桥。
④以上是单字和双字的桥名录。
三字、四字或更多字的桥名,当然也有,但为数极少。
因此,在《桥名录》中把这两种搜集齐全,所余就无几了。
⑤。
比如唐代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就是一例。
这到底是一座桥还是说有二十四座桥呢?千年来不少人为这问题作了考证。
⑥杜牧的原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用很少的字,表达出对扬州的繁华消逝、人去楼空之感。
这首诗中,只有二十四桥这几个字指出往事的遗迹,因而这几个字就要能充分反映出昔日的繁华。
如果这只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它如何能体现全扬州的繁华呢?扬州的桥很多,而且从隋朝起,就分布在全城。
因此,杜牧诗中的二十四桥定然不只是一座桥。
正因为这个缘故,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才为这二十四桥,考订出它们的名字,并且指出,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⑦二十四桥逐渐减少,就出现一种传说,认为这仅仅是一座桥的专名。
比较有力的说法,是引南宋姜夔的《扬州慢》词:“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所谓“仍在”“桥边”,似乎应当是指一座桥,否则如是很多桥,难道每座桥边都有红药吗?尽管沈括所见的是六座桥,经过金人南下,到姜夔时,
也许只剩下一座了。
(1)
本文阐述了古代桥梁命名的依据,请你列举出其中的六种。
(2)
阅读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分析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简要说明其中一种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
如“垂虹桥”,在江苏吴江,桥身环如半月,长若垂虹,宋王安石《垂虹桥》诗云:“颇夸九州物,壮丽无此敌。
”
(3)
阅读文章第⑥段,说一说加点词语“仅”的表达作用。
在那时(约1064年),二十四桥中存在的仅有六座了。
(4)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第⑤段的横线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5)
下面四个选项中,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③段“灞桥折柳”的故事中,“柳”与“留”谐音,古人常借“柳”表达与亲朋好友离别时的留恋之情。
B . 中国古代桥梁的题名,总要借名记事或抒情,而不是简单的用个地名就够了。
C . 第③段中的“枫桥”“断桥”的命名即是古时桥名“总要有些文学气息”的证明。
D . 二十四桥是专指一桥还是二十四座桥的全称都是没有确切的证据的。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作文。
题目:播一粒温暖的种子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③书写分3分,请认真书写。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37分)
1-1、
2-1、
3-1、
4-1、
5-1、
5-2、
6-1、
6-2、
7-1、
二、阅读理解 (共3题;共50分)
8-1、
8-2、
8-3、
8-4、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