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高三1月统一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一月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命题:玉溪一中高三理综组
【试卷综析】本卷为云南省部分名校2015届一月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试题,重点考查了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调节、生物遗传、稳态、生态系统以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微生物培养等,重点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生物遗传、生态系统,符合高三一轮检测要求。

本卷既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等。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试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涂黑。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Fe—56 Ba—137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题文】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生物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激素、神经递质、酶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
B.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蓝藻和绿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细菌代谢速率极快,细胞膜和细胞器膜为酶提供了附着位置
【答案】【知识点】A4细胞与化学组成综合B3细胞的结构及功能综合
【答案解析】B解析:抗体、激素、神经递质发挥一次作用后都将失去生物活性,,而酶可以重复使用,A错;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成为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绿藻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C错;细菌为原核生物,有细胞膜,但无细胞器膜,D错。

【题文】2.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 兴奋在沿反射弧的传导过程中不涉及细胞外液
C. 肾小管上皮细胞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 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答案】【知识点】H2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体温的平衡与调节H3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H4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答案解析】C解析: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能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A错;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过程中经过的突触间隙中含有细胞外液,B错;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上有抗利尿激素的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C正确;血糖调节有
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错。

【题文】3.用3H标记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含秋水仙素但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

若秋水仙素对细胞连续发挥作用,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
B.通过对细胞中不含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可推测DNA复制的次数
C.通过检测DNA链上3H标记出现的情况,可推测DNA的复制方式
D.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
【答案】【知识点】D1细胞的增殖及有丝分裂实验F2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与基因的关系
【答案解析】D解析: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3H标记DNA分子双链,在不含3H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NA半保留复制一次产生的子代DNA
都是一条链含3H一条链不含3H,每条染色体的单体均带有3H标记,但细胞中DNA第二次复制完成时,每条染色体的两个单体只有一个单体的DNA是一条链含3H一条链不含3H,这个单体带标记,另一个单体的DNA的两条链均不含3H,这个单体不带标记,C项正确,D项错误;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但不影响着丝点的正常分裂,A项正确;通过对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时的染色体计数,加倍一次是因为复制了一次,B项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以同位素标记法考查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题文】4、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不一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三倍体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
D.人胰岛素由两条肽链构成,这两条肽链是分别以胰岛素基因的两条链为模板转录翻译而来【答案】【知识点】G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G2染色体变异
【答案解析】A解析: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或改变,从而引进基因结构的改变称为基因突变,如果碱基对的改变发生在两个基因之间,说明基因结构没有改变,那就不能叫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重组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基因型Aa的植物自交,后代中出现AA、Aa和aa是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不育,但其性状可以通过无性繁殖遗传给后代,C错;转录是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D错。

【题文】5.基因沉默是指生物体中特定基因由于种种原因不表达。

某研究小组发现染色体上抑癌基因邻近的基因能指导合成反义RNA,反义RNA可以与抑癌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形成杂交分子,从而阻断抑癌基因的表达,使细胞易于癌变,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邻近基因指导合成的反义RNA是通过逆转录过程
B.与完成过程Ⅱ直接有关的RNA有两种,即mRNA、rRNA
C.与邻近基因和抑癌基因相比,组成图中杂交分子的碱基有A、G、C、T、U五种
D.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沉默,此时过程Ⅱ被抑制
【答案】【知识点】F3基因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答案解析】D解析:反义RNA的合成过程为转录过程,故A错误;图中过程Ⅱ为翻译过程,直接有关的RNA有mRNA、rRNA和tRNA三种,故B错误;图中的杂交分子的两条链均为RNA 链,故含有的碱基有A、G、C、U四种,故C错误;细胞中若出现了杂交分子,则抑癌基因不能表达和发挥作用,图中的Ⅱ被抑制,故D正确。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基因表达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题文】6.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华南沿海发现了两个牡蛎未定种,结合线粒体和基因组分析,命名其中一种为电白牡蛎,电白牡蛎无闭壳肌痕。

而分布在辽宁的长牡蛎,它的闭壳肌痕很大。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调查牡蛎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
B.电白牡蛎与长牡蛎由于存在地理隔离而存在生殖隔离
C.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
D.电白牡蛎出现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知识点】G5生物的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答案解析】B解析:由于牡蛎活动能力弱,调查牡蛎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电白牡蛎与长牡蛎存在生殖隔离是由于进化过程中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的,B错;两种牡蛎形态上的差异说明二者基因库不全相同,C正确;电白牡蛎出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正确。

【典型总结】隔离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题文】29.(12分)研究人员利用密闭玻璃容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下面两个图是在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得的相关曲线。

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的两个用途是。

(2)图甲中a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若在CO2浓度为1%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位置移动情况是。

(3)得到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 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用字母回答),限制EF段的主要环境因素为。

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平均光照强度至少要大于___klx 时,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答案】【知识点】C5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及光合作用C8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
【答案解析】(1)叶绿素a 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2)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向左移动
(3)14 AB和CD CO2浓度S2>S1+S3
(4)6
解析:(1)叶绿体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这些色素吸收光能用于水的分解和ATP的合成。

(2)图甲中a点时没有光照,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若CO2
浓度为1%,此时光的补偿点减小,图甲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b,即光的补偿点将向左移动。

(3)由图可知,图乙中A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G点时光合作用消失,因此图乙曲线的实验中,给植株光照时间共有14 h,其中有光照且光照强度一定保持不变的时间段有AB和CD,EF 段的限制因素为CO2浓度。

当图中S1、S2和S3的面积关系为S2>S1+S3时,说明实验结束后植株的干重增加了。

(4)在图甲实验的环境条件下,光照强度为6klx,净光合速率为2,若每天光照8小时,则净光合作用量=4×8-2×16=0,故平均光照强度至少为6klx,植株才能够正常生长。

【题文】30.(10分,每空1分)右图表示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活性下降,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3)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途径一:通过信息分子,如(最少两项)等,在体液中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吞噬细胞与T细胞之间是通过实现信息交流。

(4)手术中,为了不产生痛觉,常施用药物麻醉,以阻断信息的传递。

请问小手术的局部麻醉,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环节)是。

(5)有科研人员利用免疫调节原理将毒性弱的霍乱菌苗注入正常小鼠体内,作为______
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该过程会出现上图(填A或B)所示的现象。

(6)向(5)中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则在此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特异性细胞是。

【答案】【知识点】H3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H4体液调节(激素调节)H5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答案解析】(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
(2)淋巴因子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3)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a+(至少两项)细胞间的接触
(4)感受器或传入神经
(5)抗原 B
(6)记忆细胞和浆细胞
解析:(1)由图可知:神经末梢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2)T细胞能够分泌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分泌抗体。

(3)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途径一: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CO2、等信息分子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信息交流,途径二: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吞噬细胞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

局部麻醉时,药物作用于反射弧的部位感受器或传入神经,病人在手术中将不产生痛觉。

(5)毒性弱的霍乱菌苗属于抗原,注入正常小鼠体内,能引起体液免疫反应,使其体内产生了相应的免疫活性物质即抗体。

(6)向小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霍乱弧菌制剂后小鼠没有发病,这是因为首次免疫机体内产生了记忆细胞,二次免疫时记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及时将
抗原消灭。

【题文】31.(10分)小鼠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将一弯曲尾雄鼠与一正常尾雌鼠交配,F1为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1∶1。

遗传学家将一个外源DNA片段导入到F1代弯曲尾雌鼠的体细胞中,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

该DNA片段插入小鼠染色体上的位置有多种可能,下图表示了其中2种。

(说明: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小鼠体内存在该DNA片段时B不表达,但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

)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获得转基因动物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__________,限制酶识别双链DNA分子的,并切割DNA双链。

(2)控制小鼠尾形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子一代雌鼠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3)为确定转基因小鼠DNA具体的插入位置,研究者让该转基因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并进行了以下分析(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子代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1种可能性;
②若子代_____________,则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属于第2种可能性。

【答案】【知识点】E8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L7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答案解析】(1)质粒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2)X;X B X b
(3)①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或雌雄均有弯曲尾和正常尾,且比例均为1:1)
②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3:1,雄鼠有弯曲尾和正常尾
解析:(1)在获得转基因动物的过程中,最常用的运载工具是质粒,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 分子的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并切割DNA双链。

(2)小鼠弯曲尾(B)对正常尾(b)显性,将一弯曲尾雄鼠与一正常尾雌鼠交配,F1中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1∶1。

说明小鼠尾形表现与性别有关,目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亲本基因型是X b X b X B Y子一代雌鼠基因型为X B X。

(3)①如果是第一种可能,子一代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是X B X b由于DNA片段导入后,B不表达,但b基因的表达不受影响,所以表现型是正常尾。

X B X b与X b Y的后代就是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1:1:1:1。

②如果是第二种可能,让该转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性小鼠杂交,后代中的1/2的个体含有该DNA片段,1/2的个体不含,含有DNA片段的个体,B不表达,雌雄性弯曲尾中有1/2的个体表现为正常尾,后代表现型为正常尾雌鼠:弯曲尾雌鼠:正常尾雄鼠:弯曲尾雄鼠=3:1:3:1。

【题文】32.(9分)某地大力发展农家乐,构建旅游与生态并举的生态农业。

池塘养鱼垂钓,水稻长势喜人,农民正忙着进行除草、治虫、施肥等生产活动。

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的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
是。

(4)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m2·d)],请分析回答:
图l中该种群数量在ad段的增长曲线呈型,e点种群数量比d点。

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中
的能量。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5)随着规模扩大,游客增多,有些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

【答案】【知识点】K1生态系统的结构、信息传递及稳定性K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答案解析】(1)生产者光照强度(2)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3)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
(4)S 减少肉食动物的粪便11.4%(11.37%)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池塘中的藻类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它们在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与不同水域深度光照强度有密切相关。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农民除草、治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更多的流向水稻进而流向人类。

(3)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稻田生态系统中要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稻田中的氮元素随农产品输出不断减少,需及时补充。

(4)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ad段的λ值先由1增加到2后又逐渐降低到0.5左右,则ad段的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由d到e,λ值一直小于1,所以e点种群数量比d点少。

图2中由草食动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其尸体残骸中的能量外,还包含肉食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72+90+16+5)/
(2265+720+272+90)=11.4%。

(5)废弃物和垃圾扔进池塘,但并未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二)选考题: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题文】39.[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表是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养大肠杆菌菌群的培养基配方,请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大肠杆菌的同化类型为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屑于_________。

(2)在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中,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_______,因此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_。

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_________,还能破坏DNA的结构。

(3)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需将培养基中_______换成______,若要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还需将伊红·美蓝换成________。

(4)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__________。

(5)使用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的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多选)。

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C制作泡菜D.制作腐乳
【答案】【知识点】L3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答案解析】(1)异养型分解者
(2)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灭菌消毒蛋白质变性
(3)鉴别蛋白胨尿素酚红指示剂
(4)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菌落
(5)BC
解析:(1)大肠杆菌需要从培养基中获得碳源,因此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大肠杆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充当分解者。

(2)微生物培养时,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感染;对于培养基和培养皿需要进行灭菌处理,人的双手需要消毒处理;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让蛋白质变性,同时还能破坏DNA的结构。

(3)伊红美蓝是鉴定大肠杆菌的试剂,因此该培养基从用途上属于鉴别培养基;若要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则需要保证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即将蛋白胨换成尿素;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需要使用酚红指示剂。

(4)微生物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由一个细菌繁殖产生细胞群是菌落。

(5)制备果酒使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使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制作泡菜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腐乳的微生物是毛霉。

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醋酸菌和乳酸菌是原核生物。

【思路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发酵,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题文】4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问题。

如右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

(1)请写出图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中的2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根据已知的胰岛素基因序列,采用________方法获得了胰岛素基因。

(3)图中A培育至具有凤梨风味的绿草莓幼苗的过程,_______(是、否)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在动植物都有广泛应用,但是,胚胎工程只是指对动物的________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

(5)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

运用生态工程可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请写出它遵循的基本原理中的3项:。

【答案】【知识点】L8植物细胞工程与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L12生态工程
【答案解析】(1)转基因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化学合成(3)是(4)配子或早期胚胎
(5)物质循环环境污染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解析:(1)胰岛素基因的导入属于转基因技术,凤梨草莓细胞和绿色草莓细胞形成的具凤梨味道的绿色草莓运用了植物体细胞杂交,都还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已经知道基因序列可以用人工合成法来获得胰岛素基因.
(3)图中的A是杂种细胞,培育至具有凤梨风味的绿草莓幼苗的过程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配子或早期胚胎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分割、胚胎移植。

(5)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货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