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新思路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为重要载体,城市绿地系统可有
效地控制雨水径流量、实现对雨水的回收再利用,因此城市绿地系统在海绵城市
建设中承担重要角色。
本文以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对不同类型绿地规划提
出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设计新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1、城市绿地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
不同类型的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不同的功能,结合生态基础设施
布局制定雨洪调蓄系统的宏观空间骨架,通过不同类型城市绿地的合理分布与分
区控制,将规划区内的雨水通过“源头、过程、末端”进行处理的大型绿色雨水基
础设施,,将城市森林、湿地、河道及其他自然区域等拓展为集雨型绿色基础设施,逐层细化雨水管理区的结构和雨水控制指标,并对系统的雨水承载容量进行
验证。
图8-1 城市径流消减示意图
2、海绵城市体系对绿地系统的优化思路
海绵城市建设指导下的城市绿地系统不仅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生态防护、游
憩娱乐、文化教育、环境美化等基本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辅助城市水利设施
处理城市雨洪问题,发挥出城市绿地系统更大的潜力。
城市绿地系统的构建也会
反过来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使海绵城市建设的结构布局更为合理、构建过
程更为流畅、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3、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综合性公园,带状公园,社区公园,街头游园
以及附属绿地为主,提出在桐城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中,如何在海绵城市建设理
念指导下把握设计重点。
3.1公园绿地
1)综合性公园
公园作为城市绿地载体,在规划建设应该延续海绵建设思路,在对现有自然
水体清淤保护的基础上,应该拓展水域面积,通过水体形态,水质及水位的控制,将其作为城市内部良好的天然海绵载体。
在绿地设计中,除了公园平时必要的绿地,公共设施以外,在绿地中穿插设
计湿塘、湿地等设施对雨水进行调蓄,净化。
严格控制公园软景河岸,使人们容易亲水的同时,也可以在遇到特大暴雨时,兼做输送通道,将水排到下游,保持水系的动态流动。
2)带状公园
带状公园在设计过程中,在严格控制点源污染,面源污染的基础上,要考虑
将被防洪堤隔离在外的水域从上游引入城市,通过上游与下游的贯通设计,在形
态上,适当打破单一呆板的笔直河道线性,使城市滨水绿带成为流动的生态廊道。
同时滨水带状绿地应该具有雨洪调节功能,公园景观设计将雨季与枯水期进
行综合考虑。
在雨季时,生态驳岸能被暂时淹没,在枯水期时,也能结合城市雨
水收集和生态净化回收,打造如珠状串联的湿地,营造多样化的生态栖息地。
3)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可重点考虑收集来自周边街道和铺地的雨水。
如何将雨水收集与景
观结合,达到美观实用的功能是海绵建设的亮点。
提倡绿地设计采用下沉式绿地,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对周边汇水面的雨水径流进行收集消纳。
4)街头游园
街头游园面积相对局限,在设计中的目标也要以控制面源污染,收集利用雨
水为主。
提高城市区域内的防涝能力。
在街头游园设计中除了满足必要的基础休
闲设施,如座椅,小廊架,树阵广场等满足街头游园为市民提供休闲聚会,美化
社区的功能外,还应该在场地内布置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态树池,植被缓
冲带,植草沟等经济适用的低影响开发雨水设施,渗透自身雨水的同时承接周边
街道地表径流。
位于城市低洼区域、泛滥河道周边等径流汇集末端位置的街头绿地,可加入人工湿地、调节水塘等多功能调蓄设施,提高应对较大强度暴雨产生
的径流。
3.2附属绿地
以居住区附属绿地为例,通常分为改造老旧居住区和新建居住区两类。
应该
注意的是:优先采用雨落管断接的方式,利用小区周边绿地设置雨水花园对屋顶
雨水进行滞蓄与净化;小区绿地应根据地下水埋深、土壤等条件,建设下凹式绿地、植被渗透沟(槽)、雨水花园等滞留设施,并设置溢流口;注意场透水铺装
的应用,对带有地下车库的小区进行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布局时,优先采用雨水池
等集雨设施,不宜采用对种植土层、地下水位要求较高的设施。
以单位附属绿地为例,可对单位建筑雨落水管结合景观进行改造,使建筑屋
面雨水最终汇入周边绿地,在附属绿地面积相对充裕的场地,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将屋面雨水通过雨落水管流入雨水花园。
以道路附属绿地为例子,对于已经完成建设的可以通过路缘石开口改造的方
式将径流雨水引进绿地。
对于相对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来说,除了通过雨水花园,
植草沟的来消纳雨水,建议在绿地内修建蓄水池设施,来解决绿化带的灌溉问题。
市政道路雨水排放,应优先考虑生态排水的方式。
3.3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以满足其生产功能和水土保持功能,不对其做低影响开发的指标要求。
3.4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消纳自身雨水的作用且由于防护绿地具有安全防护的作用不宜
改变其植物种植形式,因此不作低影响开发改造要求。
3.5其他绿地
其他绿地是指位于城市建设用地以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本论文重点对郊野公园和湿地两
类其他绿地进行海绵化建设指导。
1)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绿地对城市雨水径流控制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但是郊野公园自身径
流系数较低,对降低整个城市径流系数有所贡献。
郊野公园由于受地形限制,首
先以保证自身雨水排放的畅通,防止山洪对城市安全的影响为主要目标,按照自
然地形地貌进行建设,减少人为开发的影响。
同时考虑利用调蓄池等雨水调蓄设
施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环境,缓解郊野公园用水不便的问题。
2)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具备径流水质处理能力,除了为人们提供休闲游憩的开放空间外,
更重要的是通过湿地承接公园周边城市区域的地表径流并改善水质。
【3】可通
过管网设施将周边不透水地表产生的污染径流引入公园内,在人工湿地中对其进行逐步净化,处理后排放至下游水体,减轻初期雨水径流对城市内河的污染。
4、总结
城市绿地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现雨水径流控制目标的有效途径,应将低影响开发建设理念贯穿于绿地系统规划,使得绿地充分发挥吸纳、净化水体作用,保护绿地本身的水文特征,成为解决城市雨洪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城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因水而变——从城市绿地系统视角谈对海绵城市体系的理性认知胡楠;李雄;戈晓宇;-《中国园林》-2015-06-10
[2]构建城市绿色海绵——生态雨洪调蓄系统规划研究莫琳;俞孔坚;-《城市发展研究》-2012-05-26
[3]基于雨洪管理的节约型园林绿地设计研究刘家琳-《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13-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