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河流和湖泊 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河流和湖泊(4)(课时1)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河流和湖泊(4)(课时1)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4b5a111b7360b4c2e3f644b.png)
【总结归纳】(知识要点)
众多的河流:
黄河的治理:
长江的开发:
【能力训练】
《资源与评价》P31----P38
A.外流区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2/3,水量超过95%
B.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中
C.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辽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
D.绝大部分河流的流量均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
2、长江流域水灾的多发地段是长江的( )
A.四川盆地地区B.长江三峡地区C.中下游平原地区D.上游地区
3、我国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
2、我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如今是“一石水、六斗泥”,虽长度排全国第二,水量却少得可怜。____________
3、我在中国是河流中的老大,长度第一、水量第一,就是脾气不太好,经常发怒给人们带来灾难。_________
4、我是孤独的旅行者,兄弟姐妹或东流或南下,只有我独自往北寻找宿.____
5、我是另类兄弟姐妹中的老大,想努力奔向大海母亲的怀抱,但由于力量单薄,一辈子只能被封闭在群山的怀抱中。_____________
读教材P48图2.32完成:我国黄河流域水系,掌握黄河所经过省份及简称。
读教材P53图2.36完成:我国长江流域水系,以及干流上、中、下游分段。
【课前预习】
黄河发源地:________山;注入海分界处是________,中、下游分界处是________;位于
A.青藏高原南部B.秦岭-淮河C.大兴安岭-阴山-横断山脉D.黄河干流
4、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D.四川盆地
5、目前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
A.龙羊峡B.葛洲坝C.三门峡D.丹江口
2.3河流和湖泊(3)(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河流和湖泊(3)(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fdc10b90c69ec3d5bb754b.png)
目标】1、能够说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地、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支流及流经地形区;2、能够说出黄河的贡献;3、能够说出黄河上、中、下游的忧患及相应的治理措施。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48–51页及地理图册第22–23页。
1、黄河的概况(1)黄河形状呈巨大的字形,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往东流入海。
(2)读P48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完成下列问题:①是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它位于自治区;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点,它位于省。
②黄河的主要支流有、、、四条。
③黄河干流自西向东流过的9个省区是: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东省。
(3)黄河流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参照P24图2.4)2、黄河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3河段忧患忧患产生原因防治措施上游中游下游页1第【问题训练】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此诗句中的“天上”和“海”是指()A.唐古拉山、东海 B.喜马拉雅山、南海C.巴颜喀拉山渤海 D.昆仑山、黄海2、“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流经宁夏带来的好处主要是()A.提供了丰富的水能B.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C.提供了便利的航运D.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3、黄河下游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的原因是()A.气候干旱B.地上河C.地势低平D.工农业生产耗水过多4、读图完成填空(1)图中Array黄河两条支流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水利枢纽工程③是____________水利枢纽;著名的水电站④为___________水电站。
(3)黄河发源于________________(山脉),位于省,注入海,所在地是_______ 省。
(4)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⑤___________平原,⑥_________高原。
(5)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_______________。
(6)黄河下游形成著名的“____________”,因此下游地区防治水患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23 (人教版八年级上)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23 (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dab5d3888762caaedd33d449.png)
黄河探险
要求学生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政区图”,沿源头到入海口依次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沿途所经过的支流、地形区、省级行政区及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旧孟津。各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交流,并填绘在板图上。
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黄河治理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5.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治理方案。
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黄河颂
利用课件播放黄河壶口瀑布景观视频,同时播放歌曲《黄河大合唱》,教师与学生共同高唱:“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样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到黄河的意境中,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教
学
新
课
话说黄河
各小组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演示文稿,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黄河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以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形象生动,突破难点。
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课
堂
总
结
长话短说
要求学生长话短说,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对本节课的内容加以概括,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谈这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课
外
探
究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上)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4 (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6327ff1f4431b90d6c85c749.png)
了解长江资源的开发利用,首先应该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
因此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
在分析水能资源丰富的河段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了解长江水运状况,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能力强的原因。
结合荆江河道治理工程示意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受到限制,限制的因素是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题2,讨论解答此题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与学生讨论的时间,特别应该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想。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可以从阅读材料、洞庭湖面积和容积变化示意图入手,通过学生阅读“平垸行洪导长江”的资料和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对于发生洪涝灾害的其他原因,可以通过讨论、解答活动题2加以了解。
在解答此题时,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对洪涝的影响,上、中游地区植被的破坏为什么容易形成洪涝灾害,长江水系干支流的分布特点对洪涝灾害出现的影响等,通过分
析,应使学生对于河流发生洪涝灾害的因素有一定了解,并能够初步明确其中的因果关系。
“长江流域三次特大洪水比较”的资料,应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使学生对于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和意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3河流参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d6712d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fe.png)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基本概念。河流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等特点。这些特点与河流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河流水文特征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河流的行为。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河流水文特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了《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参考教案 (新版)》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概况、气候特点、水资源分布等基础知识。他们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河流分布和特点的影响。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他们好奇心强,喜欢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学习。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地图、数据等资料来探究河流的特点。在学习风格上,他们喜欢互动和小组合作,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和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和湖泊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 河流和湖泊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97e1bb336c1eb91b375dd8.png)
为什么内流湖多咸水湖,外流湖多淡水湖?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四)介绍一下京杭运河
三、小结巩固检测
1.展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塔里木河流域的人们越在干旱时节越盼望出太阳?
小组讨论交流:
(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哪些河流是南方河流,哪些河流是北方河流?
河流和湖泊
时 间
第 周 第 课时
课 题
第二章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重点
1.我国主要河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问题3:
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外流河进行细分: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问题4:
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回忆并回答问题。
通过比较,得出内流河和外流河概念。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最多,写得最快。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问题5:
为什么我国西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3)比较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一、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外流湖→外流区
内流河(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内流湖 →内流区
二、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四、京杭运河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1.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 学 设 计
2.3河流和湖泊(3)(课时1)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河流和湖泊(3)(课时1)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32fef44e45c3b3567ec8b4b.png)
页 1第【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我国主要的内流河与外流河、内流湖与外流湖;2、能够分别说出我国外流区河流与内流区河流的水文特征;3、能够分别说出我国南方、北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导读指南】在下列问题的引导下,通读课文第44–47页及地理图册第20–21页。
1、读P44页图2.28“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河流按要求填入下表中:黑龙江、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澜沧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弱水、额尔齐内流河外流河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最大的河流最大的内流河青海湖、鄱pó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纳木错(见地理图册P21)内流湖(咸水湖)外流湖(淡水湖)最大咸水湖最大淡水湖 外流区河流(东南部) 内流区河流(西北部) 数量(多、少)长度(长、短) 补给形式汛期(季节)(1)京杭运河是世界上 、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 千米。
(2)京杭运河自北向南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 、 、 、 (写全称)。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 、 、 、 、 五大水系。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北方(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问题训练】1、关于内流河、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源于内陆地区的河流就是内流河B.季风区以内的河流是内流河C.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河流是外流河D.向国境线以外流的河流是外流河2、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A.长江B.黄河C.额尔齐斯河D.珠江3、下列河流中无结冰期的是()A.松花江B.黄河C.海河D.珠江4、塔里木河汛期出现在夏季是因为( )A.夏季降水丰富B.夏季地下水丰富C.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较多D.夏季湖泊水补给丰富5、我国内流河多分布于()A.东部季风区B.西北内陆C.东北平原D.青藏高原6、我国的外流河,绝大多数注入()A.印度洋 B.北冰洋C.太平洋 D.大西洋7、下列关于秦岭一淮河以南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少,无结冰期B.水量丰富,汛期长,含沙量大,无结冰期C.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多,有结冰期D.水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少,可能有结冰期8、京杭运河自北向南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京、津、冀、鲁、苏、浙B.津、京、冀、鲁、苏、浙C.冀、京、津、鲁、苏、浙D.京、津、鲁、冀、苏、浙页2第。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3河流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de497802d276a201292ee3.png)
第三节河流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重难点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些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图片,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教学(一)众多的河湖(1)同学们想一想,被人们誉为“大地动脉”的河流、“大地明珠”的湖泊,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它们是否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生回答)河湖对于人类既有好处又有坏处,既有利又有害。
(2)河湖的好处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能资源,便于人们航运、游泳、养殖水生动植物等。
教师小结:河湖的好处在于除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灌溉水源、水能资源、航运的便利外,还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渔盐便利等。
(3)河湖不仅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带来过坏处。
河湖有哪些坏处呢?(学生回答)河湖可带来洪水灾害、干旱等。
2.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读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观察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塔里木河和弱水与其他河流有何不同?(塔里木河和弱水最终没有注入海洋。
)(2)我国绝大多数河流注入什么海洋?(太平洋)(3)我国某某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某某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各自最终注入什么海洋?(北冰洋、印度洋)引导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归纳外流河、内流河、外流湖、内流湖的概念。
引导学生阅读外(内)流湖图后思考:为什么外流湖是淡水湖,内流湖是咸水湖?(学生回答)外流湖湖水靠外流注入其他河流输出,水中盐度大大降低,因而成为淡水湖;内流湖湖水靠蒸发输出,水中盐分较高,因而成为咸水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1.读图学新知引导学生对照图2.6《中国陆上主要山脉的分布》和图2.30《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仔细观察我国内、外流河各分布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哪一侧地区?(内流河分布在它的西北地区,外流河分布在它的东南地区。
《2.3 河流和湖泊概况》(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 河流和湖泊概况》(第1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77b60d8f02d276a200292e96.png)
教学目标: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课时:四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说出你所知道的中国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概况。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二、内流区和外流区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2.3河流和湖泊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2.3河流和湖泊 第3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6325ff1f4431b90d6c85c74b.png)
第二节河流和湖泊(第三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长江的自然概况。
2.掌握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称的号原因。
3.了解对长江水能和航运能力的开发。
4.理解长江洪灾发生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中国地形图、长江水系图,说出长江的发源地、流经省区、注入的海洋、长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5)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人为原因有()
A.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B.上游滥砍滥伐森林,河中泥沙淤积加剧
C.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D.江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答案:1、C 2、A 3、A 4、C 5、C 6、B 7、A 8、D 9、D 10、(1)唐古拉山东海水量水能宝库黄金水道(2)宜昌湖口(3)宜宾川江(4)上游1/3一半三峡葛洲坝(5)BCD
2.通过有关图文资料的分析,了解长江的开发利用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长江开发的案例,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兴利除弊的观念,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
1.长江水能和通航运输的开发。
2.长江洪灾的原因。
难点
长江水能的开发及长沙水运的开发及治理。
【教学环节安排】
3、A、让学生读2.38图,从图中资料理解“黄金水道”的含义。
B、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54页图2.38了解对滩多流急的川江和“九曲回肠”的荆江特点及治理措施。
4、A、引导学生完成P56活动2,从活动题中讨论比较长江发生洪灾的原因。
B、学生讨论回答:
上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2.3河流和湖泊(5)(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河流和湖泊(5)(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c62a011c52d380eb62946d4b.png)
教学目标:1、掌握黄河的概况2、建立江河治理开发的一般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形成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关键: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展示目标:复习我国内流河和外流河的定义,长江的特征,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外流河,根据学生所指的黄河的位置导入对黄河的学习二、预习展示:在课本上找到黄河流经的省区,黄河成为地上河的原因三、自主性学生自学:1、黄河的概况2、黄河的奉献:灌溉、水能3、水文特征4、黄河的忧患和治理四、主题式学生讨论:1、讨论黄河“一碗水,半碗沙”的原因2、讨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3、讨论如何治理黄河五、答疑性教师精讲:(重点、难点)1、黄河的概况1.1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入渤海1.2 流经9省区,是我国第二长河1.3 上中下游分界线分别是河口、桃花峪1.4 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汾河2、黄河的奉献2.1 灌溉: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3.1 “一碗水,半碗沙”,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
3.2 “地上河”,黄河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抬高河床,人们被迫加高堤坝。
4、黄河的忧患和治理4.1 忧患上游草场退化,沙漠化,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决口泛滥,凌汛。
4.2 治理在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在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在下游加固黄河大堤。
六、课堂达标练习: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各有哪些?3、这些因素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别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七、课堂总结,拓展提升:本节课我们又加深了对母亲河—黄河的认识,我们的母亲河曾经也是很美的,但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对她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母亲河现在地上河,含沙量大的忧患,我们要学会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八、布置作业:课时作业(十一)板书设计: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1、黄河的概况1.1 发源地1.2 流经省区1.3 上中下游的划分1.4 主要支流2、黄河的奉献2.1 灌溉2.2 水能3、水文特征4、黄河的治理教学反思:页4第。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9 (人教版八年级上)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9 (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5c1798c989eb172ded63b749.png)
课题:第三节河流
讲课教师:
学科:地理
课时:3
总课时数:14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地图、图片以及音像资料的分析,能够揭示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地图及图片资料的分析,了解黄河的开发利用价值及其限制因素,分析洪灾多发的原因及对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黄河的环境问题与其治理
教学难点
黄河的环境问题与其治理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教学目的、时间分配等)
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
设疑启发:李白的名句,大家都耳熟能详,殊不知,李白却犯了两个常识性的错误,首先,黄河之水并不是天上来,奔流到海也不是不复回。(简要介绍水循环,为高中地理学习打下伏笔)要想知道黄河之水哪里来,又流到哪里去?
四、小小创意家
针对黄河忧患重重,我们各小组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来呼吁保护母亲河——黄河,自由选择形式来汇报。
查疑落实:练习册生分小组自主探究黄河概况。在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地配以课件展示。
各小组讨论,派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后,教师再出示“黄河流域水系图”,让学生从地图上找出黄河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最后课件展示有关黄河水电站建设的图片。
15活动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使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整体上的认识。
活动二采用发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15
陶冶情操。与语文学科相联系。
10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黄河的治理
1.知黄河
2.颂黄河
2.3河流和湖泊(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2.3河流和湖泊(2)(课时2)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405e409e87101f69e31954b.png)
合作探究。
各小组分别自主选择“水利部长”“船长”“商人”“游客” 换位思考、分析:怎样才能克服影响长江通航的障碍因素,更好地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功能?
学生总结
设计意图:从感性上认识长江,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美的教育。
让学生逐步养成读图的习惯,通过读图获取知识。
(一)长江源流概况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说明长江的概况。
(1)阅读课文和“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的发源地、源头、注入的海洋、长江之最。
(2)在中国政区图上,依次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阅读“中国地形”图,找出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4)在“长江流域水系”图上,找出划分长江上、中、下游的宜昌、湖口所在的省份等。
重点、难点
探究长江作为“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的作用。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新授→课堂小结→反馈练习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 Nhomakorabea图一、复习提问,以旧导新
二、用图授新
三、课堂小结
一、导入:
教师:播放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视频,配以歌曲《长江之歌》。学生:欣赏,聆听。
教师:这首歌歌唱的就是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二)长江的开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长江干流剖面”图和“中国地形”图,思考水电站一般建在长江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长江的“水能宝库”作用,为什么?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长江流域水系”图,找出长江流域的主要水电站,印证学生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长江航运”图,说明哪些河段航运能力比较强,结合地形地势、气候、河道等因素,分析航运强的原因。
指导学生从通航里程、货运量等方面了解长江航运的重要价值,理解长江“黄金水道”的含义。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25 (人教版八年级上)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25 (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6971a0e24afe04a1b071de49.png)
2.3河流和湖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记住黄河的自然地理概况:发源地、注入的海、形状、流经的省区和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2、理解黄河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2、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和合作探究能力,学会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
1.记住黄河的地理概况。
2.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三、教学难点: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各河段的基本方案。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具: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
![2.3 河流和湖泊 教案3 (人教版八年级上)](https://img.taocdn.com/s3/m/d19ce77f7fd5360cba1adb49.png)
本部分教材的教学,建议教师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使学生对黄河的认识能够较为客观。
这部分教材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念的最好实例。
首先从正面入手,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对应上、中、下游不同河段的景观图片,了解黄河流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第二步,结合活动题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忧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在学生对黄河不同河段的问题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分不同河段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了解中游河段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含量大的特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黄河干流泥沙沿途变化图,通过阅读图中的数据,可以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
分析成因时,教师应提醒学生阅读中国地形图、相关的气候类型图、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及教材中提供的黄土高原地区地表景观图,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一些反映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地表植被等状况的录像片,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通过分析,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
由中游地区的泥沙含量大,联系不同河段水流速度的变化,结合教材提供的地上河示意图、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范围图,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造成的隐患是什么?对于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以收集一些上游地区植被破坏的录像带或景观图片、幻灯片等,依次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解释凌汛的成因,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生凌汛的河段,其河流流向与不产生凌汛的河段河流流向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引起凌汛发生的自然因素是什么?通过分析应使学生明确产生凌汛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因素。
第三步,在学生了解黄河不同河段的忧患后,指导学生阅读关于“根治黄河”的阅读材料,完成活动题2,通过阅读和解题,使学生明确针对不同问题应该采取不同措施,鼓励学生充分开展发散思维,为解决黄河的问题献计献策。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河流和湖泊》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2.3 河流和湖泊》教案(2)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d41d05ba1aa8114431d90f.png)
《2.3 河流和湖泊》教学要求1.学会搜集并运用地图与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2.通过地图、图片及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够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能够初步提出长江各河段开发利用的方向与措施。
3.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选编本节内容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以黄河的治理和长江的开发为例,运用相关资料探究河流治理与开发的方向和方案,以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意识,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河湖知识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概括归纳黄河与长江水文基本特征的地理思维能力。
(3)以图像系统为依托,了解和掌握有关河湖的基础知识,为迁移应用这些知识,形成能力和价值观念打下扎实的基础。
(4)从知识方面分析,既照顾了中国河湖概况的面,又突出了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的点,做到了点面结合。
(5)注重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上述的设计思路,本节呈现了下面的结构特点。
第一,外部结构特点为纵向递进关系──源流概况、影响因素、水文特征及水利水害。
第二,内部结构特点为横向平行关系。
内容点析1.众多的河湖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不同类型河湖的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地图叠加文字说明和主图叠加附图的形式,淡化了内外流域的界线,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统计曲线图,可分析得出结论:(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松花江冬季的流量为零),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
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胡杨林和罗布泊的景观图片,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稀少,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严重,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道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基本概念。
2.知道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并能分析它们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3.训练对地理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初步培养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内流、外流(区、河、湖)的分布及特点。
2.长江、黄河的基本概况。
3.长江、黄河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归纳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课:利用水资源的概念导入,河流、湖泊、地下水,让学生明白河流的重要性。
新课设计:
【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课本完成【自学导航】的学习任务。
【自学导航】
1.自读课本第一段,河流为我们提供了水资源,还有什么意义?(灌溉、航运、渔盐和旅游等方面的便利)
2.读图,了解内、外流湖的面积及分布。
比较:内、外流河在流向、水量方面有何不同?
(内流河:水量小,加上蒸发、下渗等原因,最终未流入海洋,而是中途消失在沙漠中;外流河:因有大量降水的补充,水量丰富,最终流入海洋。
)
内、外流河的水靠什么补充?
(外流河:大量降水的补充;内流河:冰雪融水补充。
)
内、外流区和季风区、非季风区大致相同。
内、外流河的河水注入方式有何不同?
(外流河:大量降水的补充;内流河:冰雪融水补充,另外,内流河水在流经地区下渗、蒸发、利用内流河水灌溉,都使得内流河水大量减少。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
内、外流湖为什么有咸水、淡水之分?
(内流湖的水大多被蒸发,含盐度高,所以湖水咸;外流湖与外流河相同,湖水外流,又有大量降水补充,所以湖水较淡。
)
3.根据图,结合我国降水季节的变化特点和降水的南北变化,分析得出外流河的汛期在什么季节?汛期长短有何变化?(我国外流河的汛期在夏季;河流的汛期越往南越长,越往北越短。
)
4.我国不仅有许多的自然河流,还有世界上最长、最早的人工运河。
自学“阅读材料”“京杭运河”:
①京杭运河的起点、终点,长度;(北京、杭州、1800千米)
②沿途流经的六个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③沿途沟通的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多元互动】
讨论:课本活动。
【检测反馈】
1.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
A.鄱阳湖
B.洞庭湖
C.青海湖
D.纳木错
2.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
A.灵渠
B.京杭大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塔里木河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河,河水主要来自昆仑山、天山等高山,每年 ~ 月是汛期,10月以后则水量大减。
判断对错:
5.我国的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
()
6.内流湖基本上都是咸水湖,外流湖都是淡水湖。
()
7.沿途灌溉使塔里木河水量减小,中下游河道断流情况严重。
()
8.在下图中填出黑龙江、辽河、松花
江、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
【质疑解惑】
请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拓展探究】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的成因。
第二课时
知识链接:
1.外流河?外流区?
2.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是?
3.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哪条河?汛期是什么时候?
导课:在我国众多的河流中,最伟大的,带来灾难最多的非黄河莫属了。
新课设计:
播放录像,解释黄河的基本概况。
同时老师在黑板上板书黄河水系示意图。
【自主阅读】
自由读课本,完成【自学导航】的学习任务。
【自学导航】
1.结合图,查阅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形状、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支流、河段分界及特点。
(源头:巴颜喀拉山约古宗列曲;入海口:渤海;形状:“几”字形;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到豫鲁;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支流:山西的汾河,陕西的渭河;上中游分界: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分界:河南的孟津;特点:上游水能丰富,
中游多泥沙,下游地上河。
)
2.读课本文字,思考:黄河为什么上游水能丰富?
为什么中游多泥沙?
下游的“地上河”是如何形成的?
(上游流经高山、高原地区,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缺乏植被保护的黄土高原,再加上夏季多暴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流入黄河,以至于黄河含沙量大;到了下游,水流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
3.黄河被誉为“母亲河”,她有哪些贡献?
(提供水能,提供了灌溉水源,塑造了冲积平原。
)
4.黄河又给人们带来了哪些灾害?
5.如何去治理黄河的这些灾害?
(中游:加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下游:加固河堤,建分洪工程。
)
6.自学,黄河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去治理?
(上游荒漠化,内蒙古、山东境内的凌汛,断流、污染。
)
(荒漠化----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凌汛---破冰,建水库;
断流---水土保持,节约用水;
污染---污水处理)
【多元互动】
讨论:根治黄河的措施有哪些?
【检测反馈】
1.唐朝诗人李白诗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天上”、“海”分别是指()
A.喜马拉雅山、渤海
B.昆仑山、黄海
C.巴颜喀拉山、东海
D.巴颜喀拉山、渤海
2.黄河是我国的()
A.流程最长的河流
B.河床最低的河流
C.第二长河
D.水能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3.塞上江南是指()
A.河西走廊
B.宁夏平原
C.成都平原
D.吐鲁番盆地
辨真假
4.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
()
5.黄河的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中游河段。
()
6.在下图中填写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汾河、渭河,河口、孟津,渤海,河套平原
【质疑解惑】
请学生提出没有
听明白的问题。
【拓展延伸】
根据黄河流域出
现的问题,探究
长江流域的环境
问题及治理措
施。
第三课时
知识链接:
1.在黄河干流图上(老师在黑板上板图:黄河干流)填写黄河的发源地、入海口、流经的省区、地形区、支流、河段分界。
2.描述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原因。
导课:播放《长江之歌》视频,长江是我国的第一长河。
新课设计:
【自主阅读】
自由读课完成【自学导航】的学习任务。
【自学导航】
(在学生读课本的时候老师板图:长江示意图,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一起把长江的基本概况板书在图上。
)
1.读图查图分
析长江的发源
地、注入的海域,
长度、流经省区,
流经地形区,河
段分界及特点、
主要支流。
(发源地:唐古拉山沱沱河;长度:6300多千米;注入:东海;流经省区: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沪入海洋;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段分界:上中游是湖北的宜昌,中下游是江西的湖口;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大渡河、乌江、湘江、汉江、赣江。
)
2.长江为什么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长江在我国长度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
)
3.读P54插图和文字,分析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水能宝库”?
丰富的水能分布的河段。
(长江丰富的水能主要集中于上游河段。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一半。
目前,我国在长江流域建成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二滩、葛洲坝、三峡等。
)(老师在黑板上做长江干流剖面图)
4.长江为什么被称为我国的“黄金水道”?
(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通航河道700多条,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货运量占60%。
)
5.读图,找出宜宾,宜宾以上、以下有什么差异?观察图2.36,为什么宜宾以上干流没有大型水电站?(宜宾以上---水能宝库,宜宾以下---黄金水道;因地形复杂)
6.长江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解决?
(1. 荆江弯曲----自然因素---裁弯取直,修水库,加固河堤,2.下游水灾---三大水源围湖/河造田,泥沙沉积,植被破坏---退湖/河还田,保持水土,加固河堤,3.泥沙---植被破坏---植树造林)
【多元互动】
讨论:如何根据目前长江沿岸的情况,更好的发挥长江“黄江水道”的功能。
【检测反馈】
1.长江支流众多,构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流终年不冻,
以下四季通航。
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货运量占,因此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
2.完成基础训练P23读图分析题2题。
【质疑解惑】
请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拓展探究】
探讨:长江、黄河有哪些共同点?
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