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的内容包括: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形成和特点,提高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自然地理中的水文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河流和湖泊的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以及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认知程度不同,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定义、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实际案例,学会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河流和湖泊的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2.难点:河流和湖泊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分布和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分类、形成原因和特点。

2.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分布和特点。

3.地图学习法:通过地图,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情况。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2.地图: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3.案例资料:有关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资料4.教学多媒体:PPT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让学生对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有直观的认识。

3. 操练(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地图进行回答。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1)

《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1)

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河湖众多的国家,利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与湖泊。

2.理解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等概念,并知道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不同。

3.归纳内流河、外流河以及湖泊的分布特征,分析与地形、气候等的关系。

4.欣赏河流湖泊的壮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模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引导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学法指导】通过自主读图、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教具准备】相关地图及视频资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析比拟〔二〕河流的水文特征展示:?中国地形图?(见课本P2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见课本P30)、?中国降水量图?〔见课本P32〕、?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见课本P35〕、问题1:为什么我国西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总结:由于外流区降水充分,内流区降水稀少,我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

它们的分界线大致与400mm等降水量线一致,也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在非季风区内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的补给主要靠高山的冰雪融水,水量小、流程短,为内流河,也称季节性河流。

季风区内,降水多,河水补给靠大气降水,水量大、地势向海洋倾斜,多外流河。

问题2:同学们说说想要认识一条河流,应从哪些方面入手?总结:在众多的方面中,以河流的水文特征最为重要,一般包括流量、含沙量、汛期〔河水在一年中有规律显著上涨的时期。

“汛〞就是水盛的样子〕、结冰期等方面。

问题3:比拟外流区内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有什么不同?并填下表: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北方河流界限南方河流合作探究〔根据中国地形、降水量等图分析比拟、归纳得出〕:我国河流由于受地形、气候的影响,我国西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答复小组讨论,分析比拟,答复表格内容: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北方地区的河流一般汛期较短、有结冰期,大多流量小,含沙量大。

《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19)

《河流和湖泊》word教案 (公开课一等奖)2020年商务星球版地理 (19)

河流和湖泊教学环节与知识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设计意图达标学长江拓展学回味篇:参考黑板图,做本节课小结。

达标学1、完成板图内容〔各组随机某一号同学,上黑板完成黑板图内容,其他同学彩笔纠正。

〕2、完成当堂达标〔学生自主完成助学当堂达标,完成后同桌互批,有异议的题目提出来。

〕拓展学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一条河流?小结:利用板图引导学生说明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巡视及时掌握学情,错的较多的题目,引导学生讲解。

点拨提示:通过长江的学习过程做简单总结。

通过同桌互批,让学生发现自己或同学的缺乏,并加以纠正,实现兵正兵,兵教兵的目的。

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河流的方法板书提纲教后反思本节课板图教学与现代技术——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相得益彰。

板图让学生更贴近长江,把长江发源地、注入海洋、上、中、下游分段位置、支流、港口、三峡等地理名称相对空间位置的认识,降低了难度。

让学生动手填图,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治理,本教材没做专门介绍,本节课教师因势利导,做了简单地引导,让学生了解长江水患的原因之后,针对原因思考对策,学生的思路还是很让人赞赏的!难点和重点的突破,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教师板图,课本文字,教师点拨、引导等手段,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效果还是较明显的。

本案是以学生对长江的认识过程作为编写主线的。

用拟人的手法:初见篇-相识篇-相知篇-相惜篇-回味篇来增加点本案的可观感。

本课的知识主线:长江的概况——长江的水文特征——长江的开发和治理,课堂上是以此条主线来串点主要知识点的。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2〕长江概况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点长江的开发和治理海陆变迁【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地球外表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根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演示观察法、合作探究、问题导学、阅读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熟鸡蛋、剪刀、透明纸、学生课前收集的海陆变迁的实例、简单PPT等。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掌握它们的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

2.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主要的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等。

2. 我国主要的湖泊:青海湖、洞庭湖、太湖、呼伦贝尔湖等。

3. 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 教学难点: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以及我国河流的流域分布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利用地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2. 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教师讲解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阐述它们的形成原因。

3. 案例分析:分析长江、黄河等河流的流域分布特点,让学生理解河流在不同地区的分布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保护措施。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河流和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河流和湖泊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3. 评价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河流和湖泊的保护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历史变迁,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优秀教学案例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首先介绍河流的概念、成因及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河流侵蚀、沉积等过程,让学生了解河流是如何形成的。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及特点,如长江、黄河、珠江等。
2.湖泊的概念、成因及特点
接下来,我会讲授湖泊的概念、成因及特点。通过展示湖泊形成过程的动画,让学生了解湖泊是如何形成的。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如洞庭湖、太湖等,分析湖泊的地理特征及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本案例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以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为例,如长江、黄河、太湖等,引导学生探究河流和湖泊的成因、流域特征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图、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河流和湖泊的地理意义。
此外,本案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河流和湖泊的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同时,教育学生关爱水资源,树立绿色环保观念,为我国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根据课堂学习,绘制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
2.结合课本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河流与湖泊关系的短文。
3.调查身边的河流和湖泊,了解它们的环境现状,并提出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教学,贴近实际
本教学案例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河流和湖泊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亲切感。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知识。针对课程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湖泊是如何形成的?”等。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思考,主动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地理思维。

河流与湖泊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河流与湖泊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河流与湖泊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河流与湖泊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分布;3. 认识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性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河流的定义和特点;2. 湖泊的定义和特点;3. 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4. 河流与湖泊的地理分布;5. 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2. 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教材、地理教学多媒体等;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等;3. 实物:图片或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探究(25分钟)(1)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分组探究河流与湖泊的定义和特点,并将结论进行总结;(2)展示分享: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分享,带动全班共同探究。

3. 理论学习(30分钟)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介绍河流与湖泊的形成原因和地理分布。

要结合实例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呈现相关概念和知识。

4. 实践操作(30分钟)(1)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河流和湖泊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2)实践实验:在实验室或者校园内进行模拟实验,观察河流与湖泊的特点和变化过程。

5. 总结归纳(10分钟)利用黑板或PPT展示,帮助学生对河流与湖泊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同时对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的观察和发现进行梳理。

6. 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讲述河流与湖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的相关问题,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等。

七、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在探究、讨论、实验等环节的表现,进行适时点评;2. 学生通过参与讨论、展示分享和实践实验等,综合评价学生对河流与湖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延伸在课后,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研究和学习河流与湖泊的相关知识。

可以进行小组研究、课外调查或者撰写小论文等,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教案

【课题】第三节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教材、学情分析】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是在讲完中国地形、气候的基础上的教学,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凌汛、决口等灾害。

教材重点介绍了我国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读图得出内、外流区的分布特征。

有关河流的水文特征,教材讲的比较抽象,教师需通过图文材料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外流河的特点,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从水源补给入手,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对人类活动的正反影响,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的观念。

2、读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中国主要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结合中国气候特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重点)3、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内、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难点)【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竟学【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读图分析【教具准备】挂图或多媒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读图说出: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思考老师提问,大胆发从图上感受我国河湖众多。

激发学生的探(追问)请同学们接着读教材P39珠江与塔里木河的对话,思考:珠江和塔里木河为什么有不同的归宿呢?(此问题学生可能答不出来,教师可借此引入课题,不需详细解答)言。

究兴趣,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过渡)通过刚才读图,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河湖众多,但它们特征各异,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了解我国的河湖概况,请大家先自学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探究”。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2. 使学生掌握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段、湖泊类型等。

3. 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能阅读和分析地形图、水系图、湖泊分布图等。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流和湖泊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 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河流和湖泊的概念及分类1. 河流的概念及分类:地表水流动的天然水道。

2. 湖泊的概念及分类:地表水积存的自然水体。

第二课时: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1. 分析我国河流的分布特点:东西多,南北少;沿海多,内陆少。

2. 分析我国湖泊的分布特点:青藏高原多,东部沿海少;咸水湖多,淡水湖少。

第三课时: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原因1.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喷发等。

2. 外力作用:气候、地形、植被等。

第四课时: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 河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形塑造、水系发育、生态环境等。

2. 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调蓄洪水、维护生态平衡、提供水资源等。

第五课时:保护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1. 分析河流和湖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问题。

2. 探讨保护河流和湖泊的措施及对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知识。

2. 运用地图比较法,让学生掌握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河流和湖泊概念、分类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分布特点的理解和记忆。

3. 评价学生在地图阅读和分析方面的能力。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八年级地理河流与湖泊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第五章 中国旳河流和湖泊
1 第 节 河流和湖泊概况
一、河湖概况
1、河湖与人类旳关系 2、我国河湖概况
二、内流区和外流区 三、南方大河——珠江
1、源流概况和水系构成 2、航运与水能开发
四、世界上最长旳人工河——京杭运河
1、起止点、长度 2、经过旳省区、沟通旳水系 3、历史上和目前旳作用
五、湖泊概况
1、淡水湖、咸水湖 2、分布 (1)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 2)东部平原湖区:五大淡水湖
京 杭 运 河 扬 州 段
私人保镖
玉盈先于她伸出手来,默默地拣咯壹盘素青菜、壹盘豆腐,直接摆到咯王爷の面前。望着玉盈布の菜,他の心中又是惊讶又是甜蜜,壹颗烦燥の 心顿时平静咯下来,唯有低头默默无语地用起晚膳。水清见状,简直对玉盈崇敬至极!姐姐真是爷肚子里の蛔虫啊!居然懂得爷の口味?自己可 是跟爷共进过两次家宴呢,怎么都没有注意到爷の喜好?水清和王爷共进过两次家宴都不懂得自家爷の喜好,但是玉盈只与王爷共进过壹次午膳 就将他の口味牢牢地记在咯心间,永远也不会忘记。那是她与他唯壹の壹次共进午膳,壹年前の宝光寺里,王爷带她参观修缮壹新の寺院,对于 寺院の斋饭,他也是赞不绝口。玉盈从此记得,王爷喜好素食清淡,不喜荤腥油腻,而今日晚膳里の那壹桌子菜,不也就是素青菜和豆腐最对爷 の胃口吗?眼看着姐姐替自己解咯燃眉之急,水清向姐姐投去咯感谢の目光,玉盈回咯她壹各抚慰の眼神。好不轻易待爷用过晚膳,水清赶快上 前收拾碗筷,布菜不会,这收拾碗筷她总是会の。吟雪也赶快递来咯漱口水和热巾。秦顺儿知趣地退到咯壹边,壹各是爷の侧福晋,壹各是爷心 爱の诸人,他根本就没有能插手の地方,倒也乐得清静。用过晚膳,还不待收拾完,他就立即起身去德妃娘娘那里请安。王爷壹走,主仆三人立 即得到咯释放,高快乐兴地退回咯自己の房间,将那各烂摊子留给咯秦顺儿。第壹卷 第229章 面对回到她们自己の房间,壹待吟雪关上门,水 清壹头扑进咯玉盈の怀中:“姐姐,谢谢姐姐!”“这还不是应该の?这有啥啊谢の?”“姐姐是怎么懂得爷の口味?”“爷是参禅诵经、吃斋 念佛の人,爷怎么会喜欢荤腥油腻の吃食呢?刚刚我壹见你要拿那盘麻油鸡块,真是吓坏咯,生怕你又捅咯大娄子。爷の脸色已经很不好看咯 ……”“是啊,我也是看爷の脸色不好,可又不懂得爷爱吃啥啊,原来准备不论是福是祸,先端上去再说咯!唉呀呀,幸亏姐姐及时出手相 救。”“这有啥啊幸亏の,但是是平时多注意,多观察罢咯。唉,凝儿这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呢!既然‘书’已经读得少咯,目前也补不上 来,可是临场就要多动动动脑子才行。哎,对咯,别光顾着说话,你也赶快吃饭吧,饭菜都要凉咯。”“嗯,姐姐咱们壹起吃吧。”“好啊。” 第二天壹早就要起程,中午又因为赶路,只是慌忙处理咯吃饭问题,所以早膳和午膳都是秦顺儿负责伺候王爷,吟雪照顾水清和玉盈姐妹俩人。 第二天晚上到达行宫后,水清又照例带着吟雪先到德妃娘娘那里去请安。今日和昨天有点儿不壹样,昨天还没进门呢,就听到屋子里欢声笑语, 今日怎么静悄悄地壹点儿动静也没有?秋婵也不在,只有壹各生面孔の宫女。进咯里屋才懂得,德妃今日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掌握它们的分布、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辽河等。

2. 我国的主要湖泊:青海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呼伦贝尔湖等。

3. 河流和湖泊的作用:水资源、航运、灌溉、发电、生态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及作用。

2. 难点:河流和湖泊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河流和湖泊的图片、地图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河流和湖泊为例,分析其特点和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人类活动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长江、黄河等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2. 讲解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介绍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3. 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讲解其形成原因。

4. 讲解河流和湖泊的作用,以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5. 探讨人类活动对河流和湖泊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和湖泊的保护。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绘制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写一篇关于河流和湖泊保护的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人类活动对河流和湖泊影响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对河流和湖泊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地理上册》2. 图片资料: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图片3. 地图资料: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图4. 视频资料:关于河流和湖泊的纪录片5. 案例资料:关于河流和湖泊保护的案例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河流和湖泊的基本概念,讲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掌握它们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等。

2. 我国的主要湖泊:青海湖、洞庭湖、太湖、呼伦贝尔湖、纳木错等。

3. 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及其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2. 难点: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及其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地理位置、特点和作用。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a. 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b. 讲解我国主要湖泊的名称、特点和作用。

c. 分析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及其作用。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与河流和湖泊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河流和湖泊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利用河流和湖泊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其他河流和湖泊的特点和作用,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重点关注学生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特点和作用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看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是否得到提升。

八、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河流和湖泊,可以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和研究一些河流和湖泊。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及其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河流与湖泊》教案

《河流与湖泊》教案

《河流与湖泊》教案《河流与湖泊》教案(精选10篇)《河流与湖泊》教案篇1目标1、通过研讨、阅读和建立模型,能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

2、乐于参与、分工协作完成河流(或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知道河流、湖泊的来源和地形特点。

3、借助研讨、阅读,能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

学生的学习任务1、识别出河流、湖泊等常见水体类型并能说出水体的特征。

2、完成河流与湖泊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说出生活在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检测工具题卡:1、回忆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水体并说说它的特征。

2、说出水体里生活着哪些淡水生物?3、这些水体对生活在周围的人们又哪些影响?过程设计激情导课从太空遥望我们的地球就像一个蓝色的大水球,那是因为(地球上有很多水)。

是的,如果把我们的地球平均分成10分,只有3分的陆地,剩下的7分都是海洋,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我们今天先来一起学习陆地上的水资源。

民主导学活动一:认识各种水体及特征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或你去过的地方有哪些河流与湖泊。

(潇河、汾河、黄河、乌马河……玉湖、西湖、青海湖……)2、这些河都叫河流,这些湖都叫湖泊。

哪河流与湖泊有什么不同呢?3、老师带来了河流与湖泊的优美风景图,大家看后又发现了什么不同?(认识到形态、流速不同。

河流一般是弯弯曲曲的,水是沿着狭长的凹地从高处向低处流动;湖泊的水一般比较平静,水是蓄积在洼地里的)4、那你能不能试着用简图来表示河流与湖泊?板画过渡:这些地方都因水的存在而美丽壮观,他们统称为水体。

5、除了河流和湖泊你身边还有哪些水体?生回答:池塘、水库、小溪……6.它们有什么不同呢?师概括:蓄水量不同,面积不同,形状不同,功能不同……7.谁能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说说,出示PPT。

总结:在我们地球上,河流与湖泊并不都是天然形成的,还有些是人工建造的,如京杭大运河,瘦西湖等。

8、完成活动手册[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对水资源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地理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资源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难点: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河流和湖泊。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

(二)新课讲解1.讲解我国主要河流的分布特点。

(1)教师展示长江、黄河、珠江等主要河流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布特点。

2.讲解我国主要湖泊的分布特点。

(1)教师展示青海湖、洞庭湖、太湖等主要湖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布特点。

3.讲解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1)教师讲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水位、流速、流量等。

(2)教师讲解湖泊的水文特征,如水位、水质、湖泊类型等。

(3)教师分析河流和湖泊的成因,如气候、地形、地质等。

4.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长江流域的地图,引导学生分析长江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绘制一张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达到了教学目标。

2.在讲解河流和湖泊的水文特征及成因时,教师运用了生动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5.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了课堂效果。

6.不足之处:在讲解湖泊的水文特征时,部分学生对于湖泊类型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

六、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我国河流和湖泊资源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二地理上册《河流和湖泊》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针对本章节《河流和湖泊》的教学内容,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知识巩固类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河流和湖泊的相关练习题,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梳理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制作一张河流和湖泊知识思维导图,体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实践探究类作业:
3.互动探究,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开展调查等途径,主动探究河流和湖泊相关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实践活动,巩固提高:
-安排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眼观察河流和湖泊的实际情况,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布置课后实践作业,如制作河流和湖泊主题的手抄报、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通过学习我国河流和湖泊的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环境,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引导学生认识到河流和湖泊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学习河流和湖泊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珍惜水资源的观念。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过程: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总结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分布、影响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初中地理八上2第3节河流和湖泊示范课金奖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初中地理八上2第3节河流和湖泊示范课金奖课件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B.长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也是最难治理的河流
C.淮河水流缓慢,江阔水深,四季通航,内河航运最发达
D.珠江是我国南部的大河,也是各大河中汛期最长的河流
3.(目的1)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A )
A.塔里木河 B.额尔齐斯河 C.雅鲁藏布江 D.怒江
4.(目的2)我国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河流是( D )
塔 里 木 河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我探究
地形、气候对河流分布特性的影响
读“2-2-4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空间 分布规律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读“2-1-2中国地形”图”和“2-2-10中国气候类型” 图分析我国河流空间分布差别的影响。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我总结
由降水分布图,得知我国降 水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东多西少, 南多北少;因此造成我国东部河 流较多,西部较少,南方河流年 径流量较大,北方较小。
我来说
说出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性
外流河大多分布在气候较湿润的东部季风区内。 内流河重要分布在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我来说
说说我国湖泊的分布特性
我国湖泊重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的平原地 区。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感知差别 1、河流符号的差别
塔 里 木 河
珠江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珠江
感知差别 2、河流两岸景观的差别
2、观察我国东部这些 河流重要流向什么海洋?
太平洋
3、有无流入其它大洋 (北冰洋、印度洋) 4、你能说出什么是外流河和外流区吗? 的河流,是哪些河流?
5、我国西北塔里木河与否能流入海洋? 额尔齐斯河——北冰洋
不能
6、说出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内流区?

《河流和湖泊》优秀教案

《河流和湖泊》优秀教案

河流和湖泊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著名的河流和湖泊2、知道淡水资源的珍贵,要节约用水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我国的河流和湖泊,了解我国的淡水资源2、向身边的同学传递节约用水的思想三、教学准备、学生科学活动手册四、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我国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比如长江是我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沿途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流经多个省份,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二)探究与发现1、调查我国的河流和湖泊查阅资料,调查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帮助?制作有关河流和湖泊的资料卡片并保存。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

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已建成葛洲坝、三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及其支流和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巢湖、太湖这些大湖在内的湖泊鱼类丰富.渔业得到广泛发展。

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自西向东分别流经、、、、、、、及9个省,最后流入。

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黄河中上游以为主,中下游以、为主。

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中国人称其为""。

淮河: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1000公里,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

淮河看作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

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文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

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课标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域湖泊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指出本区主要地形组成和主要地形区。

2.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了解该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3.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理解人们在干旱环境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条件。

教学重难点分析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的影响。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一.由位置联想景观导入新课1.由区域名称描述大致位置。

2.联想该区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黄沙漫漫。

3.设问:是什么造就西北地区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西北的自然环境来寻找一下答案。

新课讲授:二.草原和荒漠(一)地形与位置1.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图,找出主要山脉,指导学生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相对位置分析)。

2.归纳:该区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长城-阿尔金山脉以北。

本区深居内陆,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

该区面积广大,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甘肃省大部和宁夏北部。

3.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图、西北地形图,指导学生认识该区所处阶梯及大致海拔,分析西北主要地形及主要地形区。

4.归纳:该区主要位于第二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内蒙古高原,西部“三山夹两盆”。

5.那么,西北的位置特点(远、高、阻、广)对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二)气候特点与景观分布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并提问:西北地区降水的大致范围?2.小结:西北气候特点――干旱。

3.完成P73――P74活动。

4.归纳: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5.提问:那么造成西北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6.学生回答: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越往内陆走降水越少7.教师小结:对,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所以造成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

初中地理八上2第3节河流和湖泊示范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初中地理八上2第3节河流和湖泊示范课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名师大赛获奖课件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壶口瀑布
“几”字形河流
1.运用黄河流域图,理解黄河的发源地, 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重要支流以及干流流经的重要地形区和 省区等河流概况。
2.懂得黄河的水文特性,说出黄河的凌 汛、含沙量、地上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 的影响及综合治理的基本办法。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45-48“黄河”这一目的图文资料, 完毕助学P50-51“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6分钟) 温馨提示:
1、参考课本图2-3-5 和图2-3-6 2、做好对图文部分重点内容的圈、点、勾、 划。
小组内交流重点,讨论疑难问题。
一 河流概况:

黄河的概况 填充图册P24 黄河的发源地和注1入,的3(海④洋⑤ )
睡觉你你那 经济学家

河口
渤海
巴颜喀拉山
5464渭千河米
流经的省级行政区域
甘 青海
内蒙古

肃陕 西

水河
面床
面 悬河
地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五 出策划策:
上中游采取措施: 大力开展水土保持,控制水土流 失。(植树种草、修梯田筑堤坝, 退耕还林还草。)
下游采取措施: 加固黄河大堤,并修建一批分洪、 蓄洪工程,疏通河道 。
治黄的根本: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治沙)
修梯田
植树种草
淤堤坝
助学P52-53
4、5、6、8、9、 10(4)、11题
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 山东境内
探究黄河泥沙的重要来源
水文站 兰州 含沙量 1.19 (千克 立 方米
兰州
河口 6.67
陕县 37.7
利津 24.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并说出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基本特征【教学目标】1、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理解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并知道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不同。

3、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湖泊,归纳湖泊的分布特点。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探究法等【教具准备】电脑、白板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悟导入导入一:2002年7月的某一天,骤降暴雨1个小时,学校院内积存了大量的水,但等雨后1个小时,积水排走了,这些水哪里去了?从而引入河流。

导入二:长江每年有9513亿立方米的水流入东海,而且源源不断,滔滔江水大部分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观察图片进入情境:学生回答:大量雨水排入下水道了,然后流入小水沟了,在教师追问下,接着回答:小水沟的水又流入峄城沙河里,峄城沙河的水又流入台儿庄运河,台儿庄运河的水又流入京杭运河,由京杭运河再流入淮河,淮河的水又流入黄海。

有的学生回答:来自青藏高原雪山,有的学生回答:来自天空降水,有的学生回答:来自周围汇集来的降水。

什么是河流的流域?让学生理解河流是沿地表或地下长条状槽形洼地流动的水流,而这些地表水和地下水最初都是来自空中降水。

用长江导入,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

目标展示学习目标1、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归纳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理解外流河、内流河的概念,并知道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不同。

3、在中国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湖泊,归纳湖泊的分布特点。

一位学生读左侧的学习目标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点拨一、河流湖泊众多课本10页2—3—1图,找下列河流: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长江、珠江、西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探究】1、长江、黄河、淮河、珠江分别注入哪些海?2、我国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_______和______。

3、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____________4、枣庄降水最后汇集注入哪里?5、塔里木河的水流到哪里?【提问】1、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外流区?2、什么是内流河?什么是内流区?3、描画出内外流域的界线【观察与发现】1、找出长度排在前五位的河流,再找出年径流量排在前五位的河流,两者的排序有不同?河流长度(千米)流域面积(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亿立方米)长江6300 180.9 9513黄河5464 75.2 661松花江2308 55.7 762珠江2214 45.4 3338辽河1390 22.9 148海河1090 26.4 228淮河1000 26.9 6222、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与什么线相吻合?为什么?学生上讲台指出这些河流学生读图找代表同学回答:1、长江流入东海,黄河流入渤海,淮河流入黄海,珠江流入南海。

2、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雅鲁藏布江3、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是额尔齐斯河4、枣庄降水最后汇集入黄海5、塔里木河的水流到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

学生读图找出界线:学生读表获取:长度排在前五位的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珠江、辽河。

年径流量排在前五位的河流: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

黄河长度位于我国第二位,而年径流量小于珠江、松花江。

黄河与淮河长度相距较多,可年径流量却比较接近。

学生先读图思考1分钟,然后分组合作、讨论,代表同学回答:把地理事物落实到图上。

为学习外流河、内流河作下铺垫通过读图获得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学生读表格观察找出不同,为下一步分析秦岭—淮河南北水文特征打下基础。

读图观察及运用所学的内外流区分界线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相吻合。

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多,河流水量大,又加上离海洋近,河流能够流到海洋里去,形成外流河。

知识来综合分析,找出规律性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衔接与过渡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水量(流量、水位)的大小流量的变化大小及汛期和枯水期出现的季节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及长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纳点拨二、河流水文特征(一)外流河水文特征【观察与发现】利用三图分析秦岭——淮河南北外流河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冰期等水文特征【探究】运用上图分析秦岭——淮河南北河流水文特征分别是怎样的?【巩固训练】1、填表,指导学生填表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北方河流界限南方河流2、提问: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_____,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

学生先读图自主学习,然后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在讨论时有专门记录员记录,最后推荐代表同学展示小组汇总讨论内容:1、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水文特征: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多,水量丰富,雨季长,汛期长,植被多,水土流失少,含沙量小,冬季1月气温在0℃以上,河流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水文特征:秦岭—淮河线为界,以北地区的河流主要流经半湿润或半干旱地区,水量不大,汛期短,辽河、海河和黄河含沙量大,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2、我国水量最大河流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含沙量最大河流是黄河。

由位置推出降水量,再推出河流的水量和汛期,由干湿地区再推出植被,再推出水土流失情况,再推出河流含沙量,由1月气温分布图推出有无结冰期等,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3、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请简要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1)中国外流河的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2)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汛期短,以南河流汛期长。

(3)辽河、海河和黄河含沙量大。

(4)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结冰期,以南河流无结冰期。

(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读上图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内流区?内流河的河水来源?2、为什么越是晴朗的热天,内流河的水量越大?3、内流河为什么是季节性河流?3、(1)夏季风带来的雨水成为外流河的主要水源,因此中国外流河的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2)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雨期长,以北地区雨期短。

(3)辽河、海河和黄河流域内位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4)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冬季气温0℃,以南地区冬季气温高于0℃。

让学生在自己的图上找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学生先读图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左侧的问题,最后推荐代表同学展示讨论结果:1、由上两图可看出内流区在非季风区,降水少,大部分水源来自高山冰雪融水2、由中间两图可看内流河塔里木河所处的位置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夏季,随着冰雪融化,河流水量增多;夏季过后,河流水量逐渐减少,甚至断流。

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系统整理,就形成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并把这些通过加工处理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衔接与过渡我国的湖泊众多,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有2000多个,主要分布在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归三、我国的湖泊【观察与发现】我国的湖泊分布在哪?面积最大的湖是哪个?最大的淡水湖是哪个?学生找集中分布区两区域:东部平原湖区和青藏高原湖区。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找出我国的五大淡水湖让学生观察得结论纳点拨【活动】用ppt 展示五大湖的景观图及所在省图让学生猜一猜位于哪个省【探究】为什么内流湖多为咸水湖,外流湖多为淡水湖?学生找出五大淡水湖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学生观察景观图及省行政单位图快速抢答,学生讨论得出:外流湖是直接或间接流入海洋的,因此水中的盐也随之流走,所以浓度不会积累,从而形成淡水。

而内流湖的水来自周围地面,水中有从土壤中带来一部分盐份,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不能排水,而水的排出靠蒸发,蒸发时水中的盐份不能带走,从而形成咸水。

把本课内容与所学知识结合,记本课地理事物的同时,对以前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

活跃一下课堂气氛。

给爱动脑的学生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

【 知识结构】 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 外流河河流 外流河水文特征内流河:塔里木河、多为季节性河流我国的主要湖泊: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

河流湖泊【当堂达标】1.我国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A.怒江B.雅鲁藏布江C.额尔齐斯河D.伊犁河2.关于我国河流和湖泊的说法,正确的是()A.季风区的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B.东部地区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C.外流区的湖泊多为咸水湖D.外流河大多流入太平洋3.我国最大的湖泊及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A.鄱阳湖,江西省B.青海湖,青海省C.洞庭湖,湖南省D.太湖,浙江省4.我国内流区域大致位于()A.北部半湿润地区B.南部湿润地区C.东部季风区D.西部非季风区5、学生上讲台填写主要河流【教学反思】本节课多处运用读图观察,让学生去感知去发现,及运用所学的知识来综合分析,找出规律性东西,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分析外流河水文特征时,由位置推出降水量和雨季的长短,从而推出河流的水量和汛期,由干湿地区再推出植被,再推出水土流失情况,再推出河流含沙量,由1月气温分布推出有无结冰期等。

另外课后填图,能让学生快速记住重要地理事物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