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东明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为选择题,将答案直接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框内。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
1.《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2008年11月1日,浙江卫视用了整整6个小时的时间直播“寻亲大会”。
来自全国的成千上万的寻亲者满怀信心,更有寻到亲人者悲喜交集。
因为无论你身在何处,你的根仍归老祖宗。
这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刺史制
3. 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
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4.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5.电视剧《雍正王朝》的播出使人们开始关注了这位特殊的皇帝。
下列的重大事件属于这位皇帝开创的是
A.三省六部制 B.内阁制 C.军机处 D.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6. 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的体现
7. 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篇文章(书籍):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8. 悉尼·胡克:《历史中的英雄》:“假如我们给英雄下这样一个定义:英雄就是具有事变创造性并且能够重新决定历史进程的某些人,那么,紧跟着下一步的推论应该是:一个民主的社会对于英雄人物必须永远加以提防……因为天才和能力时常会被滥用。
”古代希腊提防英雄人物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 B.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实行陶片放逐法 D.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9. 公元前452~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B.保障平民利益,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法的渊源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10. 2009年5月20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90票对6票的压倒性表决结果,否决了奥巴马政府用于关闭关塔那摩监狱的拨款提案。
这是民主党占据绝对优势的新一届国会首次与奥巴马政府出现重大政治分歧。
这表明
A.美国总统要对国会负责 B.美国总统由国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
C.美国国会对总统有制约作用 D.美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
11.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你认为此种说法
A.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和内涵
B.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单向制约
C.贴切,道出了三种权力之间的关系
D.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2.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中国人民反对,悍然会见了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成为欧盟历史上
第一个会见达赖的轮值主席,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下列事件中有法国参与
的历史事件有:
通知
亲爱的先生:
5月26日,星期一。
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
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
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
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 ·H ·泰纳(Turner )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3.“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
金字塔。
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
”这说明:
A .德国军国主义严重
B .德国专制主义严重
C .德国军事力量不足
D .德国共和力量强大
1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 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
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囯”字代“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领
导人
A .摆脱不了专制思想的束缚
B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 .反侵略反封建的决心
D .进行文字的一次重大变革
16.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
出议和……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
”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
维新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这一诗句颂扬的革命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国民大革命
18.有人在上海警察局1919年5月的档
案中,发现当时许多上海学生家长都 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学校校长发 出的通知(如右图)。
引发学生缺席 的原因应该是 A .民族工业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增加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 .淞沪会战爆发,急于逃避战火 D .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19. 新华网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德国重新畅销。
目前该书的销售
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
这一现象说明
A .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到尽头
B .只有《资本论》可以拯救金融危机
C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D .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20.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
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
右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
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形成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④中日民
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1.“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转变关头”是指
A.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
C.北伐战争 D.解放战争
22.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23.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
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
这从根本上说明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24.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关系的表现,正确的是
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
25. 政治漫画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对右图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A.欧盟经济一体化加快,但政治联系削弱
B.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进一步发展
C.欧盟在政治、经济上开始主导世界
D.国际格局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26.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发现了下列一组历史图片。
请你为他们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应该是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
27.近年来,索马里海盗活动猖獗,对每年近5万艘过往商船、油轮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于2008年12月26日众三亚启航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
这是中国在远离本国沿海的区域展现海军力量的空前行动,也是中国在近现代史上首次派遣海军在中国水域以外执行任务。
这一行动说明
A.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紧张和动荡不安
B.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
C.非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已完全确立
28. 2009年9月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胜利召开60周年。
关于这次会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会议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
B.会议通过具有代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C.会议制订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会议确定了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29.2007年2月22日,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时说:“35年前的破冰之旅,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他所讲的“破冰之旅”是指
A.尼克松访华
B.乒乓外交
C.田中角荣访华
D.麻生太郎访华
30.2007年12月底,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问中国期间,特意去山东曲阜参观,并作了以下题词。
这一题词的深刻寓意是:
A.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
B.日本人民特别崇拜中华文明
C.中国的儒家文化在今天仍然是维系中日关系的基础
D.中日两国人民要继承友好交流传统,促进两国关系的新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 32题11分,33题15分)
31.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不同特点。
(2分)分析雅典政治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二: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唐朝和近代美国的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2分)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英国、美国为例,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具体方式”又有哪些不同? (2分)
(3)读右图示,在通往雅典公民大会的道路上,
有四种群体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请在漫画 “通途”
示例中,写出其余的三种社会群体。
(3分)
(4)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
的法律体系,影响深远。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什么?(1分)
你认为罗马法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2分)
3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应尽全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材料二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是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
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
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
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
——摘编自基辛格1993年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在欧洲采取了哪一措施?(1分)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世界旧秩序”指的是什么国际格局?(2分)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1分)新的世界格局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格局?(1分)
(3)新时期我国在外交领域作出了什么调整?请举两例说明。
(4分)
3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未成年人 通途
材料二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
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2分)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
(1分)
材料三19世纪60年代,……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材料四然中国目今情势,舍变法不足以自强,……似宜先遴饬二三忠诚明练督抚,姑参仿西法,试行变革,于用人、理财、练兵三大端,责其所为,不以文例相绳,不为浮言所动,期以年限,专其责成,俟有成规,再迅饬各省循法推广。
──孔祥吉《晚清佚闻丛考》袁世凯呈递翁同龢的说帖
材料五1898年1月24日总理衙门召见康有为问话。
“问:‘宜如何变法?’答(康有为)曰:‘宜变法律,官制为先。
’……于是陈法律、度支、学校、农商、工矿政、铁路、邮信、陆军之法,并言日本维新,仿效西法,法制甚备,与我相近,最易仿摹,近来编辑有《日本变政考》及《俄大彼得变政记》,可以采鉴焉。
──楼宇烈整理《康南海自编年谱》
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中1861年改革是走“西方模式”道路,还是走“俄罗斯特殊性”的道路?其表现如何?(2分)
(4)概括材料四、五的变法方案。
(4分)戊戌变法是按照哪个方案进行的?(1分)从中俄改革的方案角度,分析两国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
(2分)
二.非选择题(31题14分,32题11分,33题15分)
31.(1)特点:中国是君主专制政体(皇权至上),(1分)雅典是民主政治(1分)。
原因:自然环境;城邦制度。
(2分)
(2)共性: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分)
不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民主)共和制。
(2分)
(3)(1)奴隶、妇女、外邦人。
(3分)
(4)《十二铜表法》;(1分)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
(2分)32.(1)欧洲经济援助计划(马歇尔计划),(1分)目的: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2分)(2)美苏两极格局(2分),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1分),多极格局(1分)。
(3)以联合国为中心舞台开展多边外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推动上海合作组织或召开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每点2分,共4分)
33.(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
(3分)(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
(2分)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1分)。
(3)走“俄罗斯特殊性”的道路。
(1分)表现:废除了农奴制;但又保留了沙皇专制制度。
(1分)
(4)方案: 材料二先在地方试验,然后向全国推广;(2分)材料三在全国全面更改制度。
(2分)材料三方案。
(1分)1861年改革是采用带有“俄罗斯特殊性”的方案,戊戌变法基本照搬西方制度。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