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
解析)
考试范围:必修三,地球与地图;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肥沃沉积物,因没有其他植被,能够直截了当在沉积物上种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不同历史时期陆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
A。
采集和狩猎时期 B、农业社会时期C、工业社会时期D、后工业化时期
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阵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3、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区域耕种期为()
A、1月-12月全年
B、 6月-10月
C、11月到第二年5月
D、 4月—8月【答案】1。
B 2、 A 3、 C
【解析】
1、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农业社会时期,B正确。
2、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是东非高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降水特点为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A正确。
3。
尼罗河每年6月到9月定期泛滥,尼罗河泛滥时不能耕种,该区域的耕种期为11月到第二年的5月,C正确、
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8月4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深圳市上半年经济数据的统计快报。
今年上半年,深圳全市生产总值(GDP)为6 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在2011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
与2010年相比,2011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差不多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
5、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差不多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您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答案】4。
B 5、B
【解析】
4、读图,在2011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说明转化为以第三产业为主,A错,B 对。
图示为产业结构比重,不表示产值大小,C错。
深圳市产业结构未达到最优化状态,仍需要
进行产业升级,D错。
5。
限制外来人口进入,不现实,也会影响经济增长,A错、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B对。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是努力发展第一产业,C错。
提高土地价格,不能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D错、
下图为“俄罗斯某区域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汉特-曼西斯特的主导工业属()
A、原料指向型 B。
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
劳动力指向型
7、该地主导工业的发展,问题估计带来的生态环境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草场退化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答案】6、 A 7、 D
【解析】
6。
读图可知,汉特—曼西斯特附近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该地的主导工业以原料指向型为主,A对、该地位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技术力量薄弱,B错、俄罗斯的人口和工业主要集中在欧洲部分,该地人口稀少,市场较小,C错。
该地人口少,发展劳动力指向型工业不具优势,D 错、故选A、
7、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俄罗斯东部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广布,该地油气资源的开发,会导致森林破坏,故选D、
下图是甲、乙、丙三地的经纬网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8。
甲、乙、丙三地产生水土流失的共同原因是()
①降水集中②土质疏松③开矿④植被被破坏⑤土壤垂直节理发育⑥地壳活动剧烈
A。
①④B。
①②⑤C。
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9。
改良甲、乙、丙三地土地应采取的措施是()
A、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B、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
C。
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草D、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10、乙、丙两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分别是( )
A、冬小麦水稻
B、水稻小麦
C、春小麦水稻 D。
谷子水稻
【答案】8、 A 9、D 10、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差异性和水土流失。
学生要熟悉我国区域地理的差异性,掌握各区域的地理特征、熟悉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8、从经纬度能够判断甲是黄土高原,乙是东北平原,丙是江南丘陵,三地都是季风区,降水集中,植被被破坏;土质疏松、土壤垂直节理发育和开矿主要是指黄土高原,地壳活动剧烈不是它们的原因,选择A。
9、黄土高原本身土质疏松,不能在甲地土壤中掺入沙子 ;东北平原土壤中性,不适宜在乙地种植耐酸植物;东北平原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应该在乙地大面积退耕还林,能够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ABC错;江南丘陵属于酸性土壤,在丙地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能够改良土壤,D对。
选择D。
10、东北平原主要种植春小麦,江南丘陵地区除了种植水稻,选择C。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B区域的降水量小于400mm B。
图中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
C。
图中弱水流域河流在春季有时出现洪水暴涨 D。
舟曲受到台风的侵袭
12、弱水河流量日益减少,其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全球气候变暖B。
人口激增,用水量剧增
C。
降水量减少 D、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增加
【答案】11、C 12、 B
【解析】本题组考查区域缺水原因及其分析。
(1)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祁连山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受山地冰雪融水的影响,弱水春季估计出现汛情、(2)流域水量减少一般从自然原因、社会原因两方面分析。
11、图中B区域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量大于400mm;图中湟水谷地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热量;图中弱水流域河流在春季有大量冰雪融水,有时出现洪水暴涨;台风影响东南沿海底气,舟曲不估计受到台风的侵袭。
12。
弱水河流量日益减少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自然原因是指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等原因;社会原因是因为工农业发展用水量大导致河流水量减少。
弱水河流域近年没有出现人口激增现象。
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
读图
回答下面小题。
1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A、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14、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答案】13。
D 14、 B
【解析】
13、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B错误、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C错误。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D正确。
故选D项。
14、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能够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2,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B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假如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A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估计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差互补的,可不能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可不能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补,长江干流不估计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湖泊面积的变化和引起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原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湖泊面积变化的信息,掌握鄱阳湖水的来源。
蓝莓因果实呈蓝色,故称为蓝莓,鲜果采收成本高。
起源于北美,现已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
我国蓝莓产业化始于2000年,现广泛栽培于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产品大多出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蓝莓快速成为美国主栽果树树种主要得益于()
A、种群优势明显 B。
地区习惯性强 C、产品品种丰富 D、产品需求量大
16、我国蓝莓产品出口世界市场的比较优势是()
A、土地辽阔 B。
产量巨大C。
政策支持D。
生产成本低
17、阿根廷也是世界蓝莓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其蓝莓鲜果大量出口美国的主要原因是()
A、运输成本低 B。
生产反季节 C、产品品质优良D。
保鲜技术先进【答案】15、 D 16、 D 17。
B
【解析】
15、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由于消费升级人们对蓝莓的需求量增加,导致种植面积增加,D正确。
16。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我国蓝莓出口世界市场的优势是劳动力价格低,因此生产成本低,D正确。
17、阿根廷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蓝莓上市时间与北半球上市时间不同,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优势是生产反季节的水果,B正确。
自然资源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极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但纵观世界范围,既有依靠丰裕自然资源走向发达的“资源福音”现象,也有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表现经济迹象糟糕的“资源诅咒”现象。
下图为我国8个典型煤炭资源型省区人均GDP增长率和年均煤炭产量等信息。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示8省区中,内蒙古人均CDP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畜牧业发达,奶制品产贝大 B、环境承载力大,资源较丰富
C、工业基础雄厚,制造业发达D。
煤炭产量较大,人口总量小
19。
与山西省相比,内蒙古()
A。
煤炭资源更丰裕 B、煤炭工业较为落后
C、煤炭产业链延伸力度较大
D、能源消费市场差别大
【答案】18、 D 19。
C
【解析】
18、内蒙古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但人均GDP高于其他七省区主要是因为内蒙古人口总量小,煤炭资源丰富且产量大,人均GDP相对较高,D正确、内蒙古畜牧业发达,然而主要以自给为主,奶制品产量并不大,A错误;内蒙古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力小,B错误;内蒙古经济发展落后,工业化水平低,制造业落后,C错误、故答案选D、19。
山西是我国煤炭资源丰裕度最高的省区,A错误;内蒙古能源外调比例远低于山西省,表明内蒙古将更多的煤炭资源留在当地进行开发利用,即煤炭产业链延伸的力度更大,煤炭工业较为发达,B错误,C正确;两省区的能源消费市场主要为京津经济圈,能源消费市场相近,C错误。
故答案选C项。
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净初级生产力,读下表回答下面小题:
20、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的主要原因估计是( )
A、森林面积更广
B、光合作用更强
C、年平均气温更高
D、温室气体更少
21。
造成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NPP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日较差不同B、年降水量不同C。
日照时间长短不同D。
绿色植物总量
【答案】20、B 21、D
【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的综合判读分析能力、解答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NPP数值与光合作用量有关,光合作用量与绿色植物量有关,据此结合问题分析即可。
20。
依照材料信息,NPP数值与光合作用量有关,热带雨林地区相比温带森林地区,水热条件更好,光合作用量更大,故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NPP平均值比温带森林高、
21、依照材料信息,NPP数值与光合作用量有关,而光合作用量与绿色植物量有关,森林、河湖、海洋三系统的绿色植物量不同,造成NPP的差异。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经纬网图,图中相邻两条经纬线的度数间隔都为10°。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灾地面积最小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23、若用经纬线相互垂直的图表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且四个区域图幅范围相同,则其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
丁、丙、甲、乙
C。
甲、丁、丙、乙 D、乙、甲、丙、丁
24。
若①②间的距离、③④间的纬线长度和⑤⑥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L1、L2、L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
L3>L2>L1B。
L1=L2〉L3C、 L1=L2=1/4L3D。
L1>L2=1/4L3【答案】22。
D 23。
B 24。
C
【解析】
22。
图示区域经度间隔和纬度间隔都相同,纬线长度自赤道向两极减小,因此图示甲、乙、丙、丁四个区域的面积与其所处的纬度关系紧密,纬度越低面积越大。
结合海陆轮廓可得知乙区域由赤道和10°N围成,纬度最低,围成面积最大,甲位于20°和30°纬线围成的区域,丁区域的纬度最高,面积最小。
23、图幅相同,比例尺的大小取决于实际范围,实际范围越大的区域所采纳的比例尺越小。
依照上题可知面积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乙、甲、丙、丁,则比例尺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丁、丙、甲、乙。
24、从图中可知,①②间的距离等于20×111千米,③④间的纬度线长度等于40×cos 60°×111千米,据图中陆地轮廓可知, ⑤的经度为0°,⑥的经度为180°,两点位于相对的经线图,其最短距离为经过南极点,共跨越80个纬度,为80×111千米、
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25、图中a地在b地的________方向。
( )
A。
东南B、西南C、东北 D。
西北
26、一架飞机从a地飞到c地,飞行距离最短的方向是( )
A、先向东北飞,后向东南飞B、先向西北飞,后向西南飞
C、先向正南飞,后向正北飞
D、先向正东飞,后向正西飞
27、假如飞机飞行速度为1 110千米/时,那么飞机从a地飞到c地的时间是( )
A、 3小时
B、 6小时 C。
9小时D、 12小时
【答案】25、 A 26。
C 27、 D
【解析】
26、结合左图地球自转方向知其为南半球,且a、c位于同一经线圈上,因此飞机飞行距离最短的方向是先向正南飞,后向正北飞。
27、由于a、c两地都位于30°S,二者最短距离为2×(90-30)×111千米,据此可依照飞机飞行速度计算出飞行时间、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右图为“左图中甲、乙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8、陡崖M最大落差为( )
A、 198米
B、 290米C、380米D、 450米
29、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30、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
东北方向B。
正东方向C、正西方向 D、西南方向
【答案】28、 C 29。
B 30。
B
【解析】试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断
28。
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0,可计算出200≤H<400,C正确、
29、依照图2可知,d为一处洼地,故d周围闭合等高线数值应和两侧等高线中较小的相等,故等高线P的数值为400,B正确。
30、依照剖面图中的指向标可知,乙地位于甲地的正南方向,面朝北左西右东,王村位于乙地的正东方向,B正确。
【点睛】
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是:(n-1)*d≤H<(n+1)*d,n表示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0,可计算出200≤H〈400。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1。
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
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D、 H地比B地降水多
32。
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
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估计有( ) A、 101米 B、 198米C、 298米 D、601米
【答案】31、D 32、C
【解析】
31。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70米;CD是山脊,EF是山谷;H在东南坡上,日照较少;H地在迎风坡上,降水多背风坡的B地。
32、依照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其数值为(200,600)之间。
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5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100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3、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A。
100米、300米B。
200米、400米C。
100米、400米 D。
200米、300米
34。
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
0条 B、 1条C。
2条D、 3条
【答案】33。
A 34、 C
【解析】试题分析:
33、因为河谷处地势最低,则河谷两侧的等高线值为最小值,故①为100米;已知等高距为100米,从而推理②等高线为300米。
34。
河流应位于山谷处,依照等高线“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的原则,得④处比两侧低为河谷。
而③⑤两处比两侧高为山脊,不估计发育河流。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下图为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图中X、Y为等高线(等高距为100米),X数值为500米,L为河流,H为湖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5。
依照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河流L的流向为自西向东
B、湖泊H补给河流L
C。
A地的海拔估计为350米 D。
等高线Y的值为600米
36。
沿着图中虚线ab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C、D。
【答案】35、 C 36。
C
【解析】
、。
、。
、。
、、、、、、。
、。
、、、。
、。
、、
36、由图可知,a海拔为500-600米,排除B、D;b的海拔为300—400米,且a、b之间有洼地,排除A,C正确、故选C。
下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
③AC为晨线④BC为晨线
A、①④ B。
②③C、①③D。
②④
38、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7月6日12时
B、 7月7日12时
C、 7月6日24时
D、 7月5日24时
【答案】37。
D 38、 B
【解析】
37。
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 OP、ON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即180°经线或时刻为0时的经线。
0时经线位于夜半球的中间,图中晨昏线ACB关于OP所在经线圈呈轴对称,因此OP所在经线为0时,ON则为180°经线。
依照OP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可知图中极点O处是极夜、7月份南极有极夜现象,该图为南极俯视图,①错,②对、顺着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BC为晨线,AC为昏线,③错,④对。
D对,A、B、C错。
38。
结合上题分析,ON是180°经线,图示为南极图,OP所在经线是60°W,地方时为0时。
顺着自转方向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因此非阴影部分处在7月7日。
北京时间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时刻是12时。
此时北京时间为7月7日12时,B对。
A、C、D错。
点睛: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即180°经线或时刻为0时的经线,0时经线位于夜半球的中间,晨昏线关于0时经线是对称关系、0时经线位于夜半球中间,所在极点有极夜现象,7月份南极有极夜现象,图示为南极地区图,自转方向是顺时针。
下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
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9。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A、20°S,60°E
B、20°N,120°EC、20°S,0°D、20°N,180°
40、此时期下列现象估计发生的是( )
A。
东非高原上动物开始季节性迁往赤道以北B。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森林火险等级较高
C、天山雪线处于一年中的较低位置
D、长江口的海水盐度达一年中较低值
【答案】39、A 40、 C
【解析】
39。
两个日期的分界线,即180°经线或时刻为0时的经线,0时经线位于夜半球的中间,P点所在经线不估计是0点,因此M点所在经线是0点。
图示70°S有极昼现象,太阳直射20°S。
P点是180°经线,图示晨昏线只有一半,说明所跨经度范围是180°,依照等份,可知0点的经线是120°W,正午12点的经线是60°E。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0°S,60°E,A
对。
B、C、D错。
40、此时期太阳直射20°S,南半球是夏季,东非高原上动物开始季节性迁往赤道以南,A错。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较低,B错。
北半球是冬季,天山雪线处于一年中的较低位置,C对。
长江口的水量小,海水盐度达一年中较高值,D错。
41。
在一幅地图上,北纬60°纬线上的甲乙两地相距33、3厘米,地方时相差4小时,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地图比例尺为1:100000
B。
该地图上与甲乙两地相同的图上距离在赤道上的两点,地方时也相差4小时
C、该地图比例尺比1:地图的比例尺小
D。
在1:5000000的地图上表示与该图相同的实际范围,图幅面积要增大4倍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北纬60°纬线长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因此,在北纬60°纬线上,相隔1个经度的两点间距离是千米、甲乙两地地方时相差4小时,说明两地的经度间隔是60°,因此,甲乙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是3330千米。
经过计算,该图的比例尺为1:,A错误;相同的距离,在赤道上跨过的经度要少一半,因此在赤道上,与甲乙距离相同的两点,地方时相差两小时,B错误;比例尺是一个分子为1的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因
此,C错误;表示内容不变,比例尺扩大到原来的2倍,图幅面积要扩大到原来的4倍,答案D正确。
考点:地图的比例尺及其相关计算。
42、下列等高线示意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 )
A、B、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沙丘的形态反映出一个地区的风向、在风力作用影响下,沙丘迎风坡坡度陡,而背风坡坡度缓,且沙丘两翼顺风向先前伸展,形成新月形,因此图中①为沙丘地貌。
②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内大外小,为山峰;③等高线重合,为陡崖;④等高线向高值方向凸出,为谷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3、此图若为北半球等温线图,且甲、丙为海洋,乙为陆地,则气温数值:( )
A。
d>b〉c〉a B、 c>d>a>b C。
c>a〉d>b D、d〉b〉c>a
44。
此图乙、丙处若为北太平洋海水等温线图,等值线的数值向北递减,则丙处为( ) A。
北赤道暖流 B。
北太平洋暖流 C。
日本暖流D。
加利福尼亚寒流
【答案】43。
B 44。
D
【解析】本题考查等温线的综合判读。
43、图示位于北半球,则越往北温度越低,故可判断四地的气温:c〉d〉a〉b、
44。
图示丙处等温线“凸高为低”,温度较周边地区低,故判断为寒流影响,只有D项符合。
下图为北半球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45、 A,B两地的气压性质( )
A、 A是高压,B是低压B。
A是低压,B是高压
C、A、B都是高压 D。
A、B都是低压
46。
若图中五条等压线的数值分别是1000、1008、1016、1024、1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 )
A、 1024、1032 B、 1000、1032 C、 1016、1008 D、1008、1024
47、图中近地面C点的风向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D、西南风
【答案】45、A 46、 D 47。
B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天气图。
45、1月份为北半球冬季,故大陆上A形成冷高压,海洋上B形成低压、
46。
依照A为高压中心,故⑤为1032;④为1024;B为低压中心,故①为1000;②为1008、
47。
C位于东亚,冬季为西北风。
下图中,实线是地形等高线,虚线是潜水面等高线,等高距皆为5米,甲处为一口水井。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8、甲处水井的水面离地面的距离估计为( )
A、米
B、米 C。
米 D、米
49、从图中内容可知,甲地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地下水开采过度 B。
地下水污染严重C。
有盐碱化趋势 D、有荒漠化趋势
50、甲地环境问题出现的时间估计是( )
A、 4—5月
B、6-7月
C、 7-8月D。
12-1月
【答案】48、 C 49、 A 50、 A
【解析】
48、本题考查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应依照“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进行。
甲处海拔为55米,地下水水位为47—52米,因此水面离地面的距离为3—8米。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49、甲地地下水位偏低,估计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50。
依照图中的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华北地区容易出现春旱,因此超采地下水问题更严重。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三道大题,共50分)
5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匹兹堡位于美国五大湖工业区,曾有美国“钢都”之称;武汉位于中国长江中游工业区,钢铁工业发达。
两城市所在的工业区人口密集、制造业发达。
下图为两城市所在区域图。